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amc6y"></acronym>
<rt id="amc6y"><small id="amc6y"></small></rt>
<rt id="amc6y"><small id="amc6y"></small></rt><acronym id="amc6y"><center id="amc6y"></center></acronym>
歡迎來到陶瓷信息網網站!
網站首頁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網 > 陶瓷藝術 > 青花瓷器的鑒別 > 導航 >

具實用價值的藝術品—青花瓷花瓶空氣加濕機

具實用價值的藝術品—青花瓷花瓶空氣加濕機

青花瓷器的鑒別 古代瓷器青花瓷硯臺 仿古青花瓷器鑒別

2021-04-23

青花瓷器的鑒別。

青花陶瓷花瓶空氣加濕機

青花陶瓷花瓶空氣加濕機不僅僅可做一個家居飾品,而且還可以美化周圍環境。產品集實用,觀賞,收藏與一體。其獨具匠心的創意為國內首創,各種造型的高檔陶瓷工藝品,在夢幻般的負離子增氧白色霧氣中,顯得栩栩如生,飄飄欲仙,可使您在觀賞中調節心情,消除疲勞,同時負離子增氧白色水霧為您所創造的濕潤環境,讓您盡情享受象雨后森林般的大自然空氣,增強身體健康,使您長期擁有一個高貴典雅,自然清新的空間。

純天然陶瓷容器裝水不變質,綠色環保。它既是時尚的家用電器,又是極具觀賞的工藝裝飾品和高檔禮品,產品新、奇、特、綠色保健。

(1)滋潤空氣,凈化環境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空調廣泛使用,導致皮膚緊繃、口舌干燥、咳嗽感冒等空調病的滋生。加濕器還能在霧化過程中,釋放大量負氧離子,能有效增加室內濕度,滋潤干燥空氣,并與空氣中漂浮的煙霧、粉塵結合使其沉淀,能有效除去油漆味、霉味、煙味及臭味,使空氣更加清新,保障您和家人的健康。

(2)滋潤肌膚,養顏美容

炎熱的夏季和異常干燥的冬季,導致人的皮膚水份過度流失,加速生命的衰老,濕潤的空氣才能保持生機盎然,產品創造有霧的氧吧,滋潤肌膚,促進面部細胞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舒緩神經緊張、消除疲勞,使你容光煥發。

(3)添加輔助劑,香薰理療

在水中添加植物精油或藥液等,隨水霧散發,滿室生香,使身體更易吸收,有治病養神,保健理療效果,尤其對于皮膚過敏、失眠、感冒、咳嗽、哮喘具有極佳的輔助效果,是傳統香薰產品的最佳換代選擇。

(4)古典擺設,美觀實用

采用青花瓷花瓶造型,工藝精美,亦可作為收藏品。飄浮的云霧如夢如幻,如浪漫如仙境,足以讓人產生不一般的創造靈感。缺水自動保護,霧量可任意調節,濕度自動平衡。

延伸閱讀

什么才是陶瓷藝術品的真正核心價值


藝術性是藝術陶瓷的重要屬性。顯然這涉及到我們如何看待藝術。這里筆者不想討論什么是藝術,因為有多少個藝術評論家,就有多少種藝術的定義。但是要談到當代藝術陶瓷收藏,筆者就不得不對陶瓷作品的藝術性進行評判。要評判藝術性就不得不先對藝術有個界定。

(一)百度百科對于藝術是這么說的,“藝術價值是很重要的精神價值,其客觀作用在于調節、改善、豐富和發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質(包括認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藝術的欣賞就是人對藝術品的價值進行發現和尋找,是欣賞者、創作者... ...之間的情感交流與情感共鳴?!笨梢娝囆g是主觀的,一種高尚的精神產品,藝術是藝術家和欣賞者間的心靈互動。

而陶瓷作品的藝術性就是陶瓷藝術家的心理活動、思想感情的體現,也是藝術家和陶瓷愛好者間精神上的交流。面對一件精美的工業化流水線生產出來的陶瓷工藝品,我們很難從中領悟或體會出什么真情實感,因為它只是商品,不是藝術品。那么陶瓷大師們、學院教授們的作品就一定是藝術品嗎?我看未必。

筆者常常會看到知名大師和教授的筆會作品。拋開作品工藝性標準,單說藝術性就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這些年來,由于藝術瓷越來越為收藏者重視,其價格也水漲船高、逐年攀升。商家和相關政府部門在經濟利益的促使下,挖空心思以各種名義組織大師和教授進行筆會。一時間,筆會作品滿天飛。而大師和教授們本人對此也無可奈何,只能應付了事??梢韵胂?,這種應酬之作其藝術含量能有多少!既然當代陶瓷作品的藝術性是主觀的,在價值和審美情趣多元化的今天,我們該如何選擇藝術性高的作品呢?

筆者覺得無論是中華民族的還是世界上其它民族的主流藝術都是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陶瓷作品的藝術性不是裝腔作勢、故弄玄虛,也不是賣弄技巧,更不是單純對觀者感官上的刺激。它是藝術家的真情流露,它是欣賞者內心泛起的層層漣漪,它是超越時空的心有靈犀。一件值得收藏的當代藝術陶瓷作品是工藝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我們知道清末到民國初期的時候,由于一批文人介入到瓷上繪畫,極大地提升了瓷畫的藝術性。但是由于他們無法熟練掌握釉、彩以及燒成氣氛、溫度等工藝要求,所以淺絳彩作品的工藝性差,無法長久保存,極大地影響了其收藏價值?,F在無論是收藏市場上的淺絳彩作品實物,還是網絡上搜索到的淺絳彩圖片資料都存在釉彩嚴重剝落的現象。

后來民國時期出現的珠山八友作品,在工藝上克服了淺絳彩作品的工藝缺陷,達到了工藝與藝術的完美統一,成為收藏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收藏對象,拍賣價格也是屢創新高。無獨有偶,在淺絳彩瓷出現一百年后的今天,大批國畫、油畫名家紛紛介入到瓷上繪畫。遺憾的是,他們中的一些人的瓷上創作往往淺嘗輒止,忽視陶瓷的材質美,我們也就不難判斷其工藝水平的高低了。

(二)重視陶瓷藝術家本人的修養我們知道藝術是主觀的,陶瓷作品的藝術性是作品本身所展示出來的藝術家的精神世界。我們在品評一件陶瓷作品的藝術性時通常會說該作品的格調是高還是低?!案裾{是指在作品中表現出來的美學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藝術家思想品格和藝術修養的總匯體現?!?/p>

從創作角度來看,格調是藝術家思想境界和藝術境界的最高體現;從欣賞角度來看,它是藝術批評的重要標準之一。為什么我們如此關注藝術家個人的思想品格呢?每個民族的藝術審美標準和其傳統文化密不可分。我們民族的藝術審美標準深深地植根于華夏民族燦爛悠久的傳統文化。我們傳統文化構建受到儒、釋、道的影響,是多元的、復雜的。

盡管儒、釋、道各自教義不盡相同,但是它們也有重合的部分。從個人的修為角度看,儒家推崇品德,佛教宣揚功德,道家提倡道德,都是強調個人要有高尚的品格。藝術家是為人類創造高尚精神財富的工作者。難以想象藝術家的道德品質低劣,他的作品的格調會高雅。

明代文徵明曾言:“人品不高者畫品便見卑下?!蔽覀冎腥A民族歷來重視高尚的品格。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我國傳統美學之追求,有“文如其人”、“畫如其人”、“詩如其人”、“書如其人”之說。在繪畫實踐過程中,客觀景物的品質由畫家去反映表現,在這個表現過程中,畫家本身的品質一直在起作用。

畫家只有本身品格不凡,才能使創作的作品具有不凡的藝術風格,畫品是人品的表現,作品是性靈的流露。藝術作品的格調有雅俗之分。格調不僅取決于作者的思想境界,同時也取決于作者所能達到的藝術境界。高格調一般不僅要表現深刻的思想、健康的內容,還要求藝術家有精湛的藝術表現力,這與藝術家的學識修養、藝術修養息息相關。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泵髂┊嫾叶洳摹懂嫸U室隨筆》中亦提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鄄鄂。隨手寫出,皆為山水傳神矣?!?開卷有益,讀書能讓萬里外之美景立于眼前,讀書能跨越時空,讓古今中外人的思想訴諸腦海;讀書而有益,多讀而博知,是一個萬古不變的真理。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菊生作為當代高溫色釉瓷上繪畫的領軍人物,注重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精髓,挖掘現代文化內涵,突破傳統工藝美術價值觀念,借鑒中、西方繪畫藝術技法,逐步形成了彰顯個性審美趣味的藝術風格。李菊生的人物創作多取材于傳統詩文。他通過刻畫人物的瞬間情態,展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表達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感悟。

現在,我深刻地體會到:我們在決定收藏某位陶瓷藝術家的作品前,有必要對該藝術家先做個基本調研,看看他是否在品質上有高尚的情操,在學識上有深厚的文化底藴。如果有機會,最好先和藝術家本人面對面地溝通交流一下,聽聽他的藝術創作出發點和對陶瓷藝術的理解。這樣我們能更直觀、更真切地感受到他的藝術修養和思想境界。

收藏者這樣做也是不得已,因為在市場經濟大潮下,我們的藝術陶瓷業普遍存在著浮躁心態。一些藝術陶瓷中青年的從業者不甘于寂寞、迎合市場的低俗審美.在這個問題上,政府部門也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引導和規范作用。政府部門片面追求政績,通過行政手段干預藝術陶瓷市場的自身運行機制,特別是這些年來,由政府部門主導的各級大師稱號的評選,嚴重破壞了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的權威性和公正性。

(三)選擇資深當代藝術陶瓷經紀人收藏者面對眾多的藝術陶瓷作品,很多時候會有手足無措之感。一方面有收藏者自身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是當前藝術陶瓷收藏沒有一個客觀、公正和科學的指導標準,更沒有一個權威的機構來引導、規范和監督這個市場。收藏者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專業、可靠、資深的經紀人比自己直接選擇作品更為安全、保險。

李菊生當代陶瓷藝術品經紀人大概出現于上個世紀90年代。經過近二十年的大浪淘沙,真正可以一直活躍在收藏一級市場而屹立不到的人可謂鳳毛麟角。這些資深的經紀人經過市場多年的洗禮和檢驗,視信譽為生命,不為眼前的小利所誘惑,以嚴格的職業操守呵護、捍衛當代藝術陶瓷收藏市場。

幾年前,本人有幸由這樣一位資深當代陶瓷藝術品經紀人引導進入這一領域。隨著這些年當代藝術陶瓷收藏市場的蓬勃發展,我越來越感到資深藝術品經紀人的重要。通常,藝術品收藏被認為是精英文化。收藏高品質的當代藝術陶瓷作品不僅需要收藏者有一定的資金實力,更需要收藏者不斷學習,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和鑒賞水平。

以上是筆者這幾年來收藏當代藝術陶瓷的一些心得,如果能給希望進入到這一收藏領域的愛好者提供些參考,本人將十分榮幸。

古老的青銅藝術品


青銅的發明和使用時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是當時先進生產力的以中國表現,更是我國古代杰出藝術品的一種表現形式。今天小編為您介紹的是古老的青銅藝術品之一的銅鏡。

銅鏡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史傳說時代。在《黃帝內傳》中有記載:“帝既與西王母會于王屋,乃鑄大鏡十二面,隨月用之?!睂嵨锏墓陪~鏡在4000年前的青銅時代初期就已經出現。目前考古發現時代最早的銅鏡實物是原始社會后期的齊家文化墓葬出土的。那時的鏡較小,背面有直線裝飾。

春秋時期,銅鏡飾有寫實的虎、鹿、鳥紋圖案,是一種生活用品,更是一種藝術品。銅鏡常被用來賞賜,這說明當時銅鏡還很稀少和珍貴?!蹲髠鳌酚涊d,鄭伯朝見周王,周王將佩帶的銅鏡賞賜給鄭伯,周王同時賞給虢公銅爵,鄭伯認為周王賞賜不公,從此開始對周王不滿。由此可見,銅鏡作為珍貴的生活用具,并不能同禮器銅爵相提并論。

銅鏡在歷史上一直是宮廷、貴族享用的高檔消費品,在早期使用上還有一定的級別限制,因為戰國處于奴隸社會的末期,諸侯國戰爭連年不斷,需要大量的青銅用來制造兵器,古鏡不是一般貴族能使用的,所以戰國鏡的價值是可想而知的。

青花瓷藝術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具有悠久的文化和高度的文明,在歷史上留下無數的優秀文化藝術遺產,東方民族風格的青花瓷,就是華夏文化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燦的明珠。

青花是我國陶瓷裝飾中發明較早的方法之一,大約在公元十三世紀七十年代到十四世紀六十年代的元代中期,景德鎮陶瓷業的名師巧匠們在窯器“以青為尚”,單色青釉為主的基礎上,大膽敢闖,博采眾長,改革色釉把我國人民最善于駕馭的毛筆用到瓷器上,使它顯示了獨特的功能,創造出比以往的印、刻花更鮮明的“青花”,這是推陳出新的結晶。從元代青花創立掘起,到明清兩代,青花瓷得到空前發展,尤以明代盛況一時,被稱為我國青花瓷的繁榮時期。自元代開始在景德鎮設立官窯,為景德鎮成為全國制瓷中心奠定了基礎,民窯也在壯大,官窯和民窯所產瓷數量大、品種多、質量高、銷路廣,成了景德鎮制瓷業生產的主流,一直沿襲至今久盛不衰。

青花,是一個白地藍花瓷器的專有名稱,屬釉下彩裝飾。它是以鈷料為著色劑,于潔白干燥的坯胎上,用毛筆繪畫出各種圖案,然后罩上透明釉,入窯高溫(1 3 0 0℃上下)焙燒而成,使畫面呈現美麗的青色。青花瓷受到人們的珍視和喜愛,它的特點鮮明,它除了發色靚麗,呈色穩定,永不褪色,更主要的是,紋飾圖案典雅秀麗,淋漓酣暢,富于變化。人們可以從流傳至今的古代青花瓷器上看出,一批沒有留下姓名的制瓷工匠把自己藝術之魂全部融進一件件晶瑩靚麗的瓷畫作品之中,無不展示出東方人的智慧、靈巧、開朗、飄逸的風采。

任何工藝美術都必受到它特定的材料、制作工藝與使用目的制約。青花有它自己的藝術語言,是以單一的藍色青料,通過紋樣的表現,以青白對比的手段,達到純凈、樸素、鮮明、大方的藝術效果與質感美。從青花的發展史來看,也是由簡單的線描一一線描加拓染一一線描加分水,后又有洗色、潑墨、噴刷、網板刻線貼花及絲網漏印等技術,使各個不同時期的紋樣形成不同的風貌。

線描是青花的一種重要手法,也是我們民族繪畫的藝術特征,通過線條來表現各種事物的形象,這種由線條所描繪的形象,往往是經過概括提煉的,最能表現事物的特征和內在結構,更好地表現出各事物的精神實質和各個時代的社會風俗。譬如民間大眾向往的“?!?、 “祿”、“壽”、“喜”,本是不合瓷畫要求的東西,但瓷藝家經過巧妙的藝術構思,居然也將其納入青花瓷畫中,并使其升華為具有裝飾美的形象,明嘉靖、隆慶、萬歷時期常見用松枝組成的“?!?、 “壽”字圖案,萬歷天啟年間的靈芝托“壽”,靈芝托“喜”的畫面,就是這種寓意祥瑞,別具一格的民間風俗畫。

青花瓷繪畫在各個時代中,繼承創新發展。 “嬰戲”是其中一個重要主題,從古至今,多喜歡以兒童生活情景作為繪畫題材。明清青花瓷畫上,留下了不少從各個角度去描繪兒童生活的作品,其畫生動活潑,逗人喜愛。迷藏圖、習武圖、放風箏圖、斗蛐蛐圖、玩竹馬圖、蹴鞠圖、對奕圖,極其逼真傳神,純真自然,親切感人。瓷藝人生活在民間,對生活中四周的情景深有體驗。青花紋飾常見有菊、蓮花、牡丹、卷(蔓)草、竹子、芭蕉等花卉紋,禽鳥有飛鳳、鷺鷥、鴨和鴛鴦,獸類有麒麟和鹿。龍的運用也較多,極有特色。山水人物紋樣,從明代作品來看,充分發揮白地作用,以簡練的線條,色面,表現出“春水柳岸”的嫵媚、“秋江月夜”的寧靜,具有深遠的藝術意境。

青花以單一的藍色作為表現形象的手段,強調大的“黑白”對比效果,疏密層次的節奏,及外輪廓形象的刻劃,使人一看,形象鮮明,且富有層次感,像單色的民間剪紙和藍印花布,值得很好學習借鑒運用。江西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鄔書遠先生就運用剪紙、蠟染、刺繡、皮影、瓦當,在傳承傳統紋飾上,創新了“民族印象,新青花、新民俗”青花瓷畫。青花裝飾主要以線條描繪紋樣,在紋樣輪廓范圍的基礎上,施以濃淡不同的料色,如同繪畫上的勾線填色,使整個裝飾紋樣更加生動細膩,富有深淺層次的變化。在青白對比中,使紋樣的輪廓形象更加鮮明突出,達到裝飾效果上的富有層次節奏的韻律美,形成不同的色彩情調、民俗情調、人文意境美感。民間藝術應用到陶瓷青花瓷畫中,使其有原始味、民間味,給現代中國工藝美術以生機和新的文化價值。

青花瓷藝術作品,它的畫筆韻味、料色韻味,猶如一幅幅中國傳統的水墨畫作品,具有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人們在欣賞一件件瓷藝術作品時,那種全然融入瓷畫中的精神享受,那是何等的美也、醉也。青花瓷畫作為一種繪畫藝術,有別于其它畫種。它不僅色調明快,藍白相映,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而且畫面布局疏密相間,錯落有致,有動有靜,有聚有散,顯示出作者運用各種傳統筆法進行構圖的功力,內容豐富多彩,有的抒情含蓄,有的寫實奔放,做到了雅俗共賞。

任何藝術都有“欲露不露”的含蓄美。而青花瓷藝術還須加上一條“該露欲露”的內在美。例如明末清初的青花瓷畫,完全突破了歷來規格化的束縛,出現了大量的寫意花鳥、人物、山水,以及各種大小動物題材的畫面,構圖精致,線條灑脫,時而逸筆草草,畫景成物,自然逼真;時而率意勾勒,抽象概括,形神兼備。如天啟崇禎時期“吹簫行風圖”、“達摩面壁圖”、“秋溪晚渡圖”、“春江水暖圖”、“枯石寒禽圖”、“荷花鷺鴛圖”就達到了青花瓷畫所特有的藝術感染力。

一代青花藝術大師王步先生,一生致力于青花藝術的研求與實踐,大膽革新,創造了分水勾線的“沒骨法”、“淌水法”,以筆意簡練,博大精深和水色瑩澈,淋漓盡致的藝術特色而獨樹一幟。他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開創了青花藝術一代新風,尤其晚年喜遇新中國過著幸福生活,他激情滿懷地“望秋云,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以其精湛的青花技藝,融匯中國水墨畫之筆意,別開生面,創作了許多氣勢磅礴、筆意奔放、淋漓酣暢、博大精深的青花藝術杰作,為景德鎮青花藝術作出了卓越貢獻。

當藝術更新的時候,我們也必須隨之而更新,與我們所處的時代有一種休戚相關之感,有一個與之分享和被強化的精神力量,這正是人生所應貢獻于時代的最令人滿意的東西。青花瓷的發明至今700多年,各個時代的青花瓷畫藝術有各種時代的特征,其藝術風格相沿成習不斷更新。元代青花藝術裝飾紋樣復雜,層次較多,但主題突出,繁而不亂;明代官窯青花藝術風格工整細膩,重在工筆畫法;民窯筆調不受拘束,自由奔放,多用寫意。明初洪武時期,開始改變元代花紋滿、層次多的風格,多留白,圖案簡練。永樂宣德時期圖案花紋豪放優美,繁縟清麗,文化畫作品大量出現;正統、景泰、天順三朝的圖案風格,花卉多纏枝花,人物簡筆寫意,往往襯以亭臺樓閣,大片流云,有一種仙幻的味道;成化、弘治至正德時期,圖案裝飾纖細秀麗,別具一格,給人以美的享受;晚明清初,用筆率意灑脫,構圖形成多用寫意,題材豐富,且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清代青花藝術以康熙為代表,題材極其豐富,除花卉、禽鳥、魚藻、嬰戲、人物山水外,民間喜聞樂見的演義小說、戲曲故事比比皆是,青花藝術到了清代康熙年間進入繁榮時期,獲得“青花五彩”之美稱。

青花瓷器在景德鎮的發明與發展,經過漫長的歷史時期,在幾百年悠久的歷史過程中,每個時期的青花瓷都具有每個時期的獨特風格,這充分反映了古代陶藝的偉大成就。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文藝繁榮的大好時代,景德鎮人將自己的智慧和能量,展示自己的實力,把青花這個古老的陶瓷裝飾藝術賦予新的生命,煥發出永恒的青春,得到更新、更大的發展。

精美生動的陶瓷藝術品


陶瓷藝術品種類繁多,其中有一類——陶俑,它美的的生動、美的驚人。今天小編就給您講講這精美生動的陶瓷藝術品——俑。

提及俑,人們肯定會首先想到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陵兵馬俑。這當然并沒有錯。畢竟聲勢浩大的秦皇地下軍“橫空出世”,震驚了全世界。但是,我國出土過的陶俑不唯有秦俑,還有上起公元前5世紀的戰國泥俑,下迄公元17世紀的明代陶俑。其間,歷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各代,陶俑層出不窮,無不以鮮明的時代特色和豐富的內涵,彰顯著時人的風采。

據《通典》中記載: “埋棺于地下,棺前設鼎彝,兩旁列俑像?!眹覍⑦@種葬式定為典儀,由此可以看出,整個社會對殉葬品的重視。通常,墓主人品級越高,隨葬品及陶俑越多。秦俑陣容的龐大和陽陵漢俑的眾多,顯然讓世人嘆為觀止,但這些已發現的俑坑,不過是墓主人的某一個附屬的葬坑罷了,震驚了世人的數量其實只能算作百萬大軍中的一兩個排頭兵。

俑的種類多不勝舉,大體上可分為人物俑、動物俑、鎮墓俑三大類。人物俑一般可分為兵馬俑、儀仗俑、樂舞俑、侍俑、狩獵出行俑5種,動物俑包括家禽、家畜、猛獸3種;鎮墓俑最常見的有武士俑、天王俑、十二生肖俑等。

秦兵馬俑,秦始皇的陪葬隊伍1974年陜西臨潼發現的秦兵馬俑的燒成,標志著秦代制陶工藝的成熟,是中國制嘲工藝史上的空前壯舉。由11種和諧的創彩雕塑而成的兵馬俑,被分別放置在3鋪俑坑內,僅在總面積為14 260平方米的號俑坑內,就有如同真人真馬一樣高大嘲兵馬俑6 000多個。他們一律面向東方濯在由20個武士俑組成的三列橫隊背后濯

按照一定的序列,整齊地排列著非常壯讕的40路縱隊,儼然成一個布局嚴整的鈞陣。兵馬俑像形象生動,姿態迥異,仿調他們剛剛列陣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