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古代瓷器好。
今天的主角,其實周董在同一首《青花瓷》中已經唱出來了
當然,天青色不是青花的顏色。周董這首《青花瓷》的詞作者方文山自己承認。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
汝窯天青釉。
和國民瓷器青花瓷不同,汝窯在民間,可能很多人沒聽說過。
但只要對中國古代瓷器稍微有了解的人心中。
汝窯瓷器都毫無疑問是一種高山仰止的地位。
明清時期,就已經有諺云:
“家有千金,不及汝瓷一片”
為什么這么金貴
因為,它就是中國古代陶瓷藝術的頂峰
雖然,按照上期我們介紹的知識,它只是低溫軟質瓷。
那么,為什么它是古代中國陶瓷藝術的頂峰呢?
還是先說答案:
汝窯瓷器身上體現的是古代中國哲學和審美的最高境界。故此,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是為頂峰。
我們來看汝窯瓷的身世。
我們說的汝窯,嚴格說來,應該叫“汝官窯”
傳說它是藝術皇帝宋徽宗一聲令下創造出來的
傳說當大臣請宋徽宗指示要燒出什么釉色的瓷器時
徽宗皇帝說:tAoCI52.cOm
“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什么叫“雨過天青云破處”的顏色?
皇帝一聲令下,窯工們絞盡腦汁最終造出了汝官窯瓷器
對此徽宗大為滿意。
能讓大藝術家宋徽宗滿意的藝術品,是這樣的
實際上,在宋徽宗的哥哥宋哲宗時代,汝窯已經開始燒造了,
但精品大多出自徽宗時代。
自然,貴為官窯,自然是精品。但精品不代表藝術水平高。
精選閱讀
為什么說中國在世界上是著名的瓷器古國
為什么說中國在世界上是著名的瓷器古國呢?
中國的英語名稱"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早在歷史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制造和使用了陶器,瓷器則更是我們中國的發明,它又是我們古代勞動人民的一項偉大發明。我國陶瓷的生產和發展對人類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特別是精湛的制作技藝和悠久的歷史傳統,在世界上都是很少見的,這是永遠值得我們后人敬佩、學習和引以自豪的。中國陶瓷的歷史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物質文化史上一個重要的研究對象。瓷器的發明,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尤其是鈞瓷的出現,改寫了青白瓷一統天下的歷史,使世界陶瓷行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極其輝煌的時期,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技能的不斷提高,在漫長的燒制瓷器生產實踐中,人們不斷改進原料的選擇和處理,在提高燒成溫度和瓷器表施釉的基礎上,在商代又發明并燒制成質量更高、更美觀實用的瓷器。瓷器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一項重大發明,是對人類物質文明的一個重大貢獻。而鈞瓷的成就足以讓人頂禮膜拜。中國陶瓷在世界上屬于著名的陶瓷古國,至今英文的“瓷器”和“中國”還是同一個單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陶瓷工藝從實用向藝術方面不斷邁進,到了宋代開始進入輝煌時期,最具影響力的鈞、汝、官、哥、定五大名瓷都誕生在這個朝代。在這五大名瓷中,河南占了三個,而鈞瓷則以創新的精神,用銅的氧化物作呈色劑,使中國陶瓷結束了單一釉色的歷史,譜寫出“一窯萬彩”的新篇。當時的國君宋徽宗因對鈞瓷寵愛有加,將其定為御用珍品。
然而,新中國成立后的幾十年,鈞瓷的發展卻一波三折,受機制、管理等因素的制約,以至于當鈞瓷的身影遍及眾多窯口,在全國形成一個龐大的仿鈞窯系時,鈞瓷自己卻失去了至尊的身價。她曾經有過“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困惑,但更多的則是獨吞著因盲目發展、粗制濫造所結下的名譽掃地的苦果。有這樣一個故事:許昌人把鈞瓷作為禮品贈給北京一位貴客,客人激動不已。但當客人來到禹州,發現地攤上堆滿了鈞瓷時,客人十分不解地問:這就是“黃金有價鈞無價”的鈞瓷嗎?
今天,當我們站在歷史之巔,回首鈞瓷曲折的發展歷程時不難發現,鈞瓷能真正走出河南,并名副其實地成了河南的一張名片,其中凝聚著無數人的智慧和艱辛。
那么,鈞瓷的含義究竟是什么?鈞瓷是一種高貴的藝術品,它有百看不厭的藝術魅力,其釉色是自然形成而非人工描繪,每一件鈞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正所謂“鈞瓷無雙,窯變無對”,具有極高的鑒賞、收藏價值,而成為豪門巨賈和鑒賞收藏家們爭相收購和饋贈貴賓的高檔禮品。鈞瓷以其神、奇、妙、絕四大特色而名冠天下:神-----以其玄妙獨有的“窯變”藝術,創造出絢麗繽紛,千變萬化的鈞瓷神韻來?!吧瘛痹谕┮环N釉,一經燒制即呈現出色彩斑爛、乳光交融、變幻無窮且特點各異的產品來故稱“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是人意不可為的純天然形成,恰似:“月夜望星空,暉暈自然成”......奇-----似琴如鈴的開片聲,優雅駭俗,寓動于靜,伴以縱橫交錯的冰裂紋絡,使其瑩潤釉質更加透活欲滴,視如碎裂,而指感光滑的釉面上呈現出珍珠點、蟹爪痕、蚯蚓走泥紋等奇妙的藝術效果古語曾云 :“官鈞瓷器玉為泥”,好似:“創過冰河玉凝透,碧瑩淺底網捕魚”......妙-----渾活瑩潤的鈞瓷極富藝術靈犀,它能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即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線給你以新的發現、新的感受、靈動透活、別具神韻似“指紋”般獨一無二的窯變自身特色更是奇妙、迷離,因為你擁有任意一件鈞瓷,你就擁有了世界上空前絕后的“唯一”,詩云:“鈞瓷無雙,窯變無對”......絕-----因“窯變”聚色成形,而形成景觀者為絕,看似:暮沉霞飛、紫翠生煙 、寒鴉歸林,仙山瓊閣等意境萬千的鈞瓷景觀畫卷來詩證曰:“出窯一幅元人畫,落葉寒林返暮鴉”;“晚茫霞微潭影靜,殘陽一抹淡流霞”;“煙光凌空星滿天,夕陽紫翠忽呈嵐。在這五彩滲化寓變萬千的鈞瓷面前真可謂:“畫家嫌筆拙丹青難畫,詩人怨詞窮佳句難描”,凡具有這些景觀的鈞瓷作品都被列為絕代珍品而流芳百世鈞瓷以其渾然天成的“窯變”和端莊典雅、艷麗絕倫的藝術特色倍受世人的推崇和渴求......
鈞瓷以開片為奇,開片又稱“迸瓷”,視如碎裂而指感光滑。就在釉裂開片中出現了人力不可為的奇跡:珍珠點、魚子紋、蟹爪痕、兔絲縷、蛛絲張網,蚯蚓走泥。即成瑰寶珍品。
鈞瓷以出現景觀為絕。形品在窯變中出現:暮沉霞飛、紫翠生煙、寒鴉歸林、星辰滿天、仙山瓊閣、杏雨江南。呈現景觀畫幅的鈞瓷,列為空前絕后的極品。
鈞瓷經宋鈞、元鈞、明清之后,特別是當代作品:取‘元鈞’的聚色成形;納千年之傳統技藝;匯百家之精粹秘方,重建起新的輝煌。我國陶瓷在世界上屬于著名的瓷器古國,今天也是世界上的瓷器大國,但不是瓷器強國,而是我們正在全力成為瓷器強國而努力奮進著。
中國陶瓷藝術的歷程
景德鎮瓷器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瓷質"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青花、玲瓏、粉彩、顏色釉,合稱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薄胎瓷人稱神奇珍品,雕塑瓷為我國傳統工藝美術品。藝術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財富。
●粉彩瓷
粉彩瓷創燒于清代康熙晚期。它是在康熙五彩瓷基礎上,受琺瑯彩制作工藝影響而發明的一種釉上彩。由于它的色調淡雅柔和有粉潤之美,故稱為"粉彩"。粉彩的主要原料和施彩方法都是外來的。制作時,在燒好的素瓷上以玻璃白打底,用國畫技法以彩料繪畫紋樣,再用爐火烘烤而成。
康熙年間的粉彩制品很少,彩繪也簡單,圖案以花卉和云龍為主。雍正時,粉彩瓷有了很大發展,制品胎薄透光,釉面白潤如玉,繪畫精致,筆線纖細有力,極為精美。粉彩吸取了各類繪畫的技巧,使所要描繪的對象,無論人物、山水、花卉、鳥蟲都顯得質感強,明暗清晰,層次分明,具有立體感。器型除了盤、碗之外,尚有杯、碟、罐、壇、瓶、觚、壺等。圖案紋飾以花蝶為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極為普遍,尚有蝙蝠和鹿等圖案。
乾隆時的粉彩,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往往在白瓷上加繪一種色地,如綠色、黃色、藍色、胭脂紅、紫色等,此時粉彩已不能與雍正時精細、瑩潤、鮮艷相比。嘉慶、道光時的粉彩,除繼承前人傳統外,沒有多大發展。當時的釉料較粗,色彩較濃。
咸豐、同治時的粉彩畫面繁復,而繪畫卻簡單,彩料粗糙,釉層顯薄,色調較淡,為使色彩華麗,往往在粉彩上再描繪金彩。這些都是在鑒別時的依據。
粉彩也叫"軟彩",是釉上彩的一個品種。所謂釉上彩,就是在燒好的素器釉面上進行彩繪,再入窯經攝氏600度-900度溫度烘烤而成。我國傳統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窯匠師在琺瑯彩的啟發和影響下,引進了銅胎琺瑯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藝上又借鑒了琺瑯彩的多色階的配制技法,創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種。這種白色彩料,據有關研究所分析,是一種含砷的乳白色玻璃。它是采用一種叫"白信石"或"亞砒霜"的天然礦物,配入鉛熔塊、硝鉀等熔劑中制成的,景德鎮俗稱"玻璃白"。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種彩色產生了"粉化"。紅彩變成粉紅,綠彩變成淡綠,黃彩變成淺黃,其他顏色也都變成不透明的淺色調,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來獲得一系列不同深淺濃淡的色調,給人粉潤柔和之感,故稱這種釉上彩為"粉彩",與康熙硬彩(五彩)相對,亦稱"軟彩"。在粉彩沒有發明之前,我國彩瓷都是單線平涂,所作花卉缺乏立體感。自從發明了玻璃白以后,在瓷器上面繪畫時,先在所需要的紋飾部分施一層玻璃白,如同紙上粉本一樣,然后再在粉上渲染各色顏料。用這種方法畫出來的人物、花鳥、山水等,都有明暗、深淺和陰陽向背之分,增加了層次和立體感,從而形成了淡雅、精細、填色和洗染、燒成等工藝步驟。
康熙晚期粉彩由于初創,原料依賴進口,畫意較為簡單,傳世器物極為少見。雍正六年(1782),粉彩所需的原料已能自己生產,粉彩技藝也已日臻成熟,有時一件器物上的用色達二十多種。粉彩取代了五彩地位,躍居于釉上彩繪榜首。不僅官窯制品以粉彩為主要裝飾,而且也廣泛地應用于民窯。到了乾隆年間,粉彩瓷器的燒制更進入了黃金時代。粉彩的漸趨繁縟,不僅能自如流暢地著上一切顏色,同時能細膩地表達意象。其表現手法被譽為清朝官窯中典型代表,成為景德鎮的主要生產制品。嘉慶朝的前期,粉彩基本保留著乾隆朝的遺風,但已遠遜于乾隆盛世。到了道光、咸豐朝,已趨衰落,粉彩瓷器的數量雖多,但品種、造型已大為減少,而且上乘佳品上少。同治、光緒兩朝,由于整個社會陷于動亂和衰敗,除少量官窯粉彩器外,景德鎮制瓷業已無特珠精致的粉彩作品。
清代粉彩的器形主要有壺、瓶、樽、罐、盆、盤、洗、缸、盒等。乾隆年間,瓷器的器形比雍正時期更為繁多,別具一格的陳設品層出不窮。清代粉彩的紋飾品種除白釉地粉彩與色地粉彩外。精代粉彩的紋飾品種除白釉地粉彩與色地粉彩外,還有釉下青花或是琢器上下部分為色地,腹部為白地或色地開光的粉彩。彩繪圖案多以龍鳳、花卉、山水、人物、故事等這主題畫面,并以當時名畫家的繪畫為藍本,兼容西方繪畫技法。常見的花卉有月季、牡丹、玉蘭、薔薇、菊花、海棠等。清代粉彩瓷器的紀年款式一般為6字:"大清某某年制",或4字"某某年制"字款。字型:順治、康熙時盛行楷書,雍正時楷書于多于篆書,乾隆時流行篆書,而到嘉慶以后又以楷書為主。格式有單圈、雙圈、無圈欄、雙邊正方形,雙邊長方形、青花書款為主流,乾隆后期多用紅字款。
●玲瓏瓷
被稱之為[米通][鑲玻璃的瓷器]的玲瓏瓷,以玲瓏剔透、晶瑩雅致而蜚聲中外。如今青花玲瓏不僅在日用中西餐茶具、酒具上普遍運用,而且已擴展到各種花瓶、花插、花缽、以及吊燈、壁燈、皮燈等各式燈具。[玲瓏眼]的形狀也已從傳統的米粒狀發展到月牙狀、流線狀、圓珠狀、菱角狀、多角狀等多種規則、不規則的形狀。有時還與[半刀泥]相結合,組成各種圖案。[玲瓏眼]的釉色也由原來的單一碧綠色發展為紅、黃、綠、藍交相輝映的[五彩玲瓏]、更豐富和增強了玲瓏瓷的表現力和藝術魅力。
青花玲瓏瓷在世界瓷壇上獨樹一幟,它與青花瓷、粉彩瓷、顏色釉瓷合稱為景德鎮的四大傳統名瓷。青花玲瓏瓷始創于明代,它融青花技術之長,集鏤雕藝術之妙,玲瓏剔透,精巧細膩,具有清新明快之感。據記載,清代景德鎮御窯廠制作的玲瓏瓷就已具較高水平,但產量甚少,僅供宮廷使用。
新中國建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景德鎮的青花玲瓏瓷制作工藝已有巨大的創新,它在裝飾的瓷型上越來越廣,裝飾的題材上越來越多,裝飾的部位已起了許多的變化,創立了青色玲瓏青花、五彩玲瓏等優質產品,使這傳統的名瓷更活潑雋秀,意趣盎然。
●青花瓷
清麗、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國傳統名瓷。古人說:"五彩過于華麗,殊鮮逸氣,而青花則較五彩雋逸。"青花瓷雖然色澤單一,但看來并不覺得單調。在繪瓷藝人的生花妙筆下,濃抹淡施、粗細有致;或刻意求工,層次分明;或寥寥數筆,都使人感到美不可言。
青花瓷歷史悠久,據考古工作者發現,唐代時河南省的鞏縣窯就有原始青花制作。到了元代江西景德鎮已能生產裝飾精致的產品了。
明代青花瓷在元代基礎上更是光彩奪目,無論是景德鎮的官窯,還是各地民窯,都不乏有精美之作。特別是永樂、宣德和成化、嘉靖及萬歷朝官窯燒制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艷、造型多樣、裝飾豐富而著名于世。
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對瓷器都十分嗜好,并經常提出對質地、畫面的改進意見,而且改善了景德鎮瓷工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使青花瓷的制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一時期的青花瓷色澤青翠光艷,清新明快,層次清晰,尤其是藍色像藍寶石一樣鮮艷明亮,晶瑩光潤。然而到了乾隆后期,青花瓷的工藝制作日益衰落。
出神入化的青花瓷,受到世界各地愛好者的歡迎。早年通過古道"絲綢之路",陸續遠銷地中海沿岸各國。明代航海家鄭和七次下西洋,又帶有大量青花瓷器遍及越南和馬來半島的30多個國家。至今東南亞各國所收藏的青花瓷的碎片都舍不得丟掉,用黃金將它鑲嵌后,藏在寶庫里。
明朝正統年間,英宗皇帝在光祿寺設宴,招待外國使者。100多桌酒席餐具全都用的是青花瓷,那清新雅致的花色,把這些外國人逗引得如癡如醉,有些使者及夫人竟悄悄地把酒盅、碟子裝進禮服口袋,宴席散后,清點餐具,據說竟被偷走580件之多。由此可見青花瓷具有多大的魅力。
各個朝代的青花瓷器在青花色料、瓷質、圖案花紋等方面均有其不同的時代特色。元代青花瓷的胎體一般較為厚重,色彩鮮艷、構圖繁密,采用多層裝飾,當時青料是進口的?;y以人物故事、魚藻紋、纏枝花居多,尤其是葉子在繪制時呈葫蘆狀。
明代永樂、宣德是我國青花瓷制作的黃金時代。采用進口青花料蘇麻離青,顏色深沉、層次豐富。釉面白中泛青,構圖較元代疏朗,花紋以瓜果、纏枝紋、束蓮為多。
成化起用平等青料,色澤淡雅,當時很少厚重、大器件產品制作。釉面肥潤、撫之有玉質感。器物外底部的底釉往往有不平整的波浪紋。圖案花紋常見的有云龍、飛鳳、團龍、團花、嬰戲等。
正德、嘉靖起用西域的回青料,色澤濃艷。嘉靖帝尊崇道教,圖案花紋以云鶴、八卦、八仙等為多見。
康熙青花料采用浙料,色澤鮮艷青翠,其中一個重要特征是康熙青花濃淡有層次,且有指印紋。器物以小件日用瓷和文房用具為主。圖案花紋以龍、鳳、纏枝蓮、山水、花卉居多。民窯的圖案也豐富多彩,大量出現整幅畫面,如歲寒三友、米芾拜石等,也有西廂記、三國演義等故事內容。明末清初青花瓷出口量大,為康熙青花瓷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雍正青花的色澤幽靜淡雅,但有的青花有暈散現象。圖案花紋除纏枝蓮、云龍、龍鳳外,以清雅的折枝花、團花、竹石、三果、花鳥為多見。
乾隆早期青花制品很難與雍正朝區分。中期以后偏于青亮而無暈散感。除了制作碗、盤外,還生產印盒、水盂、筆筒、筆插等各類文房用具。圖案除了傳統的云龍、云鳳、纏枝蓮外,以串枝蓮、三果、嬰戲、松鶴、竹石為多見。當時除了白地青花外,還盛行豆青地青花、黃地青花、天藍地青花、仿哥釉青花等。
至嘉慶時青花瓷質量有所下降,但當時上等的青花器仍與乾隆相仿,青花色料較淺淡。
光緒初年曾大量燒造官窯瓷器,使一度衰落的青花瓷顯得生機勃發。當時的青花瓷以仿前朝較多,圖案紋飾以八吉祥、龍鳳呈祥、萬壽無疆、玉堂富貴、群仙祝壽、福祿壽喜為。光緒晚期由于戰亂頻仍,使剛復蘇的官窯青花瓷制作又一蹶不振。
●顏色釉瓷
被人們譽為[人造寶石]的顏色釉瓷,蘊含豐厚,光彩照人。但[千窯難得一寶]、[寸金窯燒寸金瓷]?,F在采用新的科學方法進行配料和控制窯溫,不僅提高了色釉的質量、找出了適合各種不同燒成條件的配方,還陸續創造了諸如紅燈芯釉、寶石紅、景紅、錳紅、鐵紅、火焰紅、鈦黃、鈦花、絡綠、綠郎窯、芒果、彩霞、紫羅蘭等100多種顏色釉和多種無光色釉。
之后又成功研制出羽毛花釉、鳳凰衣釉、雨絲花釉、希土變色釉和彩虹釉等高溫色釉。
異彩粉呈的顏色釉的價值不僅在其本身,更可貴的是為陶瓷藝術的發展創造了更多優美材質,促進了色釉彩、綜合彩、色釉瓷雕等多種陶瓷裝飾藝術形式和品類的孕育新生。
色釉瓷又稱顏色釉瓷,是依靠釉水色彩的變化來裝飾瓷器的。通常在釉料之中調整各種微量元素的含量,就能達到改變釉色的目的,如銅紅、鈷蘭、鐵黑、鉛綠等等。
一般來講,我們將顏色釉分如下幾個大類,如青釉、醬釉、黑釉、白釉、黃釉、綠釉、青白釉等等。其實每種顏色還可以再細分,如青釉就可以分成豆青、粉青、天青、梅子青等等近20多種。要注意的是顏色釉的劃分并不是根據肉眼對釉面顏色的判斷來確定的,比如宋代福建窯的一些青白釉,直觀看上去是白色的,但由于其所含各種微量元素的比例,決定了他仍是屬于青白釉。窯變釉和結晶釉色應納入色釉瓷范圍之內。
單純以釉色來裝飾瓷器其實難度相當大,但是好的色釉器卻正是以它的單純、清麗、雋永而著稱于世。如宋代汝窯天青釉、官窯粉青釉、龍泉窯梅子青等等。中國陶瓷藝人在宋代所達到的制瓷成就是至今無人能及的,而宋器主要就是各種顏色釉瓷。這里面除了工藝技術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單純的色釉器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理念,符合中國人含蓄、內斂、儒雅的美學觀、道德觀。
清代康、雍、乾三朝曾大力仿制各式單色宋器,并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一些新創燒的色釉器也是有極高的藝術品味的。清·唐英《陶成紀事碑》記載御廠窯燒制的顏色釉就有35種之多。唐熙的郎窯紅,其紅如牛血,釉厚而潤澤。缸豆紅,又稱美人醉,特點在于紅釉面上散落著星星點點的綠苔。雍正朝的仿官釉、天青釉、天藍釉,釉色明凈清麗,優雅而華貴。乾隆窯器過多的裝飾反而使得制瓷藝術走入一種誤區,過份的夸張及渲染反映了當時皇室及國人的浮華、漂移的心態,這也正是大清帝國由盛轉衰的起點。
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氣息是陶瓷很大的價值
陶瓷作為藝術品的出現,其價值觀已經脫離了本來的應用,成為了裝飾品的珍藏。而它呈現的美感,已經不可能僅僅是從表面去評估,它本身的含義所包含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氣息,才是陶瓷很大的價值所在。
根據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的定義,文化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律、道德、風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所獲得的能力與習慣的復雜整體”。其核心是作為精神產品的各種知識,其本質是傳播。
每個國家民族的特性都不一樣,對于自然的向往也就不一樣。從古今的神話來看,東西兩方的自然之道追求的也不一樣:與其說是西方人對事物的本質更感興趣,倒不如說是東方人對事物的理解多樣化。比如繪畫方面,西方人能簡單而又強烈地用線條感讓你覺得臨摹物的栩栩如生,但東方人的筆墨卻更加注重某種精神,反而刻意忽略實物的真實性。
中國人向來注重事物代表的含義,并不惜以此來強調自己的為人之道,就像虔誠的教徒修行某種境界。這種文化的體現并非不切實際,只是一種美感的偏好而已。在古往今來的作品之中,中國的山水、花卉、人物的繪畫與書法都注重的是一種精神,線條與色彩的搭配極為講究,有點對號入座的味道。這種風格是臨摹不來的。是以古往今來的大家們流傳下來的真跡,或多或少可以給予你辯之真偽的線索。西方人的真偽考究或許需要過多的人為技術條件操作,而中國人的作品,如果你是行家的話,大致上都可以十有八九的確定。當然,這需要火候,而且你也必須了解中國人的文化,因為中國人講究門戶之見,地域之分非常謹慎。
在眾多陶瓷作品之中,無一例外有種感覺,那就是古風。陶瓷這種東西的美感在于意境,無論是格調典雅、高貴或者氣勢如虹,那種古風的味道是很濃烈的,就算是平常百姓用的餐具之上也能窺見一二。茶具有茶具的特色,酒具有酒具的特色,碗、碟、盤都各自有各自的精華。你可以在某件陶瓷作品上看見悠然自得的名士神態,也可以看見古時大家閨秀撲蝶的嬉戲之樂,甚至你也能撲捉到山水中的磅礴大氣,或者寥寥幾筆,色素簡單的花卉、田園之景。不管你是否懂得欣賞,或者是你根本不在乎,但是如果在陶瓷的作品之中,出現了某種圖案,比如飛機大炮,或者漫畫人物、明星肖像之類的,你多多少少會有一種啼笑皆非的感覺。那種感覺就像胡鬧的惡作劇,格格不入,毫不協調。在一幅油畫之中,上半身赤裸的少女抱著汲水用的罐子,那種藝術感覺或許你看不明白也感受不到文藝氣息,但它決不會給你一種毫不協調的感覺。但是如果這幅油畫里題有一首宋詞,你會作何感想?毫無疑問,你會覺得這是四不像。
曾在某家公司的大廳內看見青花瓷的作品,繪著中國傳統的江南水鄉之景,并附有一首宋詞《青玉案》:山城古道長亭暮,望不盡,江南路。西水東流滄海處,千帆碧影,斷橋同渡,已過三千戶。凌波燕子雙飛去,巷陌誰家落風絮。半曲新愁君未語,伊人何在,小樓獨住,一夜聽春雨!
青花陶瓷酒壇
據悉這青花瓷乃定制,詞也是請人特意而作,頗費苦心。定制之人十分喜好傳統文化,而且有一定的見解,對中國的陶瓷作品尤其偏愛,重金收購了不少珍藏。在他認為,中國的山水、書法的精華在于之蒼涼、之感傷、之悲郁、之揮灑、之飄逸、之氣魄、之雄壯、之大勢、之桀驁、之溫柔、之多情、之委婉、之滄桑、之寂寞、之豪邁、之狂傲、之不羈、之奔放,乃作者的人生感悟而發,是令人不能自以,寥寥筆畫、數句,當中多少情何以堪,實是耐人尋味;其線條之張弛是否有度,其筆畫收發是否自如,其下筆勁道是否大小有亂作者全知道的一清二楚;什么樣的作品就應該配什么樣的特性,那是一丁點都不能錯的!
什么是藝術風格?
藝術的風格是指什么?是指自已獨創的,獨有的,與他人不同的,有自已特色的藝術表達形式。例如戲曲,京劇、越劇、黃梅戲等各有不同的特色,只要一開唱,聽眾就知道是什么劇,絕不會搞混。又如歌壇,真正有獨特風格的歌星,一開口就知道是誰唱的,那怕是唱同一首歌,如鄧麗君,她非常獨特的個人演唱風格,至今被人們難以忘懷。陶瓷粉彩山水畫藝術正是如此,由于每個畫師的用筆用墨,構圖設計,繪畫方法都不一樣,從而構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藝術風格的形成離不開以下四點因素:
1、要依據自己的天賦確定自己的風格。每個人的天賦是有區別的,有些因素是先天具有的,例如唱歌要有好嗓子,這是天生的,沒有這個條件也成不了歌星,即便有好嗓子,但每個人的嗓音是不同的,沒有那種嗓音,也唱不出個性味。粉彩山水裝飾也是一樣,也要根據自已的天賦,當你有了美術的天賦,進入了鐘愛的陶瓷繪畫行業,創造自己的個性風格也就不難了,接下來就是運用自己的天賦及領悟能力來創造自己的藝術風格。
2、要創造而不是模仿。在從藝過程中,開始通常都有一個模仿過程,喜歡某個藝術家的藝術風格,就喜歡去模仿他,但是不能老是模仿,模仿得越像,就越沒有自己的藝術風格,就是我前面所講的,崇師時是模仿,從藝時是創造。所以要在模仿的基礎上創造自已的風格,這才是從藝的真正水平。在繪畫中,主要去摸索新的用筆用墨方法,新的構思畫法,例如,我在總結前人的經驗教訓中,覺得陶瓷粉彩藝術一個很顯著的特點是細膩處特細膩,畫得越細膩越具美感。粗獷處特粗獷,越具個性,猶如中國畫。故而觸動了我進入了陶瓷粉彩繪畫行業,在研究摸索的道路上,從而創作了“小溪幽趣”,“溪山風光”,“山林清音”等系列陶瓷粉彩山水畫作品。就“小溪幽趣”的創作思想而言,當我游玩在圣地時,錦秀山川打動了我的創造激情,通過思考,根據山脈的變化規律,運用水墨暈染、線、皴等法,采用大塊面的水墨交融畫法進行創作,抒發其所想所感。以湖泊溪水來襯托主題,小舟悠悠蕩漾,遠處的飛瀑,使觀者如聞水聲、人聲、騾馬聲,小屋在云霧繚繞的山川中雖幽靜,但靜中有動。畫面采用了細膩的層次,來顯現湖光山色及遠近質感。創作目的歌頌的不僅僅是優美的江南風光,實際創作目的是;以湖光山色來襯托人與自然環境的融合。
3、風格要迎合大眾審美觀。做任何藝術,如果大多數人不喜歡你創造的風格,只是孤芳自賞,這種創造是失敗的,沒意義的?!爸樯桨擞选睘槭裁茨敲闯擅?,因為他們獨有的繪畫風格,創造了別具一格的瓷上文人畫風,成為中國燦爛陶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人類藝術文化史上的里程碑,在陶瓷繪畫史上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爸樯桨擞选遍_創了現代陶瓷繪畫的先河,是因為他們創造的風格很符合大眾審美觀,他們無論是對于文人畫派的繼承,還是對提高陶瓷藝術的文化品格,都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這種繼承和發展,在中國陶瓷美術史上,無疑是一種新的創造,迎合了大眾審美觀。如果只是搞怪獵奇的亂創,雖然看似有風格,但因不符合大眾審美觀,也沒有生命力,只能曇花一現而已。4、要研究歷史,研究藝術規律,研究社會潮流。藝術的發展歷史是根據社會潮流變化的,是有規律可循的,唐代人物畫以胖為美,而現代就變了,再去畫胖美人人們不會喜歡的,古代文人畫以水墨為主,現代人的生活豐富多彩,畫面色彩層次更豐富了。所以多研究歷史,掌握歷史規律的演變,作品才會有說服力,只憑自己空洞的想象是不行的,它會逾越歷史,作品雜淡無味。
陶瓷繪畫個性風格的形成,有自然因素的存在,但主要是建立在藝術家長期研究,追求所得到的心得與自我性格特性巧妙融合的基礎上的,需要藝術家具備深厚技法功底、豐富社會閱歷和廣博的素材積累。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形成過程。這個形成過程是漫長的,是靠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沒有捷徑可走。所謂“十年媳婦熬成婆”,非此不能達到,個性風格特點不可能不經過艱苦的努力就能形成,俗話說:“不經歷風雨,何以能見彩虹”。這個形成過程也是快樂的。雖然形成個性風格特點的過程長一點,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辛勞,但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藝術上的進步抵消了長期付出所帶來的辛勞,帶來的是成功的希望和信心。有句話說的透切:“一份耕耘,換來一份收獲”。
什么是陶瓷的晶界?
陶瓷,一般是通過將粉末原料形成、燒成而獲得的。經過這些工藝所制得的陶瓷,是由許多微晶聚集的多晶體構成,這就不可避免的存在著晶界。晶界不僅在陶瓷燒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還對得到的燒結體之物理、化學性能有很大影響。以往,在利用多晶體時,往往認為這些晶界帶來不良影響,但近年來由于對屬于陶瓷特征的這些晶界從積極方面加以利用的方法的開發和實用化,從而產生了由“用陶瓷也是可能實現的”,到“只有用陶瓷才能實現“這樣的變化。
陶瓷的微觀結構如圖1(a)所示,是由微晶、晶界、晶界析出物、晶界氣孔、晶粒內析出物、晶粒內氣孔等構成的。構成陶瓷主成分的微晶尺寸,一般由1微米至幾十微米,結晶軸方是任意的。微晶直徑與原料顆粒直徑、雜質、燒成條件有關。陶瓷晶界有位錯、空孔等晶格缺陷和晶格畸變存在。因而雜質易容集中,形成圖1(b)、(c)、(d)所示的晶界偏析層、層狀析出物等。下面分項簡述之。
(1)晶界偏析層 一般,將在晶界由偏析的雜質離子所形成的層稱為晶界偏析層。晶界偏析層厚度由20埃至1微米。在晶界,因為形成遠遠超過一般固溶界限的固溶,所以,可以發現與結晶內部晶相明顯不同的物質。
(2)層狀析出物 在含有雜質特別多而超過固溶界限時,雜質作為另外的結晶相在晶界析出。這種析出物有層狀和粒狀之分。層狀析出物通常由液相燒結所造成。晶界析出物的熔點比陶瓷的燒結溫度低時,產生液相燒結。在液相的浸潤性良好時,完全浸透微晶晶界,各個微晶被液相包圍,形成層狀偏析層。ZnO非線性電阻是熟知的實例。
(3)粒狀析出物 雜質的量超過結晶固溶量,其熔點比燒結溫度高時,雜質呈粒狀在晶界析出。MgO作為添加劑可用于透明氧化鋁陶瓷,但如添加量較多,則會在晶界析出MgAl2O4,從而降低透光性。
晶界獨具的物理、化學現象是:(1)晶界擴散;(2)控制晶界引起的生成反應;(3)晶界電勢;(4)晶界高電阻層;(5)由晶界形成結合,等。圖2所示是晶界的物理化學現象及其應用實例。
中國陶瓷,源于自然的藝術瑰寶
我國享有“瓷國”的美譽,世人評價中國陶瓷“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明如鏡”;宋代是中國陶瓷的第一個高峰期,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蓬勃發展。
元青花瓷開辟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清康、雍、乾三代是中國陶瓷的鼎盛時期,開創了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高峰。
在傳統筆墨的基礎上,尊重自然,依照自己的審美感覺,把最基本、最瑣碎的生活體驗和情感加以詩化,實現安詳閑適的情感需求,是每一位喜歡中國陶瓷的人所向往的。
1.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陶瓷
作為陶瓷產業的發源地,我國享有“瓷國”的美譽。景德鎮更是舉世聞名的瓷都,瓷器工藝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世人評價“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明如鏡”。
景德鎮不僅是中國的瓷都,也是世界的瓷都。中國的英文單詞“CHINA”的英文發音源自景德鎮的歷史名稱“昌南”。18世紀前,歐洲還不會制造瓷器。所以當時的中國瓷器,尤其是昌南鎮制造的精美瓷器在歐洲廣受歡迎,皇家貴族以得到一件昌南鎮的瓷器為榮。從此,瓷器和中國作為同一個名詞在歐洲流傳開來。宋代元年,宋真宗把當時的昌南鎮改成景德鎮。從此,景德鎮成為全世界燒制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工藝最精湛的世界級瓷都。
陶瓷的起源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人類第一次利用自然、按照自己的意愿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我們的先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懂得了陶瓷的制作技術。從陶器可以看出,我們的祖先是按照“對蒼天厚土的敬畏和豐收的渴望”來進行創作。馬家溝窯文化最先發現于甘肅臨洮縣馬家溝村,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彩陶非常發達。這個是戰國時期的一個布紋香熏(圖),是在浙江的蕭山出土的。眾所周知,心型的紋飾是西方藝術品里出現最多的,香料似乎也都是西方人的專用。但是,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擁有了這樣一份優雅的生活情調。
唐三彩始于南北朝,盛于唐朝,它的顏色主要是黃、褐、綠三種。唐三彩造型生動逼真、顏色鮮艷。所有出土的唐三彩都非常有生活的氣息。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鉛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焙燒中,形成各種豐富色彩,顯出堂皇富麗的藝術魅力。1959年在西安唐墓出現的唐代駱駝載樂俑(圖),造型非常生動。這個駱駝里有7個歌舞樂俑,6男1女。雖然在地下埋了1300多年,出土時依然光彩奪目。
2.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美
宋代是中國陶瓷的第一個高峰期,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蓬勃發展。無論在種類、樣式還是燒造工藝等方面,均處于巔峰地位。宋瓷以收斂、溫厚、寧靜、含蓄等素色瓷作為表現形式,強調內心的感受。宋瓷之美,美在不可名狀之浪漫。相對于西洋畫派的寫實,中國人的審美追求更多的是一種意境的表達。宋人追求一種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美,正如老子所言:道法自然。也就在這個時候中國大統的儒家思想從“克己復禮為仁”提升到宋人對“天理”的追求。
汝瓷的來歷有一段如詩般的故事,傳說因為宋徽宗趙佶做了個夢,醒來后即命工匠燒造這種天青色的瓷器。另一種說法是徽宗崇尚道教,道教依靠“青詞”與上天交流,青詞又叫綠章,這些華美的文字一般都寫在青藤紙上,道教尤愛這種青綠色,所以汝窯在宋徽宗這里的要求就是天青色?!坝赀^天晴云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宋瓷雨過天晴后的顏色是宋人強調天空清靜的一種意境。
中國陶瓷史中,“官窯”和“官瓷”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官窯是一個相對廣義的概念,指歷代由朝廷專設的瓷窯。兩宋官窯簡要的說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北宋官窯-舊官、南宋修內司官窯和南宋郊壇下官窯??上У氖?,我們現在還沒找到北宋汴京的官窯遺址。
傳世的哥窯作品不足百件,非常珍貴。目前,哥窯的窯口還沒有被發現。在歷史上,哥窯也有非常有意思的傳說:哥哥章生一和弟弟章生二各開一窯,哥哥窯燒出的瓷器非常好賣,弟弟心生嫉妒,在他出窯的時候潑了一點水。瓷器本身是一個高溫的燒造工藝,遇水就開裂了。這本來是一個缺陷,但在中國文人雅士眼里,這樣一種缺陷美反倒成了別具一格的自然美。弟弟的窯就是著名的龍泉窯,龍泉青瓷基本上是不開裂的。
鈞窯是宋徽宗年間繼汝窯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窯。位于河南禹州(時稱鈞州),故名鈞窯,以縣城內的八卦洞窯和鈞臺窯最有名。鈞瓷的釉色為一絕,千變萬化,紅、藍、青、白、紫交相融匯,燦若云霞,宋代詩人曾以“夕陽紫翠忽成嵐”贊美之。鈞窯瓷最大的特征是釉層比較厚,釉料自然流淌填補裂紋,出窯后形成有規則的流動線條,非常像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跡,故稱之為“蚯蚓走泥紋”?!叭敫G一色,出窯萬彩”,窯變是鈞窯的魅力所在。這個是鈞窯的一個小型香爐,叫做琴爐(圖)。人在書房撫琴彈箏,有縷縷香煙相伴,鈞(君)臨天下,物我兩忘。
定窯的窯口是在河北省的曲陽縣,因為古代這里屬定州,所以叫做定窯。定窯最大特征是毛口、淚痕和絲竹的刷痕。毛口是上釉的時候沒有上到口邊,一圈是毛的。淚痕是釉的厚度不一,有明顯流淌的痕跡,叫淚痕。絲竹刷痕是拉坯時留下的細小的竹絲劃刷痕跡。
3.風韻與精致相融的時代
有人說,如果可以穿越回到古時候的某個年代去生活,很多人會選擇宋代。因為宋代物質富足、藝術繁榮、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宋代的風韻與精致,使得溫酒成為當時上流人士的時尚。這是一個北宋湖田窯的青白釉溫碗和注子,注壺是用來裝酒的。不過,溫酒到了宋代已全然沒有了三國時期“青梅煮酒論英雄”的英雄豪氣了。宋人特別追求心靈安逸的清雅自飲,然后淺斟低唱,用詞和著酒,大玩風花雪月。
這對元至正型青花龍紋大瓶(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青花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其價值在于瓶頸一側的銘文,這也是我們目前所知的中國最早刻有銘文的青花瓷。這段銘文寫了62個字:“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里荊塘社奉圣弟子張文進。喜舍香爐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凈一元帥打供?!币簿褪钦f,在公元1351年中國就已經造出了青花瓷。說起這對青花瓶,有個真實的故事:1920年的時候,旅英華裔古董商吳賚熙先生就把這對青花瓶從英國帶回北京的琉璃廠,請當時古玩專家掌掌眼并打算出售,遺憾的是當時幾乎所有的高手都認為這對珍寶是贗品。元代無青花,似乎是當時中國古玩行的共識,中國人在自家門口失去了首先認識元青花的機會。最后這對花瓶,被中國古陶瓷收藏家英國人大維德爵士收藏,遂又名“大維德瓶”。
元代瓷器富麗雄渾、畫風豪放,繪畫層次繁多,與中華民族傳統的審美情趣大相徑庭。元青花瓷開辟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揚州博物館鎮館之寶元代的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圖),最初也是用來裝酒的,它的瓶口很小只可以插一枝梅,非常符合中國文人雅士的審美情趣。元代的霽藍釉梅瓶現在世界上只存3件。揚州博物館的這件是最大、最完整的,故宮博物館和法國集美博物館也各有一件這樣的梅瓶,不過那兩件梅瓶都是有一些缺陷的。這個梅瓶也有一個故事:這個梅瓶在一個普通人家傳承了600多年,到了“文革”時期,媽媽怕因為此瓶而遭到傷害,就用墨汁將它的周身涂得漆黑。直到1976年,這戶人家的兒子瞞著母親將此瓶以18元賣給了當時揚州市的文物商店。一件元代的瓷器精品在民間輾轉了600多年能夠保存得這么完整,真的算是一個奇跡。
4.深邃無邊的明永宣青花
明代永宣兩朝的30余年里燒造的青花瓷,在青花瓷燒造史上堪稱稀世珍品。其異域風格的造型、濃重明艷的呈色、超凡脫俗的紋飾,被后人贊譽為“發曠古之未有,開一代之奇葩”。永宣青花瓷代表了中國青花瓷制作的最高水平,它既不同于元青花瓷的熱烈奔放,又有別于明中晚期青花的典雅稚拙,更不同于清前期青花的明艷華美,它所體現的審美層次崇高而神圣,具有深邃無邊的藝術底蘊。
迄今為止,宣德的蟋蟀罐(圖)是陶瓷收藏界最珍貴的一個品種,據說傳世的蟋蟀罐只有3個被保存下來,因為宣德皇帝少年得志,他是非常得到他爺爺永樂皇帝朱棣的喜歡的。從小帶他南征北戰,請最好的國學大師來給他講學,就連漠北征戰的時候都帶上他,還經常帶他到老百姓家去體驗民情,讓他從小懂得關愛百姓。宣德皇帝在軍陣之余非常喜歡斗蟋蟀,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所以當時朝廷的斗蟋蟀玩蟲之風非常盛行,景德鎮的官窯由是燒制了大量的蟋蟀罐。非??上У氖?,宣德皇帝英年早逝,38歲就駕崩了。繼位的小皇帝正統皇帝朱祁鎮當時只有8歲,皇太后擔心皇帝玩物喪志荒廢學業,不僅下令砸掉宮中所有蟋蟀罐,而且景德鎮御窯廠燒制好尚未進貢的蟋蟀罐也全部打碎深埋地下,同時規定朝廷和民間再也不準燒制蟋蟀罐,一直到正統、正德時期仍停止燒造。
宣德蟋蟀罐僅有三件傳世品,其中一件還缺蓋。明代文獻有宣宗贈寵物予大臣的記載,據此推測,這三件傳世品大概也因此離開宮廷而僥幸地逃脫了滅頂之災,使它們在故宮以外保全至今。1993年,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在發掘珠山明代御窯廠遺址時,出土了大量碎瓷片,由此復原出宣德蟋蟀罐17件。
5.中國陶瓷的鼎盛時期
清康、雍、乾三代是中國陶瓷的鼎盛時期,開創了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高峰??滴鯐r期不僅恢復了明代永樂、宣德朝以來所有精品的特色,還創燒了很多新品種,并燒制出色澤鮮明翠碩、濃淡相間、層次分明的青花。郎窯還恢復了失傳200多年的高溫銅紅釉,郎窯紅、缸豆紅獨步天下。天蘭、灑蘭、豆青、嬌黃、仿定、孔雀綠、紫金釉等都是成功之作,另外康熙時期創燒的琺瑯彩瓷也聞名于世。
康熙年間的郎窯綠又叫蒼蠅綠,很難聽但是很形象。還有一個是康熙年間非常有名的青花棒槌瓶(圖),上面畫的初唐時期《紅拂傳》里“風塵三俠”的故事:隋煬帝游幸江都,把朝廷交給越國公楊素來看守。胸懷大志的李靖去長安拜見楊素,兩人縱論天下大事。楊素也非常敬佩李靖的才華,想重用他。楊素身邊有個藝妓叫張凌華,也就是紅拂女,她被李靖的才華所吸引,連夜帶著李靖私奔,途中又碰到虬髯客張仲堅。三人情趣相同,遂結義行走江湖。當時天下大亂,虬髯客本有平定天下之志,聽聞太原李世民有雄才大略,三個人就去投靠李世民了。虬髯客和李世民下了一盤棋,自嘆才情不夠,就把所有的家產送給李靖和紅拂女,自己飄然云游世界。李靖和紅拂女得了巨額財富,幫李世民奪得天下。
這個是南京博物館雍正的粉彩會棋報捷盤子(圖)。當時,晉軍在淝水之戰大敗前秦的時候,前方捷報傳來。謝安與客人在下棋。他看過捷報以后,非常淡定地放在桌子上繼續與客人下棋??腿水敃r非常著急,就問他:前方情況怎么樣?謝安只是淡然地說了一句:孩子們已經破敵??腿烁揪蜎]心思下棋了,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很想把這一份激動的心情盡快和他人一起分享,遂放下手中的棋子回家去了。謝安送走客人,回到內宅去,他的興奮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過門檻的時候,踉踉蹌蹌的,把腳上的木屐的齒也碰斷了。這就是著名的典故“折屐齒”的來歷。謝安體現了男人內心的強大,無論是前面的運籌帷幄,還是后面的圍棋賭墅、小兒破賊,始終做到淡定、從容,對穩定當時建康的人心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6.陶瓷帶來的詩意生活
雍正是中國歷史上最勤勉的一個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藝術水準的皇帝。他強調的審美情趣是從外到內的一致,講究的是一種收斂、不張揚的風格。也正是這個審美標準把中國陶瓷帶到一個巔峰的狀態。
陶瓷的出現意味著人類對水火土的征服,也是人類利用自身的智慧來改造我們周圍物質事件的一個結果。陶瓷生產和應用不僅讓人類的生活精致化,也拓展了人類實用的領域和技術的智能。一件造型優美、趣味高雅的陶瓷作品不光光是一個時代的科技成果,也記錄著歷史過往的點點滴滴。陶瓷藝術以方寸之地集繪畫、詩文、書法、雕塑于一體,將古今中外、整體與局部、科學與美學融為一體,產生了超越器件本身的審美和文化價值,正所謂“使形下之器啟示形上之道”,這便是中國陶瓷的魅力所在。
中國人向來把“玉”作為美的理想,儒家認為玉有“仁、義、智、勇、潔”的品質?!熬颖鹊掠谟瘛?,中國人期望一切工藝的美、藝術的美,乃至人格的美,都趨向玉的美:內部有光彩,是含蓄的光彩,這正是宋瓷、清三代瓷器,也是中國陶瓷所追求的藝術理想和工藝境界。
我們之所以膜拜宋人,是因為他們在傳統筆墨的基礎上,尊重自然,并且能夠依照自己的審美感覺,把最基本,最瑣碎的生活體驗和情感加以詩化,以完美的象征形式,去實現安詳閑適的情感需求。而這樣單純的體驗和實踐也是每一位喜歡中國陶瓷的人所向往的。
什么是陶瓷釉?
陶瓷釉是覆蓋在陶瓷制品表面的無色或有色的玻璃態薄層。是一種硅酸鹽,陶瓷器上所施的釉一般以石英、長石、粘土為原料,經研磨、加水調制后,涂敷于坯體表面,經一定溫度的焙燒而熔融,溫度下降時,形成陶瓷表面的玻璃質薄層。它使陶瓷器增加機械強度、熱穩定性、介電強度和防止液體、氣體的侵蝕。釉還有增加瓷器美觀和便于洗拭、不被塵土粘染等作用。釉的種類繁多,按配料組成可分為石灰釉、長石釉、鉛釉、無鉛釉、硼釉、鉛硼釉、食鹽釉;按配制方法可分為生料釉、熔塊釉;按燒成溫度可分為高溫釉、低溫釉;按外觀特征可分為透明釉、乳濁釉、顏色釉、結晶釉、變色釉、裂紋釉等;按坯體種類可分為瓷器釉、陶器釉、炻器釉等。我國陶瓷生產中所用的主要有長石釉和石灰釉兩大類。由于釉中所含氧化金屬物的不同以及燒成氣氛各異,釉色有青、黑、綠、黃、紅、藍、紫等。古代的白瓷是接近無色的透明釉。陶瓷釉大致上有這么幾種:
彩釉:唐三彩盛行于唐,系素燒胎體涂白、綠、褐、藍色釉、800 度窯溫烘烤,當時多用做陪葬品。
釉上彩:就是先燒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進行彩繪后,再入窯經攝氏600 度至900 度溫度烘烤而成。釉上五彩,粉彩、琺瑯彩都是釉上彩。
釉下彩: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 上繪制各種紋飾,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淺色面釉,入窯高溫(1200.1400℃) 一次燒成。燒成后的圖案被一 層透明的釉膜覆蓋在下邊,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顯得晶瑩透亮。它的特點是色彩保存完好,經久不退。我們通??吹降那嗷ù?、釉里紅瓷、釉下三彩瓷、釉下五彩瓷等等就是釉下彩瓷的細分類。
釉里紅:釉里紅即釉下的紅色。它以氧化銅在瓷坯上繪畫圖案,然后施透明釉,高溫還原焰燒成。
斗彩:.斗彩.是在青花加彩工藝的基礎上逐漸衍生出來 的一種新的裝飾方法,先放在窯內用高溫燒成青花,然后填上 彩料,再由烘爐低溫烘燒制成。它由淡描青花與釉上彩繪相結合組成畫面,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爭奇斗艷,使斗彩堪稱瓷器中的絕化精品。
開片:即冰裂紋,釉面裂紋型同冰裂,因胎釉膨脹系數不同,過早出窯遇冷空氣產生,宋代哥窯以此為主要特征。
青花:釉下彩品種之一,以氧化鈷為色劑,在坯胎上作畫,罩以透明釉,經1300 度高溫燒成,藍白相映,明清兩代主打瓷器。
結晶釉:釉燒后,在釉層中出現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晶體。這種以結晶為特征的釉稱結晶釉。釉的底色與晶花顏色不同者稱復色結晶釉。也可采用施底釉和面釉來制造復色。結晶釉成因是產品燒成過程中釉內的結晶物質熔融后處于飽和狀態,在緩冷過程中產生析晶,從而析出美麗花紋的結晶。此類釉具有獨特的藝術韻味,頗受人們喜愛與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