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藝術。
近日,“2013中國景德鎮‘陶瓷藝術100’實力榜”評選活動在征集作品的過程中,發現了部分仿制、抄襲甚至代工、代筆的現象,這些劣質作品被組委會拒收。
目前,征集階段已經進入倒計時,活動組委會再次鄭重表態:本次評選活動本著“為原創喝彩,向作品致敬”的原則,要求參評作品必須由藝術家個人原創親繪。專家組一致認為:從陶瓷創作的意義來看,作品最重要的是傳達出陶藝家對藝術方向的探尋,緊貼時代、積極健康、有生命力的創作,用陶瓷語言恰當地表達藝術之美,才是當下中國乃至世界所需要的真正藝術。
“陶瓷藝術100”堅持原創
據統計:征集啟動以來,已有數百位藝術家報名參評,已征集原創作品超過300件。隨著7月9日征集活動截止日期的臨近,景德鎮市文化產業中心報名辦公室驟然“增溫”、門庭若市,工作人員在緊張地加班加點,認真對待每一位參評藝術家、每一件陶瓷作品。
藝術家爭相送展
作為本次評選活動的專家評審之一,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委、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評委、學院教授周國幀表示:“當代景德鎮陶藝發展力量不容小覷,甚至引領著世界陶藝發展的潮流,‘陶瓷藝術100’實力榜評選活動尊重原創、鼓勵創新,對陶瓷藝術的未來發展走向有重大意義。希望藝術家們能夠積極參與本次活動,展示當代中國陶瓷藝術的嶄新風采!”
另悉,數百件陶瓷作品即將運抵北京參加初評,組委會將于8月中旬在北京舉行專家評審暨研討會。
小編推薦
現代陶瓷空間藝術的開拓者
朱樂耕是一位辛勤的藝術勞作者,是一位有創見的探索家。近十多年來,他在探討陶藝如何與現代建筑空間相結合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一件件宏構巨制,生動地展現了陶瓷藝術在公共空間中所能呈現的各種不同的表達形式,雄辯地說明陶瓷材料在建筑空間中所能發揮的巨大可能性,從而也拓寬了當代陶藝的發展途徑。無疑,他的創造成果對我國當代公共藝術的拓展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從2002至2006年,朱樂耕花了四年時間完成了坐落在韓國首爾麥粒音樂廳中的“生命之光”、“空間與時間的暢想”、“有陽光的日子”、秋的印象”、“天穹、山巒,月色”、“歲月的記憶”、“歡樂時光”、“迷蒙的遠山”、“春天的樂章”、“黑與白的對話”等系列作品。這些作品布滿了整個音樂廳的內外空間,不僅為其增添了外觀的光彩,有效地服務于音樂廳的技術功能,更重要的是極大地增強了它的人文內涵。由于這些作品的存在,麥粒音樂廳被改名為“陶藝宮殿”,成為韓國首爾重要的人文景觀。
在此之后,朱樂耕又于2008年完成了坐落在我國九江市民廣場的大型陶藝裝置壁畫“愛蓮說”(約300平米),2010年為迎接世博會創作了上海浦東機場大型陶藝裝置壁畫“惠風和暢”(約300平米),2012年創作了坐落在天津瑞吉酒店大堂的陶藝裝置壁畫“流金歲月”(45平米)等。而最近剛完成的安裝在韓國濟州島衣戀·肯辛頓濟州酒店飯店的“生命之綻放”(280平米)、“天水之境象”(85平米)等,是他繼首爾麥粒音樂廳系列陶藝裝置壁畫以來的又一次巨幅作品。剛剛舉行的它的落成典禮在韓國再一次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
中國藝術研究院即將在國家大劇院舉辦“空間境象—朱樂耕當代陶藝展”,目的是在回顧這位杰出藝術家近十多年來創造成果的基礎上,探討陶藝和建筑的關系,研究如何創造兩者密切融合的當代空間藝術,以及與此有關的中國當代藝術如何立足于本土健康地向前發展等問題。朱樂觀的藝術思路和成就對我們討論這些問題會有不少啟發。我以為,朱樂講是既重視“技”即手藝,又十分關注“道”即作品文化內涵和精神的人,他是由技入道、以道促技的人。他不空談觀念,他在實踐中悟道,又用道來指導自己的創作。試想,如果他不諳熟陶瓷性能和其繁復的工藝技術,沒有深厚的藝術涵養,那些陶藝品如何能服務于建筑的實用和裝飾功能,如何能與建筑融為一體,共同組成新的、充滿藝術感染力的空間境象
朱樂耕的藝術之所以能如此具有想象力和創造性,還在于他既立足于本土和傍依民族傳統,又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他深知傳統的陶藝只有與現代社會結合,賦予其現代文化觀念,才能充分發揮其最大社會和藝術功效。他關注國內外當代建筑、雕塑、壁畫等空間藝術的發展趨勢,認真思考如何在傳統藝術中發掘資源和借鑒外國經驗,創作出既有現代國際水平,又有民族文化意蘊和自己的個性特色的大型陶藝作品。
有堅實功力和豐富藝術修養,又十分自信而謙遜的朱樂耕,在藝術領域中還會有新的輝煌!
陶瓷藝術的創造者與發現者:誰主沉浮
周國楨《站起來的雄獅》瓷塑/博寶寶珍商城BZ020307號作品
陶瓷藝術品的創作需要自覺性,需要創作者自覺擔負起歷史的使命感,從而創作出時代的精品。我們擁有優秀的當代陶瓷創作者,而當代陶瓷藝術品又擁有那么多的欣賞者擁戴者,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當代陶瓷藝術作品投資收藏時代也就指日可待了。
而當代陶瓷藝術品收藏者要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和藝術修養,要理智有主見而不盲目跟風,作充分的調研準備,既哪位才是真正的值得付諸心血和財力的陶瓷藝術大家及作品。選對經紀組織及代理商同時也是選擇藏品及規避風險的關鍵環節。聰明的收藏者在其初涉收藏市場的時候,往往選擇“借腦袋”和“借眼力”的辦法。所謂“借腦袋”,就是傾聽專家的意見,行家給他出謀劃策,提供收藏的思路和方法;“借眼力”,就是借用行家的知識和經驗,去鑒別藏品的真與偽、優與劣,從而保障自己不走彎路,不栽跟頭。合格的有智慧的代理商經紀人首先是熱愛藝術陶瓷,有責任感和前瞻性的,對作品藝術含量和工藝水平進行篩選,有能力把好進貨關。立足投資收藏者,做藏家的理財師。權衡經濟利益和名譽口碑孰重孰輕。收藏家也要具備專業研究的熱情,從歷史的角度來觀察,任何成名成家的收藏家,都是一流的鑒賞大家。無論是名垂青史的中國字畫收藏家張伯駒,還是中國瓷器收藏家孫瀛洲先生,無一例外。
鄒寶林豆青釉邊腳《人物游園品茶》/博寶寶珍商城BZ020305號作品
當代藝術陶瓷作品不僅接受國內收藏市場的檢驗和全球藝術品市場的檢驗,需要接受更高端審美品位收藏家的檢驗??上驳氖?,中國當代藝術陶瓷收藏者,是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的發現者。他們不僅具備了專業研究的熱情和水準,建立和充分利用自己的收藏體系。更加令人欽佩的是,許多藏家不但傾注了大量的財力和精力,更凝聚了多年乃至一生的心血和智慧,他們以自己的努力成果,積累物質文化財富,作為歷史長河中有限階段的保存和保護者,通過系統的主題收藏,讓藝術品經過系統的整合,延續中國文化,煥發新的價值,并最終服務于國家和社會,功德無量。
當代陶瓷藝術的發現與傳播者
當代陶瓷藝術品收藏者大凡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和藝術修養,理智有主見而不盲目跟風,甚至作充分的調研準備,既哪位才是真正的值得付諸心血和財力的陶瓷藝術大家及作品。選對經紀組織及代理商同時也是選擇藏品及規避風險的關鍵環節。聰明的收藏者在其初涉收藏市場的時候,往往選擇“借腦袋”和“借眼力”的辦法。所謂“借腦袋”,就是傾聽行家的意見,行家給他出謀劃策,提供收藏的思路和方法;“借眼力”,就是借用行家的知識和經驗,去鑒別藏品的真與偽、優與劣,從而保障自己不走彎路,不栽跟頭。然而合格的有智慧的代理商經紀人首先是市場的引導者,熱愛藝術陶瓷,有責任感和前瞻性的,有能力對作品藝術含量和工藝水平進行篩選,把好進貨關。立足投資收藏者,做藏家的理財師。權衡經濟利益和名譽口碑孰重孰輕。熟悉作者和其作品藝術工藝特點,點評解讀作品,將作者的創作意圖傳輸給藏者,完成作品的最終創作,使藝術家的精心之作能得以傳承,更希望給每件作品找到滿意的歸宿。
正泰瓷社十年來始終崇尚名家代表作的精益求精的原則,始終不搞筆會,遠離筆會作品。每件作品無論大小,均來源于作者本人,為求得精品力作,不惜多次與藝術家交流,懷著虔誠之心審慎為之。與其說經營當代瓷器,不如說是傳承一種文化的載體,用特殊的經營模式培養和引導著熱愛當代藝術瓷的朋友;實行按揭,只要藏家看中某件作品,盡自己所能付出首付,剩余的可以分期付清,且沒有利息;預付定金,藏家和客戶付完訂金,在雙方約定的時間前來購買,還是按照當初所定的價格,而不是今天已經漲了幾倍的價格。允許退換,只要是藏家從正泰瓷社購買的藏品,如果沒有損壞可以退換或幫藏家找到滿意的買家。經常舉辦藝術家與藏家,藏家及愛好者見面交流,以此增強作者與藏家之間的交流和信任,建立收藏信心,分享快樂。提供多年精心挑選珍藏的眾多作品與同好共賞。希冀讓朋友們從多方面感受當代陶瓷的藝術魅力與生命神采。在視覺享受的同時,浮起對深邃歷史的文化懷想與對現代生活的審視思考。正泰瓷社就是這樣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架起一座連接藝術家與藏家之間的橋梁,傳承著藝術——做名家作品的流通,盡心竭力地為當代陶瓷藝術事業的發展做一點點推動,小心翼翼地呵護著這個日益成熟的市場。
收藏家也要具備專業研究的熱情,從歷史的角度來觀察,任何成名成家的收藏家,都是一流的鑒賞大家。無論是名垂青史的中國字畫收藏家張伯駒,還是中國瓷器收藏家孫瀛洲 先生,無一例外。
陶瓷藝術品的創作者需要自覺擔負起歷史的使命感,從而創作出時代的精品。我們擁有優秀的當代陶瓷藝術家,而當代陶瓷藝術品又擁有那么多的欣賞者擁戴者,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當代陶瓷藝術作品投資收藏時代也就指日可待了。
陶瓷大師陳富強談紫砂藝術:明快樸質,澤而不耀
陳富強
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陳富強向聯合國副秘書長沙祖康(左)介紹其紫砂作品。
荷蛙壺
陳富強1965年生,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中國民主同盟會會員,江蘇陶瓷藝術名人,江蘇工藝美術學會陶瓷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工業設計學會理事,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陶瓷設計”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宜興市陶瓷學會副理事長,河北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客座教授。
陳富強1982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宜興陶瓷工業學校。1986年畢業后在宜興陶瓷公司長期從事產品的創新設計工作。在陶瓷材料,造型裝飾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獲得過“市科技成果獎”、“市先進工作者”等諸多榮譽。事跡被“無錫日報”、“宜興日報”多次報道。
在日本愛知縣陶瓷產區的一年進修,使其在陶藝創作上有長足發展,將日本陶藝與宜興傳統陶藝相互融洽,創作出了許多頗受國內處市場青睞的陶藝作品。在日本的陶藝同行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在宜興傳統陶藝的傳承和創新上,也作了不少的努力。掌握并提升了多款宜興古老的陶瓷釉工藝。扎實的造型,裝飾基礎,以及對陶瓷工藝流程的全面熟知,使其在紫砂這方藝苑里也結出了豐碩的果實。作品"魚樂壺"獲得第四屆文博會工藝美術金獎。作品"逍遙竹"獲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評比銅獎,多款作品獲得工藝美術行業評比大獎。諸多作品由于其特有的創意和工藝,頗受陶藝愛好者追捧。
2007年12月被江蘇省人事廳授予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2011年被江蘇省經信委授予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江蘇省陶瓷協會授予江蘇省陶瓷藝術名人榮譽稱號。
紫砂藝術屬于中國傳統文化,并且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紫砂茶器從產生、發展到登上實用工藝美術的殿堂,跟傳統文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紫砂的發展歷史,從文化內涵,審美標準,價值衡度,都遵從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情韻,投靠了傳統文化的維度。陳曼生首創的文人壺即是以傳統文化的精髓金石、書畫、詩歌等元素進行融合創作的產物,托物言志寄情,書畫精雅,與壺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充滿了傳統文化所具有的文人趣味。在紫砂壺的設計制作中糅合文化的韻味,不僅能打造出紫砂壺深厚的傳統美感意識,更能夠襯托和提升壺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因而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美感創作方式。
紫砂壺與儒家、道家、釋家文化實現了完美的融合,它的鮮明特征就是自始至終地推崇一種理智的、靈活的包容主義。無論是陶朱公范蠡被認為是紫砂界的祖師爺,還是蘇東坡所創“提梁壺”,可見紫砂壺的源頭,不管是有無史料記載,都與文化名流牽扯在一起。除去名人效應,這種現象反映得更多是對某種文化氣質的投奔,那便是道的風流。范蠡之浪漫,東坡之瀟灑,都是是紫砂人在創作時對于靈性和個人價值的追求方向。
無論是素器的清雅端莊,還是花器的俏麗繁復,除了受紫砂藝人個人的喜好影響外,其流行與否是由當時文人的審美標準來選擇的,這其中以儒士居多,“獨尊儒術”的歷史使得壺中也涵蓋了儒家的審美追求。比較典型的是,儒家思想也尚高潔,梅蘭竹菊四君子以其卓然不群的形象入詩入畫,象征知識分子處事傲然而不混同于流俗。紫砂壺關于這一主題的創作不計其數,許多花貨大師的“君子系列”作品燦若繁星,這是儒家士大夫堅貞孤高在壺上的另一種詮釋。
紫砂文化胸懷開闊,堅持包容并蓄。所以,無論是儒家的弟子還是道家的信徒,無論是出家的僧人,還是還俗的居士,都可以在紫砂壺的世界里找到情感寄托和精神家園。這些古典文化思想,若與自然形態的詩意化塑造相糅合,定能碰撞出美妙的火花。大千世界,洋洋萬物,都可以激起陶藝家創作的靈感,都可以通過紫砂語言描述物象精神。涌動的流水、散聚的云團、靈性的生物都能在砂土的塑造中,經過詩意化的寫意,在烈火的升華中蛻化出活潑的生命。
藝術之工,遂古之初,然道有高低,人有雅俗。都說文以載道,壺亦能載道。藝人倘無半分格調,所制不過俗物耳。從藝以來,我對中國古典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深諳儒學、佛學、道學之玄機,精神常在書山墨海、古人圣賢間遨游,近天命之年仍求學于華夏傳統文化專修學校,并在其中受益良多。故而,在我的作品中,道之風流,儒的雅致,佛的禪意,都可見一斑。
我的代表作《魚樂壺》是莊子式的逍遙,是“趣閑魚共樂,情恰鳥來馴”的生活情致,若是模仿司空圖詩品,這一品當是“含蓄”。壺身圓潤,嘴小肚大,心胸寬廣更當藏愚守拙。壺嘴恰似魚兒逐波,優哉游哉。壺把做得像一“意化之魚尾”彈空開合,欲撥欲振。壺嘴與壺把之間,壺身線條流暢輕盈,一氣呵成,如魚鼓腹,穿波順水,怡然自得。點睛之筆當屬壺鈕,一尾抽象化了的小魚,猶如半月映泉,藏頭潛尾,半露于水面,似國畫留白,此時無聲勝有聲。上手把玩,有觀魚之雅趣:“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边M一步探究,“魚樂”諧音“予樂”,有祝福美滿之意,至此,此壺雖在造型上做了減法,形神意趣上卻愈加充盈完善。此壺并沒有刻意地去表現魚的具體形態,只是自然而然地使曲線交合?!胺蛭ú痪?,是以不去”這種順其自然也是道家所追求的境界。
另一把《荷蛙壺》則是高度的效法自然、提煉自然,將大自然中的物體符號巧妙地融入紫砂茶具形體,再加以詩情畫意的萃取,讓自然之魂與藝術之魂交織在一起,產生超越實體的隱喻之美。壺身是荷花,蓮蓬作壺蓋,卷曲的嫩葉彎成壺嘴,荷枝彎成壺把,大片的花瓣舒展鋪蓋于壺肩,壺蓋上棲息著一只稚態可掬的青蛙,周圍鑲嵌著五顆蓮子,青蛙的眼睛與蓮子均可活動,十分逼真。色彩熱烈而不嬌艷,靈動而不妖冶,那是千錘百煉后的至真至美。完整圓滿,以大為美,這些中國民間典型的審美形態,在工藝美術造型中是常見的。荷花與蓮子向來被古人比喻為百年好合多子多孫,我選擇它們做題材,還因為它們出淤泥而不染,有一種質本潔來的高雅。
中國傳統文化對紫砂創作內涵的提升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我的個人創作中,也都有意無意地遵從了傳統文化遺留給人們的審美,這種文化的脈搏縱貫古今,一直在我們的體內跳動。紫砂藝術應當怎樣從中國傳統文化里吸收有利于自身發展的精華以及怎樣處理好創新發展與保留傳統之間的平衡關系,是擺在當今陶藝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我們紫砂工藝師應當積極努力,不輕易放棄任何一次有利于紫砂藝術發展的機會,為紫砂文化傳播得更為廣闊、發展得更加快速而不懈努力,紫砂藝術必將成為一種具有當代審美思想的藝術表達方式,也相信紫砂藝術的明天會更加的燦爛與輝煌。
景德鎮瓷器茶杯向藝術品奢侈品蛻變
杯子人手一只,作為平常百姓家的器皿,可簡可繁,如今,卻已經上升到了可以收藏賞玩的境界。東莞這兩年已經開始有喜歡喝茶的人到景德鎮專門找窯口或者工作室燒制一批高端瓷杯。一股喝茶把玩茶具的風尚正在興起。
1.5萬元的青花瓷杯
廣東省東莞市張先生愛喝茶,對茶具非常講究。從2008年開始,他就開始到江西景德鎮找工作室,做一批茶具,有茶壺、茶葉罐、茶杯。數日前,他剛從江西景德鎮花1.5萬元買回一個青花龍紋杯。張先生說,1.5萬元的價格聽上去挺貴,但也供不應求,他也是好不容易才拿到一只。
杯子貴在顏料,用的是老蘇麻尼青料。用蘇麻尼青料燒制的青花瓷,青花色濃重青翠,色性安定,又因為蘇麻尼青含鐵高而含錳量低,在適當的火候燒造下呈現出藍寶石般的鮮艷色澤,還會出現銀黑色結晶斑,即“鐵銹斑痕”。
由于顏料難得,做出來的杯子也特別貴。在張先生會所里擺放的小茶杯,少則數百元一只,成套則高達數千元,有的甚至過萬元?!百I杯子的人,并不只是用來喝茶,還會拿在手上把玩?!睆埾壬f,瓷杯正在從實用器向藝術品轉變。
大師作品一年升3倍
在手工費和瓷窯天然氣價格同時翻倍增長的推動下,景德鎮瓷器茶具價格的年漲幅在20%到30%之間。舉例來說,一個景德鎮青花手工瓷杯的價格已經從去年80元漲至120元。一套汝瓷茶具從2008年至今,也保持著逐年40%至50%的增幅。
在收藏方面,大師做的瓷杯有較大的升值空間。東道汝窯2010年發售的一款名為“玄”茶具的限量版汝窯茶具,是由馬未都設計,東道汝窯燒制的,共發行1199套,價格已從去年的2萬元升至6萬元。普通汝瓷近兩年也有較大幅度的升值,一個普通的汝瓷品茶杯,售價2008年為150元,到2010年就漲到了300元,翻了一番。瓷器茶杯選購技巧
瓷器無吸水性,音清而韻長,瓷器以白為貴。最常見的瓷器茶杯有白瓷茶杯、青瓷茶杯。
在購買瓷器茶杯時應主要對瓷器本身進行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無變形;釉色是否光潔,色度一致,有無砂釘、氣泡眼、脫釉等。如果青花或彩繪則看其顏色是否不艷不晦,不淺不深,有光澤(淺則過火,深則火候不夠;艷則顏色過厚,晦則顏色過薄)。最后要提起輕輕彈叩,再好的瓷器有裂紋價值便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