天津瓷磚。
無意間邂逅“瓷房子”
古瓷博物館,聽到這個名字,人們往往想到小心擺放的精美瓷瓶、瓷罐,可是走近天津這座博物館,你會發現,它完全出乎意料,是一座超現實、讓人跌破眼鏡的奇特地方。
沒錯,古瓷博物館里當然有很多古瓷,不過,最先把你鎮住的不是完整的瓷器,而是數量龐大的碎瓷片。從漢唐到清末,這里一共有7億多片瓷片—但是這些瓷片不是安靜地躺在展柜里,而是貼在墻壁、門廊、窗戶、屋頂這座博物館整個是由瓷片建成的,正如它的名字—“瓷房子”。
每個中國人都有一片瓷
這座建筑原是天津法租界里的一棟小洋樓,博物館主人張連志歷時8年時間,用7億多片瓷片把它重新塑造一番,內外墻壁、屋頂、走廊等等地方都裝飾滿瓷片。這些瓷片大部分來源于海河三叉口,那里曾經是商船從南方運輸瓷器進京的必經之路。商人通常會在河口檢查貨品,把途中打碎的瓷器扔掉,久而久之,河底積累了數十億的瓷片。博物館目前依然在繼續建設之中,計劃一共使用15億片瓷片,這樣就能讓“平均每個中國人都有一片古老的瓷片”。
最高貴的中國紅
古瓷博物館的最高處,有一顆紅色五角星。這顆星星不簡單,它是用“祭紅”瓷片拼而成的?!凹兰t”是明朝皇帝祭祀專用的紅色瓷器,這種御用瓷燒制技術復雜,傳世稀少,非常珍貴。因為它顏色猶如朝霞,所以又叫“霽紅”。
帽筒柱欄
帽筒是尺把高的瓷制圓柱筒,清朝大臣用它來放官帽,后來也成為民間的帽子架,但多用于擺在桌上作裝飾。博物館用這些精美帽筒拼成欄桿墻柱。
奢華廁所
瓷房子整體設計獨出心裁,就連廁所也不例外。廁所里同樣裝飾了大量瓷片、瓷器,瓷瓶頂部還裝飾了大量白色、紫色的水晶石。taOcI52.Com
價值連城的一墻“碗”
在博物館中,這是價值最高的一堵墻,因為墻的上碗都是“鈞瓷”??催^鑒寶節目的人知道,鈞瓷是中國古瓷中,最昂貴、最有收藏價值的一種,民間有“縱有家產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說法。鈞瓷是均窯出產的瓷器,興盛于宋代,顏色艷麗,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變化。在明清時期,鈞瓷就已經非常珍貴,留到現在的,更是價值連城。
延伸閱讀
青花瓷藝術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具有悠久的文化和高度的文明,在歷史上留下無數的優秀文化藝術遺產,東方民族風格的青花瓷,就是華夏文化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燦的明珠。
青花是我國陶瓷裝飾中發明較早的方法之一,大約在公元十三世紀七十年代到十四世紀六十年代的元代中期,景德鎮陶瓷業的名師巧匠們在窯器“以青為尚”,單色青釉為主的基礎上,大膽敢闖,博采眾長,改革色釉把我國人民最善于駕馭的毛筆用到瓷器上,使它顯示了獨特的功能,創造出比以往的印、刻花更鮮明的“青花”,這是推陳出新的結晶。從元代青花創立掘起,到明清兩代,青花瓷得到空前發展,尤以明代盛況一時,被稱為我國青花瓷的繁榮時期。自元代開始在景德鎮設立官窯,為景德鎮成為全國制瓷中心奠定了基礎,民窯也在壯大,官窯和民窯所產瓷數量大、品種多、質量高、銷路廣,成了景德鎮制瓷業生產的主流,一直沿襲至今久盛不衰。
青花,是一個白地藍花瓷器的專有名稱,屬釉下彩裝飾。它是以鈷料為著色劑,于潔白干燥的坯胎上,用毛筆繪畫出各種圖案,然后罩上透明釉,入窯高溫(1 3 0 0℃上下)焙燒而成,使畫面呈現美麗的青色。青花瓷受到人們的珍視和喜愛,它的特點鮮明,它除了發色靚麗,呈色穩定,永不褪色,更主要的是,紋飾圖案典雅秀麗,淋漓酣暢,富于變化。人們可以從流傳至今的古代青花瓷器上看出,一批沒有留下姓名的制瓷工匠把自己藝術之魂全部融進一件件晶瑩靚麗的瓷畫作品之中,無不展示出東方人的智慧、靈巧、開朗、飄逸的風采。
任何工藝美術都必受到它特定的材料、制作工藝與使用目的制約。青花有它自己的藝術語言,是以單一的藍色青料,通過紋樣的表現,以青白對比的手段,達到純凈、樸素、鮮明、大方的藝術效果與質感美。從青花的發展史來看,也是由簡單的線描一一線描加拓染一一線描加分水,后又有洗色、潑墨、噴刷、網板刻線貼花及絲網漏印等技術,使各個不同時期的紋樣形成不同的風貌。
線描是青花的一種重要手法,也是我們民族繪畫的藝術特征,通過線條來表現各種事物的形象,這種由線條所描繪的形象,往往是經過概括提煉的,最能表現事物的特征和內在結構,更好地表現出各事物的精神實質和各個時代的社會風俗。譬如民間大眾向往的“?!?、 “祿”、“壽”、“喜”,本是不合瓷畫要求的東西,但瓷藝家經過巧妙的藝術構思,居然也將其納入青花瓷畫中,并使其升華為具有裝飾美的形象,明嘉靖、隆慶、萬歷時期常見用松枝組成的“?!?、 “壽”字圖案,萬歷天啟年間的靈芝托“壽”,靈芝托“喜”的畫面,就是這種寓意祥瑞,別具一格的民間風俗畫。
青花瓷繪畫在各個時代中,繼承創新發展。 “嬰戲”是其中一個重要主題,從古至今,多喜歡以兒童生活情景作為繪畫題材。明清青花瓷畫上,留下了不少從各個角度去描繪兒童生活的作品,其畫生動活潑,逗人喜愛。迷藏圖、習武圖、放風箏圖、斗蛐蛐圖、玩竹馬圖、蹴鞠圖、對奕圖,極其逼真傳神,純真自然,親切感人。瓷藝人生活在民間,對生活中四周的情景深有體驗。青花紋飾常見有菊、蓮花、牡丹、卷(蔓)草、竹子、芭蕉等花卉紋,禽鳥有飛鳳、鷺鷥、鴨和鴛鴦,獸類有麒麟和鹿。龍的運用也較多,極有特色。山水人物紋樣,從明代作品來看,充分發揮白地作用,以簡練的線條,色面,表現出“春水柳岸”的嫵媚、“秋江月夜”的寧靜,具有深遠的藝術意境。
青花以單一的藍色作為表現形象的手段,強調大的“黑白”對比效果,疏密層次的節奏,及外輪廓形象的刻劃,使人一看,形象鮮明,且富有層次感,像單色的民間剪紙和藍印花布,值得很好學習借鑒運用。江西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鄔書遠先生就運用剪紙、蠟染、刺繡、皮影、瓦當,在傳承傳統紋飾上,創新了“民族印象,新青花、新民俗”青花瓷畫。青花裝飾主要以線條描繪紋樣,在紋樣輪廓范圍的基礎上,施以濃淡不同的料色,如同繪畫上的勾線填色,使整個裝飾紋樣更加生動細膩,富有深淺層次的變化。在青白對比中,使紋樣的輪廓形象更加鮮明突出,達到裝飾效果上的富有層次節奏的韻律美,形成不同的色彩情調、民俗情調、人文意境美感。民間藝術應用到陶瓷青花瓷畫中,使其有原始味、民間味,給現代中國工藝美術以生機和新的文化價值。
青花瓷藝術作品,它的畫筆韻味、料色韻味,猶如一幅幅中國傳統的水墨畫作品,具有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人們在欣賞一件件瓷藝術作品時,那種全然融入瓷畫中的精神享受,那是何等的美也、醉也。青花瓷畫作為一種繪畫藝術,有別于其它畫種。它不僅色調明快,藍白相映,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而且畫面布局疏密相間,錯落有致,有動有靜,有聚有散,顯示出作者運用各種傳統筆法進行構圖的功力,內容豐富多彩,有的抒情含蓄,有的寫實奔放,做到了雅俗共賞。
任何藝術都有“欲露不露”的含蓄美。而青花瓷藝術還須加上一條“該露欲露”的內在美。例如明末清初的青花瓷畫,完全突破了歷來規格化的束縛,出現了大量的寫意花鳥、人物、山水,以及各種大小動物題材的畫面,構圖精致,線條灑脫,時而逸筆草草,畫景成物,自然逼真;時而率意勾勒,抽象概括,形神兼備。如天啟崇禎時期“吹簫行風圖”、“達摩面壁圖”、“秋溪晚渡圖”、“春江水暖圖”、“枯石寒禽圖”、“荷花鷺鴛圖”就達到了青花瓷畫所特有的藝術感染力。
一代青花藝術大師王步先生,一生致力于青花藝術的研求與實踐,大膽革新,創造了分水勾線的“沒骨法”、“淌水法”,以筆意簡練,博大精深和水色瑩澈,淋漓盡致的藝術特色而獨樹一幟。他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開創了青花藝術一代新風,尤其晚年喜遇新中國過著幸福生活,他激情滿懷地“望秋云,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以其精湛的青花技藝,融匯中國水墨畫之筆意,別開生面,創作了許多氣勢磅礴、筆意奔放、淋漓酣暢、博大精深的青花藝術杰作,為景德鎮青花藝術作出了卓越貢獻。
當藝術更新的時候,我們也必須隨之而更新,與我們所處的時代有一種休戚相關之感,有一個與之分享和被強化的精神力量,這正是人生所應貢獻于時代的最令人滿意的東西。青花瓷的發明至今700多年,各個時代的青花瓷畫藝術有各種時代的特征,其藝術風格相沿成習不斷更新。元代青花藝術裝飾紋樣復雜,層次較多,但主題突出,繁而不亂;明代官窯青花藝術風格工整細膩,重在工筆畫法;民窯筆調不受拘束,自由奔放,多用寫意。明初洪武時期,開始改變元代花紋滿、層次多的風格,多留白,圖案簡練。永樂宣德時期圖案花紋豪放優美,繁縟清麗,文化畫作品大量出現;正統、景泰、天順三朝的圖案風格,花卉多纏枝花,人物簡筆寫意,往往襯以亭臺樓閣,大片流云,有一種仙幻的味道;成化、弘治至正德時期,圖案裝飾纖細秀麗,別具一格,給人以美的享受;晚明清初,用筆率意灑脫,構圖形成多用寫意,題材豐富,且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清代青花藝術以康熙為代表,題材極其豐富,除花卉、禽鳥、魚藻、嬰戲、人物山水外,民間喜聞樂見的演義小說、戲曲故事比比皆是,青花藝術到了清代康熙年間進入繁榮時期,獲得“青花五彩”之美稱。
青花瓷器在景德鎮的發明與發展,經過漫長的歷史時期,在幾百年悠久的歷史過程中,每個時期的青花瓷都具有每個時期的獨特風格,這充分反映了古代陶藝的偉大成就。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文藝繁榮的大好時代,景德鎮人將自己的智慧和能量,展示自己的實力,把青花這個古老的陶瓷裝飾藝術賦予新的生命,煥發出永恒的青春,得到更新、更大的發展。
日用瓷藝術化的問題
日用瓷和陳設瓷二者的關系緊密相連。日用瓷拓展了人們日常生活對陶瓷產品的需求。陳設瓷卻以藝術化的表現形式出現,給人們的生活環境增添了美的氛圍。
手繪哈哈羅漢藝術酒壇
就今天的陶瓷市場現狀來看,陳設瓷的發展可謂百花齊放,新的畫面、新的器型層出不窮。而日用瓷的器型設計卻稍有遜色。如正德湯碗、渣胎碗、魚盤的制作沿用了幾個世紀,至今仍在生產,器型變化不大。
要使日用瓷不斷地得到發展創新,實際上也就是如何實現日用瓷藝術化的問題,只有不斷地把陳設瓷的藝術化元素引用到日用瓷的設計中,日用瓷的創新才是水到渠成。
要解決日用瓷藝術化的問題,首先要了解日用瓷的特性。那么日用瓷有哪些特別的屬性呢?
日用瓷的特性有三種:適用性、美觀性、經濟性。適用性則是滿足人們日常生活所需又適合生產工藝流程。如盛飯要用碗、舀湯要用湯匙、盛水用杯子等。美觀性顧名思義,日用瓷盡管是一種生活用具,但也要兼顧給人們美感。經濟性更要從人們日常生活所需這一角度來考慮,做到物美價廉。因此,在日用瓷的設計中要始終圍繞適用性、美觀性、經濟性這幾個日用瓷的特性放開思路,把陳設瓷中的藝術表現形式融入到日用瓷的生產設計中來。
從日用瓷的畫面和器型設計來看,相比而言日用瓷的畫面創新要容易得多。陳設瓷藝術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可廣泛用在日用瓷的畫面創新中,如:粉彩、青花、圖案、人物或山水、花鳥等都可以加以利用于日用瓷的生產設計中。復雜點的畫面如批量生產還可制作印刷花紙,貼花生產。相比而言日用瓷的器型設計要難得多,雖然只有很簡單的幾根外形線條,要變化出與眾不同又符合日用瓷三性的器型著實不易,看似簡單其實非常之難。這就要求設計者要不斷地學習,廣采博覽,開拓視野。
陶瓷器型的外輪廓線條是由二根同平行的直線和彎線組成。直線的長短,彎線的曲直都取決于器物的形狀。當由直線和彎線組成的形狀構成器型后,又要考慮到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器型脫模問題。
比如,有將玉璽的造型用于瓷器酒瓶的設計,這第一要看是否易于脫模,合乎大批量生產,又要考慮制作成本及產品的賣價高低。內翻或棱角分明的器型都存在脫模的問題,這都要求設計者要熟悉生產工藝。老式的器型如:正德湯碗,雖然好于生產但相對于日異月新的現代生活節奏的變化,卻顯老套陳舊一成不變,難以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陳設瓷的藝術性提倡風格美,而日用瓷的設計講究形式美,形式美主要是通過器型的外輪廓線來體現的。
流線形決定了器物的形狀,但也制約了器物的成型,流線形極具現代的審美感,起伏形變化差異大,夸張形富于想象的空間。如以類似阿娜多姿的少女形體線條設計的咖啡具體現了青春活力的美感,還有以流線形設計的茶具,體現出了現代人灑脫的感覺,再有以波浪形線條設計的異形碗、碟給人綿綿不斷的遐思。
流線形、起伏形、夸張形,說是容易可一旦用于日用瓷的器型設計實在是不易。當然,若撇開經濟性,把雕塑技法用于日用瓷的器型設計。如像青銅器那樣,做成鳥壺等象形設計,雖然成品,但終不適應大批量生產。
現在市面上已有利用沖漿工藝生產的日用瓷產品,如方形、三角形、線條大波浪起伏的荷葉碗等相對于傳統意義的異形盤、碗,將藝術的幾何圖案線形理論融入日用瓷的設計,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這對推動日用瓷藝術化大有裨益。
總之,日用瓷藝術化是時代賦予我們當代瓷工的重任,只有加強學習承先啟后,熟知工藝流程,繼承傳統、開拓進取、勇于實踐,才能創作出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求的陶瓷產品。
當代刻瓷藝術精神內核的塑造
刻瓷藝術的本體語言是刀味與瓷味的融合,當代刻瓷藝術在創作中需要在本體語言的基礎上加強對精神內核的塑造,走出以技法為重的誤區,要具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刻瓷又稱瓷刻,是中國陶瓷藝術中的重要門類之一,其獨具魅力的刀味與瓷味使其在中國陶瓷藝術發展史中有著獨立的藝術價值與地位,并通過刀味與瓷味融合的表現形式展現出其精神內核,而這才是其本質的追求。當代刻瓷藝術空前繁榮,如果一味遵循傳統文化而缺乏當代精神內核,長此以往,則勢必影響其生存與發展,因而,當代刻瓷藝術精神內核的塑造對于刻瓷藝術的未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與作用。
一、刻瓷藝術的本體語言——刀味與瓷味
刻瓷藝術的本體語言,簡而言之可歸納為刀味和瓷味??檀膳c彩繪在繪畫形式語言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刻瓷是以刀代筆,在瓷上鐫刻出形象與畫面,因而刻瓷的力量來自于刀法的強健有力。由于瓷釉非常堅硬,刻瓷的刀法必須是干脆利落而非常嚴謹,容不得半點馬虎與閃失,因而,刀法成為刻瓷最基礎也是最豐富的技法表現形式,通過各種刀法表現出各具特色的刀味。
刻瓷藝術根據畫面的需要,選擇不同的刀具,通過起、行、收、停等力度的變化,創造出多種多樣的線條,而畫面中的點與面同樣也由刻刀完成。刀味的存在,使刻瓷盡顯力之美,點、線、面的自然融合,顯現出蒼勁與豪邁,頗具氣勢,帶有一種濃烈的金石韻味??檀伤囆g家們通過一刀刀的鐫刻,將點、線、面組成一幅完美的畫面,然后再施以墨或彩,藝術家的情感也充分融入到一組組的刀法當中,因而,刻瓷的刀味是具有生命力的,而絕不是冰冷、刻板的。當然,要使刀味更加氣韻生動,還需要刻瓷藝術家長期的磨礪和積累,功到自然成。
作為一種瓷的藝術,刻瓷藝術在刀刻和施色完成作品時,一定要注意保留其瓷的韻味,一件完全沒有瓷味的作品是稱不上真正成功的刻瓷作品的。在傳統刻瓷藝術中,瓷味的體現是在黑與白的對比中產生的,其選用的多為釉質潔白細潤者,在刀法的運用當中注重留白,從而保留釉的光亮感以突顯作品的瓷味。而在當代刻瓷藝術中,保持瓷味的做法更加豐富,除傳統的留白以外,陶瓷色釉和彩料的運用也是顯現瓷的獨特工藝之美的做法。陶瓷色釉和彩料多采用低溫,以方便燒制,不過盡量避免色釉與彩料的過度運用,以免因強調瓷味而遮蔽了刻瓷藝術最核心的刀法光芒。
因此,刻瓷的創作過程,其實也是一個不斷地協調刀味與瓷味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刻瓷的本體藝術語言得以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二、當代刻瓷藝術的精神內核——多元化與現代化
當代中國刻瓷藝術的精神內核可歸納為兩大鮮明特征,即多元化與現代化。從多元化角度來看,當代中國刻瓷藝術融匯了傳統中國畫、西方油畫、素描等畫種,在風格上呈現出明顯的多元發展、兼容并蓄的態勢,盡管風格流派眾多,但其精神內核大致仍可分為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類。
現實主義是當代刻瓷藝術的重要發展方向,其主要體現在:當代刻瓷藝術家憑借各種創新手段和技法,能夠非常逼真地臨摹各類中國畫、油畫名作,不僅能夠在形上面把握,也能在神采上加以準確把握,特別是一些仿油畫風格的肖像作品,形神兼備,其逼真程度令人贊嘆?,F實主義能夠充分體現當代刻瓷技法的高超,并借此在作品中實現人文精神。
浪漫主義是當代刻瓷藝術發展令人矚目的方向,其已擺脫了簡單追求寫實的做法,而更傾向于以抽象寫意的技法來直接表達情感與理念,從而實現直接抵達現代人精神層面的目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傳統的文人畫亦屬于浪漫主義風格,而現當代各種西方流派也屬于浪漫主義風格。浪漫主義突破了形式上的束縛,使刻瓷藝術家得以更自由地表現,從而進入更加廣闊的創作空間。
當代中國刻瓷藝術的另一特征是與時俱進。在當代中國經濟騰飛、文化昌盛的新時代,刻瓷藝術如果仍然僅僅局限于表現傳統古典文人式精神以及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寫實精神,那顯然是與這個時代相脫節的,使人產生審美陳舊和厭倦之感。因此,現代精神的注入是對當代中國刻瓷藝術的必然要求。
三、當代刻瓷藝術精神內核的塑造——誤區與責任
當代刻瓷藝術雖然取得了相當大的藝術成就,逐漸受到大眾的廣泛關注。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代刻瓷藝術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問題的實質并不是刻瓷藝術家的個人修養和技法的不高,而是常常容易步入到“玩技”的誤區,而較少關注刻瓷藝術精神內核的塑造,這是非常值得當代刻瓷藝術家重視的現象。
在“玩技”傾向的影響下,一些刻瓷藝術家只重視刀法的提升和創新、畫面的標新立異和震撼力,從而導致作品疏離生活、疏離時代,片面追求技術語言,這表明,當代刻瓷藝術家中確有一部分缺少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缺少生活積累,缺乏對藝術的敏銳觀察力和表現力,從而也就使得當代刻瓷藝術缺少真正震撼人心的力作。
對刻瓷本體語言的過分強調,使刻瓷在面臨當代語境時陷入精神內核的困惑和迷惘之中。而要解除當代刻瓷藝術所面臨的這一困境,必須消除一味“玩技”或稱“逐技”的誤區,消除對本體語言的過分自戀,重新解構本體語言,從重“技”轉變為重“藝”,只有這樣,當代刻瓷藝術才能真正走進當代,尋求新的發展機遇。
海瓷藝術初論
海瓷藝術是以貝瓷為介質,憑借它“白如玉”的質地屬性,由當代藝術家和科技人員共同研制創造的獨具時代特色和“海洋七彩”藝術風格的新興陶瓷藝術。貝瓷是海瓷藝術的載體,繪畫藝術是海瓷藝術的生命與靈魂。海瓷藝術作為一種品牌,要做到貝瓷與繪畫藝術的和諧相融,發揮繪畫藝術的審美感染力,圍繞“海洋七彩”這一海瓷的本質特色,用一種多樣但有選擇的、開放但有方向的、廣泛合作但又不失自己團隊的科學運籌策略,不斷地得到完善和發展。
在初創時期,和藝術陶瓷之都景德鎮近千年的發展史相比,海瓷藝術還是一個相當稚嫩相當彷徨的起步階段。我們應當承認自己的稚嫩,同時我們也應該借鑒前人在瓷藝發展中的經驗教訓。我們必須在思考中前進,我們必須把握住海瓷藝術的發展方向。
一、海瓷藝術的特色與靈魂
海瓷藝術要能夠成為一種區別于其他陶瓷藝術而獨立存在的一種新的品牌,它必須獨具自己的個性特色,才能夠稱得起海瓷藝術。那么,海瓷藝術的特色是什么呢?海瓷藝術剛剛起步,要給它的特色與本質定義,必須要考慮到它的瓷質、所處的時代、與前人的瓷品特色相比較,更應毫不動搖的打造“海洋七彩”的概念。如此而論,我以為海瓷藝術至少應具有以下特色:
1、時代感。既然海瓷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起步,既然我們面對的審美主體都是具有現代意識的現代人,或者更遠未來的未來人,那么,我們不能再去模仿明清以來由景德鎮為主所形成的傳統青瓷的古色古香,以及其他一些傳統樣式。我們更應該尊重當代人的審美情趣,無論從器型,色調,構成,題材等等諸方面,都要有一個明顯區別古人的,區別于傳統瓷藝的個性和風格,創新應該成為海瓷藝術發展的主旋律。
2、色彩感?!昂Q笃卟省钡母拍钍且粋€很明智的設計,貝瓷的海藍、珊瑚紅、蝶魚黃、珍珠白、???、藻黑、海草綠七彩皆自海洋出,因此而稱海瓷藝術?!鞍兹缬瘛钡拇少|,加之七彩斑斕的色調,強烈的色調對比,華貴典雅的藝術風格,一下子就與古人瓷畫拉開了距離。如一味的模仿青花,一味的追求傳統,那“?!弊重M不干涸掉了。因此,必須強調海瓷藝術的色彩感,應該把“海洋七彩”發揮到極致,就要來個五光十色富麗堂皇。無此色調,海瓷藝術就失去了靈魂與特色,海瓷藝術的“?!弊志褪チ藘r值。
3、生命感。綜觀傳統繪畫,包括傳統瓷畫藝術,多半都是在追求一種文人士大夫的審美趣味性,筆墨趣味,題材趣味,或者賞玩趣味,折射那個時代人與社會存在的一種審美關系。但是今天我們既然強調海瓷之海,我們就應該有一種更博大、更寬廣、更包容的海的胸懷,海的無限生命力。因此,連續包容式構圖應該成為海瓷藝術的主要構成模式。而這種構成模式把藝術的畫面與瓷器有機的融合一體,它的生命感便自然而生,給予海瓷藝術以海的活力。
二、海瓷藝術的思想體系
藝術創作不僅僅是一個技巧問題;海瓷藝術也不僅僅是畫法和火候問題,過多的滿足于藝術家往來的頻繁,作品的量化,或者滿足于器物的多樣化,或者喜悅于與中國畫味道的相近,這是十分不夠的。海瓷藝術如果作為一種藝術追求,它必須在初創時期就開始著眼積累建立它的思想體系,即理論體系,藝術體系和技術體系。
1、理論體系。一項偉大的事業,必須有一個偉大的理論相伴隨,沒有理論指導的藝術活動很可能是一種匠人模仿和重復。海瓷藝術應該在自己的初創時期對海瓷藝術的屬性,特點,文化意義;對傳統與現代,多樣性與方向性,品牌的完善與推廣,團隊的建設等等一系列的理論問題,擺到一個很重要的學術位置上來考慮,并逐漸的通過比較、綜合、抽象形成一個比較清晰的思想體系,從而指導海瓷作品的創作、燒制和研究。讓海瓷藝術一開始就走向一個健康的、科學的、高品位的、方向明確的正確道路。有了理論指導,海瓷藝術才能發展成為一個新的文化品牌。
2、藝術體系。瓷畫藝術的靈魂是藝術,藝術的核心是藝術家和作品,瓷只是個載體,藝術家和藝術品決定著瓷器藝術的價值和發展方向。因此,在藝術問題上決策者要獨具慧眼,堅定的抓住海瓷藝術的實質問題,果斷的在海瓷藝術的藝術語言、藝術形式和藝術家隊伍上;在個性鮮明、時代感和民族精神上建立自己的學術體系。只有體現了藝術的價值,才能夠體現海瓷的藝術價值。
3、技術體系。海瓷藝術不僅僅是藝術家的事,沒有技術人員提供一個非常好畫的條件,單靠藝術家是無能為力的。器物、顏料、燒制也是海瓷藝術相當重要的技術環節,有了科技人員對這些問題的研制,特別是“海洋七彩”的歸納和研制,才給予海瓷藝術一個宏大的色彩空間,而燒制的溫度顏料的配置又把繪畫托舉到瓷畫藝術的境界。因此,海瓷藝術也要重視技術體系的科研課題,建立自己的技術體系。
三、初創時期的幾個問題
正因為初創,無論從決策者、科技人員以及藝術家都處在一個探索過程中,他們都在尋求一種最適合海瓷藝術發展的模式。但是正因為是初創時期,所以有些問題,有些已經顯現出來的問題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注意。
1、海瓷藝術不等于中國畫。中國的瓷畫藝術中有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把中國畫搬到瓷器上的嘗試,也有著中國美術家把自己熟悉的中國畫從紙上搬到瓷上的嘗試。應該說這兩種“客串演出”,也確實出現了很多好的作品。但是長期研究瓷畫的專家和學者們現在已經意識到簡單的把中國畫從紙上搬到瓷上來并非是真正的瓷畫藝術,追求國畫的味道不應該成為瓷畫藝術的唯一目的。瓷畫藝術就是瓷畫藝術,它是瓷與繪畫相結合的、獨特的、自成體系的一種藝術樣式。它最本質的屬性不應該僅僅是水墨藝術,還應該是火的藝術。沒有火對繪畫藝術的再創造,所謂瓷畫還不是真正的陶瓷藝術。海瓷藝術初創時期一定要十分注意這已經在陶瓷藝術界正在反省的問題,要創造的是陶瓷藝術而不是瓷質國畫。
2、可以多方嘗試,但重要的是方向性。一個文化品牌的產生要容納多種風格和多方人士的參與,因為這樣會給海瓷藝術的成長帶來更多的選擇元素。但是,海瓷藝術的成長畢竟要有自己的生長方向,“海洋七彩”的藝術概念應該是海洋藝術的發展方向。應該非常堅定的以此為選擇參照,最大決心完善這一方向。否則,海瓷藝術將會像迷途的羔羊不知家在何方。
3、要建立自己的攻關團隊。海瓷藝術絕非是一朝一夕就可大功告成的,即便是堆積如山的瓶瓶罐罐也未必就等于文化品牌的產生。四面八方藝術家的嘗試,毫無疑問這對提高海瓷藝術的知名度,提高藝術水平都有益處。但是要想做成一件事,要想攻克一個項目,沒有一個自己的相對穩定結構合理的團隊,攻克難關是很難的。海瓷藝術既然是一個新的本土文化品牌就應該有自己的團隊,它應該包括決策者、藝術家、科技人員等各方面的人才。忽視本土藝術家的作用是不明智的,本土藝術家也應該有著強烈的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十分投入地為打造自己的本土文化品牌做出貢獻。當然,如果海瓷之地僅僅成為藝術家豐富個人藝術的試驗田,貝瓷僅僅成為一種宣紙的替代品而因此失去了我們的特點與方向,那也將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自然,海瓷藝術也不應該僅僅限于瓷畫一項,它還應該廣開思路,嘗試更多的藝術創意。譬如,貝瓷佩物,貝瓷飾品,旅游紀念品等工藝品。只要有海一樣的胸懷和理念,那貝瓷工藝才能真正成為一種海瓷藝術。
瓷上繪畫藝術漫談
瓷上繪畫藝術是集立體與視覺、觸覺、光感、色感渾然一體,天工地造,是多樣性的統一和諧,形式上的完滿,以其獨具匠心的表現形式,富有魅力的物質材料,變化莫測的工藝手段,形成了自己特殊的藝術面貌和風韻,別具一格而自立于畫壇。瓷畫表層有釉的滋潤和光澤,有含蓄深邃、變化多樣的肌理美、色釉美、色料美,有“類玉、類銀、類冰雪”的膚質美感。
瓷畫不僅厚載的是畫,而且包含諸多方面的因素。當一件精美的畫作擺在你面前時,從泥到坯的始條理,至成瓷成畫的終條理要經過幾十道工序,制作工藝比較繁復。任何一個畫種都有自己的工藝材料和工藝手段,工藝性強弱尺度的長短掌握在什么極限之內才算夠格,肯定沒有一個標準。中國畫在宣紙上渲染墨色;油畫在畫布上涂繪油彩;版畫用刻刀在板材上刻制,都有各自的風貌,不能相互替代。宣紙上染墨染色濃淡的輕重,滲化的范圍到什么程度比較好掌握,而瓷釉彩則要經過高溫窯變產生濃淡變化,互相浸潤而形成多種色彩。瓷畫材料和其他畫種不同之處在于“器上諸色必出火而宣”,“瓷器固須精造,陶成全賴火候”,要最后經過“火”的洗禮而誕生。瓷畫藝術是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來表達意境和塑造形象的,具備表象與內涵統一的形式美。由于其藝術材質的特殊、工藝的變化、手法多樣,所創造的形象應該追求有別于純繪畫藝術。作為一個瓷畫藝術家同時又要兼及工藝家,在把握瓷藝特殊的工藝過程中在合目的又合規律性的同時,發揮在有限的“形式”中創造無限藝術境界的特長,找到自己藝術創作的獨特角度,是十分重要的。這種以瓷藝手段為表現語言的工藝美術是繪畫與工藝兩者結合的藝術。因材料、制作等方面的特異性,應當主要采取和繪畫不同的工藝手法、手段。如堆雕、浮雕、刻劃等立體效果;窯變花釉、銅紅釉、釉里紅、結晶釉等瑰麗斑駁的效果;大紅釉、天藍釉、黃色釉、綠色釉等鮮艷的色彩效果,色釉與色釉之間的重新組合等。
瓷畫受到諸如工藝制作、材料等方面諸多的局限制約,這種制約有時為藝人的發揮想象和突破已有的束縛提供了可能。例如窯變花釉用厚到什么程度,在窯里的什么位置燒造效果好是一種制約性的規則。利用花釉的特別效果,燒造出一種自然“天工”的奇景,由聽任的窯變偶然性到人工可能控制設定的“人巧”,是一種突破束縛的過程。瓷藝家只有熟悉和掌握這些局限、制約、揚長避短,才能發揮特有的靈感,從而在創作天地中自由馳騁。
瓷畫藝術是畫和其它繪畫一樣,都是藝術創作,都必須按照美的規律,藝術創作規律去創造。要反映生活、以情動人、以美動人,具備像詩一樣的意境美。瓷畫的材質和工藝效果本身就有創造詩一般意境的優越條件。如姹紫嫣紅、五顏六色的高溫窯變花釉;幽靜雅致、沉靜安定的青花,渾厚壯麗、鮮紅奪目的釉里紅;色彩瑰麗、五彩繽紛的高溫顏色釉;嬌嫩艷麗、淡雅柔和的粉彩等。
瓷畫藝術的意境、格調的高低與詩意的產生,取決于藝術家的人品、修養、技巧以及對生活的獨特觀察角度和表達方式。技術與藝術這兩個層面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孤立的技術是沒有價值的,藝術是目的,技術是手段,技術是藝術的保證。瓷藝重工藝技術,重工藝材料,但不等于賣弄工藝技術,炫耀工藝材料,成為“雕梁畫棟,窮極精巧”的奴役。工藝技術的繁與簡、難與易、限與放、貴與*不是藝術價值的決定條件,關鍵是藝術效果,藝與技的完美融合,和諧如一。瓷上繪畫,顧名思義它既是繪畫又是以瓷為媒的重要物質材料的工藝美術,繪畫的因素和材料的特性的兩重性,決定了瓷畫與其它畫種的差別,從而打破現實物象的紋飾,一種對于“藝術自由”的無法至法貴在創新的嶄新的藝術形式。在藝術創作過程中體現審美意識和創造精神,瓷材料的質地不僅有自身的審美價值,而且對瓷畫藝術也有著一定的美學意義。在掌握審美心理的辯證法則的同時,根據設計需要搭配使用那種底色質地適宜都要細心推敲。瓷畫里的白釉、黃釉、紅釉、藍釉、綠釉以及多種顏色釉錯落的底色對主體畫面形象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美學意義。例如用藍色的青花為顏料在白釉底上、黃釉底上、紅釉底上繪畫,視覺感受都不一樣。釉里紅畫梅竹、榕樹、壽桃等,窯變花釉用在藝術形象的多個部位所產生的特異效果,在色彩斑駁的窯變釉彩上繪畫;有光色釉與無光色釉開光裝飾,粉彩雪景的堆厚工藝;刻劃紋樣等。藍色、紅色、黑色的荷花,鱖魚、金魚畫在黃色、紅色及黑色的色地上等多種有別于社會現象,自然景色的裝飾性工藝描摹,竟而少一些“再現”自然的真實,多一些“表現”藝術家心靈中美的情懷和意念。
瓷畫藝術的繪畫手段十分講究以線為主的造型裝飾,是瓷畫外觀的最大特點之一。有古彩的硬線和粉彩的軟線,釉里紅暈散的線,有刻劃出的凹線與凸線;隱線與明線、青花自由的線等。瓷藝造型各異,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效果,直形的造型的勁健、豪放、修長;曲線形的造型柔軟、圓潤、溫馨;方形的造型則挺拔、剛健、洗練。圓方造型充分體現傳統藝術追求的“天圓地方”的圓滿方正的中和之美。畫面的構圖要強調“刪拔大要,凝想形物”的藝術提煉,刪去過于繁瑣的場景,而集中提取最主要的東西,不易布景迫塞,充分體現瓷器玉的美感、質感。
每當瓷畫藝術在用材、制器、作胎、花色創造,諸藝結合,狀物寫形等方面取得成就時,定會帶來工藝性變革和發展。新世紀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新材料和新技術。材料應用、工藝手段表現手法等都應隨時代發展而創新。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藝的出現,豐富了藝術語言。在追求工藝性、裝飾性的同時,豐富了藝術語言。在本來就具備有眾多天造地設的色釉品種基礎上,新的高溫色釉如銅綠釉,各種顏色的結晶釉、太紅釉、亞光釉、無光釉、美人醉及多色彩的窯變花釉等琳瑯滿目的色妍質美色釉品種的不斷出現,進一步拓展了設計繪畫用釉的寬度、范圍。給瓷藝畫家的藝術創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繪畫和工藝的鴻溝正在縮小,瓷上的各種彩飾工藝技法綜合架接,如坯上與釉上,青花與高溫色釉,粉彩與青花,高溫窯變色釉與粉彩、青花,青花釉里紅與粉彩等,將高溫色釉的厚實濃艷與低溫彩色料的工致秀麗交相錯落,這種技藝多種綜合元素的不斷變革,豐富了表現手段,提高了瓷畫詩的藝術語言。在立足于傳統的基礎上的革新和對新工藝新技法的探索與講究,是瓷畫藝術發展的時代要求。例如現代液化氣梭式窯、先進的烤花爐的引進,給燒窯、燒爐帶來了革命。過去只能在氧化氣氛中燒成的各種色彩的結晶釉現在也可在還原焰燒成。
瓷藝所蘊含的獨具匠心的工藝設計;鳶飛魚躍的詩畫意境;婀娜多姿的形體造型;冰肌玉骨的材質膚色。聚諸工而制器,萃眾美于一身,是其它兄弟藝術門類所不具備的,其所擁有的特殊材料、特殊技法、風格和精神,使它能卓然自立,成為崢嶸于畫壇的專門藝術,才迎來了文理隆盛,千文萬華之勝景。因此,近年來各地的美術家都在瓷畫上進行探索,研究中取得可喜的進展,能夠把各種不同形式的美和諧地統一在自己的懷抱中。在傳統的基礎上與現代科學藝術、現代工藝,現代材料相結合創造出“神理流于兩間,天地供其一目”的工巧材美的瓷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