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古代瓷器。
《四大美女之貴妃醉酒》葉兆云
《四大美女之昭君出塞》葉兆云
《秋之獲》邱含
《品名論道》邱含
《雅興》邱含《山水》王壽霖《老子圖》王壽霖國慶佳節,上海云洲古玩城與景德鎮兆云陶瓷藝術中心于9月28日至10月8日聯手為藏友獻上一臺“藝術品大師精品展”。
景德鎮自五代時期開始生產瓷器,至今已經走過了上千年的發展歷程。窯火千年不斷,生產的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獨特風格而蜚聲海內外。
此次參展作品多為國家級和省級的工藝美術大師及陶瓷藝術大師的精品。作者有唐自強、王壽霖、賴德全、吳錦華、黃水泉、邱含、葉兆云、高峰、喻木華、馮淑文等近百位。中國陶瓷美術大師、著名老藝術家王壽霖詩、書、畫俱精,陶瓷藝術作品風格工寫兼備、典雅深雋,此次獻展的《老子圖》瓷瓶等精品引人注目。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邱含是中生代藝術家的佼佼者,其青花釉里紅作品,器型線條流暢,青花飄逸明快,釉里紅紅潤如玉,綴綠見翠,獨具一格。中國書畫陶瓷藝術大師葉兆云功底深厚、畫路寬廣,花鳥、人物、山水、走獸,均嫻熟靈動,具有鮮明的藝術風格,作品在各大博覽會上多次獲獎,此次獻展的瓷版畫《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畫面清雅婉約、工藝纖毫畢現,實屬精品。
擴展閱讀
景德鎮制瓷72道工序
飲茶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修煉身心,這與提倡“清靜、恬?!钡臇|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國歷代社會名流、文人騷客、商賈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為榮,特別喜好在品茗中,吟詩議事、調琴歌唱、弈棋作畫,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當您與親朋好友一起品茶時,您是否知道您手中精致的陶瓷茶杯要歷經多少道工序方能成器?“共計一坯之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泵鞔茖W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這樣寫道?,F在,讓我們來細數一下景德鎮制瓷的72道工序吧!
一、加工工序(8道)
選礦→原料處理→配料→裝磨→運行→放磨→過篩入池→陳腐
1、選礦:尋找礦源、礦點,挑選合適能用的原料。
2、原料處理:(1)用輪碾機對石質原料進行粗碎。(2)土料露天堆放,通過常年風吹、日曬、雨淋、冰凍等進行風化。(3)根據工藝需要,對有些原料事先進行預燒。
3、配料:分別按照泥料、釉料的不同種類進行稱重配料。
4、裝磨:把配好的泥或釉料裝入球磨機中。
5、運行:球磨機按照泥釉不同的加工時間要求開機運行。
6、放磨:泥漿、釉漿達到規定的細度后從球磨機中放出。
7、過篩入池:泥漿過篩入漿池,釉漿過篩入釉池或釉缸。
8、陳腐:泥漿、釉漿使用前存放一定的時間,以使其更加好用。
二、造型工序(2道)
設計→造型(旋模子兒、雕塑)
1、設計:根據藝術構思或客戶要求畫出作品圖樣。
2、造型:根據設計圖樣,圓器類作品用機輪旋出模子兒;人物、動物或異型類作品用可塑泥雕塑出泥子兒。
三、制模工序(9道)
打漆→分線→閘子兒→打油→和石膏漿→注石膏漿→修?!疑取铺?/p>
1、打漆:在造好的模子兒上刷上調好的清漆,以利于翻制模型。
2、分線:在打好漆的模子兒上合理地畫出模型分塊線。
3、閘子兒:翻制第一扇模型時,未翻的部分須先用泥閘起來。
4、打油:澆注模型前,在模子兒上刷一層油以利翻模。
5、和石膏漿:在石膏桶中倒入適量的水,把石膏粉按比例加入水中,攪拌成一定稠度的漿。
6、注石膏漿:把攪拌成的石膏漿注入閘好的模子兒待翻處。
7、修模:待石膏漿凝固后,按照要求把石膏模外面修刮平整。
8、揭扇:按以上步驟,逐扇把一套模型翻制完成。
9、制套:利用翻制成的第一套模型制成外套,可大量復制同樣的模型。
四、成形工序(29道)
(一)、注漿成形(12道)
清?!夏!繚舛取^籮→注漿→放漿→開?!夼鳌辰印蛘隆稍铩ㄅ?/p>
1、清模:把模型內外全部清掃干凈,以免混入雜質。
2、合模:把模型逐扇合對起來,不留縫隙并捆扎牢固。
3、量濃度:把漿缸中的漿打均勻,并用濃度表量出所需的濃度。
4、過籮:把合適濃度的漿起入注漿桶時過籮,保證漿中不混入雜質。
5、注漿:把漿注入合好的模型中,并注意經常添漿。
6、放漿:注漿到一定時間,待坯體達到所需厚度時,把模型內多余的漿放出來(實心注漿不放漿)。
7、開模:模型中的坯體硬化到一定程度時,把模型打開。視具體情況取出坯體或稍頃再取出。
8、修坯:對具有一定硬度的坯體按照形體要求進行修整。圓器一般要在機輪上旋削坯體,人物、動物及異型類則手工修整。
9、粘接:把坯體的各部分粘接在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坯體。
10、打章:修好的坯體在底足部打印上窯廠或制作者的名號。也有的把名號章預先制出,然后再粘結在坯體上。
11、干燥:修整好的坯體放在有一定溫度的地方進行干燥。
12、抹坯:干燥后的坯體用海綿蘸水把坯體表面抹光,使其符合精坯要求。
(二)、拉坯成形(8道)
泥漿脫水→練泥→揉泥→拉坯→旋坯→粘接→打章(刻字)→干燥
1、泥漿脫水:拉坯泥須先使泥漿脫去一定的水分,變成軟硬適中的泥料。
2、練泥:把泥料練得均勻一致,不含空氣或含很少空氣。練泥有機器練和人工練兩種,機器練用真空練泥機,人工練用手工鏟泥殺練。
3、揉泥:把練好的泥揉成大小合適的泥塊。
4、拉坯:把泥塊放在轉動的輪子上,根據預先的設計,用手拉出各種器型,即為毛坯。
5、旋坯:在機輪上把毛坯旋成厚度合適、造型美觀的坯體。
6、粘接:在坯體上粘接耳、足、鼓釘等附件。有的還在坯體上進行捏塑裝飾,使其更加美觀。
7、打章(刻字):在坯體底足內或其它部位打上作者印章,或作者刻字、落款等。
8、干燥:對完成的手拉精坯放在有溫度的地方進行干燥。
(三)、印坯成形(9道)
清?!夏!昴鄺l→印坯→開?!夼鳌辰印蛘拢套郑稍?/p>
1、清模:把模型工作面清除干凈,以防雜質進入坯體。
2、合模:把分塊模型合對起來。在印坯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有的先合模,有的邊印邊合,有的分模印坯后再合,不一而足。
3、搓泥條:(搓泥條之前也先經過泥漿脫水、練泥這兩道工序,因與前面手工拉坯項重復,這里就省略了。)把練好的泥拍成泥餅或搓成粗細合適的泥條。
4、印坯:把泥餅或泥條放入模型內,用手拍打成一定厚度的坯體。
5、開模:待坯體硬化至一定程度時,打開模型。
6、修坯:把坯體表面的泥紋或高低不平處修平整,圓器并要進行旋削。
7、粘接:把耳、腿等附件粘接在坯體上。
8、打章(刻字):在坯體底部或其它部位打上作者印章,或作者刻字、落款等。
9、干燥:把完成的坯放在有溫度的地方進行干燥。
成形工序中還有其它一些成形方法,如盤泥條、泥板圍接、徒手捏制等,這些都屬于現代陶藝創作手法。
五、素燒工序(7道)
驗坯→支棚板→裝窯→入窯→燒窯→冷卻→開窯
1、驗坯:對入窯的精坯,按照精坯標準進行檢驗,合格者方可入窯。
2、支棚板:按照所裝坯體的大小調節棚板的高低和架層,在窯車上用支柱把棚板支平支穩。
3、裝窯:把合格的精坯按照品種不同分類裝在支好的棚板上。
4、入窯:窯車裝好后,緩慢而勻速地推車入窯,并關閉窯門。(也有較小的氣窯,不用窯車,可直接在窯內裝窯。下釉燒入窯同)。
5、燒窯:按照素燒的升溫曲線進行氣燒操作,達到燒成溫度時止火。
6、冷卻:按照素燒的冷卻制度進行冷窯,以防素胎驚裂。
7、開窯:當窯溫冷卻至規定溫度時,打開窯門,拉出窯車,取拿燒成的素胎。
六、上釉工序(8道)
檢素胎→上水→量濃度→撈釉→上釉→干燥→刷釉→清足
1、檢素胎:把素胎逐個進行檢驗,剔除不合格素胎。
2、上水:合格素胎逐個清灰上水,以使釉在素胎上結合緊密。
3、量濃度:把釉缸中的釉漿攪拌均勻,并用濃度表量出合適的濃度。
4、撈釉:用籮撈取混入釉缸釉漿中的雜質,以保證釉面質量。
5、上釉:采用涮釉、浸釉等方法上釉,使素胎內外皆有釉。
6、干燥:上好釉的釉坯,放至有一定溫度的地方進行干燥。
7、刷釉:為達到要求的釉層厚度,干燥后的釉坯上再涂刷上一層釉。
8、清足:把釉坯足子上及其它地方多余的釉子清除掉。
七、釉燒工序(8道)
支棚板→清棚板→灑砂→裝窯→入窯→燒窯→冷卻→開窯
1、支棚板:按照所裝釉坯的種類,支平支穩合適的棚板架層。
2、清棚板:棚板支好后,把棚板上面磨平,下面清凈。
3、灑砂:在棚板上灑一層薄而勻的耐火粉砂,以防止產品燒后粘足。
4、裝窯:把釉坯按照不同品種裝在合適的棚板上。
5、入窯:把裝好釉坯的窯車緩慢而勻速地推入窯內,并關閉窯門。
6、燒窯:按照氣窯釉燒工藝制度進行燒成操作,到最高溫度時止火。
7、冷卻:按照釉燒窯的冷卻制度進行冷窯。
8、開窯:當窯溫冷卻至規定的溫度時,打開窯門,拉出窯車,取拿成品。
八、檢驗工序(1道)
檢選分級:把成品逐個進行檢驗,按照標準進行分級,對于正品以上的登記入庫,對于殘次品進行缺陷分析后作銷毀處理。
景德鎮制瓷工藝行話俗語
景德鎮制瓷業分工細致,因此,各行業中使用的行話俗語十分豐富。清代藍浦在《景德鎮陶錄》中對景德鎮特有的瓷業行話俗語的記載:“景德鎮陶業,俗呼貨料,操土音登寫器物花式,字多俗者,其不見于字書,字如(石由)(土足)之類?!? 在千余年的制瓷生產實踐中,景德鎮瓷工們為了彼此交流和學習技藝的需要,為了對某種生疏事物進行語言表達從而達到群體性(至少是行業中)的共識,逐漸地產生了一種獨特的行業語言。這些制瓷過程中的行業語言十分豐富,包含了原料、燃料、顏料、工藝、工具、器型、計量等方方面面,并且滲透到瓷器生產各行各業中。
一、原料工藝類土坑:瓷石的采礦點?!霸囌兆印保簩Υ赏吝M行測試,看其在窯火中的收縮率及耐溫程度,是否符合制瓷的要求?!罢兆印奔匆恍K經配制好的泥料。做土:即開白土礦。塘口:地表清凈后所露出的采礦點。明礦:地表開采的礦區。暗礦:地下開采的礦洞。打地龍:在地下水平巷道中采石,俗稱“打地龍”。采石方法有兩種,或“石質原料則先用薪柴附石著火燒出裂痕,然后用鐵鑿鑿下……”,或用打眼放炮法。打眠壟:是在山坡上開鑿隧道采礦。
二、成型工藝類“三踩兩響”:指琢器練泥,即用赤腳踩泥三次,用鐵鏟拍泥料兩次,以排除泥中空氣,使之融合并“熟透”。正所謂的“菊花芯,蓮花瓣,三道腳板兩道鏟?!薄俺独取保褐笀A器拉坯工藝。拉坯工將碗坯拉成喇叭狀,故名?!霸耘鳌保杭磳⒚鲀A斜地栽在料板上?!芭乃廊祟^”:指印坯工拍打模利(即“死人頭”)的工序,也是圓器內部的定型工序?!皠x合坯”:即各種施釉工序?!? 剮坯:指挖圈足?!巴凉纷印保簞幣鞴さ木b號。剮坯工是把坯底挖成圓洞狀,如鉆土的“土狗子” (一種昆蟲),故名。 “螃蟹”:即拉坯工的綽號。拉坯工因長年盤膝在坯車干活,致使兩腿膝關節變形,走起路來如螃蟹一樣一搖一擺,故名。 “轎夫”:大器裝坯工的綽號。大器裝坯工常常兩肩各扛著一塊裝有成坯的料板送入窯里,如抬轎一般,故名。打大槌:指跟著窯房管事的徒工?;焖河煤看蟮奶倚蚊P將青花料水分成濃淡不一的顏色,這道工序俗稱“混水”。補水:指利坯后,坯面有灰塵或刀痕,用毛筆蘸水擦凈、修平,此為“補水”工序。 栽磚:把干凈的青磚插入泥料中,待青磚吸干泥料中水分后再拔出來。蘸釉:即將已蕩好內釉的圓器成坯,用蘸釉鉤把它放在裝滿釉的木桶里浸一下,待坯體外部吸釉均勻后便拿起來。特指器物外部施釉方法。蕩釉:即將釉漿倒入坯內,然后端起坯來蕩幾下,使器內全面吸釉均勻,再把剩余的釉漿從坯中倒出來。特指器物內部施釉方法。澆釉:即在釉盆上放一塊木板,將坯體放在木板上,雙手各執一碗,取釉漿自兩個方面淋澆到坯面上。特指大件器物外部施釉方法。吹釉:即在竹筒上蒙上細紗布,蘸釉而吹,以氣息作用使釉漿霧化,附著于坯體表面。后改革成用鐵皮做的圓筒來吹釉?!? 量比子:即量尺寸。打箍:一般指打青花箍?!扒叭_”:指打雜、做坯和印坯。即成型過程中前面三道工序?!昂笕_”:指利坯、剎合坯、剮坯。即成型過程中最后三道工序?!暗厣先_”:即裝坯、挑擔、管事。因這三個工種均在地上(坯房或坯房老板家中),故名?!暗叵铝_”:指打雜、做坯、印坯、利坯、剎合坯、剮坯工種。因其作業點多在低于駁墈的正間,故名。礙坯:即地下六腳的工作。摻餅:餅子(即墊餅)晾至半干后再修削?!翱h官坐堂”:印坯工因套坯時木巴掌把坯底打得“啪啪”響,自詡為“縣官坐堂”。批肩:利坯工在底和肩之間輕輕拖一刀,以除凈積塵,俗稱“批肩”。促釉:右手舀半筒釉倒人已挖空的底足內,左手立即旋轉,數轉后,將釉倒出,再用水筆擦去足壩上的積釉。壩子:即器物圈足。
三、燒窯工藝類滿窯:把裝有或坯的匣缽按其不同的窯火要求,排列在不同的窯位上。溜火:初燒時慢火,使窯內火力平衡。緊火:加大火力,轉入高溫。閉火:瓷器已燒熟,停止投柴?!摆s余堂”:即緊火。開窯:窯燒完并經冷卻后,從窯里取出瓷器。攣窯:建窯和補窯。拖坯:調配全窯裝坯數量,上坯房拖坯到窯里去燒。架表:用高三腳馬架設每根匣頂上最高一層匣缽。收兜腳:開窯后,把最下一層匣缽(兜腳)收出來。打雜:負責挖黃土,準備燒窯材料等工作。攣匣:一般由窯戶老板的親戚擔任,可吃飯拿錢不干活,工人戲稱之為“黃馬褂”。窯爽:火力不夠,瓷未燒熟。地燒火:指點火后,慢慢加柴,使窯內處于慢火狀態。窯黃:柴不干,瓷眙吸煙后面帶黃色。扒火倉:即把火倉中的炭扒出來,以免塞住火門?;沂郑簾G時專門負責挑水和運水的工種。觀音灶:即煙囪背底部。倒窯:指窯里倒了匣缽。射火:匣缽沒蓋好,火射到瓷眙上,在某處出現黃色。賣窯位:窯戶老板收取搭坯戶預交的某個窯位定金。點落:管事先生核實入窯小器匣數量,以便結算燒煉費。坐攔板:管事先生清點與登記每次出窯的大器匣缽數量。叫駁:即窯工交班。趕泥塘:靠煙囪燒煉的匣坯,如灰渣碗、二白釉之類。拉前:窯門至裝12排匣柱位置,叫拉前,這里火力最猛,是燒好瓷器的地方。窯弄:即窯室。 窯嶺:窯篷的最高處??椿鹧郏涸诟G嶺中間部位,是用來看窯火溫度的。腰眼:在窯嶺腰部左右有一個眼,即腰眼,是用來看窯火的正斜。頂肩:滿窯后上面匣缽比下面匣缽大(很危險)。 大器匣:呈漏斗狀,裝燒時只能一匣一器。小器匣:呈圓桶狀,可裝一只坯,也可裝數只坯。土匣:指未燒煉的匣缽。響匣:只燒過一次的匣缽。老匣:燒過三次以上的匣缽 四、彩繪類邊腳:指器物上口和底下的邊飾圖案,如回紋邊。斗方:即“起堂子”,指另作畫面的扁形、圓形或方形的空白地。耳箍:在器物的口、腳、腰處,以金水畫環形線條。填地坯:即用紅、黃、玻璃白等單色打底。刮口色口:即用金水涂邊??挠∽樱涸诎醉舸缮嫌∩蠄D案花紋以待填色。打料:即用筆蘸顏料。勾圖:在彩瓷畫面上,用濃墨勾出圖樣,用紙拍印下來,為今后作資料用。染色:使畫面濃淡深淺不一。合色:把兩種或兩種以上顏色調配成一種顏色。填色:描線后在畫面上填上各種顏料。作圖:即創作圖案花紋。車箍:在口、底或腹部用顏色或金水車箍。勾印子:指勾勒框內填色。搭筆:用手指彈畫筆,使畫筆上的顏料流入筆尖便于作畫。踩色:用干筆把顏色勾開,使顏色有陰陽光。順橋扁:對有缺陷的瓷器繪上花朵或圖案,加以蓋住。校圖:粉彩瓷用鍋灰在印畫好的框架上涂抹一層,起顏色不外流作用。骰子景:指用點或線所組成的圖案。
景德鎮現代仿古瓷業的文化思考
一、仿古瓷業的現狀及疑惑
上世紀八十年代,景德鎮陶瓷館與東風瓷廠合作仿制一批館藏青花瓷器,拉開了現代仿古瓷業的序幕。到 1993年,仿古瓷專業戶多達千余家, 1996年前后又增至近2000家,到現在已經有 3000余家。其中如華弘陶瓷和佳洋陶瓷更是成為仿古瓷業的典范,成立了頗具規模的公司。仿古瓷業在迅猛發展,但市場管理和企業之間的聯系卻沒有銜接上,往往出現低端臆造的仿品多,小作坊多,以及作坊之間缺乏交流相互閉塞的情況。因而仿古瓷業也造成了一定的亂象,而其中最受人們關注也是人們最誤解景德鎮仿古瓷業的便是仿古瓷等于假古董。
許多人一聽到景德鎮的仿古瓷便立刻會聯想到一個名詞“假古董”,大有談虎色變的感覺,更有買過贗品的收藏者大呼景德鎮的仿古業應該被取締。誠然,很多仿古瓷最終都會被當做“假古董”來進行銷售。但是真正了解景德鎮仿古瓷業的人都知道,景德鎮仿古瓷業的生產商本身并不會將仿古瓷當做“古董”進行銷售。真正將仿古瓷拿去魚目混珠的是來自四面八方的經銷商們,既有來自港澳臺的,也有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從本質上來說,景德鎮的仿古瓷業只是承擔了制造者的角色,而購買者拿去謀求正當或者不正當的利益,那是購買者的問題。
另外,許多從事多年仿古瓷制作的人員一般都熱愛古代陶瓷藝術,而且對古陶瓷的研究往往都很深入,是陶瓷文化和技藝的傳承者。如上文提到的佳洋、華弘般形成規模的仿古瓷公司,已經創立了自己的品牌,并且在仿古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的創新,為景德鎮的陶瓷文化的弘揚做出了不少貢獻。因而,景德鎮的仿古瓷業并非洪水猛獸,只是需要正確的引導和規范的市場。
二、傳承制瓷手工藝
2006年景德鎮手工制瓷作為傳統手工技藝項目入選了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方面這意味著人們開始重視手工制瓷,而另一方面也凸顯出了景德鎮的傳統手工制瓷工藝的傳承面臨著危機。危機來源于景德鎮制瓷業生產工藝的現代化,許多行業已經摒棄了原來傳統的制瓷方法。
而仿古瓷業基于其需要惟妙惟肖地模仿古代陶瓷藝術的特殊性質,恰恰成為了當前景德鎮傳承和發掘傳統制瓷手工藝的主力軍。景德鎮仿古瓷專家楊國喜先生說:“想要做好仿古瓷,就要對古代東西有透徹的了解。我面對一件件真品,仔細地琢磨它們,就好像他們在同我講話。它們告訴我那個時代制瓷工藝的各種信息,嚴格按照當時的程序做,就一定可以做好。 ”真正的高精仿古瓷業往往需要完全地再現當時制作工藝,使現代人能充分感受到古人智慧的結晶。因而,現代仿古瓷業可以說是最為直接與傳統制瓷手工藝發生關系的制瓷行業。通過仿古瓷這個媒介,傳統手工制瓷工藝作為一種對歷史的回歸,其意義顯得特別重要。具體說來,要仿制古代器物并使之到位,其胎釉原料和裝飾材料就要采用與同時代相同的配制方法而不是現代標準化配方;其成型工藝就必須是手工拉坯、修坯或印坯、泥板成型而不是機械制瓷;其燒成最理想的窯爐還是柴窯,而現代煤窯、氣窯就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而且,每個朝代之間的制作工藝特點都是有著區別的。如,宋代的青白瓷以拉坯成型為主,而到了元代則以模印為主,優秀的仿古瓷器都會考慮到這之間的差別。因而,通過仿古瓷業生產的這一過程來說,其在傳承和發掘傳統制瓷手工藝這一方面上是功不可沒的。
三、弘揚陶瓷文化
上文提到要想做好仿古瓷業,傳統制瓷手工藝的傳承和發掘是比不可少的,但是另一方面,真正發展仿古瓷業還需要對古陶瓷的內涵展開深入的研究,包括陶瓷文化的交流。因為一件好的仿古瓷必定是出自古陶瓷研究專家和陶瓷美術家之手。要仿得幾可亂真,除了有過硬的傳統制瓷工藝水平,還要具備對古陶瓷的鑒賞能力,包括對器物形態、構圖、形象、筆意及神韻的超強把握能力。因而諸如黃云鵬、向元華、楊國喜等知名的景德鎮仿古專家,都是古陶瓷的鑒定、鑒賞專家,并且對古陶瓷的文化內涵都有著深刻的研究和理解。如佳洋公司在 2003年就注冊了“景德鎮國際陶瓷交流中心 ”,開展過不少陶瓷文化交流活動,如2006年就承辦了國際元青花會議。并且每年都會聘請國內知名古陶瓷學者或者鑒賞專家來景德鎮講課。另外中心還建立了“景德鎮古陶瓷標本館”和“陶瓷藝術博物館”,為陶瓷愛好者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實物資料。并且現代景德鎮具有規模的仿古公司也基本都會建立標本館、研究中心等等。因而仿古瓷業實際上也是陶瓷文化交流碰撞的重要途徑。
從器物和欣賞者的角度來說,一件優秀的仿古瓷器能夠滿足人們的對古代陶瓷藝術的審美需求。因為真正優秀的古代陶瓷藝術畢竟只占少數,高端仿古瓷的出現能使更多古陶瓷愛好者有機會體會到陶瓷文化的魅力。并且會造成這樣一種現象,即欣賞者開始鑒賞仿古瓷的仿真程度,研究仿古瓷和古代器物的差別。而這樣的鑒賞培養和審美需求恰恰促成了陶瓷文化的升華和延續。
四、仿古瓷業的發展前景
隨著文物、古玩、藝術品收藏的興盛,國內外學者對于古代陶瓷藝術的鑒賞和研究的深入,愛美、慕古、尚古的心理不斷增強,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讀懂并且欣賞古代陶瓷藝術。而優秀的古代陶瓷藝術品稀少且價格高昂,少則數十萬上百萬,多則千萬過億??梢哉f大多數喜者都難以購買或擁有,甚至難以見到。一件可以亂真的仿古瓷器,既具有和真品相似的價值,又擁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而且可以是多數人可以消費得起的。因而這種滿足人們尚古情結又適合大眾消費的仿古瓷自然會有市場需求。
再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歷史上各代的仿品瓷,如今都成了有價值的文物。文物界所謂的唐仿、宋仿、明仿、清仿等歷代仿制品中的杰作,目前也都成了價值連城的藏品,現在就連民國仿、六七十年代仿也一樣成了收藏的熱門。而很多高仿制品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其本身就有很高的價值了。如 2003年國家博物館首次限量仿制 30款館藏國寶,其中有 10件瓷器仿制品,全是景德鎮出產,完全復制了清代燒瓷的全套工藝——手工制坯、手工繪畫、柴窯燒爐,可以說除了燒制的年代不同,其余與原品幾乎沒什么不同了。由于仿制的是絕世珍品,請的是當代最優秀的工藝師精心制作,并且由中國國家博物館監制、絕版限量發行,所以 2005年4月份仿品在北京和天津等地展出時極受玩家推崇,一個星期內所有樣品被購一空,并且市場銷售價格一路飆升,僅幾個月漲幅就達 25%以上。
但是總的說來,景德鎮的仿古瓷業還是有著很大提升空間的。國家文物局調查顯示,大陸衍生品產值超過 500萬人民幣的博物館僅有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兩家,這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等年 3到5億的銷售額有著巨大的差異。這說明了,包括仿古瓷業在內的藝術品衍生產業還是屬于初級階段的,同時也說明了國內的衍生品市場還有著很大的潛力。而作為國人收藏的一大熱門陶瓷,仿古瓷業作為衍生產業在將來也必將有著更大的提升。
結語
景德鎮仿古瓷的歷史悠久,尤其是到現當代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和意義。其興旺的原因與收藏熱以及市場需求是分不開的。當然也因為收藏市場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導致了很多收藏者對景德鎮的仿古瓷業存在著一定的誤解,認為景德鎮的仿古瓷業是洪水猛獸。但事實恰恰相反,景德鎮的仿古瓷業對于傳承陶瓷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傳承傳統制瓷手工藝和古陶瓷內涵研究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產業來說也有著巨大的提升空間。因而,正確理解現當代仿古瓷的文化內涵,對于景德鎮的仿古瓷業以及陶瓷文化的健康發展顯得非常重要。
景德鎮陶瓷人物裝飾
山水畫重意境,花鳥畫重情趣,陶瓷人物裝飾則講究“形神”兼備注重意蘊。文章從青花、古彩、粉彩、新彩及顏色釉等景德鎮傳統瓷繪類別人手,淺析了景德鎮陶瓷人物裝飾的特點及審美意蘊。
人物題材是景德鎮陶瓷紋飾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從比較成熟的元青花人物到明清時期的五彩人物;從粉彩、新彩、顏色釉到綜合裝飾等。景德鎮陶瓷人物裝飾不僅題材廣泛,繪畫精湛,且極具審美意蘊。
一、青花人物畫裝飾
青花是景德鎮的四大傳統名瓷之一,起始于唐宋,成熟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青花瓷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景德鎮青花瓷在原料、工藝、設計等領域都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從元代青花瓷一直流傳至今,景德鎮青花瓷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在品類紛繁的青花瓷器中,元青花瓷器以鮮活、艷麗、明快獨樹一幟。元青花又以人物故事為裝飾題材的最具特點。它的數量雖少,但繪畫技法高超,特別是畫面小中見大,且多表現元代雜劇的故事場景,開創了全新的視覺領域,頗具中國傳統油墨畫的神韻,如果說以墨代色使中國水墨畫高雅、凝重、超凡脫俗。那么以藍色為主體的青花陶瓷藝術,有著與中國水墨畫異曲同工之妙,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F藏于江蘇省南京市博物館的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乃青花中的精品,它氣勢宏大,飽滿雄健。梅瓶正中寬大平坦之處,是氣宇軒昂的蕭何,其聳起的雙肩,靠向頭部,帶起雙臂輕揚過腰,使重心上移,調動整體氣勢向人物的頭部聚攏。他回首凝望,長袖飄動,集精氣神于一身??柘录柴Y的駿馬使畫面增加動感。馬頭延伸至臀部的曲線,將馬頭壓在弧線之下,使人物更加突出。人與馬繃緊的軀干如拉滿的彎弓,積聚力量,給人以剛勁雄健之美,揚起的馬尾似一縷青煙,在剛勁中添了一筆飄動、輕柔?!睹商駥④姟酚駢卮好菲砍鐾劣诤铣5率?,現藏于湖南省博物館。畫面中蒙恬頂盔貫甲,面相威嚴,端坐在椅上。其后一武士披甲懸劍,雙手握一桿大旗,旗上直行書“蒙恬將軍”四大字。蒙恬的前方一名高鼻深目,手持彎弓的武士前來稟告。武士的身后一頭戴氈笠,短衣束帶的士卒右手按一抓來的官吏,此人戴高冠,著花袍,作漢人裝束,跪伏于地。整個畫面繪蒙恬將軍審訊戰俘的場景。蒙恬滿面鋼髯,端然穩坐的姿態,以及背后豎立的大旗,展示了巍然肅殺之氣。
現代的景德鎮青花人物裝飾繼承了各代青花的優點,有“青花大王”稱號的王步,更是創造性地運用“鐵線描”的筆法,以大寫意法開創“分水寫意法”,為當代青花陶瓷藝術開啟了一種嶄新的風氣。
二、釉下彩繪“古彩”人物裝飾
古彩,又稱“五彩”、“大明五彩”、“康熙彩”等,是我國陶瓷裝飾藝術中一種優秀的傳統裝飾,其起源于明代,成熟于清代。作為一種傳統陶瓷藝術,古彩在長期運用和發展中,逐漸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風格特點。古彩人物裝飾是古彩裝飾題材中最基本、最常見的裝飾技法。
古彩人物裝飾勾線畫有別于粉彩、新彩,使用的是雙料畫筆,筆鋒較大,含料較多,只有如此,才能勾畫出濃厚的線條。這種具體的立體形象,給欣賞者以直接的空間實感,從勾畫的線條上完全可以觸摸到線條的外部形態及其占有的空間厚度,其“質厚”應該說是直觀的、強烈的、具體的。如康熙古彩作品《西廂記人物故事圖》瓷磚,描繪了《西廂記》故事中的張生為了與崔鶯鶯相見,半夜翻墻,張生一手抓樹,一手扶在院墻上,呈半跨越姿勢,鶯鶯拂袖相迎,兩人神態之急切這一情節,畫家用長短、粗細和曲直不同的各種線條將故事表現得惟妙惟肖。再如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家裴永中現代古彩作品《紅樓夢系列—寶釵撲蝶》,更是在勾線手法上成功地運用了線條的粗與細、曲與直、虛與實、深與淺,使畫面產生強與弱、柔與剛、輕與重、動與靜、厚與薄的視覺效果,將故事的節奏和韻律展現得極為生動。古彩人物裝飾特別強調畫面的立體空間感,氣勢磅礴的裝飾形象,與陶瓷造型竟相輝映。
古彩寶釵撲蝶
三、粉彩人物裝飾
景德鎮粉彩瓷,系聞名中外的“四大名瓷”之一,以粉潤柔和,色彩絢麗,畫工精細,富麗典雅的獨特風貌而享譽海內外,受到陶瓷藝術收藏家的喜愛。粉彩瓷畫形成于明末清初,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定論,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
景德鎮粉彩裝飾里仕女畫題材最能體現陶瓷工藝美術的唯美性,瓷上仕女畫的唯美性,不但從歷史與文化背景來體現其藝術感染力,更重要的是它將中國畫的藝術營養與陶瓷工藝完美結合,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如清雍正粉彩瓷板畫《清閑侍女圖》四邊飾景地紋、著綠色、邊飾四角點綴紅花,這是康熙朝民窯五彩瓷板畫裝飾風格的延續。畫面繪兩位清閑仕女坐于蒼郁樹木之下,神態悠閑、面目清秀,以纖細線條勾勒人物、服飾,敷色淡薄。石臺、樹木、溪水、遠山以墨彩勾,再染藍、紫赭石諸色,山坡以草綠平擦,整個畫面色彩柔美秀麗,表現出雍正粉彩設色雅致、秀逸精妙的風格。
當代粉彩人物裝飾漸漸向題材內容的隨意性發展,將藝術家的藝術形式美感的追求上升為主題位置,從而增添了豐富當代粉彩人物畫裝飾的審美趣味和文化內涵,涌現出了一批杰出的粉彩創作藝術家,同時也創作出了許多的粉彩人物裝飾優秀作品,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傅長敏創作的粉彩四面鑲器《四美圖》就給人一種唯美的高度享受。畫面以傳統四大美人為題材,人物形象刻畫細膩、衣飾線條流暢、填色瑩厚、色彩華麗。為突出人物動態,背景描繪疏簡,用線用色一絲不茍,無板滯之弊,蕭疏縱逸。系當代景德鎮粉彩人物裝飾佳作之一。
四、新彩人物裝飾
新彩人物瓷畫,始于清代晚期和近代時期,雖然歷史不長,至今不到一百年。但是,陶瓷藝術工作者不斷探索創新,創作出一批具有典型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新彩人物畫的特點,是繪畫技法豐富,表現形式多樣,不像粉彩人物畫,以國畫形式為表現形式。既可以用勾線、填彩的國畫形式畫出工筆、寫意人物,也可以吸收版畫、年畫、水彩、水粉、油畫形式創作,還可以用夸張變形的手法描繪人物形象。正由于新彩人物瓷畫不受傳統技法束縛。因此,人物瓷畫中的新彩人物瓷畫,呈現出洋洋大觀,各具特色的作品。
與粉彩人物畫相比,新彩人物畫在構圖、用筆上更靈活。多注重結合當代審美情趣,注意表現人物的精神世界。為迎接建鎮千年華誕,以李菊生、樂穹、龔循明等著名陶瓷藝術家創作的“老鎮風情”系列作品中,有不少新穎的人物瓷畫,令人耳目一新。樂穹創作的“浮梁瓷局”、“天下知名”等古代人物,精煉地表現出元、明時期的陶瓷名人,歌頌了陶瓷工匠。龔循明創作的“情韻悠悠”、“祭紅”等作品,精細地表現了鄉村少女和陶瓷女工的動人形象。具有裝飾風格的“青花姑娘”美麗秀雅,有很強的藝術魅力?!袄湘傦L情”系列中的新彩、高溫顏色釉人物畫,填補了人物瓷畫在陶瓷題材中的空白,是博大精深的景德鎮陶瓷文化史中的人物再現。
五、陶瓷顏色釉人物裝飾
在景德鎮陶瓷中,顏色釉、青花、粉彩、玲瓏是聞名世界的“四大名瓷”?!邦伾浴笔侵冈谟灾袚饺氩煌饘傺趸锏闹珓?,施在瓷器的坯胎上,再將坯胎放進1300℃以上的高溫窯爐中焙燒,燒成后呈現出不同絢麗釉色的瓷器。它以豐富多彩的釉色、精致優美的器物、風格不同的造型、光亮耀目的色澤,被人們譽為“綠如春水初生日,紅似朝霞初上時?!?/p>
高溫顏色釉人物裝飾,就是用高溫顏色釉作顏料,用繪畫的表現手法在坯體上進行釉下彩繪,再通過高溫所產生的流動變化進行創作,是現代陶瓷繪畫的一種新技法。高溫顏色釉繪畫裝飾與過去顏色釉裝飾的不同之處,是把多種燒成要求不同的高溫顏色釉控制在同樣的燒成條件下,描繪出人物、山水、花鳥等形象。用這種方法繪制的藝術瓷,釉色晶瑩明亮、渾厚莊重、風格自然,富有陶瓷裝飾特色,由于彩料和底釉釉質一致,瓷胎裝飾繪畫后一次燒成,紋飾、色釉既鮮艷奪目,又和諧統一。
陶瓷顏色釉中的人物畫要表現的主體是人,首先要面對人本身,人的所有思緒變化、情感流露都基于人的形態之上,所謂“神賴形而傳”。要使自己的思想與所描繪對象的精神達到“遷想妙得”而盡其“神”之妙,首先要以形象的形貌特征為依據進行提煉和取舍?!皩懶巍钡恼嬲康牟皇菫椤靶巍彼?,成為對形的“概念化”、“標本化”的摹描,而應以“形”為依據進行提煉取舍并強化其內在特征,使形象更鮮明、更強烈。其次,作為陶瓷繪畫的創作者要用自己的思想、心靈去感悟,貼近對象的內在精神,即以“遷想妙得”來實現“以形寫神”,達到對人物的最根本表現。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一新創作的高溫顏色釉人物裝飾作品《晨讀》(筆筒),作品描繪了兩個現代美女席地讀書的神態,其一半臥低頭看書,其一坐撐下顎閉目低吟。繪畫中人物的“神”,是作者對于人物畫面形貌之外的一種冥冥追求,人物的神韻對于鑒賞者而言,既是一種基于整體的感覺,同時又是一種極其細微的感受。從人物的認識而論,由骨架、肌肉的解剖造構而構成人的形,但是人的神韻卻并不寓于骨架、肌肉的解剖結構之中,而是寓于思想、情感的活動之中。再如景德鎮高等??茖W校副教授章朝輝的高溫顏色釉《貴妃醉酒》、《英姿颯爽》等作品中戲臺成為社會的縮影和象征,戲曲形象本身具有極強的感染力,獨特的場面、布景、戲曲的程式裝扮,色彩濃艷富裝飾性,造型夸張、象征。陶瓷色釉窯變色彩以及裝飾性和繪畫性有機地與戲曲形象結合起來。綜合運用豐富的窯變色彩就像演奏音樂中的交響樂,極具想象的空間魅力。
六、結束語
創新是藝術作品的靈魂,唯有創新,才能使藝術形象具有生命力。陶瓷人物畫雖然有了很大發展,但是,在題材上,同樣需要創新。在現代生活的基礎上,吸收西畫技法,把陶瓷裝飾技藝與當代審美情趣相結合,發揮現代人物畫的藝術魅力,使人物形象產生了強烈的時代特色。
景德鎮四大名瓷之玲瓏瓷
玲瓏瓷是在瓷器坯體上通過鏤雕工藝,雕鏤出許多有規則的“玲瓏眼”,然后以釉燒成后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觀,被喻為“卡玻璃的瓷器”。因為“玲瓏”的本義就是靈巧,明徹、剔透,所以玲瓏稱這種瓷器是非常確切的。玲瓏瓷也有很悠久的歷史,所以也是景德鎮的四大傳統名瓷之一。玲瓏瓷往往配以青花圖案,叫青花玲瓏瓷。這種瓷器既有鏤雕藝術,又有青花特色,既呈古樸、又顯清新。
玲瓏,明徹的意思。玲瓏瓷屬于鏤花的一種。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記載:“素瓷甚薄,雕花紋而映出青色者謂之影青鏤花,而兩面洞透者謂之玲瓏瓷?!逼渲谱鞣椒ㄊ?,先在生坯上按圖案設計的花形,鏤刻一個個小米孔,使之兩壁洞透,有如扇扇小窗;然后糊上特制的透明釉,就像窗戶糊紙一樣;再通體施釉。經過焙燒,鏤花處明徹透亮,但不洞不漏。這種透光的米粒狀孔眼,叫做“米花”;在日本則叫“米通”“螢手”。有些陳設品如龍舟、花瓶之類,鏤空處不糊釉漿,也叫玲瓏。唐代洪州窯巳生產玲瓏瓷;明永樂時,景德鎮窯巳有玲瓏產品。隆慶、萬歷其間,玲瓏瓷風行一時。清乾隆時期,御窯廠也曾仿燒。主要器物有玲瓏爐、玲瓏蓋碗、玲瓏筆架和玲瓏香奩等。
玲瓏瓷是在瓷器坯體上通過鏤雕工藝,雕鏤出許多有規則的“玲瓏眼”,然后 以釉燒成后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觀,被喻為“卡玻璃的瓷器”。因為“玲瓏”的本義就是靈巧,明徹、剔透,所以以玲瓏稱這種瓷器是非常確切的。
玲瓏瓷產品除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文具等日用瓷外,又精制成各種花瓶、各式燈具等陳設瓷。
發展歷程
這種工藝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了,只是花紋粗獷而已。先民們將豆、高柄杯等一類圈足器的陶器坯體鏤通成圓形、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幾何形作為生活中的裝飾,如馬家浜文化中的陶豆,其上的鏤空,盛行圓形、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弧邊三角形和弧邊菱形等幾何形,有的還將幾種相間組成環帶狀的鏤空裝飾。大汶口文化的豆或高柄杯上的鏤空,則流行圓形、方形、長條形、三角形、菱形等形式。三國東吳、西晉時期,有一種用青釉制作的鏤空罐,斂口,圓腹,腹上有數排圓形鏤孔,假圈足,有的肩部附雙耳,有的口沿處附一彎柄,極似挎籃,形制大小不一。主要用途是熏香和蒸食,他們把美帶進了日常生活。由此處可見,玲瓏瓷來源于祖先對美的發現和追求。今天,在觀賞玲瓏瓷的佳作時,更感嘆勞動者的偉大和聰明。所謂玲瓏瓷,是指經過“鏤花”或“鏤雕”的盤子,是瓷器的裝飾技法之一。其工藝是先把坯體上的花紋進行透雕后,然后通體施薄釉,同時洞眼也得以墁平,由此稱為玲瓏。燒制后,在光照下欣賞,其花紋呈米粒狀拼輟而成,所以,又稱米花或米通,但是,約定俗稱的名稱還是:“玲瓏眼”或“芝麻漏”。
玲瓏制品在隋唐時,江西豐城羅湖一帶的洪州窯就有生產,到了元代,景德鎮窯也生產這類產品,如青花釉里紅鏤雕花蓋罐;至于明代,永樂年間制作的官窯瓷器玲瓏瓷十分精致,如花熏一類瓷器;到了清乾隆后期,這類產品更是廣受歡迎,那時官窯和民窯均有制造,如同本文介紹的這只玲瓏瓷青花盤。就是現在,玲瓏瓷也有不少佳作,只是它的孔眼由手工鏤刻改為機械戳制,釉色則從單色發展到紅、黃、綠、藍等多色,成為喜聞樂見的彩色玲瓏瓷。
20世紀50年代以來,玲瓏瓷得到恢復,而且發展很快。玲瓏瓷工藝精湛,裝飾設計時統一考慮玲瓏眼與青花紋飾及加彩的協調問題。雕玲瓏眼時講究刀法。配制的玲瓏眼釉燒成后呈碧綠透明、光亮平整。填眼釉要注意干濕,干燥后進行青花紋樣描繪,并施透明釉,然后入窯燒成為青花玲瓏瓷。青花玲瓏瓷釉面白中泛青,料色幽靚雅致,玲瓏碧綠透明,釉中有釉,花中有花,相互襯托,相映生輝,耐酸、耐堿侵蝕,無鉛毒。若進行釉上彩繪,成為清雅中見鮮潤的青花玲瓏加彩瓷。隨著玲瓏瓷成型的機械化程度提高,玲瓏釉由一種碧綠色發展到多種顏色,玲瓏眼由米粒狀改變為各種形狀組成的美麗圖案。與玲瓏相結合裝飾的青花,由單純的邊腳圖案發展到山水、花鳥、人物等。
產地品牌
景德鎮青花玲瓏瓷是明永樂年間在鏤空工藝的基礎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瓷工用刀片在坯胎上鏤成點點米粒狀,被人們稱為“米通”,又叫玲瓏眼,再填入玲瓏釉料,并配上青花裝飾,入窯燒制而成。它顯得靈巧、明徹、剔透,特別高雅秀潔。
玲瓏瓷啟始于北朝末年至隋初。唐、宋、元未見,至明永樂年間景德鎮窯有甜白釉玲瓏瓷燒造,此后復現于清乾隆期,然而數量很少,至于永樂年間的玲瓏瓷流傳極少,很不易見。晶瑩、幽雅的青花玲瓏瓷,是景德鎮傳統名瓷。它既汲取了青花技術之特長,又采納了鏤雕藝術之妙法,具有精巧致密,素雅清新的特點。外國人稱其為“嵌玻璃的瓷器”,數百年來一直譽滿中外。
青花玲瓏是一種下釉青花加玲瓏雕鏤的綜合裝飾。結合呈色青翠的青花紋飾,施釉入窯高溫一次燒成。青花玲瓏的裝飾風格與眾不同,它的玲瓏釉色透明帶綠,小孔處透明性強,仿佛開了一個個的小窗戶,陽光和燈光透過,成瓷組成的玲瓏眼的特殊紋樣,藝術效果別具一格。加之與青花裝飾相結合,在白中泛青的釉色襯托下,顯得分外精巧細膩.樸素大方,清新明朗。
21世紀以來發展有彩色玲瓏,薄胎玲瓏皮燈等陳設瓷;玲瓏眼也由單一“米通”,發展為圓,尖、扁、線彎曲等形式。并能組成各種花鳥、水浪,云彩人物等形狀,豐富了青花玲瓏的裝飾效果,使品種更加豐富多彩。1981年景德鎮青花玲瓏瓷榮獲國家金質獎。
景德鎮制瓷原料“麻倉土與高嶺土”
麻倉土系元、明時期景德鎮制瓷的一種優質粘土,元代稱“御土”,明代稱“官土”。
元·孔齊《靜齋至正直記》卷二謂:饒州“御土”,其色如粉堊,每歲差官監造器皿以貢,謂之“御土窯”。燒罷即封,土不敢私也。文中僅描寫了“御土”的外貌和所有者,未明其具體產地。據劉新園等《高嶺土史考》考證,御土就是麻倉土,其使用年代不會早于“浮梁瓷局”設置之年——1278年,也不會晚于1322年。
王宗沐《江西省大志》卷七《陶書·砂土》條謂:“陶土出新正都麻倉山,曰千戶坑、龍坑塢、高路坡、低路坡、為官土?!鼻逯扃短照f》也有此記載。據考證,新正都的麻倉山即今景德鎮市浮梁縣鵝湖鎮東埠以東至瑤里一帶,始采年代缺乏記載,但記述麻倉土的文獻(明嘉靖間)要比高嶺山、李黃、大洲三礦早。乾隆七年《浮梁縣志·陶政》記載了明萬歷間同知張化美已把麻倉礦洞稱之為老坑,故知其開采年代必早于明,萬歷時資源漸近枯竭?!督鞔笾尽份d:舊用浮梁縣麻倉等處白土,每百肋給價七分。萬歷十一年(1583)同知張化美見麻倉土膏已竭,掘挖甚難,每百肋加銀三分。近用縣境吳門托新土,有糖點者尤佳。至萬歷中期以后,文獻已不再見麻倉土開采和使用的記載,代之而起的則是高嶺村的高嶺土(明砂高嶺)。
《江西省大志》謂麻倉山“土埴壚勻,有青黑縫、糖點、白玉、金星色?!閭}+官土一百斤值銀七分,淘凈泥五十斤,曝得干土四十斤”。又記“湖田石末時”,夾行小字批注謂:“和官土造龍缸取其堅”。王宗沐把麻倉土列為“砂土”,并未說需要粉碎,僅記淘洗而已,而淘洗出土率為50%,“夾注”再說加官土“取其堅”,王的記述與高嶺土的形態功能吻合。劉新園就上述文獻印證麻倉遺址,確定“麻倉土”就是高嶺土。(詳載劉新園、白餛《高嶺土史考》1982年) 1984年7月,景德鎮陶瓷學院劉楨等尋訪麻倉土故址,通過訪問當地老村民得知,現在的東埠至南泊之間的公路兩旁一帶即為麻倉山,不是梅村山,大體范圍是:東面以南泊分水嶺為界,西界約距東埠二公里處,北面以茅家山分水嶺為界,南面以東河為界與高嶺山隔河相望,凡是這個小盆地內的丘陵均為麻倉山。
麻倉山范圍內巖層出露,絕大部分屬花崗巖類巖石,花崗巖類巖石程度不同的都有高嶺土化現象,未見到有長英巖脈(通稱瓷石——蝕變長英巖)出露,麻倉范圍之外則有瓷石出現,從古至今都采過制瓷胎釉的瓷石。范圍內淘洗坑的尾砂堆積層,絕大部分是比較粗的砂粒,成分是石英及細小白云母片。
地質概況麻倉山在高嶺山的東北面與高嶺山隔東河相望,約2公里之遙。在地質構造上,它與高嶺山的花崗巖體同屬燕山期鵝湖花崗巖體。高嶺山礦區出現的巖層在麻倉山范圍內也都出現。
麻倉土與高嶺土
景德鎮熊寥著文提出麻倉土與高嶺土是兩種屬性不同的制瓷原料,其理由:
1.麻倉的地理位置,根據蘭浦《景德鎮陶錄》、康熙版《浮梁縣志》以及《婺源縣志》記載,明清時期的浮梁新正都麻倉,就是現在景德鎮市瑤里公社的瑤里村(現今為浮梁縣瑤里鄉)。1962年“在瑤里村曹家坂發現清光緒十九年十一月初八召,由當時的欽加同知銜調署浮梁縣鄭為出示的“勒石永禁”的碑刻內稱:“據民人李開廣……等稟稱,伊等世居東鄉新正都,全賴瓷土營生,無瓷土則官窯無有燒,無山材則瓷土無有舂……”說明了浮梁新正都出產的,供官窯燒制瓷器的瓷土,其產地就在瑤里附近的山域。
2.麻倉土不屬高嶺土系,從朱琰《陶說》載“饒窯陶土初采于浮梁新正都麻倉山,萬歷時麻倉土竭,復采于縣境吳門托至祁門,而三易其地矣?!薄翱h境內吳門托新土有糖點者為麻倉尤佳”。由此可見,麻倉土與祁門瓷土一樣,均屬同類瓷石礦物。
3.從原礦淘洗率來看,高嶺村的高嶺土淘洗率為33%,而王宗沐《江西大志》載麻倉土淘洗率高達50%,兩處相鄰,如此迥異,顯然是兩種質地不同的原料。
4.經原料加工過程來看,高嶺土是砂粉狀礦物,無需粉碎,直接取礦淘洗制坯,而麻倉所在的新正都出產的瓷土,要經粉碎加工無疑屬瓷石礦物(按前“勒石永禁”碑刻記載)。
麻倉土雖不屬高嶺土,但它質地頗好,它不僅在明代作“官土”成為景德鎮御器廠制瓷重要原料之一,而且在清代復行開采時,仍是官窯制瓷的重要原料。
高嶺土開采歷史
明砂高嶺產于景德鎮市區東北45公里(北緯29°28~,東經117°31~,)浮梁縣鵝湖鎮東埠高嶺村?!坝駧X”是高嶺村的另一重要稱謂,也是較早的稱謂,“高嶺本邑東山名、其處取土作不,……”高嶺土經山腳下東河東岸的一個小集鎮——東埠集中下河裝船運至鎮,故此高嶺土稱“東埠高嶺”或“東港高嶺”(景市東河水系運來)。至于“明砂高嶺”的稱謂,有多種說法,據當地老土工說:高嶺山之高嶺土質量不一,統稱為東埠高嶺,其上等的稱“明砂”(即頭色)、次等的稱“二色”?!懊魃啊痹盖逋伍g高嶺山復開以后,在明代的采掘遺址老礦一帶重新發現的優質高嶺土。而在1907年,(日·明治四十年)日本政府派遺農商務省技師北村彌一郎來中國考察窯業。歸國后他寫成了《清國窯業視察報告)書中稱明砂高嶺為浮梁縣明砂所產之磁土,顯然他把明砂當作地名。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陳開慧在他的《景德鎮高嶺村高嶺土礦床及高嶺土礦物的研究》一文中,以高嶺土原礦所含的白云母晶瑩明亮,又多是砂土形態,故曰“明砂”。以后人們一直把高嶺山所產的高嶺土稱為“明砂高嶺”以區別其他地區所產的高嶺土,沿襲至今。
開采歷史劉新園《高嶺土史考》引證了大量古代文獻認為:“高嶺土一詞出現于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高嶺礦區始開于萬歷中期,以萬歷中期至清乾隆為其青春期,乾隆以后雖有開采,但為數不多,應為該礦的衰落期?!?/p>
康熙二十一年(1682)《浮梁縣志》卷四{陶政·陶土)條載:“萬歷三十二年,鎮土牙戴良等赴內監,稱高嶺土為官業,欲漸以括他土也,檄采取。地方民衣食于土者甚恐。守道葉云仍、知縣周起元爭之,還其檄?!闭f明高嶺土的開采時間早于明萬歷三十二年,當時尚是民間開采,朝廷準備列為“官土”。
明崇禎期宋應星《天工開物》(陶埏·白瓷)記述景德鎮瓷胎原料及其配制方法時謂:“土出婺源、祁門兩山。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性堅硬;一名開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粢軟。兩土和合,瓷器方成?!蔽闹兴f出產糯米土的安徽省祁門縣至今仍產瓷石,為景德鎮瓷用原料來源之一。但婺源縣則不出性硬的瓷用原料一粳米土,實質是浮梁縣高嶺山之高嶺土。距《天工開物》刊出僅40余年的康熙二十一年(1682)《浮梁縣志》卷一謂:高嶺在縣東七十里仁壽都,與婺源之石城山連界,險峻特甚?!袢∩疆a磁土,取以為業。至于把高嶺山寫成高梁山,因受當地方言影響,至今景德鎮陶工仍把高嶺(1ing)念作高梁(Uang),惜作者未能校核當時的文獻及風情。
還有一說,高嶺土始掘于南宋。據近年發掘出來的高嶺《何氏宗譜》中的記載。1.“玉嶺何氏世系”盈字支四四世召一公條:“祁開高嶺磁土”。2.玉嶺“何氏支譜卷之首”第九代召一公條:公開創高嶺故業磁土者廟祀之,這條記述說明召一公系首創開挖高嶺土者,他的作為已帶動了其他人從事高嶺土的開采,并得到其他“業磁者”的尊敬,對他進行廟祀。3.高嶺《何氏宗譜》中附有“玉嶺基址圖”(即村址圖),圖中標有“取土山”。按圖中方位對照現在地形,所說取土山,正是目前考古專家勘查的高嶺土古礦址,所取之土應是高嶺土。按譜牒揭示,何叔信遷居高嶺約在唐末,即公元900年左右。至于“初開高嶺磁土”的如召一,是叔信之后的第九代,按習慣推算,應是南宋高宗紹興年間1131—1162)約在1140年前后。而自南宋以至明萬歷期,均為民間開采,數量不會很大,萬歷以后,因麻倉老土枯竭,始列為官土。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在國外流傳,日本曾于1771年出版營生堂刊本;法國于1869年出版的《中華帝國古今工業》有節譯;德國于1882年出版的《中國植物》也有節譯,高嶺之名于清早期傳至海外。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法國傳教士恩脫雷科利斯(d’Entreeolles),漢名殷弘緒,在景德鎮逗留七年,最早向法國介紹高嶺土。他在《中國陶瓷見聞錄》中寫道:“瓷用原料是由叫做白不子和高嶺土的兩種土合成的,后者(高嶺)含有微微發光的微粒,而前者只成白色……”“高嶺也是瓷器成份之一,其加工比白不子簡單,一般直接使用自然土?!薄熬芍詧悦?,完全是因為含有高嶺,高嶺可比作瓷器的神經?!薄耙粋€豪商說:若干年前英國人,也許是荷蘭人,把白不子帶回本國試圖燒造瓷器,但他沒有使用高嶺,因而事歸失敗……這個商人笑著對我說:他們不用骨骼而只想用肌肉造出結實的身體?!币蠛刖w的《中國陶瓷見聞錄》及《補遺》曾震動歐洲社會,使歐洲人士第一次談到有關景德鎮及其瓷器制作技法真實的第一手材料。特別是他于1715年,把高嶺土的標本寄往法國,更為國外研究高嶺土提供了實物。
1867年,美國《科學雜志》發表了約翰遜(S·W·Johnson)和布萊克(卜M·Black)《論高嶺石與細塊高嶺土》一文,文中把組成高嶺土的粘土礦物稱作高嶺石(Koolinite),從此以后,高嶺又由陶瓷界延伸到礦物學領域。
清同治八年(1869年)十月,德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舴?RichthofenFerdinand)訪問景德鎮和安徽祁門,考察后著文介紹瓷石和高嶺,還根據漢語高嶺一詞的讀音譯成今天通用的英文Kaolin一詞,從此國際上把類似這樣的粘土稱為高嶺,“Kaolin"成為國際通用名詞。
高嶺土的開采以清乾隆間為盛。據清《馮氏宗譜·馮光發傳》載:“因土名麻石坳等處之山,被婺邑在山搭有蓬廠數百,人數千余,強取磁土?!瘪T光發歿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那時外縣僅婺源就負人數千余,加上本地人數,其開采盛況可想而知。強取磁土引起糾紛“事延三載”,以后官方出示封禁。
經過200年的大量開采,礦源已日漸枯竭?!扒逋?、光緒間,高嶺山的高嶺礦又一度有小規模的復開”(黎浩亭《景德鎮陶瓷概況》載),“清光緒時,因受星子影響,營業上便大衰落”。民國18年(1929)“采掘此項瓷土者,有漢洋、漢澄、四義、爾梅、同發、云貴、享林等鎮市人民政府成立了浮東瓷石礦,下轄3個礦區,第一礦區即高嶺。為方便開采,從高嶺礦區至東埠碼頭修筑了一條簡易登山公路。高嶺土礦重新開采后,規模小,產量低,直至1968年,因品位不高再度停產,高嶺山也就只剩下一些供人觀賞和考察的采掘遺跡了。
高嶺土是一種主要由高嶺石(或埃洛石)組成并風化的粘土,它的礦物組成除高嶺石外,還含有多量的石英和云母,是中國首先發現應用的制瓷原料,因為最先用于制瓷的這類粘土是產于江西景德鎮市浮梁縣的高嶺山,故而得名。以后國際上都稱這種特殊的粘土為“高嶺(Kaolin)”。高嶺土多呈致密細粒狀、疏松鱗片和土狀集合體。晶質碎塊常呈蚯蚓狀,彎曲柱狀和呈六片鱗片狀或料狀。用指甲可以劃開,以舌舐則粘舌并有土味,在外觀上純者呈白色或灰白色,含雜質時呈淺褐、黃、淺紅、淺綠等色。莫氏硬度近于1,比重2.58—2.60。有滑膩感,用手易捏成粉,具親水性,滲水透易崩散,可塑性弱。煅燒后呈白色,耐火度可達1700't2以上,燒成溫度在1400℃左右,燒后呈白色,可塑性和粘結力較瓷石差,不能單獨成瓷。其礦物實驗式為Ah03·Si02·2H20,由于高嶺土含氧化鋁量較高,故具有較高的耐火度;摻和瓷石制瓷使瓷胎中的玻璃相相應降低,擴大了瓷器的燒成范圍,變形率大為減少;燒后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和化學穩定性,尤其是大件瓷器,高嶺土在瓷胎中起骨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