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灣窯瓷器鑒別。
近日,由佛山市新石灣美術陶瓷廠有限公司聯合珠江時報社、禪城區攝影家協會、石灣鎮街道攝影家協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伯樂尋馬——馬年陶藝生肖攝影大賽”結果正式出爐。主辦方組織專家對1100多幅攝影作品進行評獎,共評出75幅獲獎作品,其中獨具特色的獲獎作品將在新美陶官網展出。據悉,本次大賽要求所有攝影作品以“馬年石灣陶藝生肖”為主題,參評作品的內容需反映馬年陶藝生肖作品、生產工藝、技術創新等各方面相關的內容。經過近兩個月的廣泛宣傳,來自社會各界的攝影愛好者積極響應。至本月中旬,主辦方共收到專業組參賽作品1000多幅,微信組230多幅。經禪城區攝影家協會、石灣鎮街道攝影家協會的專家評審,最終評選出專業組一等獎作品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5名、優秀獎50名,以及微信組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三等獎1名、優秀獎14名。禪城區攝影家協會主席楊耀桐表示,這次參賽作品不乏佳品,可以與市級攝影大賽相媲美,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愛好者參與其中,更多的人關注石灣陶藝?!安畼穼ゑR-馬年陶藝生肖攝影大賽”部分獲獎名單專業組一等獎:陳宗?!毒媲缶范泉劊夯魪V良《愛不惜手》;呂婷婷《鑒賞》;許國斌《專心》三等獎:何銳枝《如飛》;李海濤《流金》;李織云《手工精細》;林瑞英《吹》;潘婉雯《栩栩如生》微信組一等獎:葉開奇《騰飛》二等獎:譚俊杰《神采奕奕之奇趣》三等獎:楊世軍《發微信》編輯推薦
石灣陶藝的發展困境在哪里?
石灣陶藝的發展困境在哪里?創新的方向是什么?昨日,圍繞這兩個話題,美籍雕塑家吳信坤與佛山陶藝家、收藏家以及研究專家互動交流。
5月22日,吳信坤在石灣陶瓷博物館舉辦了個人陶塑作品展。對于佛山陶藝的現狀,其認為,石灣陶藝一直被打上“民間工藝”的符號,無法融入到主流藝術當中,事實上,他認為陶藝“泥釉火”的唯一性、獨特性,使它具有潛質能夠進入主流藝術圈。要建設起一套佛山陶藝的理論體系,對于傳承和自身地位提升都很重要。
在陶藝創新上,有人提問:目前佛山陶藝的題材總是歷史人物、神話人物,反映不出來陶藝發展到21世紀的脈絡變化,“能否用陶藝做航空母艦,讓它更有時代感?”吳信坤回應說,雖然做的是同一個人物,但不同的時代和創作者,都給予了不同的精神內涵。
事實上,在不少人眼中,生動的歷史人物像,就是石灣公仔的標志符號,而一旦離開這些題材,恐怕就有人問了,這還叫石灣公仔嗎?對于這個問題,吳信坤說,“其實叫不叫‘石灣公仔’真的不重要”,他舉例子說,以前法國印象派剛形成的時候,遭到強烈排斥和抗拒,很多人說那根本不是法國的主流藝術,但后來,印象派已經成為主流藝術派別,得到世界公認,“法國提供的就是多元化的土壤,這種土壤正是佛山陶藝最需要的?!?/p>
雍正告訴你什么瓷器才叫精益求精!
“清雍正時期為時雖然短暫,但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政府財力雄厚,國內外市場活躍,制瓷工藝突飛猛進,在繼承康熙朝制瓷工藝的基礎上,又有了許多創新、變化和提高,不僅品種多、題材廣泛、造型多樣,而且原料的選擇和加工也比以前更講究?!?/p>
雍正時期的青花瓷
雍正帝雖僅十三年,但制瓷工藝極其精細,其更加重視瓷器質量,精益求精。尤其是唐英(雍正六年起至乾隆二十一年),開始以內務府員外朗之職奉命協助年希堯(淮安關稅務兼差景德鎮御窯廠窯務)燒造官窯瓷器,但一切燒造成事宜,供系他一人經營,先后管理御窯三十余年。任期次年(雍正七年)便派廠署幕友吳蕘輔調查鈞窯器釉的配制方法,獲得成功。據清宮造辦處檔案記載,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規定瓷器的造型、花紋圖案,不僅要求燒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適度,而且重視氣勢和神韻,講究輪廓線的韻律美,對于要燒造的御用瓷器必須經雍正皇帝審定,方可燒造。為此,景德鎮御窯廠的督陶官年希堯、唐英根據旨意,集中了全國最優秀的制瓷工匠,不惜工本,竭盡全力地燒制,以博取皇帝的歡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業績。應該說,雍正皇帝的審美情趣,對這時期瓷器的造型、繪畫藝術風格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青料
雍正時鈷料以珠明料為主,也不排除用浙料。青花發色既有發色深沉或淺淡,官器多見,也有發色青翠、艷麗,多表現在青花筆筒,筒瓶或樽花觚上,還有一部分仿永宣的青花器,發色較濃艷、暈散,但漂浮于釉面中,當然也有部分發色灰暗的青花器,但呈色穩定。雍正青花呈色有純藍、灰藍和青紫三種?;宜{色是典型的民窯粗器,青紫色的多屬民窯仿明作品,標準的雍正官窯青花呈色極為純正,潔凈無瑕,有深淺不同色階,略見暈散。
青花成色純正
青料發色有三種。使用浙料的呈色基本與康熙時期使用浙料的瓷器相同,藍中帶紫,多采用上等浙料繪制官窯青花;仿宣德青花發色青中有黑褐色疵點,略有暈散,官窯仿宣德青花瓷發色幽靜而勻潤,雍正早期有康熙時期的指捺紋特征,中后期比康熙時期發色更加淡雅,藍中帶有藏青色點;深沉的淡藍色澤,色沉釉底,發色穩定雅麗,具有典型的雍正特點。雍正時期除了傳統的白地青花外,還有青花胭脂紅、琺瑯彩青花、豆青地青花加紫、外豆青里青花、青花釉里紅、藍地白花、青花紅彩、青花加紫、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種。其中青花釉里紅燒制很多,尤為精美,以青花繪輔助紋飾,釉里紅繪主題紋飾,既保持了青花幽靜雅致、沉靜安定的特點,又增添了釉里紅渾厚壯麗、鮮艷奪目的色調。
器型
雍正青花瓷器型俊秀
雍正青花瓷以輕巧俊秀,工麗嫵媚而稱之,頗可與明永樂、成化而媲美。其外形線條柔美,恰到好處,造型品種除大量的創新工作外,在仿永宣、成化青花瓷方面極為成功,在異曲同工之妙。雍正青花在造型上既有繼承也有發展,結構精巧,器型圓柔纖麗,修長俊秀,陳設與實用保持完美的結合,形成高雅而樸實的藝術風格。雍正青花善于博采眾長,無論是仿古銅器式樣,還是對于自然界的花果形態,如瓜、石榴、海棠花等,不是單純機械的模仿,而是以簡潔、
紋飾
紋飾既有工整纖細的一類,也有追仿永宣暈散的一類,還有水墨淋漓的一類。繪畫技法有單線平涂、勾線涂描,也有勾線混水、皴擦、點染。仿永宣、瑞果圖紋器,往往在有些紋飾上重筆點染來追仿蘇料鐵銹斑(凹凸效果)。雍正紋飾除傳統的纏枝蓮、云龍、龍鳳紋之外,多以優雅嫻靜的花卉、花蝶、花鳥、花籃、博古、竹石、石榴、三果、八寶、八仙、梵文及各種吉祥紋樣為主題畫,即使是人物紋也多是四妃十六子、嬰戲圖等。在畫美女時,突出人物的修長、小腳,給人以弱不禁風的感覺。其中梵文裝飾,有時一器全用排列整齊的瘦體梵文布滿整個器面,為一大特點。
青花瓷經典紋飾
官窯青花以繪龍鳳及纏枝蓮花為代表,畫風工麗,花式一致。民窯青花不拘一格,運筆熟練,追求自然隨意的畫風,具有很強的民間風格。
雍正仿古紋飾,從大小器物上看,大件器物以仿永宣花卉為主;小件器物以仿成化、弘治花卉為主。從內容上看,人物以仿嘉靖紋為主,動物以仿萬歷紋為主。
南博展展示的青花瓷
南博展展示的青花瓷
清雍正時期為時雖然短暫,但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政府財力雄厚,國內外市場活躍,制瓷工藝突飛猛進,在繼承康熙朝制瓷工藝的基礎上,又有了許多創新、變化和提高,不僅品種多、題材廣泛、造型多樣,而且原料的選擇和加工也比以前更講究。青花瓷在雍正時期盡管不是官窯的主流產品,但其質量之精美,花色品種之豐富,藝術水準之高超,都是清代其他各朝所無法比擬的。雍正時期的青花瓷,無論造型和裝飾,都可以用一個“秀”字來概括,與康熙青花挺拔、遒勁的風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