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陶瓷磚。
“紅”是中國人的魂。從眉心朱砂到一抹紅唇,“紅”是女人的顏色;從足下紅鞋到頭頂鳳冠,“紅”是婚姻的顏色;從門上對聯到空中鞭炮,“紅”是節日的顏色;從唐裝彩衣到五星紅旗,“紅”是中國的顏色。紅,傳承了一個古老的習俗又記載了一門精湛的技藝,“紅”究竟是什么?第一抹意外的紅
因紅的吉祥如意身,萬物欲與紅染指。唐代之前中國瓷器是沒有紅色的,只因使用紅色釉料“低溫不成紅,高溫則去色”的火候太難掌握。
唐代中晚期,長沙窯中銅的使用非常廣泛,其目的是燒制綠色,由于燒制溫度的原因,它往往會出現還原焰,高價銅在還原焰下變成低價銅,成色就是紅色。于是長沙窯出現了陶瓷史上的第一抹紅色。
千古絕唱是祭紅
北宋年間河南禹縣燒制的鈞紅瓷器色澤鮮艷,頗受皇族貴人的喜愛。但燒制工藝還不太成熟,鈞紅瓷紋理中會摻雜其他色,實在是美中不足。
明朝宣德年間,宣宗皇帝為祭典日神要求督窯官燒出一套鮮紅色的紅瓷器,燒不出來就不得出窯。一窯工女兒為表抗議縱深窯爐,鮮紅色的紅瓷燒出來了,就是這祭紅瓷器。祭紅嬌而不艷,紅中透紫,色澤深沉而安定。
清朝年間有一段話這樣形容祭紅瓷的難得,“官古窯成重霽紅,最難全美費良工。霜天晴晝精心合,一樣搏燒百不同”。
祭紅瓷是我國歷史上價值最高的瓷器,現存也不過100件,保存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不知什么時候,祭紅的燒制技術就失傳了。
難能可貴中國紅
鈞紅、祭紅以及后來的郎紅、胭脂紅、豇豆紅、珊瑚紅等紅色釉都是低溫釉,燒至800℃左右紅色即會分解。因此多少年來,中國瓷器沒能將紅瓷發揚開來。1986年湖南科研人員用35噸木材燒制成一種高溫紅瓷,但換成煤氣燒制時,紅色便退了色。
2002年3月,在實施將紅釉外使用一種保護層的工藝后終于實現了1250度高溫下,使用煤氣燒制成非常鮮艷的紅瓷器,這種瓷器就被命名為“中國紅”。它的紅色也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大紅色,印刷中將他的CMYK值規定為:C0、M100、Y100、K10。由于我們的生活與這種紅色有太多重和的地方,所以我們習慣稱這種顏色為中國紅。
神妙莫測的中國紅
中國紅與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聯系太大,人們恨不得能將他使用得淋漓盡致,可惜就如同紅瓷難成一般,這個紅除國內既有的使用場合外很難再將它另作他用。
現在很多國內國外的設計師希望借助中國紅成就一個完美的設計。研究中國紅,將它應用在室內外設計、家居用品設計上,成了一股熱潮。
讀中國紅瓷的歷史
一般人認為,中國瓷器以青藍白諸色聞名,紅色為主色調的瓷器并不多見。事實上,中國紅瓷歷史源遠流長。紅瓷的發展歷史可分為晚唐的始創期、元明的成熟期、明清的極盛期、當代的復興期等幾個特性明顯的階段。
紅瓷始于晚唐,但從工藝角度分析,紅瓷的技術成熟期是元朝。元朝景德鎮展并創新了前朝以來的釉里紅技術,開始了批量生產釉里紅的歷史。TAOCi52.CoM
明清是紅瓷發展的極盛期。明洪武是釉里紅發展史上的第一個極盛期,此時釉里紅大多色較淡,紅色暈散,紋飾以花卉為主,有較多扁菊花紋是一大時代特征。明宣德是釉里紅瓷發展的又一高峰,該時期紅瓷創新分為釉里紅和青花釉里紅兩大類。
到了清康熙年間,紅瓷制造工藝相當突出,紅瓷成品色調濃艷鮮亮,有不同的濃淡層次,品種也較為多樣,有釉里紅、青花釉里紅、青花釉里紅加彩、釉里三彩等。雍正年間所制紅瓷在工藝上達到歷史最高峰,其紅瓷成品紅艷,尤其是青花釉里紅在色彩、設計上皆有前期未有的新意,青花色調濃淡不但很鮮亮,且時有暈散。
1998年,中國科學家攻克了陶瓷大紅色釉不耐高溫的世界性難題,燒出了色澤鮮艷、表面純凈的大紅色瓷器,失傳近百年的中國紅瓷在20世紀末得以重生。這一技術實現了中外陶瓷藝人百年的大紅夢,填補了世界陶瓷史上的空白。
細品現代中國紅瓷
中國紅燒制難度很大,工藝復雜,正常要四次進爐;一是素燒;二是釉燒;三是紅燒;四是金燒。紅釉現在是用稀有金屬鉭燒制而成的,金屬鉭是比黃金還珍貴的稀有金屬,可以說中國紅是用黃金燒成的。
簡約雅致、細致白潤、胎薄如紙、擊聲如磬是其真實寫照。自其誕生之日起,紅瓷以其“薄如紙、透如鏡、聲如磬、白如玉”,瓷質細膩通透,器形美觀典雅,彩面潤澤光亮,花面多姿多彩的特點,成就了它潔白的質地和華貴的造型,兼有使用和藝術的雙重價值,是收藏與贈友的珍品。
中國紅優劣產品的區別在于:
聽聲音:優品聲音清脆響亮,杯身和杯蓋撞擊后回聲縈繞不絕,劣品聲音沉重發悶,回聲不大也不清脆。
看色澤:優品色澤如玉,而劣品色澤發灰偏暗。
透光性:優品透光性很強,光澤度很好,在燈光的照射下,如大紅燈籠一樣透出紅光;劣品則不透光。
厚度和重量:優品由于采用真骨瓷,瓷很輕壁很??;劣品則厚而沉重。
編輯推薦
標準紅色瓷“中國紅”
中國陶瓷藝術源遠流長,千百年來,眾多色彩斑斕的瓷器中唯獨沒有象征吉祥、喜慶,最為中國人喜愛的大紅色瓷器。紅瓷——“中國紅”的問世實現了陶瓷人千年高溫大紅釉的夢想,被業界人士譽為“神品”。
紅色瓷之所以名貴,除了它的顏色。光澤具佳外,更因為它“千窯難得一品”,“十窯九不同”。如蜚聲海內外的祭紅。郎窯紅這樣的瓷中珍品,但它們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紅色釉。中國紅的研究成功為陶瓷領域增加了一個極其名貴的新品種。
科研人員胡天霏同志經過十多年的潛心研究,從三千多個配方中篩選出能耐1300-1350度的高溫大紅色釉,釉面光潔明快,如朝霞似的火焰,配之以中國傳統的龍鳳圖案,雍容華貴,極具有裝飾藝術效果,皆顯出獨特的無可代替的東方之美。
“中國紅”耐高溫瓷器的誕生,震驚了國內陶瓷界,結束了中國瓷無標準紅色的歷史,向世人再一次證明,中華民族具有悠久歷史的,光輝燦爛的陶瓷文化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不可動搖。
大紅是噴薄的朝陽,是燃燒的火焰,是生命的宣示。自瓷器問世以后,人們就想把大紅搬上釉面。但千余年來,能耐高溫的真正陶瓷大紅,卻只存在于瓷業人士的魂縈夢繞追求中。
1983年原湖南省分析測研究所副研究員胡天霏先生及助手毛明福先生承擔了大紅研制任務,前后20多年,終于獲得成功,并在本公司首先實現了工業化生產,揭開了陶瓷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
中國紅瓷工藝水準高 精湛絕妙光致茂美 國際饋贈佳品
鴻運蛋金龍
紅色自古以來是中國的圖騰顏色,在各個場合都賦有使命般的意義于性質:在中國的京劇臉譜里紅臉象征著忠誠、愛國、姓楊;在婚禮中,紅色又象征著吉祥、喜慶、鴻福;在春節,紅色更象征著紅紅火火、萬福、納福、驅邪;紅色在服裝里、電影中是一道亮麗的表現力,在一些電影中,紅色甚至直接就代表了中國的含義。
紅色是吉祥如意的顏色,紅艷艷的中國紅瓷正是集納了吉祥如意、納福驅邪的含義在內,對中國的紅色文化的一種詮釋。
中國紅瓷以其獨有的的鮮艷奪目,獨具中國文化韻味,深受海內外的藏友追捧。中國紅再配上鎏金的中國圖騰圖案,有如畫龍點睛,二者相得益彰。
如今,“中國紅”陶瓷已被正式定為贈送國際友人的國家級禮品,也備受收藏者的關注.陶瓷是中國的偉大發明,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八千年以來,華夏民族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精湛絕妙、光致茂美的中國瓷器,并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中國紅瓷的燒制難度很高,工藝復雜,通常要四次進爐:一是素燒;二是釉燒;三是紅燒;四是金燒。并有十窯九不成之說。
紅瓷的形成難。銅紅在800度要分解,中國紅在1150度的高溫下成瓷,難中之難。貴:材料貴紅釉現在是用稀有金屬鉭燒制而成的,金屬鉭是比黃金還要珍貴的稀有金屬,可以說中國紅瓷是用黃金燒成的。好:瓷好陶瓷通常以燒制溫度來劃分其優劣:低溫陶重,高溫細白瓷、玉瓷輕,而中國紅在1450度的高溫下燒制而成,玉如凝脂,足顯珍貴。
另外,博寶藝術網為了迎合大家的需要,特別為大家推出了在瓷底部加字的服務,成為饋贈親友,會議留念,特別是在國際上的禮品饋贈,成為上上之選。
陶瓷之美
陶瓷造型優雅,釉色瑩潤,彩色好,繪得精,所以就美,這些說法都對,但還不夠全面。我們所說的“美”,不單是要悅目還要賞心,就是說,一件美的陶瓷,看著它,我們不單感到愉悅,而且會因之而感動。
陶瓷是屬于工藝美術范疇的東西,有古老的遺留,也有新時代的制品,姑勿論新舊,只要能樂人動人,就美。并非是所有的陶瓷器具都能樂人動人,陶瓷不像被稱為“純藝術”的音樂、繪畫那樣,作者的主觀愿望與情緒較容易融入作品中去,因此能相對容易把握創作成果。陶瓷就不同,往往是陶藝家充滿創作激情,把作品原稿完成了,進窯燒制時心情是忐忑不安。開窯時,也許有意想不到的驚喜,或發現燒成品與自己的愿望相距太遠,更有甚者,所有的心血都化為烏有,這種沮喪是可想而知的。
陶瓷的美從陶瓷制作最先的構思開始,到繪制,再到燒制,最后成品,這一連串的環節都必須灌輸進作者滿腔的創作激情。無論哪一個環節出現了哪怕是稍許的懈怠,都會影響到陶瓷的品質,使其最終的美大打折扣。一件好作品出來了,再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鑒藏、摩挲而能完好無損,這又添進了無數人的情志,作品社會美的價值因此得到提升。至于那些制作工藝復雜、成型和裝飾難度大的制品所體現的材質美和藝術美的水平就更高。
陶瓷之美,美在陶瓷制作者的辛勤構思和耐心經營上,美在勞動者孜孜不倦的追求完美的崇高精神上。任何一件陶瓷藝術品都是勞動者智慧和汗水的結晶,都透露著美。
陶瓷名詞:寶石紅
寶石紅——銅紅釉品種之一。因釉色中閃爍出紅寶石一樣的色澤,故名。又因這種釉色常作祭祀用器,又稱"祭紅".創燒于明代宣德景德鎮窯,品種有盤、碗、洗、高足碗等。
釉點綴陶瓷的美
釉是生產瓷器最重要的原料之一,它見證了中國瓷器的輝煌。青釉中國瓷器最早的顏色釉是出現于南方的青釉。所謂“青釉”,顏色并不是純粹的青,而是具有黃、綠、青等幾種顏色,但多少總能泛出一點青綠色。同時,古人往往將青、綠、藍3種顏色統稱為“青色”,例如許之衡《飲流齋說瓷》稱:“古瓷尚青,凡綠也、藍也,皆以青括之?!蔽覈鴼v代的青釉都以鐵為主要著色元素,以氧化鈣為主要助熔劑,加了氧化鐵的色釉,在氧化焰里燒成黃色,經過還原焰才成為青色。白釉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一般瓷土和釉料都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氧化鐵,器物燒出后必然呈現出深淺不同的青色來。如果釉料中的鐵元素含量小于0.75%,燒出來的就會是白釉。古代白瓷的制作,并不是在釉料中加進白色呈色劑,而是選擇含鐵量較少的瓷土和釉料加工精制,使含鐵量降低到最少的程度。這樣在潔白的瓷胎上施以純凈的透明釉,就能燒制白度很高的白瓷。白釉出現于北朝。黑釉我國古代黑釉分為石灰釉和石灰堿釉兩大類。東漢、東晉等早期黑釉都屬石灰釉。唐代以后,基本上都改用石灰堿釉。就黑釉的品種而論,可以分為一般黑釉與花色黑釉兩大類。油滴、兔毫、玳瑁、麻醬釉等即屬花色黑釉。紅釉紅釉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但真正純正、穩定的紅釉是明初創燒的鮮紅,到嘉靖時,又創燒了以鐵為呈色劑的礬紅。鮮紅為高溫色釉,礬紅為低溫色釉。紅釉的種類很多,除鮮紅外,又以濃淡而衍化出各種不同的品種。深者有寶石紅、朱紅、雞血紅、積紅、抹紅等。抹紅帶黃色的又叫杏子衫,微黃的又叫珊瑚釉,此外還有橘紅和棗紅。淡的一般稱粉紅,帶灰色的叫豇豆紅,灰而又暗的叫乳鼠皮,胭脂紅也是粉紅的一種。粉紅中最艷麗的叫作美人醉。藍釉藍釉最早見于唐三彩中。但這時還是低溫藍釉,只有綺麗之感,缺乏沉著色調。高溫藍釉的出現是在元代。入明以后,特別是在宣德時,藍釉器物多而質美,被推為宣德瓷器的上品。至清康熙時,更出現天藍等多種新品種。綠釉含氧化銅的石灰釉,在還原氣氛中呈紅色,在氧化氣氛中則呈綠色。我國傳統的綠釉和綠彩都是以銅作著色劑,屬于銅綠釉。我國在漢代就已用銅作著色劑燒鉛綠釉,宋時瓷器上的綠釉已較普遍。但是,在明代孔雀綠燒成熟以前,所有的綠釉都呈深暗青綠色,沒有達到亮翠的程度。所以,成功的綠釉都是明清時期的產品。如高溫綠釉中的郎窯綠、蘋果綠,低溫綠釉中的孔雀綠、瓜皮綠和秋葵綠等等。黃釉黃釉最早出現于唐代,當時安徽淮南壽州窯、河南密縣窯等都燒黃釉。但正色黃釉還是汝窯的高溫黃釉———茶葉末釉。
陶瓷收藏重在“古、稀、美、俏”
中國陶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隋唐五代精美的越窖青瓷到宋代的五大名窯瓷器以及元代的青花彩瓷系列,都成為世界瓷器史上的耀眼之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古瓷器收藏隊伍得到迅速壯大。目前在古瓷器收藏隊伍中,除少數學者型收藏鑒賞家和企業型收藏投資家擁有一些高檔古瓷珍品外,大多數喜愛瓷器的收藏者是以收藏中低檔瓷器為主,其收藏目的也出于興趣愛好、陶冶情操。
隨著近年來各類收藏品價值大幅上漲,古瓷器收藏投資風生水起,“以瓷養瓷”之風逾來逾盛。
我國解放初期及“文革”期間,由于國民收入較低,加上人們對流散在民間的這些物品不大了解,因此古瓷器的市場價值不高。但改革開放之后,特別是隨著收藏投資市場的活躍,古瓷器價格一路上漲。與此同時,無論是古瓷或是新生出爐的陶瓷,都有人在收藏,瓷器收藏隊伍正在不斷壯大。
事實上,不是所有瓷器都具有收藏投資價值。瓷器收藏與錢幣、郵票收藏投資一樣,需要講究方式方法,特別是初入瓷器收藏領域者,除了注意辨別真偽外,還要把握好幾個尺度。
第一要“古”。古瓷、古董貴在一個“古”字。古瓷器屬于傳統收藏,或稱古玩(現代收藏稱現玩)、古董。遠古的器物是歷史文物,加之瓷器的保存不如金玉、銅石等物容易,越古越少,越古越貴。改革開放以來,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和荒山野嶺的開發利用,使不少古瓷器出土重見天日,這便為古瓷寶庫增添了不少瑰寶,也為收藏者提供了機會。
第二要“稀”。物以稀為貴。如宋代汝瓷,便因其稀有而倍加珍貴,尤其是御用汝瓷。
據有關資料統計,從北宋晚期至今傳世的御用汝瓷總數不超過百件,且分別珍藏于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及各地、各國博物館和少數收藏家手中,故有了“縱有家產萬貫,不如汝瓷一件”的說法。
據了解,目前市面上,一塊帶有芝麻釘的汝瓷殘片已達數千元,如果是一件完好無缺的汝瓷器,那將是數萬,數百萬元甚至更高的價位。
國內外古瓷收藏界,均以宋代“汝、鈞、官、哥、定”五大名窯作品為熱點,其次要數元代青花彩瓷了。而唐代青花(唐青花是由白瓷與三彩孕育而生,唐代白瓷成熟的燒制工藝,使三彩器與唐青花以其潔白的襯底映照出艷麗的色彩效果)因其存世數量極少而難得,故唐青花瓷從其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上講,均具有相當高的收藏價值。
第三要“美”。在宋代五大名窯中,只有定窯燒制白瓷,而汝、官、哥、鈞都是以青釉取勝。然而,定瓷精品之所以珍貴,倒不僅僅在于其如雪似銀的胎釉,而在于它精美的劃花、刻花和印花的紋飾。而汝瓷的精美,可謂宋代瓷藝百花苑中一朵奇葩。它的造型,既注重古樸典雅,又追求造型美麗,把造型藝術之秀美,釉色高雅素凈之風尚以及裝飾藝術之風格融為一體,把東方美學特有的藝術神韻展現得淋漓盡致。
元代青花和清代彩釉瓷器,也都是以精美而聞名,雖然在民間有一定的藏量,但價格也都不菲。如北京中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7年迎春大型拍賣會,一個元代青花“云龍紋玉壺春瓶”以88萬元人民幣成交。
第四要“俏”。要注重收藏市場需求量大、行情看漲的古瓷。
“俏”貨價格攀升潛力大。約10年前,清三代官窯瓷器在拍賣會上的成交價才幾千、幾萬元。由于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大,現在官窯瓷器已達幾十萬、幾百萬,甚至幾千萬了。
另外,國內古瓷拍賣價近年來雖然不斷升高,但與國際拍賣價相比還是較低的,后者往往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因此,古瓷的市場前景看好,升值潛力仍較大。如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6年秋季北京拍賣會上,一件元代青花“五龍罐”估價300萬元至500萬元人民幣;而在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德舉行的“中國陶瓷工藝精品及外銷工藝品”拍賣會上,一件款式樣品與“五龍罐”差不多的元代青花《鬼谷下山》罐則以1568.8萬英鎊(折合人民幣2.3億元)成交,一度創下中國陶瓷藝術品拍賣紀錄。
繼續感受方衛國陶瓷之美
幽暗的背景,端莊的女子,艷麗的服裝……曾經我們習慣的油畫,突然之間呈現在巨型的瓷板上,讓我們領略到一種全新的視覺美。方衛國陶瓷新作展自從亮相本報江南藝術館,引來業內外高度關注,專家們紛紛評價,這種在陶瓷創作上的大膽嘗試,將會讓陶瓷藝術今后有更豐富精彩的畫面。而為讓更多藝術愛好者能夠感受方衛國驚艷之作,他的陶瓷新作今日起將移師本報江南藝術館樟樹林陶瓷分館,讓更多喜愛藝術的本報讀者近距離感受。
不是科班的陶瓷工藝師,沒有大師的頭銜,方衛國卻對家鄉的陶瓷藝術有著執著的喜愛。為把自己二十多年的油畫藝術能夠展現在陶瓷之上,方衛國潛心在景德鎮學習了6年陶瓷工藝,并不斷嘗試創新。在他的陶瓷新作中,很多作品都是大件的瓷板,在燒制過程中成功率極低。當一件件美麗的民國女子陶瓷藝術品從景德鎮運來南昌時,讓我們第一次看到了瓷板上的油畫繪畫,看到了明暗關系制造出的幽暗背景,看到朦朧的燈光,這是一種全新的視覺美。
有專家表示,很多外來藝術家來到景德鎮,大大豐富和推動了陶瓷藝術發展。他們的陶瓷作品藝術品位比較高,在市場上的價格完全是按照作品本身來定價,不存在炒作的因素,他們的作品對藝術愛好者來說也是不錯的收藏選擇。你喜歡陶瓷上的油畫風格嗎,那就到本報江南藝術館樟樹林陶瓷分館來親身感受吧。此外,省高級工藝美術大師王琳的作品近日也進駐江南藝術館陶瓷分館。
論現代陶瓷設計的裝飾美
現代陶瓷設計具有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本文通過平面構成中點、線、面的運用,現代陶瓷裝飾材料在運用時營造出的裝飾美感,來論述現代陶瓷設計的裝飾美。
一、平面構成在現代陶瓷裝飾設計中表現
現代陶瓷藝術的裝飾形式是多樣的,可以是具象的,例如某些祥云紋、山村小景、林景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例如一些簡單的幾何紋飾、簡單的弦紋、有規律或無規律的點線面等。平面構成是視覺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視覺效果,進行編排和組合,它是以理性和邏輯推理來創造形象、研究形象與形象之間的排列的方法。不同的陶瓷藝術產品造型也可以采取不同的裝飾紋飾。點、線、面是平面設計平面構成中最重要的元素。將平面構成作為一種表現手法和設計形式,充分運用到對陶瓷裝飾設計中去,既繼承了中國傳統裝飾的成就,又促進現代陶瓷裝飾藝術設計的發展。它的裝飾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
1、點在現代陶瓷設計中的應用
以散點式裝飾為主的裝飾型盤子,一般可以選擇集合紋樣來進行裝飾,通過點的大小與密集程度均勻分散占盤子的一半或三分之二。色彩統一用青花與白色的結合。由于不同的點會給人不同的感受,在陶瓷裝飾中的形狀和位置的不同,所表達的情感也可能不同。對自由點狀型的,則以柔和優美的自然花來點綴,對花瓣的造型采用了點的設計,選擇合適的裝飾手法和樣式,不可機械地照搬所固有的裝飾規律、方法,做到靈活及變化。
2、線在現代陶瓷設計中的應用
線的組成結構嚴謹,富有較強的抽象性和形式感。能創造出多方面的實用特點和創造力的設計作品,與具象表現形式相比較,它更具有廣泛性。比如對于以線為主的形式在現代陶瓷中的表現,采用的裝飾就是線,通過對現代餐具的造型流線,將線條以分散式的形式組成裝飾圖案。等距的密集排列線表現出了線的構成形式中的面化的線。營造出現代陶瓷作品中的裝飾美和意境感。
3、面在現代陶瓷設計中的應用
陶瓷裝飾的意義很廣,它不僅包括了構成裝飾設計的色彩,還包括色泥、色釉和綜合裝飾。在現代陶瓷裝飾設計中,面與面之間的對比可以采用一些顏色釉形成的肌理表現,肌理代表著材料的不同的質感,能夠表現出不圖4一樣的效果。大多數設計者都利用不同的色塊,以拼湊組合的手法在陶瓷作品上進行表現與裝飾。如將冷暖兩種色調的顏色釉形成肌理的表現形式,運用形式美的規律和法則進行夸張的變形的這種藝術手法,達到不一樣的現代陶瓷裝飾的視覺藝術效果,使整個作品營造出旋律、節奏和意境方面的氛圍。
簡潔的的陶瓷藝術產品,也是現代陶瓷裝飾的一種趨勢。在簡潔中呈現出多層次的色塊造型變化,統一中又組成視覺元素的虛實關系。
點、線、面是實現現代風格特點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現代陶瓷藝術創作者應該明確平面構成的裝飾設計必須清晰有度、層次分明,明確以哪種方式為主,而且要深刻體現出要表達意義的主題。
二、現代陶瓷裝飾材料設計的裝飾美
陶瓷裝飾材料的載體可以分為三個部分:泥料、釉料和彩繪,另外在工藝手段上可分為肌理和繪畫表現手法兩種?,F代陶瓷裝飾在設計的同時,對載體的功能和工藝的手段上都有了新的嘗試。由于陶瓷裝飾設計在形式、工藝及材料的選擇和運用上都沒有固定的模式,這就為陶瓷設計者提供了較為自由的創作空間。然而,鑒于各種裝飾材料有其本身固有的工藝特性,這就要求藝術家們在進行創作組合時需要對裝飾材料有一個駕馭的能力,做到繁而不亂,處理好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達到獨具風格的裝飾效果。
1、色釉彩繪裝飾
陶瓷裝飾設計在表現手法上包括肌理和繪畫兩種表現手法,其中繪畫表現手法包括:釉上、釉中、釉下,通過青花、粉彩、古彩、新彩等手繪表現形式,在陶瓷上傳達出一種視覺美感和藝術形式。
如為手繪色釉裝飾瓷板畫,風格迥異的色釉裝飾使得畫面豐富精致,它是在燒好的白胎上,用珠明料作畫,填好粉彩顏料后,再次入爐750℃左右溫度燒制。由于施釉的不同工藝、多種釉的并用,以及燒成過程中發生的窯變,升華了作品表現的意境。從美學的角度來看,這種意境既有藝術家個性自由奔放的主觀情感,又有客觀現實的升華意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用色釉的豐富變化來表現情與景、意與境的統一,產生出意猶未盡的藝術美感。
2、釉料彩繪裝飾
新彩是陶瓷釉上彩的一種裝飾技法,也是現代陶瓷裝飾手繪技法用的較為廣泛的一種。比起其他傳統的陶瓷裝飾方法少受工藝流程與色料的制約,同時也具備了強烈的藝術裝飾美感。結合了花卉、花瓶、蝴蝶等動植物以及經典的紋飾,以一種古樸的繪畫技法表現出現代創作思想和藝術風格。
三、結語
偉大藝術家王爾德曾經說過:“明顯地帶有裝飾性的藝術史可以伴隨終身的藝術”這句話充分體現了藝術家對裝飾意味在繪畫中地位的充分肯定,它們認為脫開具體對象,充滿自由的色彩,可以用各種方式打動人們的心靈。優美、勻稱和節奏感的線條與塊面,可以給人帶來和諧感。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審美意識的提高,為了滿足和適應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不斷提高的需要,陶瓷藝術家們不斷拓寬陶瓷裝飾的應用范疇和創作思路?,F代陶瓷裝飾藝術作為一門新興的藝術陶瓷產業在展現出作品裝飾性的同時還能展現出創作者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