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藝術。
本報記者夏曉記者:交通銀行是基于什么考慮,提出“瓷金融”品牌的發展戰略?楊寧:作為舉世聞名的瓷都,景德鎮以其厚重的歷史積淀、博大的陶瓷文化和精湛的制瓷工藝始終矗立于在當今中國瓷藝的巔峰。隨著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盛世收藏”,尤其是陶瓷收藏已成廣大有識之士的共識。景德鎮藝術陶瓷“璀璨奪目、百花齊放”,不但受到越來越多的陶瓷收藏家、陶瓷愛好者的追捧,也受到交行高端客戶的關注和青睞。2011年,交通銀行江西省分行審時度勢,凝心聚智,以落實總行“財富管理銀行”戰略為中心,助力文化產業復興和擴大交通銀行在當地市場影響力為基本點,提出了多渠道搭建藝術陶瓷、日用陶瓷、工業陶瓷和高科技陶瓷等行業客戶交流平臺;以結算、融資,電子化產品為紐帶;為陶瓷大師、瓷企、瓷商提供全面金融理財服務,使交通銀行成為文化產業金融服務品牌銀行的發展戰略?!熬暗麓?、天下藏、瓷金融、在交行”,就這樣,“瓷金融”品牌在團隊的智慧中應運而生。記者:交通銀行“瓷金融”的品牌內涵是什么?楊寧:“瓷金融”的品牌內涵概括起來就是16個字—“一個交行、一批大師、一批瓷商、一批瓷企”—辦好一本雜志,擴大瓷金融宣傳;發行一張卡片,做大陶瓷大師和瓷企、瓷商客戶群;做好一個網站,強化互聯網金融效應;創新好一個產品,破解陶瓷交易難題。這“四個一”都是交通銀行“瓷金融”的特色產品,特別是這個“陶瓷藝術品交易增值回購”業務的推出,開創了陶瓷藝術品交易的新模式,也為客戶投資理財開辟了新的渠道。與此同時,交通銀行還將通過搭平臺、拓渠道、擴市場,來不斷豐富“瓷金融”品牌的內涵。記者:“瓷金融”品牌推出已有三年,給交通銀行帶來了哪些收益?對當地文化、經濟產生了哪些影響?楊寧:截至2014年4月末,已有387位市級以上陶瓷大師成為交通銀行景德鎮分行客戶,其中國家級大師47人、省級大師93人,累計購買交通銀行金融產品近15億元。同時,交行承接景德鎮市優先發展陶瓷文化產業的發展戰略,加大對陶瓷產業、有市場需求的小微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向陶瓷行業投放貸款近億元。依托交通銀行全國性的渠道平臺,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策略,邀請陶瓷大師到其他省分行去進行巡展,邀請的其他省分行的高端客戶到景德鎮來,“觀古窯、逛瑤里、購陶瓷、聽講座、見大師”,不斷傳播景德鎮的陶瓷文化,促進陶瓷作品的銷售,也帶動了景德鎮當地旅游經濟發展?!按山鹑凇逼放仆瞥鲆詠?,通過不斷創新豐富品牌內涵,使交通銀行逐漸成為陶瓷大師們的財富管理銀行、陶瓷企業和陶瓷商戶的財務規劃銀行、陶瓷文化交流的金融品牌銀行,與當地經濟形成良好的互動發展,為交行景德鎮分行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記者:“瓷金融”未來還有哪些舉措?有什么規劃?未來前景如何?楊寧:未來,交通銀行江西省分行還將持續以“瓷金融”為平臺,在辦好一本雜志,發好一張卡的基礎上,深化陶瓷文化主題卡功能,持續創新“瓷金融”產品,助力景德鎮市陶瓷文化產業發展。一是將“瓷金融”由交流平臺轉型提升為客戶與客戶之間的交易平臺,通過電商模式培養客戶交易習慣。同時,還將借力第三方機構拓展陶瓷產品交易平臺,破解陶瓷標的鑒定難、物品估價難、倉儲物流難等陶瓷藝術品交易難題。二是圍繞陶瓷藝術品做文章、持續創新陶瓷回購等創新產品,加固客戶交易的誠信感受,充分發揮銀行的“誠信、客戶、資金”的三大優勢。三是持續辦好一個網站,辦好“瓷金融”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平臺。通過網絡平臺與陶瓷大師和中高端客戶建立朋友圈,分享財經資訊、理財產品、陶瓷文化等訊息。使交行能更好地轉型接軌互聯網金融。記者:交通銀行江西省分行將如何利用打造“瓷金融”品牌的契機,充分發揮金融“引擎”作用,推動江西文化產業發展更上一個臺階?楊寧:近年來,文化產業發展被提升到了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重要位置。為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力度,促進文化與金融合作,包括交通銀行在內的金融部門,紛紛出臺了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具體措施,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也取得了明顯成效。當前,我們依然面臨著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金融業在文化產業發展中大有可為。交通銀行江西省分行將圍繞省、市文化振興產業規劃,優化資源配置,加大信貸資源向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區域、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傾斜的力度;根據文化產業企業的經營特點、資產結構、業務收費模式等實際,積極探索融資擔保創新途徑,落實物業抵押、版權質押、收費權質押、應收款質押等擔保方式,建立和完善多層次貸款風險分擔機制,健全支持文化產業科學發展的長效機制,推動全省文化產業發展更上一個臺階。交通銀行在全國首推陶瓷文化主題卡5月29日,交通銀行在景德鎮市舉行陶瓷文化主題卡全國首發儀式。這是該行打造“瓷金融”品牌、金融支持文化產業轉型發展的又一創新舉措。此次交通銀行首發陶瓷文化主題卡,是以陶瓷元素為卡面而專門設計的。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面向陶瓷大師發行的陶瓷主題卡,持卡客戶可尊享“結算優惠、信用貸款、專享理財、增值服務”四大服務功能;另一類是針對商貿客戶發行的陶瓷商匯卡,持卡人可尊享“結算優惠、融資便捷”兩大特色功能。根據上述兩大客戶的特殊需求,交行還將量身定制、創新產品,提供特色增值服務。據了解,交通銀行根據江西千年瓷文化的區域經濟特色,結合全行“財富管理銀行”戰略,于2011年在銀行同業中率先推出“一個交行、一批大師、一批瓷商、一批瓷企”為主線的“瓷金融”品牌,助力陶瓷文化產業轉型發展。同時,交行加大對陶瓷產業中有市場需求的小微企業信貸支持力度,深入推進完善陶瓷行業小企業“包調查、包發放、包收回、定績效”的“三包一定”貸款考核機制,完善小企業貸款流程,助力陶瓷產業小微企業做大做強。僅交行景德鎮分行投向陶瓷行業貸款余額近億元。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熊鋼如先生在首發儀式上表示,交通銀行創新推出的“瓷金融”品牌系列金融產品與服務,讓陶瓷大師們了解了金融,一方面使大師們能更加專注于陶瓷藝術品的創作;另一方面,活躍了整個陶瓷藝術品市場,促進了中國陶瓷文化的推廣交流。核心提示:早在2011年,交通銀行在銀行同業中率先推出以“一個交行、一批大師、一批瓷商、一批瓷企”為主線的“瓷金融”品牌,助力江西陶瓷文化產業轉型發展。5月29日,該行又在全國率先推出陶瓷文化主題卡,為陶瓷藝術嫁接金融、助力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按山鹑凇逼放频耐瞥?,為我省陶瓷文化和產業帶來哪些發展機遇?為此,本報記者專訪了交通銀行江西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楊寧。
擴展閱讀
站在藝術的高度創作陶瓷藝術
陶瓷藝術是造型、裝飾、材質、工藝等多元素構成的一個整體,是藝術與科學技術的結晶。陶瓷藝術大師通過巧奪天工的藝術創造和科學合理的精心設計,使瓷器具有物質和精神雙文化特征,深受古今中外收藏愛好者的青睞。
縱觀中國瓷器藝術的發展,千百年來不斷在創新中前行,留下了難以數計的傳世佳作??梢哉f創新是發展的唯一出路,而創新的基礎來自于瓷器大師對國學、歷史、藝術以及自然等各方面的修養與學識。遺憾的是,現在許多陶瓷大師一味模仿,追求暫時的利益價值,缺乏藝術上的創新精神,成為困擾當今瓷器藝術發展的藩籬。
李硯祖教授作為一位學者型陶瓷藝術家,在多年的陶瓷藝術研究中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因此他的瓷器藝術作品基本上都是創作型的,他追求每件作品都不一樣并將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有了生命與靈性。
提到瓷器藝術,歷史上曾出現了不少瓷藝大師,如清代陶瓷藝術家唐英、民國初期的珠山八友等。到了當代,我們不得不提到一位德高望重的學院派陶瓷藝術大師李硯祖教授。李硯祖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江西省政府特聘“井岡學者”,景德鎮陶瓷學院終身教授,碩士生導師。他從事美術、裝飾藝術及藝術設計的歷史及理論、陶瓷藝術、中國畫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多年。
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使他在創作中積累、凝練,在積累中迸發出一種全新的藝術光芒,在凝練中閃爍出唯美藝術光輝。2012年,李硯祖教授作品展在廣州舉行,其六十件個人陶瓷作品,在短短幾天內便被慕名而來的收藏者定購一空,讓許多晚來一步的收藏者不禁“望洋興嘆”,后悔未能先人一步而與大師瓷失之交臂。
他以一個學者的思考對陶瓷藝術創作、陶瓷藝術理論和陶瓷藝術教育有著獨特的認識和感悟。作為一位學者型瓷器藝術家,他站在藝術的高度,去理解、去思考、去創作中國的瓷器藝術,進而使中國當代陶瓷藝術走進了一個嶄新的歷史起點,成為當今為數不多的真正能夠代表中國瓷器藝術創作的領軍人物,影響著當代瓷器發展的方向。
從陶瓷藝術創作來講,對工藝技術的掌握并不是太難,關鍵就是怎么能形成自己的語言,怎樣將自己的思想融入到作品中,賦予作品靈魂。李硯祖教授的作品融入了他多年來對藝術的思考,追求新意又不脫離生活,繼承傳統又不拘泥于老套,他以一種獨特的藝術語言,在泥與火中演繹出精靈般的瓷器之美。其作品無論從構圖還是畫工,都顯示出精巧與精細,自然與和諧一氣呵成,給人予格調高雅、氣勢豪邁、品格超逸、工藝精湛、形式多樣、不拘一格等唯美的藝術享受,這是其他“工匠性”瓷藝大師所不能及的,也是目前國內陶瓷藝術界所罕見的,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珍藏價值。
富藝術感染力的藝術陶瓷
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藝術陶瓷作為一種新型的裝修建材,近幾年在國內外市場上發展迅猛。它適于美化環境,用處較廣,深受消費者喜愛。
當代藝術陶瓷磚重要是以實用和藝術相融合的手段制成,并作為建筑表體內外墻面的壹套“嫁衣裳”,不但達到了消費者對裝飾品件的實用性能的要求,并且滿足了消費者審美心理感觸,包含造型、顏色、質量感覺肌理等。它既可裝飾在書齋墻面上,用玻璃架板作為書柜,在燈光的照射下,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紋;也可直接鋪設粘貼于起居室中與音視家私相呼應的墻面上,墻面下面置一壁爐或家紡 沙發 等。并且,此種藝術陶瓷磚裝飾于墻面上,可大大增多墻面面裝飾的使用期限,決不會出現壁紙、涂料因運用年久而出現的霉點污染。
藝術陶瓷磚所體現出的畫面健康清新,大都涌現的是祖國大江南北的風情文化,如“黃山群峰”、“西湖美景”、“南國椰林”、“農村田野”、“人物”、“書法”和“動物”等,栩栩如生,讓人神往,美不勝收。專業人士認為,藝術陶瓷很有發展前景,其生命力不但取決現有的制造和實際使用性能,宏觀上討論的空間太大,把純藝術文化滲透到當代家庭裝飾中,把我們國家古老的文化精品展現于大家的實際生活中,意義太大。因而,不但要求它的質量感覺可以滿足大家物質和精神生活日益升華發展的需求,并且它的適用范圍要進一步擴大,快速改觀僅限于廁所、灶間間的墻面上的小塊鋪設粘貼的局限,讓藝術陶瓷成為家居裝飾文化的一個亮點。
陶瓷技術促進藝術陶瓷發展
在陶瓷產業不斷進步發展的標志中,藝術品的創作最有代表特色。體現在藝術品創作的實踐中,可以讓藝術品在每一個步驟加工與設計的過程中,都得到最美的詮釋,讓設計得以精確的體現,是最重要的內容與形式。尤其是藝術品實際的設計與成型的過程中,可以達到完美的效果,最后的關鍵性步驟,對于技術的依賴極其重要,陶瓷技術進步,與陶瓷機械的發展同步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藝術品創作本身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特別是在藝術品的生產與設計實踐中,從雛形到成品,有一個系統而又復雜的程序,而每一個過程中都凝聚著藝術之美,也都需要陶瓷技術的保證,有了技術的支持,設計才更有亮點和特色,有了技術的促進,才能讓藝術之美展示得更加極致,陶瓷技術領域的發展與進步,就是這樣的有實際意義,也是現代陶瓷生產實際和藝術品創作,都以技術領先為前提的根本原因。藝術品的最終成型與完美展示,是在陶瓷技術的保障與支持下達到了最高結果,而陶瓷技術的進步與實踐的發展又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從整體的陶瓷技術進步來看,每一次突破性技術進步成果,都給藝術品的生產帶來一次較大的革新,而從最終成型與藝術品制作達到完美的這個決定性過程來看,對陶瓷技術的依賴性就更強,讓設計成為可能,其實就是這樣簡單,技術是保證。
春季沙龍的藝術陶瓷
楊志洪
本人對當代藝術陶瓷有種偏愛,最初是因為對古陶瓷的自卑而引發的,因為古陶瓷的價格不菲,而自己囊中羞澀;因為古陶瓷的厚重與沉淀,而自己淺薄無知;因為古陶瓷假貨猖獗,而自己良莠難辨,不想上當又不想坑人……因此在敲打鍵盤時,力求回避,實在無法回避,也是蜻蜓點水,泛泛而談,絕對不涉及具體。
這次上海春季沙龍開幕,有大量的當代藝術陶瓷展出,據說效果不錯。其中上海景通藝術品公司就有五六十件大師作品參展。對景通公司比較熟悉,它是在上海灘上做當代藝術陶瓷比較早的,老總原先就是個景德鎮人,曾經是當代大師張松茂的弟子,因此在景德鎮擁有較深厚的人脈,也就是能夠收到諸多大師的力作或新作,與張松茂、周國楨、解強等大師都有簽約。
這次春季沙龍展出的藝術陶瓷中,有不少大師力作。如被譽為中國藝術陶瓷雕塑第一人的周國楨教授,他的《站起來的雄獅》,非常具有震撼力。雖然不是新作,本人在坊間曾看到過多次,但此番參展的雄獅顯然個頭大了很多,據說周教授為了將《站起來的雄獅》做得更大,更顯威猛,花盡了心血,他前后一共做了四個,結果只成功了一個。有時候藝術品的價值往往就在于大小,小一號成功了,大一號就未必。
《站起來的雄獅》用近于寫實的藝術手法,把雄獅的威武形態拿捏得栩栩如生,蘇醒的雄獅如同中華民族,仰天長嘯,威風凜凜?!冻醭雒]》形象生動,捕捉了小公雞出世不久,那種初生雞仔傲視一切的神態,令人忍俊不禁?!赌缸友颉肥怯脙芍灰淮笠恍〉纳窖?,悠閑之中,表達舔犢之情。周國楨對當代雕塑語言駕輕就熟,無論具象抽象、或者兩者之間,都能大膽創新,游刃有余,展示其中國當代陶瓷雕塑一代宗師的風采。
解強是景德鎮藝術陶瓷的中年才俊,他的利用窯變藝術可謂獨具匠心,信手拈來。在他的諸多展品中,有一幅瓷板畫《山高水長》一改了解強的擅長窯變藝術之風格,他大膽嘗試當代中外繪畫藝術的新元素,一改傳統瓷板畫濃妝艷抹的技法,在淡妝素衣上下功夫;并且拋棄了昔用黑料勾線的習慣,大膽嘗試用熟褐色,淺淺勾勒出山川煙嵐樹石的輪廓,營造桃花源里人家的詩情畫意,再略施淡青、粉紅,層層渲染,明暗交錯,借重光影,講究透視,既呈現出崇山峻嶺的氣勢磅礴、奔騰不息江水之浩蕩,同時又展現桃花盛開、天人合一之秀美。而那種壯美激昂之中,又顯得沉靜優雅。這種劇烈的碰撞產生的美感令人回味無窮。
白磊的《秋雁梅瓶》,是景德鎮當代傳統藝術的精品,其窯變藝術達到難以置信的地步,色彩斑斕,結構獨特,作者將土與火的完美創造,進行藝術再加工,畫上燦爛梅花,幾只秋雁穿梭而過,感受天人合一的樂趣。
陶瓷釉上彩藝術
陶瓷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著豐富的觀賞性和實用性,受到不同階層人們的喜愛。陶瓷的發展離不開“釉”,而釉彩的發展,是從無釉到有釉,又由單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發展成釉下與釉上綜合彩繪的五彩、斗彩。
在陶瓷彩繪藝術的密林中,主要分為釉上與釉下這兩類。釉上彩,就是指先在素坯上上一層色釉進行燒制(一般施上玻璃白),再在上面進行彩繪,二次入窯進行燒制;釉下彩的不同之處就是直接在素坯上進行色釉繪制,再罩以透明色釉一次性高溫燒制而成。釉上彩包含了新彩瓷、粉彩瓷、五彩瓷、琺瑯彩、色地描金瓷等等種類的藝術瓷。釉下彩也包含著極具代表性的青花、釉里紅、顏色釉等藝術瓷類。當然還有釉上彩與釉下彩相結合的藝術瓷,比如青花斗彩。釉上彩具有色彩鮮明、技法多樣、適合陶藝家們的各種創作,所以一般作為裝飾瓷以及藝術瓷出現,釉上彩可以說是從金代萌芽,金代定窯的釉上紅彩和磁州窯系統的釉上加彩,就是釉上彩的原始階段,為后期景德鎮五彩瓷器的推出起到了啟迪作用。
釉上加彩是陶瓷的主要裝飾技法之一,它是用各種彩料在已經燒成的瓷器釉面上繪制各種紋飾,然后二次入窯,低溫固化彩料而成,通常包括彩繪瓷、彩飾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琺瑯彩等。
釉上加彩是陶瓷的主要裝飾技法之一,它是用各種彩料在已經燒成的瓷器釉面上繪制各種紋飾,然后二次入窯,低溫固化彩料而成,通常包括彩繪瓷、彩飾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琺瑯彩等。
釉上彩始于宋磁州窯,從傳統的低溫色釉瓷基礎上發展而來,最初其被稱為“宋紅綠彩”。因為彩料施于釉面之上,所以極易被磨損,且容易受酸堿等的腐蝕。
釉上彩瓷中最為出名要數琺瑯彩瓷了,其是將景泰藍在銅胎上的制作工藝搬至瓷胎上形成的,是御用瓷器中國最珍貴的,其收藏價值很高。
粉彩瓷是在康熙五彩瓷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是在燒造完成的白瓷胎上,用筆勾勒出圖案紋飾的輪廓,然后使用含有砷的玻璃白進行打底,然后再給圖案輪廓上色 , 用干凈的筆將顏色洗開,最后進窯燒造產出的瓷器。因為瓷胎在上色之前先涂了一層玻璃白作打底,而玻璃白中含有砷,具有乳濁效果,玻璃白又是不透明的 ,各色顏色與玻璃白的融合之后形成了粉化作用,其因此得名。
釉上彩繪瓷歷史久遠。北齊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就曾出土相當精美的白彩綠彩器,在許多晉青器上也能看到赫彩點飾。真正成熟的以繪制紋飾而著稱的釉上彩器始見于唐代長沙窯。其后宋代磁州窯又將這一工藝技術發揚光大,創作出許多不朽的礦世杰作。金至元代磁州窯紅綠彩開創了明代五彩瓷的先河,到了明中、晚期的成化、嘉靖、萬歷時期,五彩瓷的制作達到了極高水準。但是真正精細且又具有美感的彩器仍要數清代康、雍、乾三朝的五彩及粉彩器了。而在這其中無論是以制作工藝的精巧細致而論,還是以作品的繪畫技藝來評判,都應是雍正粉彩器略勝一籌?,m瑯彩器名重一時,縷創天價,也是稀世之珍。
釉上五彩,粉彩是釉上彩。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燒成釉下彩 (即在瓷胎上直接繪畫圖案,罩透明釉高溫一次燒成,主要是青花) ,然后再在適當的部位涂繪釉上彩,入爐低溫二次燒成。青花礬紅彩,斗彩、青花五彩都屬于釉上釉下混合彩。最終形成青花類;色釉瓷類;彩瓷類三大系列。彩料品種多,色調豐富,紋樣稍凸出,操作較釉下彩簡便。但畫面光亮度較差,長久使用后易磨損變色;受酸性食物侵蝕會溶出鉛、鎘等毒性元素。主要品種有五彩、粉彩、新彩、琺瑯彩、墨彩、描金等。
我國古代陶瓷器釉彩的發展,是從無釉到有釉,又由單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發展成釉下與釉上合繪的五彩、斗彩。
彩瓷一般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兩大類,在胎坯上先畫好圖案,上釉后入窯燒成的彩瓷叫釉下彩;只是上釉后入窯燒成的瓷器再彩繪,又經爐火烘燒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元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種。
明代精致白釉的燒制成功,以銅為呈色劑的單色釉瓷器的燒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豐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樣化,標志著中國制瓷技術的不斷提高。
明成化年間創燒出在釉下青花輪廓線內添加釉上彩的“斗彩”,嘉靖、萬歷年間燒制成的不用青花勾邊而直接用多種彩色描繪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珍品。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制瓷技術達到了輝煌的境界??滴鯐r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時的粉彩、琺瑯彩都是聞名中外的精品。
明代在釉下青花輪廓線內添加釉上彩而燒成的一種瓷器,由于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繪爭奇斗艷,故名“斗彩”。
清代仿銅胎畫琺瑯效果的一種瓷器?,m瑯彩又稱“料彩”。
在當代,釉上彩中出現最頻繁的就是新彩了。新彩由于顏料最開始來源于西洋,因此又曾被稱作為“洋彩”,從歐洲進口的這種色料因為含有不同的金屬元素的氧化物,在窯中的高溫氣氛下,會產生物理、化學的一系列反應,出產瓷器顏色與使用的顏料顏色基本一樣,因此大受追捧。最早這種顏料從光緒時期傳入我國,解放后,經過一系列的革新和研究,現在我國不僅能自己生產各種顏料而且在表現技法上,吸收我國傳統繪畫的畫法,形成了我國獨有的“新彩瓷”。也是由于這種畫法的興起,使得“瓷上肖像畫”進入大眾視線。
陶瓷藝術裝飾的發展
追溯中國歷史各個時期的陶瓷產品,陶瓷裝飾有兩大特點:一類是以適合陶瓷器皿的圖案紋樣裝飾形式;另一類是中國繪畫形式在陶瓷器皿上進行的工藝轉換表現形式。
梅開五福家居裝飾陶瓷盤
陶瓷裝飾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開始,由于青銅器的出現,青釉硬陶也隨之產生。裝飾也由模印、刻花所代替。東漢到三國是我國陶瓷才完成從無釉到有釉,釉層由薄增厚,實行通體施釉、釉層光潤似玉的重要階段。
入唐以來北方的白瓷與南方青瓷相呼應,形成了唐代南青北白的陶瓷業布局。造型以豐滿莊重、濃厚有力為特點。裝飾紋樣飽滿而富有變化。
宋代是中國瓷業蓬勃發展的時代。著名的“定、汝、官、哥、鈞”五大名窯產品的單色釉彩劃花、紋片釉與堆雕影青與釉上加彩等技法的運用,透明的影青釉一舉博得帝王喜愛,躋身于宋代名窯行列,為以后景瓷突飛猛進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元代朝廷在景德鎮設立了專燒官府用瓷的浮梁瓷局,集合了各種能工巧匠給景德鎮陶瓷裝飾帶來了青花、釉里紅和卵白釉的嶄新時代。
明代裝飾紋樣以人物故事、花鳥蟲草、回紋、吉祥圖案、適合紋樣見多。宣德的甜白釉瓷,成化的孔雀綠、嬌黃釉瓷,弘冶的琺花彩、素三彩,嘉靖萬歷的五彩、礬紅描金彩瓷等等都風靡于此世。
清代的康、雍、乾三朝是景德鎮制瓷歷史上的高峰。雍正時期的琺瑯彩、粉彩多采用工筆畫、山水畫以黑貨藍色畫成,樸素清逸。墨彩為雍正時期首創,乾隆時期色釉品種齊全,其中以青花裝飾形式多樣,方法除雙勾分水外,還有“月影”、“白描”、刻花堆青釉加描青花等,料分五色,色澤嬌脆欲滴,成為青花史上一朵奇葩。
在現代陶瓷裝飾中,有許多藝術家并不遵循這一固有的裝飾藝術形式,在陶瓷上開展了各種形式語言的藝術裝飾探討。一致認為有下列因素改變了陶瓷裝飾的藝術語言形式:
1、人們審美觀念的改變?,F代社會由于經濟的發展,物質的豐富導致了人們越來越要求消費產品潮流的快速變化,服裝、建筑、電子等一切物質產品都在日新月異地變更風貌,而和人們家居裝飾緊密相關的陶瓷藝術品,必須要改變傳統習俗,隨之和時代同步,創造新的符合現代人審美觀念的裝飾藝術風格。
2、陶瓷造型風格的改變。由于現代人的審美觀念變化,現代陶瓷器皿的設計必須要摒棄傳統固有的造型規律,使陶瓷器皿隨現代社會簡化、直觀、快節奏的發展趨勢而形成簡練、美觀、大方和多元化的藝術風格形式,陶瓷器皿造型風格的改變,無疑要擊破原有的裝飾藝術形式。
3、科學技術的進步??茖W技術的進步同樣使陶瓷工藝方面有更多的發展,出現了泥釉料和顏料,窯爐、工具、設備的變革,使藝術家們能利用更多的工藝裝飾手段來創造陶瓷藝術作品,產生出不盡相同風貌的藝術陶瓷。
4、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藝術語言是相通的,雖然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異,但人們對美的認識是共同的,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產生出更多的藝術表現形式。西方陶瓷的現代藝術風格、西方藝術的油畫、水彩、攝影等藝術形式,都對東方文化產生了影響。
綜上所述,當代的陶瓷藝術裝飾形式將是多元化的、新老裝飾藝術形式并存的時代。中西文化的交叉,新工藝新材料的利用,必然會產生新的藝術語言。但懷舊的、創新的審美觀念仍然共同存在,也會使新、老裝飾藝術形式各顯風采。保持裝飾紋樣和器皿的水乳交融這一特定的形式要求,進行各種風格和裝飾形式的陶瓷藝術作品創作,只會推進陶瓷藝術裝飾語言的豐富和發展。反對僅把陶瓷承載體作為一張宣紙、一張畫布、一張照片的形式進行裝飾創作,而忽視陶瓷產品乃是一件占有空間的立體形體,繪畫裝飾只有在和它是一個完美的整體,才可以從多種角度來進行欣賞,從而能得到不同視覺效果的藝術品。任何一種工藝美術作品,必受它特定的材料、制作工藝與使用目的所制約形成各不相同的品種狀貌,有它自己的藝術語言。古代那些不知名的陶瓷藝人,用他們的智慧,為我們留下了裝飾設計的典范。
崔迪的陶瓷藝術
要討論陶瓷藝術,在今天,基本上仍舊繞不開“傳統”與“現代”這兩個詞組。傳統與現代,在陶瓷藝術中,被人為地對立成一組反義詞。在中國,陶瓷藝術很長時間以來,都被作為民俗文化,限定在工藝美術的狹小框架內,用技藝的傳承,當作藝術的發展。這讓陶瓷藝術,蒙上了一層非常厚的歷史的塵埃,無法打開自由表達的視野。一談到自由表達,仿佛就離陶瓷傳統法度很遠了,就是不懂陶瓷的亂搞。因而,在景德鎮,堅守幾百年留傳下來的畫花瓶,被當作堅守傳統的典范。這里面實際上是一個政治經濟學問題,而非美學問題或者文化問題,雖然絕大多數堅守所謂“傳統”的陶瓷藝術從業者,都把這個問題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但實際上,絕大多數人都無法說清楚他們堅守的“傳統”,傳的是什么?統的又是什么?傳的是誰的道統?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陶瓷文化始終伴隨著文明的進步與轉變。這么宏大的歷史之中,到底什么才是我們應該堅守的傳統呢?至少,肯定不是幾組紋飾,幾個翻來覆去不變的福壽民俗的象征。真正的文化的傳統,其實是一種方法,對待天地人事物的方法與態度。這是無論表達形式如何變化,態度與方法論始終如一。那么,陶瓷藝術,只要堅持對待天地人事物的方法與態度的不變,任何形式的表現都是中華文明的傳統。崔迪的這一組裝置作品《逐》,正是構建在傳統陶瓷藝術的技藝傳承與法度的基礎上的,全新的表達形式。八百多根高白瓷泥制作的仿生形態,每一根都極其考究地運用了陶瓷材料的工藝特性,將瓷性之美與泥性之自由,表達得淋漓盡致。但如果僅僅停留在這樣的表達上,就落入了俗套。崔迪將工藝的表達僅僅當作整件作品的一個基本語感,而藝術家想說的問題,并沒有滿足于對語感的表達。好比一部小說,語感與最終要講述的事件,并不是一回事。裝置作品《逐》,表達的是關于泥土與陶瓷的精神關系,一種從無到有的緣起關系,從而衍射出人類文化的異形同構關系,以及文化變異、交互影響與蔓延的異形同構的特征。從陶瓷工藝的語感出發,充分利用語感的表現力,講述一個更為宏大的題目,這讓崔迪迅速脫離陶瓷工藝美術的泥潭,向嚴肅藝術家方向成熟。
應當重視陶瓷藝術批評
批評是一門評論、評判的藝術。同時評論、評判也是一門學問,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對事物加以分析比較,評定其是非優劣。對作家、藝術家作品,對文章加以批點評注,提出不同的看法意見和建議??梢哉f,批評伴隨著文學、藝術、教育的產生而產生,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
在我國文學批評是最活躍、最經常、最普遍的一種,它曾推動我國新文化運動的開展。而在以陶瓷為主導產業的瓷都景德鎮,陶瓷藝術批評基本上是一塊未開發的處女地,就是在一些專業雜志上偶爾看到陶瓷藝術作品的評論文章,幾乎都是贊揚聲。也就是在景德鎮日報《瓷苑》版“陶人心語”欄目里,說說心里想說的話。
人都比較喜歡聽恭維的話,聽到批評的話,嘴上說接受,但臉上還會出現掛不住的表情。自我批評可以,像在陶瓷藝術作品創作過程中,畫的不滿意的擦掉重畫,燒出來不滿意摔掉重來。要去評論、評判別人的作品如何,都不太愿意,怕別人不高興,怕惹是非,就是這種通病,嚴重地阻礙了陶瓷藝術作品的創新和發展。殊不知陶瓷藝術批評具有可以反作用陶瓷藝術創作的實踐,推動陶瓷藝術的進步與發展的功能。所以應當重視陶瓷藝術批評。
如何重視陶瓷藝術批評?筆者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的:第一,要解決思想認識問題。思想認識是關鍵,要把對自己的評論,看作是對自己的愛護;要把對自己作品的評判,看作是對自己的指點。不要看作是和自己過不去,是貶低自己,要從孤芳自賞中走出來。第二,要組織一些專題研討活動。我們的協會、民間團體要有計劃地每年開展一些專題研討活動,每次活動圍繞一至兩件作品進行評論、評判,尤其是自發組織的這個社,那個院,更要對團體內成員的陶瓷藝術作品進行評頭論足,這樣有利于共同提高。不要把精力都放在評獎參賽、評職稱寫論文上。雖然拿到各類大獎,評上一個大師職稱,提高了知名度;甚至一夜之間作品的價格可以翻上幾番,但陶瓷藝術水平不見得提高了多少,還是腳踏實地為陶瓷藝術多多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第三,要在報刊雜志上開辟專欄。景德鎮有部、省、市三級陶瓷研究機構的專業雜志,有全國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陶瓷專業院校、景德鎮高專的學報,還有景德鎮日報《瓷苑》專版、《景德鎮文藝》雜志,可謂資源豐富,在全國絕無僅有。但是在眾多的雜志里,除了景德鎮日報《瓷苑》版<陶人心語>可以發表一些不同的意見外,有的都快成了論文??虍媰粤?,這種現象應盡快克服,營造陶瓷藝術批評的和諧氛圍,開辟專欄,給陶瓷藝術批評的話語權,促進陶瓷藝術的創新發展。第四,要在組織機構和隊伍上下功夫。要開展陶瓷藝術批評,就要有相應相應的組織機構,可以成立一個中國陶瓷評論家協會,掛靠市文聯或省文學家評論協會,充分發揮院校、研究機構專業人員,在陶瓷藝術批評中的鑒賞、學術評論作用,走專業人員與業余愛好人員相結合的路子,逐步形成一支瓷都景德鎮陶瓷評論家的隊伍,讓陶瓷藝術批評像景德鎮瓷器那樣聞名于世。
陶瓷藝術需要批評,陶瓷藝術的創新發展更需要陶瓷藝術批評,有批評才有進步、才有提高,景德鎮陶瓷藝術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藝術之林,才會無愧于中國瓷都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