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家瓷磚。
東方古韻180×70cm材質:高溫色釉窯變
光的聯想2110×58cm材質:高溫色釉窯變
華夏收藏網訊千年古鎮“瓷都”景德鎮孕育了無數陶藝人才,尤其是現代科技時代更是人才輩出。俞軍就是獨領風騷的領軍人物之一。俞軍年幼時就跟隨老藝人徐天梅學習陶瓷繪畫,而后拜師于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學院院長秦錫麟門下,成為秦錫麟的第一個學生。俞軍擅長民間青花和紅綠彩裝飾,近年又醉心高溫顏色釉窯變裝飾特藝。他創作的陶藝作品先后獲獎180多項。其作品《嬰戲圖》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并被列為國際陶藝教材;色釉窯變《佛光》系列被江西省美術館收藏。諸多的榮譽既是俞軍精進、勤奮的結果,也是他求變創新的回報。
以《佛光》、《樹之靈》代表的高溫顏色釉窯變作品則是俞軍陶藝作品的一大突破。作品《樹之靈》系列靈感來源于大自然的原始森林,用刻刀刻畫出樹林的具象,再將高溫色釉的流動抽象美基礎上,加大具象美的表現力,充分利用材料對比、色彩對比、質地對比、視覺空間對比的效果,使作品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由于其高溫色釉的不易掌控,成功率低使得其作品不可復制,所以件件可謂孤品。
俞軍的藝術造詣使得業內折服,其佛教題材作品,則陶醉了業內外,轟動藏界。他在陶藝作品上表現佛教題材源于2002年。當時,甘肅省領導特邀俞軍等陶藝家到敦煌釆風。面對敦煌洞窟中那些攝人心魄的佛教題材壁畫藝術,從小篤信佛教、對佛教頗有研究的俞軍受到巨大的震撼,他誓言一定要把從敦煌汲取的藝術營養應用到陶瓷藝術創作中去?;氐骄暗骆偤?,俞軍潛心專致,在陶藝材料上反復嘗試,不斷調整,終于在無數的失敗中,接連創作出一系列高溫顏色釉窯變作品。以《佛光》為代表的佛陀題材作品造型莊重大氣,釉料運用巧妙,燒成之后,能夠酣暢淋漓而又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佛陀的慈悲、肅穆、寧靜、厚重、睿智等特性,尤其是高溫顏色釉窯變陶藝所特有的朦朧感、夢幻感、神秘感和蒼茫感,以及有如時光流動、時空變幻的特殊效果,都是其他藝術種類所難以達到的。
在創作中,俞軍除了著力表現題材的高古、蒼茫及厚重外,還在傳統工藝中糅合了很多現代、時尚元素,使得作品不僅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也顯得尤為珍貴。
為了創作佛教題材,俞軍一心向佛,遍訪名山高僧大德,并專研佛學思想。在陶藝材料上突破的同時,也把佛法佛理傳導給了大眾。
修行能讓人安靜,智慧能使人明達?,F今,俞軍的佛教題材的陶瓷作品似已進入無我無形、無色無空的空靈玄妙之境。而他的最新陶藝作品《東方古韻》,更讓人在自然古韻中尋覓誠靈境界,在意象朦朧中緲想空靈致遠。
擴展閱讀
談粉彩花鳥陶瓷畫的獨特語言
景德鎮立鎮千年,千年制瓷,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資源,一直是全世界熱愛陶瓷人們的向往之地。這里的人們絕大多數都從事著與陶瓷相關的工作,是名副其實的“瓷都”。
一直以來,筆者主要攻克的是釉上粉彩瓷畫。所謂釉上粉彩,就是一種釉上彩瓷種類。粉彩作為釉上彩瓷中的代表瓷種之一,又名軟彩,深受大眾喜愛。粉彩瓷是在琺瑯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新瓷種,一躍成為清宮新貴,一段時間內超越青花瓷的地位,成為瓷界霸主。粉彩瓷運用玻璃白將顏料乳化,使顏色變得粉潤溫軟,以此得名粉彩瓷。粉彩始創于康熙,極盛于雍正,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繼承了雍正時期在肥潤的白釉上繪疏朗艷麗紋飾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又有發展。粉彩代代相傳至今。
手繪荷鷺情長粉彩花瓶
在釉上粉彩的眾多題材中,我最喜歡的是花鳥題材。陶瓷畫實際上是基于國畫上的,技法風格都是相似,都是有著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又有著高風逸遠的個人節氣。
基本也是有著寫意、工筆以及兼工帶寫之分。
首先說說工筆花鳥畫,工筆花鳥畫多以中鋒用筆的鉄線描、高古游絲描進行結構塑造,表現方法工整細致,先勾后染,設色艷麗,富有裝飾性。在對花鳥描繪的過程中,通過白描造型、勾勒填彩,再采用分染、罩染、統染、點染、接染、撞水、碰色等技法描繪對象,產生栩栩如生、精致動人的視覺效果。工筆花鳥“始于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于兩宋”,特別是兩宋時期,由于帝王宋徽宗的提倡與參與,工筆花鳥畫盛極一時,成就了“宣和畫院”的輝煌時期?!包S家富貴”的黃荃就是工筆花鳥畫家的卓越代表,其作品多描繪宮廷中的異卉珍禽,豐滿,畫花濃麗工致,勾勒精細,幾乎不見筆跡,謂之“寫生”。后人把他與江南徐熙并稱“黃徐”宋初花鳥畫的兩大流派。
再來說說寫意花鳥。寫意花鳥中又分為大寫意與小寫意,小寫意的特點是真實、生動。是花鳥中一種比較普遍的畫法。而大寫意在中國畫中是一種比較難掌握的畫法,需要有很好的基本功,在表現對象的時候,帶有很強的主觀性,造型大膽、夸張。它的特點是,具有很強的抒情性、創造性、趣味性,給人一種瀟灑、氣派、落落大方的藝術感受??偟恼f來寫意畫講究的是“意”,重視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追求“不似之似”與“似與不似之間”,強調的是作者的個性發揮。明清兩代是中國寫意畫真正確立和大發展的時期。明代沈周的花鳥畫強調筆精墨妙,擅用水墨淡色。繼而有陳白陽在其水墨寫意基礎上以生宣紙作畫,使水墨韻味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藝術效果。明末清初出現了像八大山人這樣的大寫意家,八大山人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重要畫家,他無論在筆墨、造型、章法,還是在畫中立意,畫外寄情等方面都是別出心裁的革新者。八大山人以他奇古的筆墨畫出的“傷心鳥”、“瞪眼魚”傳達了他孤高、憤懣的情懷。他的《荷花小鳥》、《孔雀牡丹竹石圖》可以說是體現他藝術觀的代表作。近現代寫意花鳥的代表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齊白石先生了,他早年曾為木工,后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后定居北京。其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白鳟嬅钤谒婆c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這是齊白石先生的經典語錄。他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齊白石先生既能極工,又能極簡,分別地在兩個極端上有所創造,而最終又不肯拘泥于任何一個極端的藝術家所選擇的造型尺度和審美的中界點。
在畫花鳥畫時,不論是寫意還是工筆,都要十分重視寫生的重要性。寫生是基礎,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觀察。那么觀察什么,怎么觀察呢?就花卉來說,要了解花的枯榮及霜晴雨露中的情態,從花朵葉與枝干等各部位簡述其結構與生態。 一般花朵包括花瓣、花蕊、花托花萼梗等幾部份?;ò暧袉伟昱c重瓣之分,花形有離瓣合瓣之別,牡丹薔薇花等是離瓣的重瓣,梨花木棉花等是離瓣的單瓣,牽?;ò俸匣ǖ仁呛习甑膯伟?,大部份的花卉都具有單瓣與重瓣的不同品種。譬如桃花芙蓉花水仙、木槿梅花等?;ㄈ镉虚L短多寡的區別,雌雄同株的花,大蕊小蕊都在一起。雌雄異株者僅有小蕊,或僅有大蕊,有的花蕊較明顯,有的較隱密,都需仔細的觀察。禽鳥在中國畫中又稱為“翎毛”,可區分為水禽與山禽兩大類,依其生活習性,又可分為涉禽、游禽、猛禽、攀禽、鳴禽、雉禽等類。此外要明白禽鳥的雌雄,禽與獸絕大部份都是雄的較美。少數雌雄的羽毛一樣,但是雌鳥總比雄鳥略小,雌鳥的右翼及右尾翼在上,雄鳥的左翼及左尾羽在上。鳥類的喜、怒、哀、驚表現在翼、尾及姿態上,都有不同。
在陶瓷上畫畫又是大有不同,陶瓷的光滑以及釉料的料性都使在陶瓷上作畫難度大大增加。并且陶瓷由于還要入窯燒制,在燒制過程中極易出現諸多問題,因此價值也是水漲船高。在將來,作為陶瓷藝術的傳承人,我也會努力創作出更加好的作品,向前輩們致敬。
國畫色彩語言與陶瓷首飾設計的融合
色彩是大自然賦予人類一項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在中國畫中色彩元素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并且由于色彩自身的審美價值和運用價值,中國畫中的色彩元素又在陶瓷首飾的設計中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以其獨特的內涵在陶瓷首飾的設計中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和意義。不論是中國畫,還是陶瓷首飾,都是我國文化遺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將二者進行有效的融合,使之成為—個整體,不僅能夠將中國畫和陶瓷首飾的美同時展現出來,更為重要的是二者的融合會產生更大的審美效果,生成疊加的價值?;诖?,本文將對中國畫的色彩元素在陶瓷首飾設計中的應用進行簡要的探討。
我國中國畫色彩的發展歷程可謂是漫長而多變的,但是不論經歷過何種變革,中國畫色彩都以其深刻和獨特的內涵成為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將中國畫的色彩元素充分的運用到陶瓷首飾的設計中,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同時又是一種文化的再升級。二者的完美結合,能夠開拓出陶瓷首飾設計的新視野,更好的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由此可見,將中國畫色彩元素與陶瓷首飾設計相結合,是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并且具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發展空間。
一、中國畫色彩元素在陶瓷首飾中的運用概述
(一)中國畫色彩在陶瓷首飾中運用的發展歷程
中國畫色彩具有悠久的發展歷程。在古代,中國畫被稱之為“丹青”,“丹青”一詞源于東漢時期,“丹”和“青”分別代指“朱砂”和“藍靛”,是古代中國兩種最為常見的色彩,在中國畫中被廣泛的應用,這也是“丹青”一詞的產生緣由。古人為了增加陶瓷首飾的美觀,將中國畫色彩元素運用到陶瓷首飾中,實現中國畫色彩在陶瓷首飾中的完美融合。
在東漢之前,中國畫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規范的中國畫獨特形式。發展到南北朝時期,宗炳在《畫山水序》中提出了“以色貌色”的理論,為中國畫獨特理論體系的形成打下了基礎。為色彩元素在陶瓷的運用打下基礎。
事實上,原始時期人們就非常重視色彩元素,在很多石器和彩陶中就能夠充分的體現出人們對色彩的運用。但是,在當今社會,提到中國畫色彩問題時,人們普遍首先會想到淡雅的水墨畫,而忘記更早以前濃墨重彩的色彩表現形式。但即使如此,也不能忽視遠古時期對人們對色彩的運用,因為這是中國畫色彩元素流傳至今的基石。
中國畫色彩的演變歷程是比較復雜的,例如在春秋戰國和西漢時期,中國畫的色彩元素主要通過重彩來表現,以朱、黃、黑、墨等幾種色彩為重;發展至隋朝,中國畫的色彩元素主要以朱、赤、綠為主,在山水畫中很容易就能體現出來。中國畫中的色彩元素之所以會產生以上這些變化,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當時的歷史時期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不同,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多種色彩元素在陶瓷中的運用,增加的陶瓷的美感。
發展到當今社會,中國畫的色彩元素可謂是五彩繽紛、絢麗多彩,不僅繼承了古代常用的色彩元素,還出現了很多新的色彩元素,使中國畫變得更加完美和耀眼。而現如今,人們又在尋求一種更深層次的藝術表現形式,即將中國畫色彩元素同陶瓷首飾設計進行結合,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文化的創新。由于色彩元素的增多,在陶瓷首飾中的運用也增多,色彩元素與陶瓷首飾的實際結合中也形成了一種文化。
(二)中國畫色彩在陶瓷首飾中呈現的特點
中國畫色彩所呈現的特點與色彩在陶瓷首飾中所呈現的特點是一致的,具體描述如下所示:
1.主觀性
中國畫色彩運用中的主觀性是非常強烈的,作者在進行創作時,在色彩的選用方面,主要是根據自身的主觀想法,以突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為主,旨在展現自己的主題思想。而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國畫色彩運用的主觀性又存在很大的不同點,例如在國家的政治經濟比較強大,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水平較高的歷史時期,中國畫色彩就在追求金碧輝煌、大富大貴的主觀性,而相反,若一個國家正處于戰亂,或是生產力低下,人們的溫飽問題還得不到有效的解決,是無暇顧及對精神世界的追求的,這就會導致中國畫的色彩比較單調,中國畫的色彩表現形式也是以沉郁、消極的主觀性為主。
2.概括性
我國南齊畫家謝赫在他的作品《古畫品錄》中曾提出了這樣的繪畫品評標準:“應物形象、氣韻生動、隨類賦彩、骨法用筆、經營位置、傳移模寫”。這是我國歷史上對中國畫色彩最早的理性認識,這其中的“隨類賦彩”就能夠很好的體現出中國畫色彩的概括性。上文中我們探討過,中國畫色彩具有主觀性的特點,也就是基于這樣的特點,促使中國畫具有了概括性的特點,因為畫家在進行創作時,普遍都按照自己的主觀意識來進行色彩的填充,在選擇中國畫的題材時也主要是依據自己的主觀思想,構思方面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這就促使中國畫的內容具有了強烈的概括性特點。
二、陶瓷首飾設計概述
(一)陶瓷首飾的特殊優勢
陶瓷首飾是首飾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社會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物質生活單方面的優越,而是更加注重對精神生活的追求。陶瓷首飾以其獨特的風格贏得了人們的喜愛,這就進一步促進了陶瓷首飾設計的發展。
陶瓷首飾是不同于其他類型的首飾的,例如金屬、塑料等首飾在整個制作過程都是可以被預見的,并且由于材質的特性,使制作出的首飾也具有一定的規格、形狀和大小。但是,陶瓷首飾卻不同,它們的制作過程是不可能被預見的,并且制作出的首飾同其他形式的首飾相比具有更加吸引人的外觀,更能夠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刺激和享受,也具有更好的搭配效果。這就不斷的刺激陶瓷首飾設計人員增加設計的元素,大膽進行創新,尤其是在首飾中融合中國畫色彩元素,更是將陶瓷首飾的設計提升了一個新的審美標準,為陶瓷首飾設計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平臺和空間。
(二)陶瓷首飾的主體設計風格
自古以來,陶瓷作為一種裝飾品在社會生活的很多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根據每個發展時期社會生產力和文化形式的不同,使陶瓷首飾的設計也具有了不同的設計風格和特征,陶瓷首飾的風格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自然風格
自然風格是當今陶瓷首飾設計的重要風格特征之一。所謂自然,就是對原始意味和返璞歸真的追求,這主要是由于受當今社會形態的影響而形成的??萍紩r代的到來,城市不斷崛起,高樓林立,入眼都是鋼筋水泥,而自然生態少見,這就不斷刺激人們對大自然的尋求,企盼找到原始的大自然清新、質樸的感覺。如圖(1)所示,這件陶瓷首飾中將荷花、蜻蜒等大自然的產物完美的融合進去,將大自然與^類社會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這就促使陶瓷首飾的設計不斷的追求大自然的風格,以自然淳樸的風格為設計的主流。
2.“新”古典風格
所謂的“新”古典風格,是指在原有的古典風格的基礎之上,融合了當今社會陶瓷首飾設計中的新內容,最終創造出一種新的風格。在陶瓷首飾的設計中,人們將古典的圖形、符號、色彩完美的融合到設計作品中,不僅是對古典文化的繼承,還是一種新文化形式的創新,有效的推動了我國陶瓷首飾設計的發展。
3.概念性
所謂的概念性風格,是指陶瓷首飾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專門為了表達某種觀念和意向而進行陶瓷首飾的制作,這類作品都帶有強烈的個性和寓意。陶瓷首飾設計者通常會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來進行設計制作,比如在設計作品中突出“龍”、“鳳凰”、“牡丹花”等具有深刻內涵的形象,將陶瓷首飾的特征明顯的展現出來,成為一種具有高度概念性的陶瓷首飾作品。
三、中國畫色彩元素在陶瓷首飾設計中的應用
(一)淡彩形式在陶瓷首飾設計中的應用
所謂淡彩形式,從字面上就能夠理解出,是顏色比較清淡雅致的一種色彩形式,是在保證水墨足夠的基礎之上,略施淡色的—種色彩繪畫形式。這種繪畫形式在元朝時朗是—種主流的繪畫形式,多被應用在描繪植物和山水畫中,以胭脂、花青等植物為主流描繪對象。如圖(2)和圖(3)所示,是兩個將淡彩形式運用到陶瓷首飾設計中的陶瓷作品,在這類形式的作品中,尤其要注重的是色彩和墨的比重要非常合理,在繪制時要將色彩同墨之間的層次感完整的體現出來,使繪制出的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既清新淡雅,又不失高貴,讓消費者體會大自然的韻律,感到身心舒爽。
這種陶瓷首飾通常以白色為背景,在這一清爽、純凈的背景上繪制出淡色與墨的混合物,更加凸顯出了陶瓷首飾的內涵,能夠在視覺上給人帶來舒適的感覺,若繪制的圖案夠深刻,還能令人感到身臨其境。
(二)重彩形式在陶瓷首飾設計中的應用
所謂的重彩形式,是指顏色基調比較濃重的色彩表現形式,并且這些色彩主要是以天然礦性物質制作而成的,例如朱砂、金、銀、石青等等,由于這些礦性物質自身的色澤特點就比較濃郁沉重,就促使色彩呈現出與之相同的特點。如圖(4)所示,這種色彩被運用到陶瓷首飾的設計中,能夠將各種濃郁的色彩進行搭配,使之融合到一起,每一種色彩都具有自身的特點,融合在一起之后能夠使陶瓷首飾的色彩產生強烈的對比,使作品的層次感更加鮮明。這種重彩的方式,不同于淡彩,需要對圖畫的色彩搭配和比例有較高的要求,重彩只是以其自身的自然形態來進行涂染,甚至對骨法、棱角、顏色比例并無要求,不僅具有濃郁的色彩,還具有一定的隨意性,給人以奔放、自由的感覺。
(三)水墨形式在陶瓷首飾設計中的應用
水墨形式是—種單純以墨來進行繪制的形式,通過對墨的干濕程度進行調節,來控制形象的層次和棱角。因為墨在經過水的調節之后,在色彩的輕重方面會發生變化,或濃或淡,都是可以通過水來調整的,能夠產生不同程度的墨色層次,雖然在整體色彩和基調上是比較單一的,但是完全由同一種色彩,卻營造出不同的層次和意境,仍舊能夠將畫面內容生動形象的表現出來,不得不說,色彩的能力是難以想象的。中國畫色彩中墨色主要可以分為五色,即焦、濃、重、淡、清’。其中,“焦”是墨色最黑的層次;“濃”是稍次于“焦”的墨色;“重”基本上會呈現出灰色;“淡”是稍次于“重”的墨色;“清”是最淡的—種墨色。這五種層次不同的墨色,在進行合理的搭配的運用之后,能夠使陶瓷首飾呈現出—種高雅、簡單、質樸、大方的效果。
(四)彩墨形式在陶瓷首飾設計中的應用
彩墨形式是將色彩同墨色進行混合的—種繪制方式,主要用以表達制作者的追求,以及等形象更加突出的展現出來。彩墨形式,既不等同于以上三種形式,但是又在很大程度上同這些形式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因為彩墨形式是將這三種形式進行融合為一體的—種繪制形式,將淡彩、重彩和水墨三種形式的優點集于一身,這也是中國畫色彩的新型表達方式。
彩墨在融合了這三種形式的優點之后,具有了更加強勁的表現能力,色彩和墨色二者之間能夠相互促進、相互提升、相互凸顯,在色彩的濃艷對比中達到和諧統—。如圖(5)和圖(6)所示,彩墨形式在陶瓷首飾設計中的應用主要以彩繪裝飾的方式來完成,制作出的首飾不論是在外觀,還是在內涵上都具有更多的優勢,是當前中國畫色彩元素在陶瓷首飾中應用最主要的形式。
總結
通過上文的闡述,我們能夠總結出,中國畫色彩元素與陶瓷首飾都是我國重要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遺產,我們應該不斷的繼承和發展這些優秀的文化。將中國畫色彩元素同陶瓷首飾設計進行完美的融合,是文化的再升級,是弘揚我國優秀文化,并不斷進行文化的延伸和創新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國的陶瓷首飾設計師應該不斷進行將中國畫色彩元素應用到陶瓷首飾設計中的研究,促進中國畫色彩和陶瓷首飾設計的共同發展。
陶瓷繪畫是表現陶瓷藝術價值的無聲語言
瓷器因為美好的器形和附著在它表面的繪畫充分展示出作者的藝術理念,作為收藏品而得到大眾的認可。對于書法繪畫藝術的的一些準則,例如題材、風格、表現手法、構圖等因素也是同樣于陶瓷繪畫中體現出來。陶瓷繪畫雖然側重于強調本身的裝飾性,與紙面繪畫有所不同,但是兩者在本質上還是統一于一個整體之中。陶瓷藝術品通過繪畫表達制作者的心聲,是當時年代歷史文化的反映。因為在很大的程度上,陶瓷繪畫直接借鑒了書法繪畫的一些形式,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
當代的陶瓷繪畫較之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更為自由與開放,陶瓷更多的是一種介質,藝術家可以在此上面任意的去表現,而不必限于具體的框框之中,這也是藝術之于當代的一個顯著的特征。陶瓷藝術的審美特性,既包括陶瓷繪畫作為裝飾主體的美感,同時也包括陶瓷器型本身所具有的美感。
陶瓷藝術作為中國文化中一顆耀眼的明星,她使中國走向了世界,更使得世界認識了解了中國文化。中國陶瓷文化對世界尤其是亞洲各國的影響自古有之且非常深遠,雖然當前中西方文化碰撞與交融,西方陶瓷藝術的審美理念日益被我們接受,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底蘊仍然是我們創作靈感最好的源泉。
陶瓷雕刻未來的市場之路
隨著陶瓷工藝作品在世界范圍內縱深發展,陶瓷雕刻作為陶瓷作品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種類,逐漸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和好評。
陶瓷雕刻的工藝作品,雖然越來越全球化,但是作為一名資深研究者,我感到它的優勢在逐漸減弱,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種陶瓷作品席卷而來,陶瓷雕刻作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怎樣創造最美的陶瓷雕刻作品,使得陶瓷雕刻的市場之路越來越生機盎然,成為我們這代陶瓷工藝研究者一個很難的課題。
一、陶瓷對我的深刻影響
對于我而言,陶瓷對我的意義非常重大,它影響了我的人生,記得在我懂事時,第一次接觸陶瓷工藝品,那是在景德鎮陶瓷歷史博物館中,那時候陶瓷工藝品放在木架之上,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耀眼,感覺陶瓷晶瑩剔透,仿佛彩虹一樣,很美,很美。那時候,我就立志:長大以后一定要成為一名陶瓷藝術研究者。
我那時對所有的瓷器都很有興趣,陶瓷的各個方面我都有涉及,所以我對景德鎮陶瓷“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美名,深有體會。
陶瓷雕刻人物擺件
在所有的陶瓷中,我最喜歡的莫過于陶瓷雕刻,第一次接觸陶瓷雕刻,是在一次學術研討會上,當其他學者研究陶瓷雕刻的問題時,我很納悶:雕刻,我們隨處可見,無非就是像人們切菜一樣,多擺出幾種花樣,不見得有多好看。那時,對于陶瓷雕刻,我并沒有花太多精力和時間,總覺得最美的東西莫過于青花、粉彩。但是事實證明,我的想法和觀念是錯誤的。記得那次陶瓷展覽會,剛剛進入展廳時,我驚呆了:天底下竟然有如此美的東西。這是一個人物的陶瓷雕刻,陶瓷上雕刻的是一位少女正在側頭梳妝。這件作品的模型和真人一般大,每個細節都非常完美。最重要的是,當我第一眼見到她時,她那種半側身梳妝的姿態給人以真實的感覺,半臉含羞,并未見到廬山真面目,給人以更多想象的空間:她雙眼正在看什么呢?又在想些什么呢?她或許正在等待外出的丈夫,還是期待一份甜蜜的愛情呢?……
從那時候起,我已經深深愛上了陶瓷雕刻。
二、陶瓷雕刻的涵義
據我所知:美術造型對現代生活影響非常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也越來越好。文化修養的提升,使喜歡藝術形體美的人越來越多。陶瓷雕塑形體的變化千奇百怪,但是,究竟什么才是陶瓷雕刻呢?
經過不斷研究和多方面搜集資料,總結出陶瓷雕刻是繪畫和雕刻相結合,是將繪畫、書法等藝術形式表現在瓷器上的一種特殊的藝術手段,是在沒有彩繪的白瓷上刻上繪畫或文字。
現在的陶瓷雕刻是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融中西畫及影像藝術為一體,結合玉雕、漆雕等多種民俗工藝。
據批發網所知:早期的陶瓷雕刻手法,以單線勾勒為主,雖清秀高雅,但不失簡樸,難以表現畫面的虛實層次。隨著時代的進步,從20世紀70年代起,藝術研究學者們通過研究探討國畫、版畫、油畫、素描的長處,把這些優點巧妙地融于陶瓷雕刻技法之中,其中包括中國畫講究的筆墨、氣韻、空靈和西洋畫講究的點、線、面、黑、白、灰,這些融合使作品既保持了金石韻味,又具有筆墨淋漓的水墨妙趣。
到了現代,傳統的陶瓷雕刻已經不能再適應市場的需求,也不再適應普通大眾的審美眼光,于是,陶瓷雕刻進行了大膽改革創新,在雕刻技法上,我們使用激光雕刻,這種雕刻的技術都是采用數據控制,并且有專業軟件配合的方法,只要設計好花形,剩下的就全部交給激光機來完成,雖然激光雕刻相對于傳統的雕刻手法,它具有雕刻速度快,能輕易雕刻復雜的花紋,并適合大批量生產,但是我覺得它只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已經沒有任何美感之言,而且市場經濟也越發的萎靡。陶瓷雕刻的市場經濟已經陷入到了一個惡性循環。
三、剖析陶瓷雕刻的市場經濟
雖然在技術上,現在的陶瓷雕刻已經非常先進,但是現在陶瓷雕刻的市場需求也是每況愈下。究其根源,我認為最主要的就是陶瓷雕刻作品缺乏創新。
首先,我覺得現在陶瓷雕刻的造型千篇一律,缺乏在造型上的創新,這種現狀,使得消費者已經出現審美疲勞,不能讓消費者有眼前一亮的感覺,不能激起他們的購物欲望。
其次,我覺得陶瓷雕刻研究工藝者缺少對陶瓷雕刻美的認識。什么才是最美的陶瓷雕刻之美,怎樣才能創造出最美的陶瓷雕刻作品。這些都是值得陶瓷工藝研究者斟酌的地方。
最后,我覺得陶瓷雕刻工藝者的雕刻技藝有待提升。雖然現在的陶瓷雕刻工藝者們的技藝得到飛速發展,但是我覺得世界在變化,不學習就會落后,落后就會挨打。我國的陶瓷雕刻大師們也需要不斷地深造學習。
四、我對陶瓷雕刻未來的展望
作為一名陶瓷雕刻的瘋狂熱愛者,我想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陶瓷雕刻作出改善:一是注重創新理念。鼓勵陶瓷雕刻工藝者們不斷創新,增加新元素,創造新造型。二是注重培養陶瓷雕刻工藝者們的性情,陶冶情操,使得他們升華對美的認知。三是不斷引進新技術,培養新人才。開訓練班,定期對陶瓷雕刻工藝者們進行專業培訓,使得他們的技能更上一層樓。
五、結束語
在世界陶瓷工藝作品中,陶瓷雕刻是必不可少的種類之一,因為它創造了美。
當然,目前陶瓷雕刻的市場并不樂觀,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盡人事,盡自己最大努力,不斷改革創新。當然,任何一幅陶瓷工藝作品都不可能盡善盡美,陶瓷雕刻亦不例外。我們需要做的是盡最大可能去挖掘它的優點,并且不斷完善這一技術。因此,我們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我們每個人都應為這一技術的發展而努力。特別是我們作為陶瓷工藝的學者,肩負的責任與使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我們不僅要創造出更優秀的陶瓷雕刻作品,更要為世界帶來百年一遇的珍品!
陶瓷走出國門需以品質取勝
陶瓷是中國的國粹,但是在全球化大趨勢之下,中國陶瓷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占得一席之地,還需借鑒國際經驗。專家們廣泛調研了世界各國的陶瓷企業,通過與中國陶瓷企業進行對比后發現,中國陶瓷在工藝上要學日本的精細度,產業上要學德國的工業化,品牌上要學英國的營銷方式。在這些基礎上,再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生活方式進行產品開發,才能實現中國瓷器的創新傳承。
2016年G20杭州峰會召開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宴請前來赴會的各國第一夫人們專用的一套“夫人瓷”迅速走紅網絡,一時被稱為“G20網紅瓷”。在第122屆廣交會上,深圳國瓷永豐源股份有限公司帶來了這套自主設計研發制造的“夫人瓷”,在展出產品的同時還輔以茶道、琴瑟等古典國風表演。樂聲與茶香縈繞間,流光溢彩的瓷器儼然珍藏在博物館中的藝術品,吸引了眾多采購商駐足。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了中國主張和文化自信,‘夫人瓷’的走紅體現了以陶瓷為代表的當代中國制造的文化自信。在產品的開發設計中注入中國文化,通過不斷提升品質打造中國品牌,這是中國外貿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必須要走的路?!?/p>
中國制造要在國際市場上擺脫低端加工的地位和形象,必須在設計上下功夫,加大自主研發、品質把控以及品牌建設的力度。多承接了一些較為高端的國宴級產品的制造,同時也開始向面向中高端消費群體的市場發展。未來,結合國家的對外開放政策,中國陶瓷公司將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在國際市場上推廣中國陶瓷。
美國:陶藝的用料藝術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主要就是三種物質: 空氣, 水, 巖石或泥土(巖石碾碎以后也是泥土) 。大部分泥土都可以用作陶瓷材料。由于各地區的地貌不同, 因而各地區的泥土化學成份也不同。在科學不發達的時候, 陶瓷原料主要以地域區分, 因而陶瓷工藝與風格往往與當地的原料有緊密的聯系。例如中國傳統陶瓷產區,每一陶瓷產區代表著一種原料,一種工藝,一種審美觀。而近數十年來, 隨著陶瓷科技的發展與運輸的便利,陶瓷原料的地區局限就不是那么重要了。例如李游宇在上海研發的漢光瓷就是在材料與工藝上集江西景德鎮與湖南醴陵等產地的優點,將陶瓷工藝在瓷器的白度與強度上推到了歷史的頂峰。
在美國當代陶藝的群體展覽中,幾乎找不到兩位藝術家使用了相同材料, 相同制作工藝的作品。當代陶藝個性化的探索, 不僅來自于創作觀念, 更是來自創作的每一步驟。 從陶瓷材料的選擇, 設備工具的使用, 成型工藝, 裝飾手段, 到燒成溫度與次數, 甚至是個性的展覽布置, 每一步驟都不可省略。這是美國陶藝家的作品創作往往每一步驟都事必躬親的重要原因?!笆卤毓H”是突破陶藝創作中的“均質現象”的關鍵因素。
陶瓷材料的選用
將泥土從山腳河邊挖出來,不添加其它陶瓷原料,被稱為生土。隨著科學進步,許多陶瓷材料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人工配制,如今已很少有人用生土制作陶瓷用品了。在美國,全國各地分布著上千家陶瓷材料設備公司,供應無數種陶瓷原料,釉藥、拉坯機、窯爐等設備及工具。陶藝家們購買陶泥,釉藥等物品就像購買普通美術用品一樣方便。陶瓷材料和設備的標準化、系列化是陶藝教育普及化的重要動力。美國各地的陶瓷材料公司出售的陶瓷泥料品種繁多,可以有不同產地的,不同成份的陶瓷泥土。大部分都是特別配制的袋裝泥并配有適量水分,每袋重25磅。這種袋裝泥使用十分方便,適合陶藝教學。袋裝泥大致可以分成:雕塑泥、 拉坯泥、高溫泥、低溫泥、樂燒泥、紅泥、灰泥、 白泥、粗泥、細泥等等, 以及大量供專業人士自己配制的粉狀陶瓷原料。藝術家可以根據各自的需要, 增加泥土的可塑性, 調整燒成溫度, 改變收縮率, 顏色, 等等。
陶瓷材料在中國被分為陶與瓷兩大類,而在美國被分為土器(如磚瓦等低溫陶)、炻器(又稱高溫陶,如宜興紫砂) 及瓷器三大類。土器燒成溫度過低, 過于脆弱, 故很少使用。陶瓷材料決定制作工藝。瓷土缺乏粘性, 難以直接用來制作大型雕塑。因而, 大部分美國雕塑類陶藝家偏好使用炻土。例如, 景德鎮瓷土拉坯時主要取得器皿的大體形狀, 等到坯體完全干燥以后再用刀具里外上下修整坯(又稱:利坯) 。而美國常用的炻土中含有許多顆粒, 并且粘性很強, 拉坯時基本完成器皿的整體造型, 待坯體半干時僅用刀修足底, 但不需要修整上部。完全干燥的坯體堅硬如骨頭, 無法修整。
20世紀80年代,一種將紙漿纖維與陶瓷泥料相混合, 稱為紙漿泥(Paper Clay)的材料開始流行。含有紙漿纖維的泥土可以防止坯體的開裂, 因紙漿在窯爐中完全被燃燒, 這種紙漿泥在成型工藝上具有意想不到的優點。
80年代后期, 美國陶藝家馬丁·巴托(Martin Butt)等人研發了一種被稱為B-Mix的混合土。美國拉古納陶泥公司向他購得B-Mix混合土的配方,加工生產,并迅速得到流行。B-Mix是以瓷土與炻土等多種化學土相混合的一種介于瓷器與炻器成分之間的高溫陶瓷材料。這種高溫陶土既保持了炻土粘性與肌理, 又有瓷土的堅硬與致密度。這種泥土在制作過程中可以防止器物的開裂與變形。燒成的器物與瓷器相似, 一般呈灰白色并帶有肌理,特別適合于制作陶瓷餐具等日用陶瓷藝術品。
美國陶藝界對富有肌理的陶藝作品情有獨鐘。陶藝作品的肌理可以來自雕刻、壓印, 或者是泥土自身的肌理。例如: 一些美國陶藝家在高溫陶土中摻入一些較大的顆粒長石。這種大顆粒的長石在坯體燒熔時膨脹, 因而在作品表面形成突出的許多小珍珠狀顆粒, 非常特別。 據說傳自于日本,稱為信樂燒(Shigaraki)。
數十年來, 各地的陶瓷材料廠商還研制開發了許多相關產品。例如: 陶瓷膠水, 陶瓷鉛筆, 陶瓷印泥等。陶瓷膠水是一種可以耐受高溫燒制的陶瓷粘合劑??梢詮V泛用于燒成之前或燒成以后需要施釉復燒的陶瓷器物上。陶瓷彩色鉛筆是用陶瓷顏料制成的鉛筆。藝術家們在陶瓷素坯上用鉛筆作畫, 其效果與普通鉛筆畫完全一樣。陶瓷印泥專用于陶瓷器物上蓋章, 其外觀與普通印泥盒完全相同。因印泥是由陶瓷材料制成, 因而可以經受高溫的考驗。
以刀代筆——刻瓷精品
提起刻瓷,許多人也許會感到陌生。它是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劃、鑿鐫各種形象和圖案,通常也指在瓷器、瓷板上刻鑿成的雕塑工藝品。
據史料記載,刻瓷始于清朝乾隆年間,距今約260年歷史??檀墒且婚T集版畫、油畫、書法、篆刻融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傳統的刻瓷是用刀具或其他工具在陶瓷坯體表面刻劃畫,形成凹槽的花紋或圖案,再施上釉料,經燒成后優美、流暢、素雅的花紋和圖案,或者在已燒好的瓷件釉面鑿刻人物圖案。傳統的刻瓷技術全憑藝匠精工細雕的手藝,因此制作起來費時,且常為單件制品,復制起來很難,這也增加了其收藏價值。
刻瓷,最重要的還是刀法的用度??檀捎玫妒种v究,有鉆石刀、尖刻刀、扁刻刀的不同用度,而且刀具的運刀方向、力度又可形成許多種刀法。各種刀法靈活運用、組合變化,有著極強的表達能力。在刻瓷藏品中,細線刻劃裝飾是最能體現出工匠技藝的,工匠在燒成器物上以利器刻畫,線條細膩流暢,線條內填以金彩,與白釉形成明顯對比,極具裝飾效果。這類刻瓷在中國古代制瓷史上十分少見,也只有在御用瓷器上才能刻畫的如此細密與工整,目前刻瓷拍賣的最高價就是這類刻瓷器物。
現代陶藝的審美意蘊
現代陶藝是現代藝術的一部分,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審美取向的轉變以及人文精神因素等息息相關?,F代陶藝是運用陶瓷的物質材料和工藝來反映藝術家思想情感和對社會生活的理解,現代陶藝所具有的新形式與審美意蘊都是傳統的陶瓷藝術所不具備的。 正如皮道堅先生在《拓展眼界的當代陶藝》中所說的:“陶藝一詞并非傳統意義上的陶瓷藝術的簡稱,而是一種孕育著新的精神文化內涵和審美意蘊的現代藝術方式?!?
中國傳統陶藝高超的技藝、嫻熟的裝飾以及完美的造型,表現了創作者的智慧和能力,但傳統陶藝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著重追求嚴謹和整齊從而限定在一定的審美標準中而無所突破。它忽視了材料的自然屬性,更忽視了人與陶藝之間的精神關系。
實用審美是傳統社會中的主流審美方式,而現代陶藝在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和高揚個性化精神旗幟下,逐步推翻了純實用審美的藩籬,開始向精神審美方向升華?,F代陶藝擺脫了以往的審美形式,純粹成為藝術家發自心靈的藝術創作,它強調個性,注重思想內涵,從精神層面出發尋求藝術的自然與真實。
現代陶藝是以審美為主的更注重審美價值和審美作用,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藝術觀、價值觀的變化而發生改變的。傳統陶瓷藝術是先有實用后有審美,現代陶藝一開始就沒有按照實用審美所畫好的規則線來運作。
盡管現代陶藝中有類似器皿類的造型,但它已經沒有了日用陶瓷涵蓋的功能與意義,盡管有的陶藝家的作品也進入商業運作賣錢了,但陶藝家在創造的過程中并沒有預先考慮它的經濟性。
現代陶藝以全新的藝術形式出現,它在不同的形式、角度和內涵上顯示了現代人對陶瓷傳統人文精神和美學品質的認識態度,體現了藝術家對傳統資源、語言方式、藝術形式、審美意蘊的當代轉化。
現代陶藝的創作理念完全不同于傳統陶瓷,它沒有中國畫那些偉大的包袱,沒有任何圖式可言,沒有任何概念可循。在舍棄了實用形態之后,丟掉的是鎖鏈,迎來的是自由,現代陶藝完全有能力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和形象來展現中華美學特有的內涵和審美意蘊。
現代陶藝以其特有的本質特征和審美意蘊,正向貼近現代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發展?,F代陶藝的這種特質,這種精神與審美意蘊的新變化,促進了現代陶藝在現代人精神文化領域的新生,使得現代陶藝煥發出更強的生命力。
中國現代陶藝的核心價值
從時間上來說,中國現代陶藝的開始并沒有確切的年代,大約在十九世紀50年代,中國陶藝家才開始嘗試著從傳統古典陶瓷藝術中剝離出來,但是由于當時的政治因素和經濟環境,在改革開放前,現代陶藝所倡導的自由、開放的意識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的現代陶瓷藝術才逐漸活躍起來。
中國現代陶藝是在西方藝術思潮影響下誕生出來的新生兒,所以或多或少地帶有西方的藝術理念,但是無論從藝術形式方面還是技法表現方面都具有明顯的本土性。在中國,我們有著千年的文化積淀,文化傳承相對厚重,裝飾材料廣泛、創作手法多樣,因而在陶藝發展的材料和造型上也更為豐富。
中國人是在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中把握自己的精神,獲得自己的本質特征的。因此,對中國文化精神而言,中國哲學思想是中國精神之魂,而中國藝術審美體驗則是哲思之靈。和諧、妙道、圓融之境是中國文化中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最高境界,其講求的都是“自然”二字。同樣在陶藝中也是離不開自然。而這種自然就是將傳統工藝材料和現代、自然相連接的天衣無縫?,F代陶藝對于陶瓷材質的追求類似古人,不加修飾的、肌理狀態的、手拉坯體的質樸和以回歸自然為主的造型主題相結合,使現代陶藝回歸到其形態意識的本源,將陶瓷材質的美學品格和文化內涵完整描述出來,正是體現人文精神中“自然”之魅力。
藝術是時代生活和人們精神世界的反映,陶藝創作自然也反映著人們的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縱觀現代陶藝的發展,從萌芽之初到走向現代,從混沌之源到遍地開發,無不貫穿著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和現代意識的交織。陶藝家們在創造過程中把握精神與語言的統一,從精神層面出發尋找語言的自然表現。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從藝體驗,從某種角度探向陶藝的深層,追求的是與自己心靈、情感相對應的語言形態。
中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同時使得中國現代陶藝作品繼承了傳統藝術的文脈。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與再創造,極大擴展和豐富了中國現代陶藝作品的藝術內涵。這些源自傳統材質和具有秩序感的象征性傳統藝術元素語言,結合極具抽象力的現代藝術符號表現特征,強調個人內在精神的體驗,注重自我價值的體驗,對這些藝術符號的再創造呈現出的溫和、寬厚、從容的瓷質品性大大延伸了作品主體。
從總體上來看,中國陶藝家一部分力圖在遵循陶藝語言規定性的前提下,充分探索陶藝在純審美形式創造上的各種可能性,最大限度地挖掘這種藝術形式和語言媒介的表現潛力。一部分滿懷熱情地把陶瓷的物理特性轉換為一種獨具魅力的形式語言。以力度感的追求,以神奇結構和異度空間的構建,尋求物化審美主題經驗和情感的新方式。不論哪種方式,都充分地體現了藝術家的自然狀態和心靈的自由奔放。從文化意義上來看,這種創作的傾向又集中地反映了現代人在工業文明的環境中的精神超越要求,更具有人文精神和審美關懷。
由于中國現代陶藝存在著受西方文化影響而產生的一些誤區,使得中國的現代陶藝偏離了本民族的文化。筆者認為中國的現代陶藝創作必須要以中華挖掘民族本身的文化內涵作為創作的基礎,探索具有民族性的原創語言,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更深層次的發展。但是這種原創性,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把西方的語言形式套用到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去,因為這種創作形式很難將我們的本土文化表達得清楚明了又富有精神含義。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陶藝大國。傳統陶藝凝聚著華夏民族偉大的創造精神和卓越的文化品格。中國陶瓷文化的豐厚傳統,正是中國現代陶藝家要珍惜的文化資源。而中國現代陶藝也只有立足于本土的文化,才有可能再創輝煌。
中國陶瓷文化藝術有著最純真的、最本體的表達方式和語言,中國現代陶藝從新生兒逐漸走向成熟,禪宗思想和傳統陶藝的珍寶是我們寶貴的財富。中國陶藝中深厚的人文精神和造型意識,讓我們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剖析西方陶瓷藝術的精髓。中國文化有著強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包容性,這也使得中國當代藝術家面對中西文化交流和碰撞的問題時,更為開放、更具藝術創新力。
精神性和審美性是中國現代陶藝的核心價值,中國現代陶藝也是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礎和現代意識相碰撞的產物。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有著完備審美體系的中國現代陶藝,在現代藝術思潮的推動下正在進行著對現代的追求和改造,既具有現代感,又具有我們民族自己的特色。因此,我們沒有理由不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在傳統陶瓷大國的盛名之下新生的中國現代陶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