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藝術。
原標題:當代陶瓷藝術市場七大特征
近幾年的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品市場,它有哪些規律值得我們陶瓷愛好者總結?它又有哪些新的變化、新的趨勢和新的特征值得我們玩味?
特征一:當代陶瓷藝術市場在盤整中前行
我國當代陶瓷藝術市場經過2009年至2011年高速發展后,受國家經濟形勢下行等大環境影響,以及“千萬元買大師頭銜”、“當代陶瓷雅賄”等幾篇媒體報道的披露,最近兩年相繼開始調整,2014年盤整仍在繼續。
從北京、上海、石家莊、太原、鄭州、武漢、廈門、深圳、景德鎮等幾個藝術品交易場所的信息反饋來看,年初當代陶瓷藝術品購藏群體進一步持幣待購,人氣進一步低落。一些現當代藝術瓷的經銷商店鋪,以前車水馬龍場景,如今卻是冷冷清清,很多商鋪甚至都沒有開門營業。一些商鋪聚集區,還經??吹缴啼佫D讓的告示。陶瓷藝術經紀人李根正表示,從去年以來,買家數量急劇減少,從總量上看,基本上減少了40%以上。
據石家莊熊窯瓷業董事長熊訓宏透露,他們很努力工作,但生意還是不夠好,公司處于半停產的狀態,客戶來的也很少了。
而景德鎮江夏陶瓷董事長徐銘志也表示,尚之夏陶瓷從2008年開始銷售是一路攀升,大概高峰期2010年的時候,銷售額在七八千萬左右。2012年銷售額有所回落,到今年為止銷售額大約只有高峰時期的四分之二。
特征二:拍賣會成為陶瓷藝術市場晴雨表
2013年年初,很多藝術家都反映市場難做,但7月份在深圳舉辦的“華彩瓷韻”景德鎮當代藝術陶瓷拍賣會,總成交額1600余萬元,成交率超過75%,顯示當代藝術陶瓷市場有升溫的跡象。
緊接著10月份的2013中國景德鎮國際藝術陶瓷拍賣會,共拍出藝術品103件,成拍率72.03%,總成交額6196.96萬元,摘得歷年瓷博會國際藝術陶瓷專場拍賣會成交額桂冠。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戴榮華創作于上世紀90年代的粉彩雙面釉瓷板四條屏《四美圖》,還以1100萬元的落槌價成為標王。
景德鎮華藝拍賣公司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激動地說,藝術瓷收藏市場經歷了長時間的沉淀后,人心在聚集,2013年秋季出現了回暖跡象。接下來的中國嘉德等各大拍賣公司春拍較往年相比將更加精彩,預示著2014年將迎來藝術瓷收藏市場的“春天”。
很顯然,在陶瓷藝術品流通體系尚不完善的2014年,有著公開拍賣記錄和拍賣價格的拍賣會,已成為了陶瓷藝術品市場的晴雨表和風向標。
特征三:陶瓷大師強者恒強
如果硬要把當代藝術陶瓷名人名家分個三六九等的話,那么無疑如王錫良、張松茂、秦錫麟、李菊生、鐘蓮生等國家級大師、資深美術教授當之無愧列為第一軍團。這些處于藝術陶瓷金字塔頂層的領軍人物,個人品牌影響力大、藝術風格獨特、在學術界或陶藝界有較高地位,市場認可度高,象往年一樣,2013年作品依然供不應求。
在市場上,王錫良的粉彩人物及山水、秦錫麟現代民間青花和現代陶藝、李菊生高溫顏色釉裝飾、黃賣九青花分水、賴德全釉上珍珠彩等代表作品是一“瓷”難求,即使收藏家交全款訂單,也要少則1個月,多則半年以上,才能拿到貨。由于有的大師年事已高,甚至有的買家等上兩三年,也不一定能拿到藏品。
預計2014年,隨著收藏家隊伍的進一步理性,藝術市場這種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現象將呈擴大趨勢,而位居陶瓷大師頂端的“大師中的大師”、“極品中的極品”則更受大資本、大企業、大藏家的追捧!
特征四:中青年藝術家兩極分化
近幾年,對中青年藝術家來說,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對于那些有實力、有潛質、有創新精神,且作品又有特色的中青年藝術家來說,日子過的還挺滋潤。
如青年藝術家潘長杰的珍珠彩仕女作品,運用珍珠彩形式來塑造人物的形象,具有創新美、構圖美、線型美、色彩美等裝飾審美特點,從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收藏家的關注與青睞。又如擅長青花分水的青年藝術家黃景鋒,作品意境開闊、情感濃烈,頗具生活氣息和現代審美情趣,受到了市場的歡迎。
而那些剛出道不久、個人藝術風格不鮮明,還沒得到市場認可的青年藝術家,仍在接受著市場的痛苦考驗,有的連生存都很困難。
筆者從景德鎮在線、景德鎮名瓷在線、中國名瓷網、中瓷網等幾個主要陶瓷藝術品交易平臺所反饋的信息來看,也充分印證了這一觀點。
特征五:陶瓷油畫受市場追捧
從視覺上既有很強的油畫效果,又有陶瓷細膩、色彩豐富的特點,給人一種全新感覺和強烈印象,具有當代中國新文人精神氣質的陶瓷油畫,已成為2013年當代陶瓷中最受追捧的瓷繪樣式之一。
究其原因,據景德鎮在線總經理兼國家陶瓷電子商務中心負責人“老貓”分析,陶瓷油畫走熱全國,一方面是這類風格作品,同時具有油畫和陶瓷藝術雙重屬性,易于被欣賞、接受;另一方面,就是因為這種作品,太費工耗時,具有較好的收藏升值潛力。他介紹說,一件油畫作品,一般要花十天到半個月工夫,反復燒制7到8次才能完成,在燒制過程中成品率低,而這類繪畫,筆工非常細膩,只有中青年作者才能有這樣的眼力、精力和體力,估計過了五十、六十歲以后,想畫也畫不成了,所以這類作品收藏潛力特別高。
另據中國陶瓷油畫藝術院負責人介紹,因陶瓷材質平整光滑便于創作,可保存時間又非常長久,色彩豐富逼真,因此,陶瓷油畫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
特征六:當代陶瓷成為民營企業及政府官員投資新寵
據景德鎮市陶瓷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曹新民透露,他今年在山西、北京、河北等地考察時,發現民營企業家進入陶瓷收藏投資領域的人數越來越多。
而一位不愿署名且也是陶瓷藝術收藏者的中央企業老總向筆者證實了這一觀點。由于他身處瓷都景德鎮,因公務需要經常與一些藝術家、藝術機構打交道,為此,經常接到外地的政府官員同學、老鄉以及民營企業家朋友打來的電話,請求他代為購藏藝術陶瓷,2013年這種情況尤為突出。
對于民營企業及政府官員熱衷于陶瓷藝術品投資和收藏的這種現象,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西沐認為,在貨幣超發及通貨澎脹高預期下,陶瓷藝術品必然成為財富人群資產保值與增值的主要工具。此外,陶瓷藝術品對于拓展文化產業、合理避稅,以及擴大企業的知名度,塑造企業形象也發揮著積極作用。
顯然,在房地產受到宏觀調控,股市上竄下跳,其他投資品種稀少的當代中國,陶瓷藝術品已成為民營企業及政府官員投資收藏新寵,預計2014年仍將加速這種趨勢。
特征七:陶藝媒體、陶瓷評論欣欣向榮
近年來,除景德鎮地區主辦的十幾家當代陶瓷藝術類媒體外,外埠媒體也有加速進入陶瓷藝術媒體的趨勢。
如全國著名的綜合類門戶網站――新浪網于2013年10月份開通了“江西陶瓷”頻道,把辦公地點選在景德鎮,零距離對接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全國著名的藝術類門戶網站――雅昌藝術網也于2013年開通了“江西站”,重點關注當代藝術陶瓷,并也把辦公地點選在景德鎮;我國權威網站――人民網也開辟了“瓷器”頻道,致力于傳播推廣中國陶瓷文化。此外,由國家文化部主辦的中國文化報開辟了《名瓷市場》???據悉,由中國文聯主辦的中國藝術報也將開辟藝術陶瓷???,給本已火熱的藝術媒體再添一把“火”。
與此同時,作為藝術媒體的主要“填充物”――陶瓷評論,自然也是水漲船高。論權威性,當屬中國文化報――《名瓷市場》???,近年來發表的《“名作”比“名號”更重要》、《當代藝術陶瓷收藏“四忌”》等評論文章高屋建瓴,觀點鮮明,極受讀者喜愛;作為黨報,景德鎮日報開辦的《瓷苑》??诰暗骆偸芯哂袠O高的影響力?!墩嫔泼朗撬囆g創作與評論的標準》、《從江南銅屋到景德鎮“瓷宮”》等文章分析精辟,建議中肯,得到了讀者的高度認同;論發行,瓷都晚報-《瓷器》有得一拼,其充分利用瓷都晚報的渠道優勢及民營企業的活力,加之精細的策劃,把《瓷器》雜志搞得紅紅火火;論特色,《瓷都美術家》雜志依托景德鎮市文聯影響力及市陶瓷評論家協會的人脈,經常組織文化沙龍,針對藝術市場熱點及時發出自己的批評之聲,近年來雜志也辦得有聲有色。
可以說是繁榮的藝術媒體、精彩的評論文章共同推動著當代藝術陶瓷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的一年。
(作者吳愛華先生系中國陶瓷傳播大使、中國陶瓷評論名家、中國陶瓷藝術名家、藝術陶瓷市場專家、推廣大使)
精選閱讀
當代藝術陶瓷市場潛力無窮
藝術陶瓷
隨著人們生活品位的提升,對藝術的追求就越來越強烈,作為當代高端陶瓷藝術品的收藏一定會有的相當的資金介入推動這方興未艾的市場。收藏是投資而非一般消費,給我們帶來的首先是心靈的陶冶,藝術的熏陶,和視覺的享受。藏品升值帶來的經濟利益更是收獲,以此檢驗我們的才智。有時精神上的獲取甚至大于物質上的所得,我們享受的恰恰是收藏的過程。
相對于古瓷而言,當代藝術陶瓷 作為嶄新的投資收藏門類,其優勢顯而易見?,F當代陶瓷藝術品 以其獨特的工藝,強烈的時代性、獨創性、學術性以及視覺沖擊力征服了藏家,其巨大的藝術魅力和經濟價值是其他許多藝術品門類難以比肩的。而且藏家的收藏心態也逐漸成熟,關注更多的是藝術價值。同時,當代藝術陶瓷 不存在斷代的難題,作品價值的高低顯而易見。加上市場剛剛起步,價位依然偏低,未來升值空間較大。
談到價格,是個敏感問題,但參考正泰瓷社近年的銷售價格不難看出,盡管這些年老師作品價格不斷地上升,但比較當代油畫和其他藝術品類依然是個價值洼地。就如同站在三層樓觀看地面是有高度,但比較摩天大樓或珠峰則是小巫見大巫了。陶瓷作為一種載體,睹之有型,叩之有聲。他的繁復工藝及視覺效果是任何一種載體也無法比擬的。從保管角度只要不人為損壞,它可與地球同在。既一件藏品可代代相傳。這足以推測其應有的價值。
同時,中國當代藝術陶瓷也有著宏大的國際市場的支撐。目前國際上認可的最大的當代藝術品投資有兩大類,一個是油畫,另一個就是中國的藝術陶瓷。國內外的美術界都非常重視中國當代藝術陶瓷的發展,因此這個投資收藏項目非常值得期待。
當代藝術陶瓷作品不僅接受國內收藏市場的檢驗和全球藝術品市場的檢驗,也需要接受更高端審美品位收藏家的檢驗。談到這,就不能不談收藏的理念問題。真正的收藏大家是建立在收藏者的個人愛好基礎上,且不僅僅滿足于個人的興趣,還要作為一種事業付諸熱情,甚至成為一生的鐘愛。古今中外大的收藏家更會連續幾輩人接續這個事業。
香港著名收藏家、云海閣主人張宗憲作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中國藝術品收藏家及古董商,他曾說過“收藏家絕不是三天五天的收藏,真正的收藏家至少收藏20年、30年,甚至一輩子,并且最后捐給博物館或相關學術機構,這樣才能算真正的收藏家!”張宗憲認為;收藏只能是投資而非投機,好的收藏家,首先要有這方面的興趣,肯學,還要多看、多聽、多買。
美國拉斯維加斯娛樂業的顯要人物億萬富翁斯蒂芬·A·韋恩是當今世界級的藝術收藏家之一,他的回答更能代表收藏家的觀點,“收藏家他們明白自己所擁有繪畫絕對是物超所值,同時他們也知道如果把這些畫賣掉了就再也找不到替代品?!痹陉P于收藏家和投資人有什么不同時,韋恩給出的標準是“收藏家對作品的欲望要高于他對錢的欲望?!彼麄兊墓餐c除了都具備大量收藏資金之外,對一些收藏家來說藝術品是一種生活的必需,對一些收藏家來說藝術品是一種生存的激情,而對更多的收藏家而言藝術品更意味著以上兩種價值的結合。因此在當下這個“價值優先”的時代,糾纏于藝術市場將走到多么高的位置?它何時能夠發展到頂峰?對于收藏者而言無疑是庸人自擾。而堅持所謂的“價值優先,品質精良”,既是藏家的不二法門,也應該是藝術作品投資人的不移原則。
可喜的是,中國當代藝術陶瓷收藏者,是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的發現者。他們不僅具備了專業研究的熱情和水準,建立和充分利用自己的收藏體系。更加令人欽佩的是,許多藏家不但傾注了大量的財力和精力,更凝聚了多年乃至一生的心血和智慧,他們以自己的努力成果,積累物質文化財富,作為歷史長河中有限階段的傳承和保護者,通過系統的主題收藏,讓藝術品經過系統的整合,延續中國文化,煥發新的價值,并最終服務于國家和社會,功德無量。未來藝術陶瓷 市場將會越來越火熱,市場前景值得關注。
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市場發展迅速
預計2014年,隨著收藏家隊伍的進一步理性,藝術市場這種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現象將呈擴大趨勢,而位居陶瓷大師頂端的“大師中的大師”、“極品中的極品”則更受大資本、大企業、大藏家的追捧!
特征四:中青年藝術家兩極分化
2013年,對中青年藝術家來說,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對于那些有實力、有潛質、有創新精神,且作品又有特色的中青年藝術家來說,日子過的還挺滋潤。
而那些剛出道不久、個人藝術風格不鮮明,還沒得到市場認可的青年藝術家,仍在接受著市場的痛苦考驗,有的連生存都很困難。
筆者從景德鎮在線、景德鎮名瓷在線、中國名瓷網、中瓷網等幾個主要陶瓷藝術品交易平臺所反饋的信息來看,也充分印證了這一觀點。
特征五:陶瓷油畫受市場追捧
具有當代中國新文人精神氣質的陶瓷油畫,成為2013年當代陶瓷中最受追捧的瓷繪樣式之一。
究其原因,據業界人士“老貓”分析,陶瓷油畫走熱全國,一方面是這類風格作品,同時具有油畫和陶瓷藝術雙重屬性,易于被欣賞、接受;另一方面,就是因為這種作品,太費工耗時,具有較好的收藏升值潛力。他介紹說,一件油畫作品,一般要花十天到半個月工夫,反復燒制7到8次才能完成,在燒制過程中成品率低,而這類繪畫,筆工非常細膩,只有中青年作者才能有這樣的眼力、精力和體力,估計過了五十、六十歲以后,想畫也畫不成了,所以這類作品收藏潛力特別高。
另據中國陶瓷油畫藝術院負責人介紹,因陶瓷材質平整光滑便于創作,可保存時間又非常長久,色彩豐富逼真,因此,陶瓷油畫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
特征六:當代陶瓷成為企業及官員投資新寵
對于企業及政府官員熱衷于陶瓷藝術品投資和收藏的這種現象,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西沐認為,在貨幣超發及通貨澎脹高預期下,陶瓷藝術品必然成為財富人群資產保值與增值的主要工具。此外,陶瓷藝術品對于拓展文化產業、合理避稅,以及擴大企業的知名度,塑造企業形象也發揮著積極作用。
顯然,在房地產受到宏觀調控,股市上竄下跳,其他投資品種稀少的當代中國,陶瓷藝術品已成為民營企業及政府官員2013年的投資收藏新寵,預計2014年仍將加速這種趨勢。
特征七:陶藝媒體、陶瓷評論欣欣向榮
除景德鎮地區主辦的十幾家當代陶瓷藝術類媒體外,2013年,外埠媒體也有加速進入陶瓷藝術媒體的趨勢。
新浪網于2013年10月份開通了“江西陶瓷”頻道,零距離對接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雅昌藝術網也于2013年開通了“江西站”,重點關注當代藝術陶瓷,兩家辦公地均在景德鎮;中國文化報開辟了《名瓷市場》???;與此同時,作為,景德鎮日報開辦的《瓷苑》??诰暗骆偸芯哂袠O高的影響力。另外,瓷都晚報-《瓷器》,充分利用瓷都晚報的渠道優勢及民營企業的活力,加之精細的策劃,把《瓷器》雜志搞得紅紅火火……。
可以說2013年是繁榮的藝術媒體、精彩的評論文章共同推動著當代藝術陶瓷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的一年。(作者:吳愛華)
當代陶瓷藝術新突破繪畫陶瓷欲破市場瓶頸
近年來瓷器在拍賣市場行情一路走高。且不論屢創天價的文物古瓷,當代陶瓷也是水漲船高。
然而,工藝美術大師瓷的進入門檻目前已經太高,普通的工藝陶瓷又市場冷清,當代陶瓷市場增長開始遭遇瓶頸。如何在陶瓷制造這項傳統工藝上推陳出新,表現創新性、當代性,是業內人士探索的方向。近日在上海舉行的“像外”——當代陶瓷藝術展,展示了跨界當代藝術家的陶瓷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受到眾多藏家的好評,或許將成為當代陶瓷的發展方向之一。
當代陶藝身陷低谷
2008年春拍,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的領軍企業中國嘉德率先推出現當代陶瓷藝術專場。此后,當代陶藝作為中國嘉德的常設專場,開始在歷年的春秋大拍中突飛猛進。2010年,內地兩大拍賣公司北京匡時與北京保利也開設了現當代藝術陶瓷專場。2011年,藝術市場繁榮至頂,現當代陶瓷行情高漲,嘉德春、秋兩季大拍,當代陶藝部分總成交額均突破億元。而北京匡時和保利同年也都迎來當代陶藝行情的高峰。
好景不長,隨著藝術市場在2012年整體下滑,現當代陶藝板塊也開始回落,其中當代紫砂板塊降幅尤為明顯。2013年繼續呈現下滑趨勢,整個板塊的行情處于低谷。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并不意外:“中國的當代陶瓷藝術已經發展到一個瓶頸。人們看到的全是以傳統工藝為主的陶瓷,沒有什么新意?!币灿袠I內人士分析,之所以出現這樣的低谷期,問題出在當代陶藝的路徑選擇上:前兩年入市的資本,大多數選擇追捧各級“工藝美術大師”,最終走入了困境。
繪畫陶瓷再獲新生
早在1980年代,上海其實有過一次藝術家畫瓷的小高潮。朱屺瞻、謝稚柳、關良、唐云、陸儼少等一大批名家用釉彩在各類瓷器中留下了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瓷畫作品。宣紙換成瓷瓶,平面轉向立體,水墨變成了釉料,對畫家而言無疑進入了另外一個藝術門類。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傳席認為,“瓷以畫傳,畫以瓷傳”,畫家在瓷器上畫畫,其價值已經超過了瓷器本身。而近兩年,這種陶藝與美術的結合再次受到市場關注。廣州美協陶藝委員會主任左正堯指出:“有的畫家被瓷本身的魅力吸引,抱著嘗試新材料、體驗燒制樂趣、拓展創作思維的心態進行瓷畫的探索?!?/p>
當代陶瓷藝術家白明、白磊兄弟就是拍場明星。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融陶瓷工藝、器形與陶瓷繪畫于一體。其中,身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主任的白明,早在1999年就有作品上拍,已有62條拍賣紀錄,其作品“青花卷缸”在2012嘉德秋拍以172.5萬元成交;而身為蘇州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的白磊,其作品也從2001年起出現在拍賣場上,已有53條拍賣紀錄,其中一件“釉里紅高溫色釉箭筒”在2012年中國嘉德春拍中以207萬元成交。
傳統與時尚的融合
上海璟通藝術中心舉辦的“像外”——當代陶瓷藝術展上,展出了三位來自中國、美國與意大利的藝術家的陶瓷繪畫作品。
其中,中國藝術家張國君一組瓷板山水作品十分引人注目。他的作品是顏色釉作品,運用釉上彩工藝,從中國文化的角度詮釋與自然的關系,畫面追求虛靜禪悟。張國君表示,在色彩的運用上他注重既從傳統中走出來,又要有當下的感覺,所以色彩的運用上會比較明亮鮮艷,注意色彩搭配、對比,融合很多時尚元素。他的一組陶瓷作品,造型結合了現代元素而從傳統中抽離出來,釉色則呈現出亞光溫潤,其上的繪畫則充滿水墨的禪意。張國君作品《風雪長白》在2006年中貿圣佳拍賣有限公司春拍中拍出6.82萬元;作品《意山》在中國嘉德2012春拍以20.7萬元成交。
市場環境下當代陶瓷藝術品的發展策略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絕大部分陶瓷藝術品已經成為商品進入流通領域,而只要是商品,其發展就必須符合市場規律,受其制約和支配。而說到底,市場規律是供求關系,當代陶瓷藝術品要繼續發展就必須關注供求關系,也就是必須要為消費者的需求服務。陶瓷藝術界不少人提出甚至是大聲疾呼陶瓷藝術品不要迎合市場,主張進行純藝術的創作,在創作中避免商業性、注重學術性。結合當前陶瓷藝術市場出現的一些不良現象,這種維護陶瓷藝術神圣領地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味強調脫離市場的制作顯然在多數陶瓷藝術家需要自謀生路的情況下顯得并不現實,這實際上是文人清高、輕商抑商舊觀念的影響。
事實上,在當前市場環境不可能改變,而只會更加深入發展的形勢下,陶瓷藝術面臨的不是進不進入市場的問題,而是如何在市場中健康有序發展的問題。在市場上,陶瓷藝術作品和其他商品一樣,存在著優劣、真假和檔次的區別。陶瓷藝術市場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各階層都希望購買與自己身份、地位相稱的作品。也就是說,多種多樣的市場需求給了陶瓷藝術家以足夠廣泛的自由選擇的天地,陶瓷藝術家們完全無須急功近利,跟風抄襲,大搞短期行為。市場需求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上升的,中國幾十年以來的經濟保持著快速增長,對陶瓷藝術的市場需求自然也就不斷水漲船高,而隨著更多藝術家投身于陶瓷藝術創作當中,市場競爭也就日趨激烈,甚至達到白熱化程度,陶瓷藝術家也就需要不斷提高競爭意識。當然,這種競爭應當是一種良性競爭,而不是大肆造假、粗制濫造,對于假冒偽劣行為應該群起而攻之,努力營造一個良性發展的市場環境。
人們常說,藝術無價,但在市場環境下,藝術是有價的。一件陶瓷藝術作品,通過采取包裝、展覽、宣傳、評論等一系列手段以后,其市場價格即得以體現出來,或者是通過對陶瓷藝術家個人的宣傳來提高陶瓷藝術品的價格。但是,這種宣傳必須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任何通過不正當炒作借以抬高陶瓷藝術品價格的行為都是對消費者的欺詐。一個真正的陶瓷藝術家應當保持嚴謹的創作態度,并通過適當的市場步驟來使自身的作品不斷升值。
陶瓷藝術與當代語境
對于當代藝術而言,陶瓷的名聲很是一般。人們聽到的第一反應,就是覺得藝術家應該是借用這種材料來表達“歷史與現在”、“脆弱的古老文化”等頗為庸常的寓意。
在今日美術館日前舉行的主題展覽中,其實也不乏此類淺顯易懂的作品。比如李曉峰的《海光》,用破碎的骨瓷片拼湊出一大幅海船圖,暗含了“海上絲綢之路”時期古代中國的昌盛文明之意。這很容易令人想到藝術家以前創作的同類作品:用瓷片縫制而成的旗袍,當中對中國文化脆弱、矯飾的暗指也非常明確。
同樣還有馬紅娟《呼吸的瓷器》。遠看非常標致的一只青花瓷大花瓶,若非仔細盯住很難發現端倪:它會動。整個花瓶先被打碎、再完整地拼湊出來,中間鼓出來的部分會因為瓶中的裝置而以人類呼吸的節奏一起一伏——仿佛小動物的腹部。據策展人和藝術家自己的解釋,這件作品的意味在于“瓷器同每個人息息相關”,人們看到的只是飽脹與收縮這樣簡單的動態,但由于投射了人類自己對于呼吸的直觀感受,因而讀解出“生命體”的意義。盡管如此,筆者還是很難不去注意到“破碎重整”這個意象。
“當代陶瓷藝術還在剛剛萌芽的階段,其實展覽中有很多作品都還處于‘現代陶藝’的研究領域里面?!豹毩W者、策展人子賀解釋說,之所以容忍此類作品的出現也是為了說明這樣的過渡階段——即陶瓷從過去器物性、裝飾性的工藝逐漸發展出獨立的當代藝術門類。
他在景德鎮進行了三年的實地調研,找來三十余位藝術家,希望可以通過多維度的陶瓷藝術實踐,呈現出陶瓷藝術在當代語境下的創造力。
當初在設定展覽門檻的時候,子賀提出了兩個要求。第一,作品包含但不限于使用陶瓷材料。第二,如果需使用陶瓷材料,必須具有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說,藝術家輕易不得使用陶瓷,就事論事;如果使用了也需要有特殊的原因,說明為什么不可用其他材料來表現。實際上這樣就已經把展覽想要探討的問題展現了出來:除了器物之外,還有什么?
傅鐳創作的《百晃圖》是一個影像作品。他在考察工匠制作瓷器的過程中發現,許多專門負責拉胚的師傅都會在為泥土塑型的時候陷入冥想狀態——隨著手中坯胎的逐漸成型,他們的腦袋也會有規律地前后左右晃動。于是他拍下了每一個師傅工作“入迷”的狀態,幾十個短片并置、在墻上循環播放。
他很明確地講述了與陶瓷相關的東西,但作品里幾乎連陶瓷坯胎都沒有出現——而是最重要的,那些器物背后的創造者們。
曹曉陽的《非虛》則必須使用陶瓷材料。為什么不可替代?因為他用的是師傅拉坯之后留下的那塊工作板。把正常制作瓷器剩下的土渣廢料送進窯中烤制,最終得到的則是被凝固、瓷化了的工作廢墟。
策展人認為,當代陶瓷藝術,或者說新的陶瓷藝術,將不再拘泥于發展了千年的民俗主義工藝美術,而更多地涉及陶瓷本身作為實物與材料的歷史。其中人們既可以看到歷史符號,又可以看到人與泥土的關聯。
展覽將持續至2014年3月17日,展期只有短短半個月左右。雖然呈現出了一些想要探討的東西,但是由于“陶瓷”這個概念動輒就牽扯到上下五千年的宏大敘事,看完之后難免令人感到精神疲憊。
我個人印象最深的是里面由耿雪創作的短片《靈·照·寂·滅-海公子》,用青花瓷制作出玩具般大小的人、蛇、樹木、花草,以停格動畫的方式講述一段聊齋故事。瓷器表面光滑、清脆的質地,與整個故事清冷悚然的氣氛配合得恰到好處——惹得人心里發毛,卻暗暗叫好。而這種有趣的雜糅是否才是所謂“當代陶瓷藝術”最討巧的施力點呢?(作者:錢夢妮)
中國當代陶瓷藝術
中國當代陶藝起步較晚,但是中國的當代陶藝家們并沒有裹足不前。正如當代美術批評家皮道堅所說,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已經成為“蘊涵著中國當代心理結構和集體無意識層面豐富內容的‘文本’,成為世紀末中國心靈史的一段索引?!?表現現代人對理想的追求、人性的思索和人生的感悟,這種審美價值的闡述面對的是作為個體存在的藝術家個人豐富的內心世界。
對于以拉坯造型的陶瓷器而言,熟練陶瓷工人按照設計圖紙或成品制作的作品在技術層面而言,也許能做到無懈可擊,但是這類作品卻不能算真正的藝術品,真正的藝術品表達的是人意識的流動,以及對于自身生存社會的認知。
當代器形陶藝作品的創作在塑形方面已經擺脫了純粹的實用功能,轉向心靈的傾訴。有許多現代陶藝家對器皿類陶藝情有獨鐘,采用各種不同的手段來表現器皿陶藝的魅力。
東西方當代前衛陶藝雖然起因不同,卻殊途同歸——拋棄固定造型風格的程式,追求不帶任何功能要求的純粹化的形態。陶瓷器作為一種可觸的藝術具有了獨立的品格。
當代的陶藝從形制上大體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類是器皿形的陶瓷作品。這類作品以陶為媒材,利用了陶土特有的質感,隱喻著本真的回歸,探索純粹的形式構成。但它和傳統器皿注重實用不同,現代陶瓷實用和美的功能開始分離,人們開始重新思考傳統陶瓷所秉承的“對稱之美”,重新塑形成為陶藝新的課題。
與繪畫追求純粹的視覺效果和雕塑對多種媒材的綜合實驗不同,陶瓷的物理特性不僅決定了它的形式美,也決定了它與其他媒材的根本區別。陶藝的形式主義是在陶的特質下對形式表現的可能性的追問。同時,陶藝的創作不僅需要創造精神,還要善于在制作過程中發現偶然的效果。如金文偉和白磊在材質的選用上比較單純,泥質的本色占了絕大多數的比例,利用陶土在肌理與質地上的豐富變化構造一種新的形式關系。這種形式語言,豐富了純形式的表現力。
第二類是陶瓷雕塑類的作品,側重自我觀念的表達。
就像我們每天都想尋找新鮮的自我,藝術家可以把這種對于自我的探求訴諸于藝術作品之中。陶藝作為表現自我的手段,藝術家在作品中傾注了某種感情或認知,敏感地把握住自我的生存狀態,實際上也就表現了當代社會生活的共同經驗。
第三類是組合類陶瓷作品,即陶瓷與其他材質相結合的作品。這種類型是對文化的批判或對歷史的追思。陶瓷的基本要素水、土、火在材質上有著全球化的共同語匯,但是不同的形態與樣式有著較為相異卻明確的文化針對性,這種狀況也正顯示了中國的當代陶藝在世界現代藝術語境中的話語權,是一種突破和飛躍。
當代陶瓷的三種類型,都不把實用當作主要功能,更多注重的是它的藝術性。因此,我們完全可以用現代藝術理論的語言來規范它們。當然,類型并不代表風格或藝術流派,它只是對現代陶藝在形式、題材、內容和主題上的綜合考察。而如果在此基礎上再去細分,未來必然會被當代陶瓷的藝術魅力所折服。
當代藝術的陶瓷嘗試
《假寐》 趙夢歌
瓷板畫《云動》 羅小聰
雨綺
“我出生在景德鎮陶瓷世家,記得小時吃飯的時候,使用的就是官窯的碗?!碧沾伤囆g家羅英桂十七歲進入陶瓷廠,而在此之前來自家庭的熏陶早已使她深深愛上了古老而美麗的陶瓷藝術。但如今,她所探尋的,是要通過創新超越傳統,發展當代陶瓷藝術。她說:“景德鎮的陶瓷要完成從工藝到藝術的轉化,需要漫長的過渡。而只有‘借力’具有國際語言的當代藝術,進行‘藝術嫁接’,才能加快這個過程。只要具有藝術和思想上的高度,不論是油畫家還是國畫家,都完全可以在陶瓷上實現自己的藝術想法?!?/p>
羅英桂創建的“人間瓷畫”長期以來致力于瓷板畫創作的推陳出新,營造了一所“沒有圍墻的學院”,她簽約的藝術家也是風格迥異。
劉正作品中重疊相連的人體造型體現了瓷板畫具有展現雕塑這一藝術形態的可能性?!拔乙恢庇X得我掙扎在一張網中,這張網是由復雜的歷史文化構成的。一方面,我需要依賴這張網,使自己不至于懸浮在空中。另一方面,我需要掙脫這張網,使自己減少被束縛的痛苦和被窒息的危險?!边@就是他的當代藝術創作理念。他的釉下彩瓷系列作品,立意新穎,邏輯思維縝密,通過具有生命力的線條,張揚了瓷板畫的哲學空間。
趙夢歌從優雅的唐代仕女圖中汲取靈感,以西方油畫技法進行渲染,創造出青花風格的抽象人體作品。她以“我的精神自畫像”思想為背景,進入當代瓷板畫創作,成功塑造出中國傳統文化中女性情感“無時間性”的欲望主題。她的作品不僅展現出了來自內心深處對愛和欲望的理解,還通過熟練的豐滿的線條,勾勒出女性固有的想象旋律。在大千世界,具有無限的色彩斑斕的空間,然而真正屬于每一個人自己的總是僅有的那樣有限的一點,有時候,為了這樣有限的一點,需要人付出一生的守候。趙夢歌的陶瓷繪畫女性題材,就能夠讓人充滿期待,處在永恒的交錯感覺之中。
馬丁民的作品借鑒了西方的色彩語言和中國傳統畫的寫意手法,呈現出一種獨特的色彩張力和韻味,傳達出一種優雅與質樸的東方意蘊。人為控制與自然天成的功底,使得陶瓷顏色釉繪畫藝術具有無限的可能性。他認為:為了思考傳統,必須拋棄模式的概念束縛,轉向經驗的創新。他以高溫色釉進行繪畫研究,保留了陶瓷材質的天然性和生命力,形成陶瓷繪畫的一種天然、率真的油畫實驗方法。
“開始時,習慣了傳統瓷器的人們都不理解我,也看不懂我摯愛的瓷板畫。但如今情況就不同了?!边@些年,羅英桂所提出的當代陶瓷繪畫的藝術框架得到了業內人士的廣泛贊同,許多陶瓷學院、美院的藝術家都加入了與她的合作。近十年的時間里,羅英桂與近百位國內外藝術家合作,創作了千余幅當代瓷畫作品。雖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與心血,但羅英桂并不覺得累,她說:“過去,我經常思考,作為深愛陶瓷的當代景德鎮人,我們應該為陶瓷做些什么?應該給未來留下什么?如今,當代瓷板畫替我解答了這個疑問?!?/p>
形制之上的 當代陶瓷藝術
排氣管(2009-2013)陶瓷 圖勒畢昂·卡瓦索伯
太空計劃陶.金屬2004呂品昌
■李婷
2014年5月24日至8月23日,由中國蘇州金雞湖美術館、挪威工藝協會、挪威卑爾根KODE美術館共同主辦的“陶瓷媒介的‘形制之上’藝術作品展”在金雞湖美術館展出。
中國在明清時代的外銷瓷,對作為北歐的挪威在手工藝以及日常生活方面有著很大的影響,至今在挪威的一些美術館和博物館中收藏有來自中國的陶瓷藝術品與外銷瓷。許多挪威當代藝術家利用陶瓷材料進行創作,可以說是與中國傳統藝術有著難以割舍的情結與聯系。
以“形制之上”為主題的中國與挪威當代藝術家聯展,聚集了中挪兩國15位藝術家的34件作品。這次展覽具有三個特征:首先這是蘇州第一次比較集中地展示挪威當代藝術家的作品; 二是所有參展作品都是利用陶瓷作為材料,具有媒材上的規定性、獨特性和專題性;三是所謂的“形制之上”,指涉的是參展作品超越了傳統陶瓷藝術的形制與樣式,即將中國傳統的陶瓷作為當代藝術創作的一種材料,改變或擴展了以往對陶藝的審美習慣與方式。希望給觀眾提供一次傳統文化資源在全球化境遇中,中、挪藝術家是如何進行實驗與轉化的以及作為陶瓷媒介在當代藝術創作語境中的多種可能性。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表示,當傳統文化資源在后現代語境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時,文化傳承有時并不完全通過全盤繼承的方式,它還表現在傳統文化資源被不斷地利用和改造,或已經成為整個文化傳承的一部分。觀眾們可能在審視、鑒賞這次展覽作品時就意識到,他們觀看的作品已不是傳統意義的陶瓷之作,而是中挪兩國藝術家充分利用陶瓷這個載體,所創造出與傳統工藝性的陶瓷藝術完全不同的作品,它們是經過利用和處理后“新”的視覺藝術,以及中國與挪威藝術家對陶瓷本身和所屬文化內涵與符號的認知、利用、轉化上的共性與差異性表現。因此,這次展覽既是一次國際藝術的交流,也是在當下全球化過程中不同地域文化圈之間的相互對話。
當代陶瓷藝術的幾個問題
在當下,不少人對于陶瓷藝術作品有一個認識的誤區:認為陶瓷藝術就是在瓷坯或瓷器表面作畫。這無疑是一種膚淺的認識。近幾年,陶瓷之都景德鎮吸引了許多畫家來畫瓷,持這種意見的大有人在。一件真正意義上的陶瓷作品,應該是藝術與工藝的結合,藝術與料彩、土、火的結合。瓷不僅僅是一種創作媒介。一些國畫界、油畫界的“大腕”到景德鎮畫瓷,有的結果并不理想。因為一個真正的陶藝家,不但要有非常好的繪畫技能,而且還要掌握各種陶瓷工藝技能,如對青花料掌握的技能;粉彩填彩技能;高溫顏色釉賦彩技能;煤氣燒制窯變技能;烤花技能;各種不同尺寸瓶型、板材的溫度控制技能等等。雖然燒制有窯火師傅負責,但是對于一個陶藝家來說不掌握自己創作的這類藝術作品的燒制溫度和溫度技巧變化,往往成功率很低。并不像在紙上、絹上或布上作畫,成功與否完全在畫家個人,火有其不可控制的一面,特別是對于高溫釉的焙燒。
當代的陶瓷藝術家有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只繪畫,只作新彩畫,釉下、釉中青花,或作粉彩勾線作品。這種陶藝家只注重對料彩的控制掌握,是知道怎樣在瓷坯或瓷器表面上作畫。第二種類型的陶藝家就是懂瓷繪而且懂得賦彩填色的工藝。比如作粉彩瓷板,畫好后親自填彩;作高溫色釉作品親自賦高溫色釉。第三種類型的陶藝家是繪畫、填彩、燒制全由自己完成,如燒制青花作品,親自烤花,高溫顏色釉瓷板、瓷瓶親自掌握溫度的升降時間變化,陶藝家要掌握作品的命運,必須爭取做第三種類型的陶藝家。對于一個國畫、油畫家來說,要成為一個優秀的陶藝家,必須掌握料彩的各種工藝和火的神奇魔力?!盎稹睂τ诖善鞯某晒退囆g表現具有極大的影響?;鸬臒菩Ч€受到外界溫度、濕度、天氣、堆窯、產品的密度、位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陶瓷藝術作品的價值是與作品本身的高度和深度相聯系的。這個高度和深度是指文化的高度與深度、藝術的高度與深度、以及工藝的高度與深度。對于一個初入陶瓷藝術市場的收藏者來說,僅僅以畫面的效果來確定價格顯然是欠缺的,必須從文化、藝術和工藝多方面考量其藝術作品。如果避開其他因素僅從工藝制作角度來考量,釉下青花用料的難度要比使用新彩作畫難,粉彩填彩工藝又難于青花用料和用新彩,而高溫顏色釉的工藝效果又高于成熟的粉彩填彩工藝,因為高溫色釉有不可控的一面,粉彩工藝在可控之中。
陶瓷藝術作品的文化高度和深度,是指作品的精神內涵。藝術作品要有作者個人的思想,陶藝家個人的思想深度決定作品的思想深度。陶瓷藝術的形式的美要打動人,給人以美的感動的就自然具有了藝術的高度。藝術好的效果不僅僅是美的表現,還決定于藝術境界,陶瓷藝術作品的高格調和高境界形成的藝術效果,即是藝術的深度。
陶瓷藝術作品的工藝高度和深度,主要表現為工藝的難度,不易被人掌握的工藝,或創造性的新工藝自然就具有了高度和深度。比如,能自如掌握高溫顏色釉的燒控溫度和窯變效果的藝術家就非常難得。再比如失傳的琺瑯彩工藝,誰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誰就掌握了這一工藝的制高點,其作品的價值自然就會很高,因為別人搞不起來。所以,對于任何一件陶瓷藝術作品,只要某工藝達到極致其價值都高,表現出的藝術效果也必然滲透其中。青花料層次分明,其厚重深沉處能力透瓷板;粉彩亮麗動人,入骨三分,立體效果躍然瓷上;高溫色釉色彩豐富柔和,凝重奇妙,變幻莫測;新彩如水墨畫韻感十足等等,相對于同類作品其價值都高??梢耘e一些例子,如:李菊生作品的高溫色釉的工藝與生動的人物造型作了完美的結合;黃秀乾作品中境界的營造和工藝效果;陸履峻把青花的厚重發揮到極致;朱樂耕致力于高溫色釉作品的研究;李曉聰粉彩山水繪畫與工藝相融、相和的特點;饒偉華探索的人物創作和大面積高溫色釉的藝術效果等等優秀的陶瓷藝術家,都走了一條扎實藝術之路,所以價值高。
在當今以景德鎮為中心的陶瓷藝術作品的創作中,有兩種傾向需要克服。一是注重書本和名人之作的臨摹,缺少外出的寫生;二是重視陶瓷固有特點的工藝錘煉,缺少繪畫與工藝完美結合的探索。在第一種傾向的陶藝家中往往把珠山八友等陶瓷作品作為最高典范,或者把國畫(包括歷史上的經典)作為范本加以臨摹。這必須明確臨摹的目的。是單純取畫面?是尋找畫面與工藝的契合點?還是把傳統經典用陶瓷工藝更輝煌地復制到瓷器上,讓人得到一種在絹或紙上找不到的感覺?從創作的主流來說,應該讓陶瓷藝術作品走出書本,提倡陶藝家外出寫生,讓陶藝作品具有時代特點。
在景德鎮,許多陶藝家簡單地走現當代前輩們走過的路,這是沒有前途的。近幾年已有不少青年陶藝家認識到這個問題。比如說用古彩工藝創作的作品,除了工藝上有別于粉彩、新彩、高溫色釉外,其他沒有特點,應該積極尋求古彩工藝與形式美的契合點,不能死守陣地。這需要年輕一代陶藝家去大膽實踐,使陶瓷藝術作品的創作更豐富。從廣義上說,陶瓷藝術作品的創新主要是指器形的創新,釉彩的創新,各種工藝的創新等等。而狹義的陶瓷藝術作品創新,是指用新的工藝創造出歷史未曾出現過的精美藝術作品,如歷史曾經為之努力而創燒成的祭紅作品,琺瑯彩繪作品等。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首要是完善和恢復明三代、清三代歷史上最好陶瓷產品的品質,特別是在工藝方面的完善;第二,實現琺瑯彩瓷的歷史水準,把這一失傳的優秀工藝繼承起來。對陶瓷產品的認識,要從繪畫的角度轉移到繪畫與工藝的結合上。并且,深化對陶瓷藝術作品的認識,不但是陶藝家的事,也是收藏家、陶瓷愛好者、市場經營者的事,甚至是文化美術官員的事。至今陶瓷繪畫作品尚沒有在中國美術家協會占有一席之地,不能列入中國美術的一個分支,也說明它還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陶瓷藝術作品有其神秘不可控之特點和獨特的藝術美,應在當代各種美術形式大家庭中有一席之地。(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