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瓷磚。
姚黃魏紫的牡丹、傲立風中的秋荷、氣勢雄渾的太行、煙渚迷離的山水、婀娜多姿的仕女、雄視千古的高士……中國瓷器與中國繪畫齒唇相依:一件完美的瓷器制品需要精湛的繪畫藝術作為襯托,而繪畫在瓷器上的展現又使中國繪畫有了全新的表現形式和發展空間。來自西陸軍事http://
近日,在黃陂南路700號上海M50陶瓷文化產業園“陶藝谷”舉辦的“海上瓷韻―2013海派瓷器展”,讓藝術愛好者們看到了瓷器與中國繪畫融合的最佳詮釋和演繹。
瓷器展:薈萃海上名家精品
本次展覽由上海卓維700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辦,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指導,卓維700陶瓷文化公共服務平臺承辦,上海華僑書畫院協辦。
參展作品是從藝術家們所創作的數百個瓷器中精選而來,分別來自33位藝術家的86件瓷器精品。這33名藝術家包括了上海市美術家協會的副主席兼秘書長著名畫家陳琪,上海華僑書畫院院長著名畫家朱鵬高,在中國當代畫壇上極具實力和影響力的青年油畫家趙春。
這些參展瓷器形態各異,以傳統造型為基礎,加入現代元素,使其更具多樣性和現代感。創作形式多以國畫為主,但也不乏糅合西方油畫風格的當代畫琺瑯珍品。這些作品既有文人氣息,又有畫家意韻,也有民間色彩,他們或工筆、或寫意、或潑彩、或潑墨,表現出海派繪畫的精致和大氣,凝聚了海上畫家的心血與智慧。
重內涵:山水精華表之筆端
在當今瓷畫藝壇走向市場化過程中,許多人追求經濟效益,夸大工藝效果,弱化了藝術性內涵,而此番展出的來自上海丹鼎畫院的院長夏明來的墨彩瓷畫作品,則給人一種清新、簡約、沉穩的氣質,讓人靜下心來體味,達到寧靜致遠的效果。
入古而出新,是包括繪畫在內的中國傳統藝術發展的基本途徑。夏明來告訴記者,早年他把臨摹宋元古畫作為必修課,又從海派名家作品中汲取營養,出之于傳統,但又不泥古。一直醉心于繪畫的夏明來于2008年來到景德鎮進行藝術創作,在自己多年國畫的基礎上,他堅持單色的水墨瓷畫。在他的瓷畫中,沒有艷麗的色彩,一如中國傳統的水墨山水,格調高雅,清新脫俗,意境幽遠??梢宰x出許多諸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描寫江南景色的詩句。品之甘之若飴,韻味悠長。
求創新:相信改變的力量
上海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丁設稱,藝術家們的眼光和專長都各有不同,但是此次展覽展出的作品都是藝術家們對當下文化、生活的看法和態度,“這樣的展覽對藝術家是一種互動,在創作上產生一些‘刺激’的東西”。而丁設此次帶來的作品“一種可能交流的符號”,恰是其當代藝術風格的系列。
筆者在展覽現場看到,青年油畫家趙春的“無為”與“冥想(琺瑯彩)”,圍觀人氣很是熱烈。趙春的瓷器畫作品之所以奪人眼球,在于濃郁的繪畫氛圍。他很善于在明暗過渡處理中,充分利用黑白關系,以造成強烈的視覺效果。光線總是像聚光燈一樣,投射在人物面龐和服飾最靚的部分。明暗過渡好似光影游戲,人物凸顯呈現浮雕效果,精粗對比體現畫面質感。
“探索傳統繪畫的現代審美意識”是上海市美術家協會的副主席兼秘書長陳琪追求藝術的新探索,其表現在:其一,是線條。以線為主,用線條來統一自己的繪畫風格,強化著線條在繪畫中的重要作用;其二,是構圖。呈現出一種構成意識,這種構成意識具體表現為構圖上的平面鋪陳、造型上的變形夸張,以及由此而帶來的一系列相應變化。從國畫藝術到陶瓷藝術,雖說同源,但從宣紙轉到陶瓷這種材質上進行繪畫,仍是一個艱難的創作過程,此次陳琪展出的瓷器畫作品,也無不體現他的新探索。
對此,上海市華僑書畫院院長朱鵬高說道:“原本畫家們的創作載體是在紙、筆之間,而這次卻是在立體的瓷瓶上,在構圖、繪畫等方面對畫家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畫家們在瓷器上創作的展示,其實是一個畫家綜合水平的體現,更是創新能力的提升。海派繪畫要向前發展,需要適應不同材質的藝術創作,要有在各種藝術形式的創作中顯示海派繪畫的適應性和融合性?!?/p>
陶藝谷:打造陶瓷文化平臺
上海紡織時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邵峰表示,“陶藝谷”是M50上海陶瓷文化產業園的一個“陶瓷文化公共服務平臺”,它的目標是致力于成為上海最具影響力的陶瓷藝術產業園區、成為上海最專業的海派陶瓷藝術展示中心、成為上海最權威的海派陶瓷藝術品交易平臺。此次在“陶藝谷”展出的海派瓷器,匯聚了各種流派、各個畫種的畫家來與瓷器親密接融,必將開拓當代瓷畫領域,光大上海畫派,弘揚海派文化與藝術,打造出上海乃至中國最有影響的瓷繪畫文化的交流和交易平臺。
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陳琪稱,中國的陶瓷與繪畫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兩者相互影響并促進了各自的發展。瓷器是泥、水、火的結合,三者必須完美結合,才能是一件很好的藝術品。瓷器上反映的藝術追求更持久更耐人尋味,也更具有藝術性、欣賞性和收藏價值。瓷器只有與繪畫相結合,畫家們也只有與陶瓷工藝師通力合作,才能真正在表現形式、藝術特色和個性風格上,獲得更廣闊的空間和文化的滲透力,才能賦予瓷器畫的生命,才能孕育瓷器畫的靈魂。
陳琪介紹說,從國畫到瓷畫,由于介質的不同,對于藝術家而言,也是一個全新的探索與創作過程。比如陶瓷釉料燒前燒后的色差、青花料的層次等等,而這些問題此番在M50上海陶瓷文化產業園“陶藝谷”陶藝工作人員的鼎力支持下全都得以解決,才能將這近百件作品圓滿展出。在上海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仍深藏著這樣集陶瓷創作、燒制、培訓于一體的世外桃源,而且制作設備更為現代化,為藝術創作提供了更多的方式和途徑,激發藝術家創作態度和創新意識,進行更多的藝術嘗試,可謂海上藝壇一大幸事。
擴展閱讀
藝術:陶瓷粉彩山水畫
在陶瓷藝術品中,被譽為“東方瑰寶”的粉彩瓷備受世人青睞。這是因為其“鮮嬌奪目、工致殊?!薄短昭拧?,當然也因早期粉彩為皇室專有之名貴。隨著時代的進步,創造性思維的日趨深入,陶瓷粉彩裝飾歷經各個不同時期的演變,在傳承中創新發展。勇于突破的從業者將其表現規律和法則運用到創作實踐中,豐富和拓寬了這一傳統奇葩的美學價值。陶瓷粉彩山水畫是其中頗具觀賞性的一個畫種。它依附在陶瓷形體上,并和陶瓷造型取得和諧一致,不但顯示瓷畫山水的美感,而且充分顯示而不是掩蓋陶瓷的材質美。
一、陶瓷粉彩山水畫題材與器型選擇
陶瓷粉彩山水畫的題材主要是以自然景象為主,輔以點綴車馬、房舍、舟橋、人物等,同時因地域環境、四季、氣候的不同,自然景象變得千姿百態,絢麗多彩。但是,在一幅山水畫中所能描繪的對象總是有限的,這就要求作者要善于精選物象(題材)巧妙挑選載體(器型),以實求虛,以有求無,以真求神,把無限寓于有限之中,才能營造出“象外有象”的有“意境”的藝術作品。所以在陶瓷粉彩山水畫創作時,必須結合器型,進行合理的構思、布局,揚長避短,讓陶瓷亮麗的材質與畫面有機結合起來,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將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像瓷瓶我們必須結合陶瓷的獨特造型進行構思,使作品畫面更富有立體感、質感,這樣才能給人們以多角度的立體感受。像四方瓶可以繪畫琴、棋、書、畫等題材;四方鑲器可以作兩個畫面,一面春綠山水,一面黑白雪景,邊上配有現代的陶瓷圖案;轉心瓶繪畫后,整個作品只要我們輕輕動一下就可以轉起來,給人一種神秘感;雙面釉瓷板成型機率低,白胎非常珍貴,它畫出來的屏風稀有又珍貴,作品大方又漂亮。隨著陶瓷技術的進步,顏色釉與白胎的結合,雕刻、豆青、青花、開光等多種成型技法結合,某些陶藝作品釉上加彩,出現了一些新的瓷瓶,我們稱之為新的器型,加上釉上繪畫把多種新的裝飾形式,根據作品的要求,相互結合,達到整體設計效果,使瓷器裝飾更為完美。無論是什么造型的陶瓷,我們都要把它做好,我們必須傾注自己的心力對作品嚴格要求,以達到最好的效果,切忌貪多和粗制濫造。當然作為陶瓷工作者來說,要接受新技術、新器型,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時俱進,創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二、陶瓷粉彩山水畫的構圖布局與意境營造
一件好的陶瓷粉彩山水畫作品,首先源于好的構圖,合理的布局。構圖布局,就是作品中的畫面經營位置。走進陶瓷館、陶瓷藝術家的工作室能夠看到很多陶瓷藝術珍品。這些藝術瓷映入人們的眼簾,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同章法的構圖。其中,粉彩山水瓷畫的構圖布局,與人物、花鳥瓷畫相比,不僅形象豐富,層次較多,而且有更廣闊的構圖布局空間。構圖布局對一幅陶瓷山水畫影響很大。要能夠充分運用構圖布局的方法,使畫面的構圖布局十分合理。
陶瓷藝術作品不僅以生動的形象給觀眾以美感,而且以詩的情意,畫的境界吸引觀眾?!耙饩场笔俏覈鴤鹘y美學中的一個重要范疇,它是構成藝術美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亦是粉彩山水畫品格高低的重要評價標準。李可染先生指出:“意境是藝術的靈魂,是客觀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傾注,經過高度藝術加工達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從而表現出來的藝術境界,詩的境界就叫意境?!币饩吃诜鄄噬剿僧嬛械膬热葺^多,作品的主題、構圖、形象、細節,往往都在“意”字上下功夫。意境的形成,與畫面的疏密往往成反比。粉彩山水常常是“由小見大”、“以少勝多”。畫面的藝術處理是可有可無的,每一處空白都是畫面的組成部分,有畫家的意蘊。要創作出情景交融、意趣高雅、引人入勝、意境深遠的粉彩山水畫作品,首先是要正確處理好“景、情、意”三者之間的關系;其次要借助特定的藝術表現手段和形式才能實現。在粉彩山水畫的具體創作時,要營造什么樣的意境,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精心地構思、立意,做到意在筆先,胸有成竹,才能有的放矢。構思是指作者孕育作品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它是決定作品成功與否的關鍵一步,其主要任務是將生活素材在頭腦里加工成全新的完整的藝術形象,它包括立意、選材、確定表現形式等,其核心內容是立意為象,即確定作品表現的主題,而主題內容各式各樣,有的簡約、有的奇幻、有的秀美、有的蒼老、有的淋漓、有的雄厚、有的情逸、有的古樸……不論何種意境的營造需經歷一個以情觀景、觸景生情、寄情于景,最后達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奇妙境界的過程。在創作粉彩山水畫作品時,要注意造意審美,注意氣韻生動,注意賓主之位和遠近態勢,使畫面有靜有動,虛實對比,從而形成野曠山崖泉水的通暢和質感。在整個布局構圖定型后,在瓷胎上將山崖、林木、山脈、峰巒、云霧、巖石等主、副景繪好,使整個畫面達到意在筆先,取景造型準確傳神,立意形神兼備,具有引人入勝,令人回味無窮的效果。在彩繪過程中還可以利用水料具有的特性,繪制出既剛勁又柔美蒼樸的山峰巖泉,樹梢枝丫。此外,通過在大自然中的觀察、體驗和寫生作畫,把對大自然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從中產生意趣。意境、情趣,是畫家思想認識的反映,包含了深厚的思想感情。任何陶瓷藝術作品中,都應該有這種內涵意蘊。否則,畫得再精細,沒有思想感情,就打動不了觀者。
三、陶瓷粉彩山水畫的裝飾與彩繪
粉彩山水瓷畫,以色彩豐富、粉潤柔和、秀麗雅致為特色。在用顏料裝飾繪畫時,有鮮明的明暗、深淺、陰陽的層次對比,在繪制工藝上,傳統粉彩山水以勾線、填彩、渲染、接色等技法敷彩,線條精細,色彩絢麗。粉彩山水在畫面要暈一層玻璃白顏料,因此,形成了色調明快,柔和細潤的特點。采用國畫形式繪畫,是傳統粉彩山水的特點。在布局、技法上,粉彩山水吸收了國畫工筆山水的風格。與國畫不同,粉彩山水是陶瓷藝術,在材質、顏料、裝飾形式中,有陶瓷裝飾工藝的特征。根據不同的器型,在裝飾構圖中,畫面適合器型裝飾,具有陶瓷彩繪的特點。國畫風格是景德鎮藝術瓷的主要表現形式,有濃郁的民族藝術特色,在陶瓷裝飾中,發揮過重要作用。但是,陶瓷藝術是裝飾藝術,有和繪畫藝術不同的特點,如果只是以國畫形式裝飾陶瓷,就會顯得單調、重復,缺乏時代藝術特色?,F代粉彩山水瓷畫需要繼承國畫風格,但更要在繼承基礎上發展創新?,F代粉彩山水,在傳統粉彩山水的基礎上,發生了重要變化。在材料、裝飾形式、工藝特點、表現形式上,都有新的特點。陶瓷藝術工作者突破傳統粉彩工藝,采用國畫與油畫形式及新彩與粉彩結合等新的山水瓷畫裝飾技藝,使作品新穎別致,令人耳目一新。
粉彩山水綜合裝飾有多種形式,一種是在瓶口、瓶足施以影青釉,并刻有邊飾圖案的瓷瓶上用粉彩加繪山水。還有在釉下用書法雕刻、圖案雕刻,再在釉上配上粉彩山水主題繪畫,形成現代粉彩山水綜合裝飾藝術。粉彩綜合裝飾藝術吸收了現代藝術創作觀念,突破了傳統粉彩山水的裝飾形式,表現形式豐富,裝飾效果更好。雕刻與彩繪結合,先在坯胎上用半刀泥技法雕刻出書法字體和圖案,施以影青釉,燒成后,再用粉彩顏料的豐富色彩,表現大自然的山青水碧,姹紫嫣紅的景色,雕刻與繪畫渾然一體,書法與畫面相襯托。色釉與繪畫相結合,這種裝飾形式既能體現高溫顏色釉的天然肌理,又能體現彩繪技藝。其表現技法是,先用高溫花釉或紫金釉在坯上渲染山坡、巖石塊面,施釉燒成后再在釉上用粉彩、新彩顏料描繪樹林、房屋、人物、動物。由于高溫顏色釉在高溫窯變時會產生豐富的色澤,用粉彩和色釉結合創作出來的山水瓷畫斑斕絢麗,畫面與色釉結合巧妙自然。
粉彩是在高溫釉燒成的陶瓷產品上進行構圖、上色、圈金等工序加工后燒成的。粉彩的原料與其它彩繪畫色基本相同,顏料調色離不開溶制油,如:樟腦油、柏油、松香油、乳香油等;色料的調色劑主要是樟腦油,其它油劑起著粘結作用,有時可把一些顏料調為水色。顏料色有:紅、藍、綠、黃、波白、雪白和黃、白金水等等。其中黑色料有:艷墨色、102黑、墨色料為彩繪勾線主色料;紅色料有:西赤、戴赤、桃紅、朱古力等;黃色料有:濃黃、薄黃、紅黃、桔黃等等;各種原料可根據作品造型操作畫面的需要,采用單色、雙色、三色或四色的混配使用。調色配比確當,調色分量復多復少對呈色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彩繪操作的過程,要注意陶瓷原料本身化學成分的特性,把握好配比的方法,注意什么色料可調配,什么色料不能調配,不然將會影響色相的變化,燒制后的色澤和亮度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所以要多實踐,才能得到其變化規律的真知。創作出令人喜愛,有欣賞價值的藝術珍品,達到陶冶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美的享受,使粉彩工藝技法得到發揚光大,在藝術領域獨樹一幟。
總之,陶瓷藝術作為最古老的社會文化符號,最純凈的視覺藝術信息,理應以其原本的魅力去傳遞符合時代精神的藝術活力。陶瓷粉彩裝飾的傳承創新還面臨諸多問題,還需要從業者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提高。不走尋常路,以創新求發展。
青花瓷的別樣山水
中國國土遼闊,風景壯美,山水如同一幅畫,又像一首詩。優美逶迤的山嶺,蜿蜒盤旋,猶如一條正在酣睡的巨龍。俯瞰足下,白云彌漫,環觀群峰,云霧繚繞,一個個山頂探出云霧處,似朵朵芙蓉出水。山雖無言,然非無聲。那飛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優美的琴聲傾訴;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靚麗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濤,是山對肆虐狂風之抗議;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對流逝歲月之記錄。中國山水文化的發生是從人類發現自然美的那一天開始的,人們在眾多自然審美活動中,暢其精神,激其心志,以至于發至于筆墨,成為山水畫、山水詩詞、山水游記、風光音樂等,形成具有宗教、審美、科學等多重價值的中國山水文化。
景德鎮陶瓷餐具套裝開光山水56頭餐具
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到處都有奇妙的自然風光,畫家們自然按捺不住手中的畫筆,山水畫這一畫種應運而生。山水畫,稟承著自然的精華,天地的秀氣,作為國畫幾大分科之一,以描寫山川流水為主。它的歷史十分悠久,中國山水畫較之西方風景畫,起碼早了1000年,早在戰國以前就已經出現,但是那算不上獨立山水畫種,只是在背景中出現。其在南北朝時期處于萌始的初級階段,而在魏晉之前是以人物畫的附屬形式存在的。雖然有宗炳、王微等專門山水畫家,山水仍多為人物襯景出現,帶有稚拙的痕跡。魏晉南北朝時期著名的畫家顧愷之是當時唯一有畫跡傳世的畫家,又是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個著有畫論的理論家,因而推至“蒼生以來,未之有也”的極高地位,代表顧愷之繪畫最高成就的是《洛神賦圖》,這是一幅人物與山水合一的夢幻題材。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畫的興起有很多原因,一個原因是文人個體意識覺醒。這一時期士族興起,士大夫畫家活躍于畫壇,他們文化修養很高,總結出許多精辟的繪畫理論,有力地推動繪畫藝術的提高。初期山水畫也隨之出現。另一個原因是動亂的環境和分崩離析的政權,統治者無暇顧及其他,使得各種思想的出現和傳播有一個寬松的環境。在社會和現實極為動蕩、人文思想和藝術表達極為活躍的情形下,山水畫以其獨特的變現方式回應了這一特殊的歷史現實,而成為中國人文史上一個很有意味的現象。正如宗白華先生說,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史上政治最動蕩,社會最痛苦的時代,卻是精神最自由,極其智慧、極其濃郁熱情的時代。但是根本上的原因是玄學和老莊思想的興起。該思想使得人們更加重視自然,強調人與自然的融合,藝術審美對象發生轉變,這直接促進了山水畫的興起。
隋唐時期,有幾大山水畫家基本連接了山水畫發展史的主脈。著名的有展子虔、李思訓、王維和王洽。展子虔善畫設色山水,是渤海人,他的人物、山水、界畫和車馬無不精湛,尤長人物山水。代表作品《游春圖卷》是現存卷軸山水畫中最古老的一幅。李思訓善畫金碧山水,明代董其昌推其為山水畫“北宗”之祖。其畫風精麗嚴整,以金碧青綠的濃重顏色作山水,細入毫發,獨樹一幟。王維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著名的詩人,可他在音樂和繪畫方面都很有造詣。他善于畫水墨山水,深湛的藝術修養,對于自然的愛好和長期山林生活的經歷,使他對自然美具有敏銳獨特而細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筆下的山水景物特別富有神韻。王洽擅畫松石山水,號稱“王潑墨”。他早年曾隨鄭虔學畫,后來又師法項容。鄭、項都是善于用墨的大師,對他的潑墨作畫有直接影響,水墨山水畫自吳道子、王維始,再經過項容大膽用墨,發展到王洽的大潑墨,使畫家的精神在畫上的表現完全不局限于技巧了,這對畫史有長久而深遠的影響。
五代、北宋山水畫大興,作者紛起,也來舉幾個例子吧。董源,五代時期鐘陵人,是南唐偉大的山水畫家,題材取自江南丘陵江湖景色,水墨和著色并用,畫面蒼潤、清淡、幽雅,表現出風雨晦明、四時朝暮的變化。代表作品《瀟湘圖》、《夏山圖》、《夏景山口待渡圖》、《龍袖驕民圖》等。趙干,江寧人,南唐后主李煜時為畫院學生。善畫山水林木,長于布景,多作江南景物,其代表作品《江行初雪圖》。范寬,北宋山水畫家,生性寬厚、豁達大度,故有范“寬”之稱。他畫山水初學荊浩、關仝,受李成影響更大,浮想大自然之奇勝,致力于情景合一的構思醞釀,終于創造出了具有獨特形式風格的山水畫。代表作品《溪山行旅圖》、《雪景寒林圖》、《雪山蕭寺圖》等。米芾,宋徽宗時召為書畫學博士,為人狂怪,時人稱其為“米顛”。他以水墨揮灑點染表現煙雨掩映的江南山水,特別創造了一種濃淡枯濕橫點、積點成山的山水畫技法,后世稱之為“米點山水”,其畫風開創了文人畫山水的新局面。代表作品《珊瑚筆架圖》等。這時主要有水墨山水和青綠山水兩派,南北競輝,山水畫發展達到高峰。
元代山水畫有意識地向寫意風格靠近,注重神韻與意境,開創了新畫風。這時也孕育了一批較為著名山水畫家:①高克恭,字彥敬,號房山,官至大中大夫,刑部尚書。工墨竹,亦擅畫山水。初學米芾父子水墨畫法,后取法李成、董源、巨然之長,自創一體。代表作品《春云曉靄圖》、《云橫秀嶺圖》、《墨竹坡石圖》、《秋山暮靄圖》等。②錢選,字舜舉,霅川人。南宋景定鄉貢進士,入元后不仕,以書畫終其身。山水師趙令穰,在花鳥畫從工麗向清淡轉變過程中,自創一體,具有很大影響。代表作品《八花圖》、《花鳥圖》、《浮玉山居圖》、《山居圖》、《秋江待渡圖》等。③黃公望,平江常熟(今屬江蘇)人。善畫山水,繼承董源、巨然畫法而有所創新。多描寫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淺絳風格為主。與吳鎮、王蒙、倪瓚并稱為“元四家”。但是隨著明清商品經濟的發展,山水畫走向了沒落。以祖國大好河山為表現題材的青花山水畫,是陶瓷藝術工作者以名勝風景和鄉村田野的自然景觀為主題創作的,表現出大自然中的美妙景色。在潔白的瓷胎上運用藍色的青料繪制著一篇篇美麗的山水畫,令人感嘆,使人陶醉。
青花瓷,是我國著名的陶瓷精品,是中國主流陶瓷之一,自古就遠銷海外,受到各國敬仰,紛紛來中原學習制作青花瓷的技藝。青花瓷是一種釉下瓷,制作方法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青花瓷早在唐宋時期就出現了,但是質量并不盡如人意,所以并沒有發展起來。而是到了元代,景德鎮燒制的青花瓷發展迅猛,元青花瓷的坯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嶺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燒成溫度提高,焙燒過程中的變形率減少。元代的青花瓷具有畫風隨意,胎質厚重,層次多等特點。元青花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如果只看元青花瓷片,是有氣孔有斷層,甚至在釉子表面有氣孔造成的一些粽眼和針孔。明代永宣時期的青花瓷質量有了極大提高,雖然偶爾也有氣泡和針孔,但是比元青花好多了,風格還是延續元的粗獷隨意風格,到了成弘時期青花就變得柔弱一些,其時代特征也非常明顯,比如當時龍紋雖然也是五爪龍,但是它的爪子非常的纖細細弱,龍身也變得更加的細長,相對來說非常軟弱。這個時候的青花也變得比較淡雅,整個的風格是以淡雅為主,小件器居多。大件變得少了,然后整個的畫風也變得柔弱一些。明代的青花在成化還是有一個非常細膩的特征,其價值在市場上面是非常非常高的,但是我認為永宣的青花是青花達到的一個高峰。清康熙也是青花瓷發展的一個高潮,康熙朝時間跨度長,器物類型豐富,工藝水平高超,既有陳設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祭器、外銷瓷等。大件器物多是民窯燒制,盡管體積較大,但極少變形,風格挺拔向上,粗獷豪放,制作規范,絲毫沒有笨拙感。
青花山水瓷畫經高溫燒成后,有水墨畫酣暢淋漓的料韻,與國畫山水有異曲同工之妙。青花山水吸取國畫技法,把民間青花的筆墨技巧與官窯青花的高檔材質相結合,根據器型特點,結合當代審美情趣,采用多種繪制形式,形成青花山水畫的藝術特色。要創作精美的青花山水畫,必須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和對自然山水的精心觀察,深入理解。
陶瓷藝術中的山水畫創作
談起陶瓷裝飾藝術山水繪畫的發展歷程,就不自覺地聯想到中國畫對瓷上國畫的影響。山水圖案追述到遙遠的年代只存在于帝王的冕服或玉器的氣紋上,屬于工藝美術的范圍。而后來很長一段時間又被人們用在背景圖像中,不能稱之為山水畫。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形象才由背景變為主體,以一種獨立的畫種出現在中國畫壇。因此山水畫自古以來就是主要而喜聞樂見的創作畫卷。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圖》,歷來號稱“唐畫之祖”,其實,也可以稱為“中國古代山水畫之祖”?!队未簣D》反映了中國隋唐時期山水畫的風格和水平,是山水畫由萌芽趨于成熟的里程碑,開啟了“青綠山水”畫派的新時代。
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畫開始獨立發展,宗炳的《畫山水序》和王微的《敘畫》可以說是山水畫論的開端。他提出自然山水形象能給人精神的愉悅和美的享受,還認為自然山川的“萬趣”應于目而會于心,觀畫時“目亦同應,心亦俱會”的“暢神”說。他還論述了有關景物遠近與視覺關系的透視學原理,提到了山水畫的一些具體表現技法。是當時山水畫表現技法發展到一定高度的理論總結。王微同宗炳一樣,強調主客體的融合,自然與精神的合一。他的《敘畫》闡明了山水畫寫生的方法,主張提煉概括表現景物的內在精神,注意季節的區別和情與景的聯系從而激發人們的情感與聯想,使欣賞者從畫面上獲得對大自然的真實美感。注重人與自然的結合,在表現自然的過程中體會到山水這種無限的可能。他們的山水畫理論在當時具有開創性,對后世產生持續影響。
正因為這種持續性影響,能工巧匠們就把山水圖案搬到了陶瓷上了,陶瓷山水畫也就孕育而生。然而陶瓷繪畫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因材質的可塑性、裝飾性和裝飾手法的多樣性,其所表現出來的藝術效果更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它依附在陶瓷形體上,并和陶瓷造型取得和諧一致,不但顯示瓷畫山水的美感,而且充分顯示陶瓷的材質美。青花秀麗雅致,粉彩粉潤見長,并與潔白精美的瓷質相互襯托,相映成趣,有機地結合起來??梢哉f,陶瓷繪畫藝術搏采了紙本中國畫之長,融會貫通,具有獨特技法和特殊的藝術效果。因此也被人稱之為“瓷上國畫”。
受中國文人畫的影響,清末民國初期,以珠山八友為代表的文人瓷畫家們,為這個時期的陶瓷山水畫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皽\絳山水”和“墨彩山水”的研究創作已經很深奧了,從汪野亭的《江山勝景圖》中可以看到,圖中山、林、云霧結合完美、真實。山石主要依靠線的變化來表現不同的山巒變化,利用俯視角度來表現縱橫的山川,這些都是后來山水畫的基本表現技法。盡管還是比較幼稚的階段,但汪氏為發展和創新“瓷上國畫”初步獲得了成就,為以后陶瓷山水畫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而被稱之為“汪派”山水畫作。而汪野亭從觀察具體的自然景物,無疑是親身感受發出的,在進行畫面山水的安排取舍,云霧動態的配置,以及遠、近、明暗、色彩的技法的運用完全可以稱之為陶瓷淺絳山水畫最初的先驅者。體現了當時人們超脫世俗,清遠曠達的藝術人生。
汪野亭粉彩山水瓷板
汪野亭的粉彩山水別開生面,得益于藝術的創新。他率先運用“通景山水”章法裝飾瓶類制品,開二十世紀初景德鎮粉彩山水裝飾章法的新風。所謂通景,就是將一個畫面以一個完整的構圖,在圓柱式的器皿上展開,讓人從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完美的畫面。即將山水相連、境氣貫通的一個整體畫面,布局在各種造型的器皿上,一改以往僅一面飾畫,另一面題款,或在錦地開光的斗方中作畫的山水裝飾故習。自然界山外有山,流水不息,意境萬千,乃天設地造的四時景觀?!巴ň啊狈ㄔ诒憩F自然景觀時,使觀畫者冥想“山水源頭無覓處,游子信步山水中”的意境。汪野亭的山水畫采取山水相連、云霧飄逸等巧妙的連接處理,形成360度的完整構圖。
一、注重意境的營造
無論是哪種山水畫派,其氣韻是繪畫之魂,是對作品的總體要求,是藝術達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賞陶瓷山水畫的主要原則。氣韻,在傳統國畫中,是指神氣與韻味的總和。元代楊維楨指出:“故論畫之高下者,有傳形,有傳神。傳神者,氣韻生動是也?!鼻宕漆氛劦剑骸傲ㄔ詺忭崬橄?,然有氣則有韻,無氣則呆板矣?!焙喲灾?,謝赫時代畫家們讓手下萬物氣韻生動的方法,我所能看到的,是借助于有變化的重復來強調物象的神態之表現。這種借助,下傳一千多年間,凡能把握的必成大器,但徹底把握者并不多,然而有成就的繪畫藝術家,他們對古文化研究得很透切,把握到了這些借助。更可貴的是,他在再度啟動這些借助的時候,又將自己在其他畫派學到的知識融入其中,從而船得風兮馬得路,達到了美的境界。由此可見氣韻生動成了繪畫的首宗要義,成為畫家在創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標,也成為陶瓷山水畫品賞的主要準則。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陶瓷文人們吸收借鑒中國畫的繪畫手法和審美觀,注重意境的營造,注重情與景的關系,注重氣與韻的和諧。取得了可喜成功,像“珠山八友”就是民國時期涌現出的陶瓷文人典范。他們很好地把握了“意”與“隋”,“意”與“景”的主觀與客觀范疇,在表現意境中達到主客觀的統一,使之情景交融,氣韻生動。
二、追求筆墨流暢
要創作有氣勢的陶瓷山水畫,筆墨入手是關鍵。在陶瓷山水畫創作過程中,筆墨流暢是鑒定山水畫作品的關鍵。用筆、用墨、用線、用水方方面面都要恰到好處,這樣畫面才能顯現出濃淡干濕變化。古人說得好,“干裂秋風潤含春雨”,就是這個道理。筆墨是為表現對象服務的,要自然形成。在陶瓷山水畫的創作中切忌只追求筆墨,而放松對自然對象的表現。筆與墨是不可分割的骨肉關系,而顏色的濃淡變化是通過運筆來達到的。因此,可以說畫筆是靈魂,筆觸的變化重于顏色的變化。只有顏色的變化而無筆力的變化,則陶瓷山水畫顯得軟弱無力。在陶瓷山水畫中講究利用筆力去勾勒線條作為骨架進行造型是體現出線條的力度、質地和美感通用方法。通過不同的線條去體現筆墨的動態、勢向、韻律、節奏,以寫神、寫性、寫心、寫意為目的。陶瓷山水畫以線條構成,是因為用線最易捕捉物體的形象及動感,最適宜發揮毛筆、油墨與陶瓷載體的特性??梢哉f,線條是陶藝家獨到的藝術語言,是陶瓷山水畫的靈魂。用于繪畫的線條是有生命力的。利用這些含情線條的漸變、排列、組合、交搭、分割、呼應,在畫面上構成造型的諸多形式。抑揚頓挫、疏密粗細、快慢虛實、濃淡干濕、無不顯現著陶藝家的才思、功底。筆韻是畫家們追求的較高境界。筆韻是運筆時所表現出的一種內在節律,情感起伏,通過氣與力的統一變化而形成用筆的韻律感和節奏感,筆力、筆氣、筆韻是有機的統一,以氣統力、統韻,以韻助氣、助勢,三者完美地結合,方稱上佳的用筆。
陶瓷山水畫不僅要講究用筆,也要講究用墨即“青料”、“顏料”。前人就有“墨分五色”之說,意思是說墨有濃淡變化,使畫面產生豐富的層次感、韻律感、節奏感。陶瓷顏料追求水墨的濃淡變化,如在新彩顏料中通過添加樟腦油的多少來稀釋顏料而達到顏料濃淡的變化,在青花料中通過添加茶葉水或清水而使青花料在坯體上達到類似國畫中的水墨效果。追求一種渾厚蒼勁、剛健挺拔或含蓄內斂、簡約空靈、飄逸灑脫韻味。
陶瓷名家手繪山水客廳裝飾花瓶
三、構圖、構思、布局
陶瓷山水畫尤其講究構圖,云霧映入人們的眼簾,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同章法的構圖。構圖的多種形式以及多種提法,習慣稱謂“章法”、“布局”。東晉顧愷之稱之為“置陳布勢”,謝赫則稱之為“經營位置”。提法雖不一樣,但其意相同,即將要表達的內容與形式加以組織、安排,構成一個體現個性、呈現氣勢、和諧統一的整體畫面。一幅作品境界或高或低,或奇或特或平庸,構圖至為關鍵。構圖法則有其自身規律,最主要的規律就是辯證法中的對立統一。凡符合對立統一規律的作品,就耐看,就有美感,就有吸引力,反之,美的因素就會大打折扣。但是,陶瓷山水畫的構圖不僅是像宣紙一樣在平面構成,還要結合造型來構圖,由于藝術陶瓷往往是花瓶、缽罐等立體造型較多,因此,對這類器型的構圖,既要講究裝飾本身的藝術情趣,更要結合器型,在進行構圖設計之前,要看看該器型適合哪種形式的裝飾,該裝飾哪些部位,怎樣構圖,使造型與裝飾達到和諧統一、有機結合,構圖布局同寫文章一樣,段落結構、組織安排,要有一個統一的構思。眼前的景物,只是一個局部,而一幅畫,則應該是一個整體,應集中、提煉、概括,使之成為一件完美的藝術品??紤]好上述因素,就可以開始創作。陶瓷山水畫強調主觀的加工取舍,概括集中,抓住主要的本質的東西,也就是抓住它的特點,對重點突出的形象刻畫入微。陶瓷山水畫不是自然描繪,應刪繁就簡,對不需要的旁枝末節,大膽簡化,留有空白,更富有想象力。陶瓷山水畫,可以根據內容表現的需要,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構圖的來源是生活,是眼界,是修養,是格調。構圖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因為陶瓷山水畫同中國畫一樣使用獨特的散點透視法。用這種透視法來展現絢麗多姿的世間萬物,給陶藝家帶來極大的自由性和靈活性。它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不求物體具象,只求藝術構思和形象入“理”。
所謂藝術是藝術家苦練藝術眼力,做到身動、心動、手動,達到眼容心靈所感,手動隨心所欲,所繪作品使人觸目,獨成一格。同時注重畫面中形象的典型性、視覺的完整性、間架結構的靈動性、布白的含蓄性、靜止與動態的相互呼應等,使得形式高度統一,布局生動完美,畫意趣盎然,從而達到悠遠無盡、抒情空靈的境界。
陶瓷繪畫藝術中的山水畫
陶瓷山水繪畫藝術歷史悠久。受傳統的中國畫影響,汲取紙上中國畫之長,融會貫通,使得陶瓷山水繪畫有著獨特技法和特殊的藝術效果,這是先輩陶瓷藝術家們聰明智慧的結晶,是辛勤耕作努力實踐的成果。隨著陶瓷山水畫藝術的不斷發展,其技法更加充實、完善、科學,使得享譽世界的瓷畫藝術有著瓷上國畫之稱。
景德鎮名家藝術花瓶王云喜手繪山水
一、陶瓷山水繪畫藝術的源泉
當你在賞析一幅陶瓷山水畫時,總會有種感覺,好像是在欣賞中國畫。確實如此,陶瓷山水畫的問世與中國畫有著不解之緣。就目前的陶瓷藝術創作而言,無論是從形式還是內涵來看,都是國畫風格在陶瓷材質上的表現,也就是說以不同的材質來表現國畫的技法及神韻,簡而言之就是陶瓷國畫藝術。尤其是陶瓷山水畫的創作,國畫表現技術手法可以說展現得淋漓盡致。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陶瓷山水畫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傳統、藝術哲理和美學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國山水畫的藝術成就。
隋、唐兩代中國畫注重的水墨重彩、兩宋的工筆極致和兼工帶寫意的初創、元代筆墨法山水畫帶來的繁榮,在明、清兩代已達空前鼎盛,這一切的一切對陶瓷繪畫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說陶瓷繪畫藝術是伴隨著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而發展。例如最典型的陶瓷水墨青花藝術,一眼看去幾乎與中國畫的水墨畫如同一轍。
水墨畫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一種特有形式,它運用單一的黑色來描繪形象,這種特殊的表現方法正影響著青花單一色調的繪畫藝術。青花瓷器是我國勞動人民的重大發明,從元代開始流行。起始是白底藍花為主要特征,后通常運用寫意的手法,這種手法蘊含著濃郁的東方味、中國味,使青花藝術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詮釋著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情結。她是藝術與實用相結合的產物,也是一種用單純色彩來表現豐富內容的藝術。雖然它們之間相像,但是兩者也有著本質性的不同,雖性質不同,但融會貫通。
景德鎮陶瓷名家手繪青花山水瓷板畫
二、山水畫的詩意美
山水畫的意境美需要畫家苦心營造,但這并不單純地只是畫家單方面的感受,它需要得到一種互動,即是指畫家和觀者之間的一種互動。山水畫家通過繪畫的方式“緣物寄情”,在有限的畫幅空間當中去表達自己心中的情感,營造出超脫世俗的氛圍;讓觀者既能夠體會畫面中的景致和意境,又能夠透過畫面延伸出一種無限的意境,從而使觀者得以滌蕩胸懷,脫離一己之小我,獲得精神上的升華?!霸娗楫嬕狻笔翘沾缮剿嫳憩F意境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文入畫家很注重的一個方面。繪畫的詩意畫是一種美學境界,而不是淺薄的畫像詩,詩像畫。唐代的文人畫家王維,他的山水畫最重要的特色就是詩和畫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創造出了詩情畫意的境界。宋代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近代陶瓷繪畫名家“珠山八友”他們繪畫的共同特點就是:每幅畫面中傳達出濃濃的詩意,別有一番韻外之致,畫外之情,顯示了一代文人繪畫的境界。詩歌是通過文字的方式使人獲得聯想的空間,繪畫的詩意性是通過視覺的方式傳達給人,然后使人感受到詩一般境界的聯想空間。詩歌和山水畫作為獨立的兩種藝術形式,其相互關系是復雜的,這兩種不同形式的藝術在一定條件下超越其表現方式的局限性,達到內在的交融和統一。珠山八友之一何許人的雪景瓷板畫《寒江獨釣圖》題詩: “六出霏霏舞,孤舟倚石磯。渾然冷不覺,把釣獨忘歸?!睂懢皩懬?,孤絕飄逸。整幅畫以白雪皚皚為主調,畫面以詩點題,主題明確,營造出雄渾穩重,磅礴大氣的意境。汪野亭的粉彩瓷板畫《朝陽峰項散明霞》尺幅千里,煙云滿紙,題詩: “東風先已到農家,攜杖閑行玩物華。桃李滿林云滿谷,朝陽峰項散明霞?!眲e具懷抱,余味無窮。八友們都善吟詠,時有佳篇,常常用詩句描寫畫中之景,畫外之意,抒寫自己的情愫,做到詩、書、畫、印相輔相成,把瓷畫藝術提高到筆墨形式展現之外的高度,獨顯詩意美。
三、山水畫的特性
陶瓷山水畫的特殊性是創造形神交融、天人合一的意境,既不但表現豐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且往往由有限的取景來表現對整個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認識,或于山水之中寄托對于國土家園的感情,因而集中體現了中國人的自然觀和社會審美意識,也可以說從側面間接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在形象描繪上,山水畫的特點為重宏觀、重整體的把握,而非拘泥于細枝末節。例如山水畫表現的景物比較大,相對說,透視關系不能大。你要畫泰山,但你近處有一棵小樹,按透視來看,它可能比泰山還要高,這怎能表現出泰山的雄偉?所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我們常常在一些拙劣的風景照片中看見這樣的構圖。所以畫大場面時要把透視關系縮至最小,最好把中景作為近景,這樣近大遠小差別就會減少。對于物象的組織構造,則創造了獨特的程式化表現方法,但并非機械照搬,而是靈活地用高度提煉的結構程式來表現物象。在空間的處理方法上,提出高遠、平遠、深遠、闊遠等概念,并巧妙加以融合運用。
構圖上,則較人物畫、花鳥畫更重“勢”與“開合起伏”的表達?!皠荨睘榫唧w形象間的聯系,而“開合起伏”為這種聯系中的節奏變化。這表現了山水畫中在靜態的畫面和形象組合中對于大自然的內在聯系的一種運動的、全面的觀察與表現觀念。山水畫的筆墨技法。較人物、花鳥畫豐富多變,各種皴法和點苔法為筆法之要素;而墨法則有“染”、“擦”、“破墨”、“積墨”等種種手段,筆墨交融,有力地影響了其表達感情、狀物寫意的功能。
山水畫特性的結構同寫文章一樣,段落結構,組織安排,要有一個統一的構思。眼前的景物,只是一個局部,而一幅畫,則應該是一個整體,是集中、提煉、概括而來的。好比布陣,是將自然的素材,經過藝術加工,使之有條理,在畫面上形成一個完整統一的整體。
陶瓷山水畫的藝術特性與其它繪畫藝術一樣有許多相同之處,也是相互影響和借鑒,在思想上體現時代精神,培養人們高尚的道德情操,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成為陶冶精神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的文化藝術品,成為建設具有民族風格和特色的彩瓷藝術。作為工藝美術創作人員必須不斷提高社會職責感與藝術修養,必須堅持深入實際,多寫生、勤速寫、苦練藝術眼力,做到身動、心動、手動,達到眼容心靈所感,手動隨心所欲,所畫景物形象使人觸目,獨成一格。
陶瓷山水繪畫藝術它是多方面學問的綜合,因此作為繪畫者還需多讀古人畫論,看古今作品。除了山的脈絡之外,平地橫坡、林木、水流、村舍等都要順勢自然?!袄砺分?,由近低而高遠。景色之備,從淡簡而綢寥?!恐杏猩?,始可作樹;意中有水,方許作山……”, “路有出入,水有來源?!眮睚埲ッ}交代清楚了,你才能練就繪畫之功,創作的作品才會“有滋有味”。
東方韻青花瓷 美輪美奐醉人心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中華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鈷料燒成后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青花瓷擺件
青花瓷,始創于唐代。元代景德鎮出產的青花瓷標志著其制作工藝發展日臻成熟,但真正代表青花瓷最高成就的應當是清代康熙年間官窯出產的“五彩青花”。青花瓷無論從用料、紋飾、燒制時間還是制作工藝上都極為考究,所以青花瓷在古時的使用頻率是相當高的。平常人家多將青花瓷作為容器,堅硬、耐磨且不易損壞。而書香門第、官宦人家大多將青花瓷作為裝飾品,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可謂各取所需。
在青花瓷上,用寫、刻、印等方法標明瓷器燒造年代的款識,稱為紀年款。作者國古代瓷器款識,以紀年示為主,紀年款又分帝王年號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號的干支款兩類。明代永樂年間,在青花瓷上開始出現紀年款,篆書字體飄逸流暢,邊飾蓮瓣紋。
青花瓷瓷器
宣靖款端莊剛勁。成化款鐵劃銀鉤,釉面有云蒙氣。嘉靖款筆畫粗重,勁中藏秀。前人曾將明代紀年款歸納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雜”五句話。清代康熙款字體工整,青花料色明麗。雍正款楷書蒼勁有力,格式講究。乾隆、嘉、道光款多為篆體,字體排列緊密,猶如一枚篆印。
明清時期是青花瓷器達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時期。明永樂、宣德時期是青花瓷器發展的一個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稱;清康熙時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發展到了巔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發展而逐漸走向衰退,雖在清末(光緒)時一度中興,最終無法延續康熙朝的盛勢??偟恼f來,這一時期的官窯器制作嚴謹、精致;民窯器則隨意、灑脫,畫面寫意性強。從明晚期開始,青花繪畫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國畫繪畫技法的元素。
家居裝飾·青花瓷
青花瓷之所以具有越來越高的市場價值,之所以其價格成倍上漲,主要是由青花瓷本身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價值、科技工藝價值和美學藝術價值所決定的。古陶瓷收藏專家周道祥先生認為,青色在古代時是人們喜歡的顏色之一,不容易使人產生視覺上的疲勞。
除此之外,青花瓷還有一系列“隱喻”之意,古時的讀書人希望“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走上仕途后便有“青云直上”的愿望,渴望做一個人民愛戴的“青天”,甚至在卸甲歸田之后,還希望能夠“名垂青史”、“留取丹心照汗青”?!扒唷痹诋敃r士人心中的分量可見一斑。
青花瓷盤子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青花瓷不僅成為了歌曲傳唱中國風的對象,而且現在的一些服裝上也印制出了青花的紋飾,尤其以青花旗袍著稱。如今,我們日常用的碗筷、茶具等物品上也都不難發現青花的影子,可見“青花”在國人心中的地位和情結了。
粉彩山水畫的表現題材裝飾藝術及意境
陶瓷粉彩山水畫藝術,博采了紙上中國畫之長,融會貫通,具有獨特技法和特殊的藝術效果。本文試從粉彩山水畫的表現題材、裝飾藝術、意境表達三個方面對其進行闡述。
一、粉彩山水畫的表現題材
粉彩山水畫以自然風光為表現題材,在山水作品中,既有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也有鄉村田園漁、樵、耕、讀的生活情趣,山居圖、行旅圖等畫面。粉彩山水畫色彩絢麗明快、線條剛勁有力、構圖新穎別致、意境含蓄深遠,精練地展現出壯麗山川的奇妙景致。
陶瓷粉彩山水畫
山水畫的特色之一是將人物與山水相融匯。歷代山水畫,雖然都是以自然山水為表現對象,但是,往往都在作品中以人物點綴,表現了人們在大自然中的生活情景,顯示出鄉村田園的勞動生活情趣。在山水畫中如果只畫山水,就會顯得比較單調。雖然山巒重復,樹林掩映中也有令人向往之處,但是,在畫中再體現出人的形態,就會使畫面增添生氣活力,因此,山水瓷畫中,常以“漁、樵、耕、讀”的勞動生活入畫,陶瓷藝術家運用精練的構圖形式,把豐富的景物和人物組合在畫面中,構思巧妙、意蘊深刻。在歷代山水瓷畫中,“漁、樵、耕、讀”是常見題材,其裝飾手法有兩種,既有把漁樵耕讀畫在一起的,也有漁、樵、耕、讀分開來畫的作品。
在創作中,藝術家從大自然中來,再以恰當的繪畫語言、完美的繪畫手法展示于世人。由于藝術家們特有的來自于對自然與生活細膩、獨特的感受,所以在進行創作時便可信手拈來。畫家在每一幅作品的創作選材中,無不將其與之俱來的天性蘊含其中,使作品溫潤優美。為了更深刻地表現大自然的萬千景象,陶瓷藝術工作者創作山水畫,就要經常深入大自然,到名山大川中去觀察寫生,對景作畫,收集創作素材。把自己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在寫生作畫時,身心都沉浸到美妙的景色里,進入到“物我兩相忘”的出神入化意境。
二、粉彩山水畫的裝飾藝術
粉彩山水畫具有很好的裝飾性,以色彩豐富、粉潤柔和、秀麗雅致為特色。粉彩山水畫在用顏料裝飾繪畫時,有鮮明的明暗、深淺、陰陽的層次對比,在繪制工藝上,傳統粉彩山水以勾線、填彩、渲染、接色等技法敷彩,線條精細,色彩絢麗。在布局、技法上,粉彩山水吸收了國畫工筆山水的風格?,F代粉彩山水,在傳統粉彩山水的基礎上,發生了重要變化,在材料、裝飾形式、工藝特點、表現形式上,都有新的特點?,F代粉彩山水畫要在繼承基礎上發展創新。
粉彩山水綜合裝飾有多種形式,一種是在瓶口、瓶足施以影青釉,并刻有邊飾圖案的瓷瓶上用粉彩加繪山水。還有在釉下用書法雕刻、圖案雕刻,再在釉上配上粉彩山水主題繪畫,形成現代粉彩山水綜合裝飾藝術。
粉彩綜合裝飾藝術吸收了現代藝術創作理念,突破了傳統粉彩山水的裝飾形式,表現形式豐富,裝飾效果更好。雕刻與彩繪結合,雕刻與繪畫渾然一體,書法與畫面相襯托。色釉與繪畫相結合,這種裝飾形式既能體現高溫顏色釉的天然肌理,又能體現彩繪技藝。其表現技法是,先用高溫花釉或紫金釉在坯上渲染山坡、巖石塊面,施釉燒成后再在釉上用粉彩、新彩顏料描繪樹林、房屋、人物、動物。由于高溫顏色釉在高溫窯變時會顯現豐富的色澤,用粉彩和色釉結合創作出來的山水瓷畫斑斕絢麗,畫面與色釉結合巧妙自然。
三、粉彩山水畫的意境表達
粉彩山水畫強調筆墨情趣,強調畫面的意境?!耙饩场笔俏覈鴤鹘y美學中的一個重要范疇,它是構成藝術美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亦是粉彩山水畫品格高低的重要評價標準。意境在粉彩山水瓷畫中的內容較多,作品的主題、構圖、形象、細節,往往都在“意”字上下功夫。山水畫常采用夸張、變形、概括、簡練的手法來表現對象。在描繪客觀對象時,不以表現對象真實為目的,而是借助筆墨為手段,以達到畫面的詩情畫意為最高境界。因此,粉彩山水畫的山水要比真山真水更美、更符合詩意、更符合人們的理想境界。
要創作出情景交融、意境深遠的粉彩山水畫作品,首先是要正確處理好“景、情、意”三者之間的關系;其次要借助特定的藝術表現手段和形式才能實現。在粉彩山水畫的具體創作時,要營造什么樣的意境,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精心地構思、立意,做到意在筆先,胸有成竹,才能有的放矢。不論何種意境的營造需經歷一個以情觀景、觸景生情、寄情于景,最后達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奇妙境界的過程。
在創作粉彩山水畫作品時,要注意造意審美,注意氣韻生動,注意賓主之位和遠近態勢,使畫面有靜有動,虛實對比,從而形成野曠山崖泉水的通暢和質感。在整個布局構圖定型后,在瓷胎上將主、附景繪好,使整個圖稿達到意在筆先,取景造型準確傳神,立意形神兼備,具有引人入勝,令人回味無窮的效果。此外,通過在大自然中的觀察、體驗和寫生作畫,把對大自然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從中產生意趣。
藝術追求無止境,粉彩山水畫藝術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更具有時代特色的陶瓷粉彩山水畫精品。
黑陶土與火的藝術 禪風古意以簡為韻
黑陶,誕生于中國新石器時代,古老的中國制陶技藝,有黑如漆,聲如罄,薄如紙,亮如鏡,硬如瓷的美譽。因以黑色陶器為主要特征,又稱為“黑陶文化”。黑陶按質地可分為三種:泥質黑陶、夾砂黑陶、細泥黑陶。
黑色陶器
在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龍山文化遺址中均有發現,其中以屈家嶺文化為最早,距今6000年左右。1928年,中國著名考古學者吳金鼎,在山東省章丘縣(現章丘市)龍山鎮的考古發掘中,首次發現了這一史前遺存,故被命名為“龍山文化。黑色陶器。出現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滇藏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屈家嶺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遺址中。黑陶的燒成溫度達1000度左右,黑陶有細泥、泥質和夾砂三種,其中以細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紙的美稱。這種黑陶的陶土經過淘洗 ,輪制,胎壁厚僅0.5-1毫米,再經打磨,燒成漆黑光亮,有蛋殼陶之稱,表現出驚人的技巧,飲譽中外。這時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帶紋飾的較少,有弦紋、劃紋、鏤孔等幾種。黑陶采用輪制,器形渾圓工整,造型優美,裝飾精巧,具有黑,薄,光,紐的藝術特點。
歷史傳承黑陶是繼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優秀陶種,被譽為“土與火的藝術,力與美的結晶”,世人對這一來自古老的文明無不驚嘆!黑陶文化是黃河流域文化,以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人文內涵,構成漢文化的淵源龍脈。隨后,在魯、陜、晉、豫、冀等地都有類似發現。失傳四千多年的先進陶藝技術,現經幾代學者61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在1989年將黑陶的制作工藝完全破譯,并且在傳統黑陶藝術的基礎上,不斷有所創新,繼續發揚光大,從而使黑陶這一遠古的藝術獲得輝煌的新生。
中國黑陶陶器
?中國黑陶的制作工藝比原始彩陶更純熟、精致、細膩和獨特,早在瓷器產生的約2000年前中國黑陶已達到與瓷器相媲美的工藝程度。黑陶選用的泥土來自于黃河下游沖積平原,是黃河在其流經的過程中所攜帶的大顆粒泥沙沉入河底,經過不斷沖刷,流至其下游,因此它的深層泥土土質特別細膩、無沙、且粘性大,而且富含多種礦物元素,在黑陶燒制中能產生純黑均勻質感,適合于黑陶制做。泥土取出后經晾干,后用紗布過濾制成泥坯,經過手工拉坯造型后,用貝殼反復壓光,直到陶坯表面密度增加,光滑如鏡。再以特制的雕刻工具運用線雕、淺雕、深雕、鏤空等技法,手工雕刻出絢麗神秘的圖案。然后給黑陶作品安裝耳、環、鼻、腿等配件。黑陶表面所呈現純凈的黑色,是以獨特的無釉無彩碳化窯變的古老工藝燒制而成的。出窯后就是渾然天成,不再做任何處理,其外觀效果黑如漆、亮如鏡。在器物燒成的最后一個階段,從窯頂徐徐加水,使木炭熄滅,產生濃煙,有意讓煙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它是繼彩陶之后,中國新石器時代制陶業出現的又一個高峰。
在當代,黑陶的生產制作,最有名的藝人是孫諾七林。孫諾七林是云南省民族民間高級美術師,花甲之年的他,做陶已達50年之久。小時,其他的孩子做陶純粹是為了玩,而他,一開始就把這當成是“藝術”來對待。所以,他做出的每一件黑陶,都是精湛的藝術品,都有靈魂。
黑陶藝術品
黑陶黑陶是在器物燒成的最后一個階段,從窯頂徐徐加水,使木炭熄滅產生濃煙,并有意讓煙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它是繼彩陶之后,中國新石器時代(距今約10000~5000年)制陶工藝出現的又一個高峰,堪稱中國古代制陶工藝中與彩陶相媲美的又一光輝創造。這件出土于中國北部山東省,新石器時代晚期山東龍山文化(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000年)遺址的黑陶蛋殼高柄杯,以其高超的制作工藝和優美的造型,被譽為中國古代陶器的顛峰之作。
黑陶蛋殼高柄杯高26.5厘米。杯身可分為三部分,上部是一個敞口,中部為透雕的中空柄腹,下部是覆盆狀底座,以一根細長管連成統一的整體,形態纖巧細致。陶杯經輪制而成,杯壁厚度均勻,薄如蛋殼,最薄處僅有0.2~0.3毫米,但質地卻極為細膩堅硬。胎體表面經長時間打磨,熠熠生輝。杯柄部分采用鏤孔和纖細的刻劃紋裝飾,整體造型極為雅致高貴。此杯現藏于山東省博物館。黑陶蛋殼高柄杯目前僅見于山東境內龍山文化的早、中期遺址,它的與眾不同可能與當地獨有的陶土材質和獨特的制陶方法有關。它的制作工藝即使在現代也是具有很高難度的,顯示出中國古代先民陶器制作工藝的偉大成就。
黑陶蛋殼高柄杯
現代黑陶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收藏品、高檔藝術品、高檔禮品。產出了現代化的黑陶杰作,實為收藏佳品,饋送好友、客戶的高檔禮品。經過十多年的積累沉淀已經發展壯大,作品做工精細,極具觀賞和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