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瓷器鑒別。
.醴陵群力手繪蝴蝶蘭勝利杯/博寶寶珍商城BZ028617號商品
醴陵釉下五彩瓷,始于東漢,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以其五彩繽紛的色調,優美清新的藝術風格,精致巧妙的工藝技法,豐富多樣的花色品種,馳名中外,享譽世界。醴陵釉下彩瓷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和歷史價值。用其作為禮贈之用,最具收藏價值。至今為止,我國的人民大會堂還用其作為常用飲茶杯具。它屬于真正的綠色環保產品,在國內外久負盛名。
醴陵釉下五彩瓷除有青花、釉里紅等釉下彩裝飾工藝共同之處外,由于它與其它釉下彩繪使用的顏料不同,裝飾技法也不一樣,無鉛毒,耐酸堿、耐磨損,永不褪色。
此杯取名為蝴蝶蘭,正預示著一種吉利而高潔的氣質。稱之為勝利杯,更提升了它的實用之處,可以大范圍的用于禮贈之中。古往今來,誰人不愛勝利的喜悅感。而此杯的創意,正在于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不斷追尋。那細膩而充滿張力的畫面,用蝴蝶蘭的出現,表達出勝利的難得。正如蝴蝶蘭花的堅強與不休,花朵難開,但開即為姹紫嫣紅,成為花中嬌子。于是,由它引來的寄語,正給了我們收藏者及愉悅的興致。這便是此杯最想表達的地方。
延伸閱讀
淺談釉下五彩的歷史發展
陶瓷釉下彩的發展史也是源遠流長的,早在三國時期的吳國墓中出土了一件青黃釉下彩盤口壺。此壺是在坯胎上用毛筆通體繪褐黑色紋飾,之后罩上青黃面釉一次燒成。它證明了當時已有燒制釉下彩繪畫的工藝,開創了釉下彩繪畫之先河,到了唐代,在四川的邛崍和湖南的長沙窯中,釉下彩繪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用彩以多色為主,以含有銅、鐵、鈷、猛等元素的礦物質為著色劑,繪出所需紋樣,罩上透明釉一次燒成,呈現出褐紅、褐黑、蘭、綠、黃、紫等色彩。裝飾紋樣有人物、動物、植物、花卉、云氣山水和圖案畫等。另外從楊州唐城遺址和浙江龍泉金沙塔基、紹興翠環塔基中出土的青花瓷片中,證明我國在唐、五代、宋已燒制出釉下青花瓷。
所謂釉下五彩瓷,按古代陶瓷辭典解釋為色彩繁多、色澤濃艷、五彩繽紛者。其主要特征:
第一。無毒、耐酸、耐堿、耐磨損,永不褪色。它的這一特點是燒造工藝和顏料性能兩個因素所決定的。釉下五彩的基礎顏料,是用各金屬氧化物或它們的鹽類為著色劑,摻合一定量的硅酸鹽原料所制成。這種顏料不像釉上顏料那樣需要采用含鉛的熔劑來幫助發色和降低焙燒溫度。也不需要用低溫熔劑為結合劑而使彩料固著在制品上。釉下彩料之所以能牢固地附著在瓷器釉層的下面,是因為在高溫燒成的過程中,彩料中的熔融物與已熔融的坯釉互相粘合著,同時也是釉層覆蓋的作用。這樣不僅不存在鉛毒和其它毒性物對人體的危害,而且由于釉層的保護作用,還能抵抗自然酸堿的侵蝕,同時在使用中又能耐磨損。只要瓷器聽釉層不受到強力破壞,花色就能永保清晰、鮮艷和明亮。故釉下彩瓷是一種理想的日用瓷器。
第二。畫面平滑光亮、晶瑩潤澤、清雅明快,具有飽滿的水份感;亮晶晶、水靈靈,能給人一種美感享受。這種富于韻味的裝飾效果,除彩飾技巧外,也是釉層的作用。覆蓋在紋飾上的這層釉,通過高溫燒成后,變成了一種玻璃質薄層。由于這個薄層具有瑩潤、光潔、透明的特點,色彩繽紛的畫面就能通過它而顯現出來。所以紋樣平坦光滑,有玉一般的潤澤和光彩。
第三。紋樣五彩繽紛,艷而不俗,淡而有神,色彩變化豐富。這個特點是釉下五彩瓷器在色彩效果上的獨特性,也是這種瓷器適應性最為廣泛的主要因素。廣大人民群眾對裝飾的色彩各有所好,隨著不同的客觀要求和造型、紋飾的需要、它既可以清雅明快、也可以古樸深沉;它可繪制色彩斑斕的紋樣,又能表現各種效果;既瑰麗,又淡雅;淡妝濃抹,無不相宜。作為家庭選用,它能適用人們的不同愛好;進入高級餐廳、賓館,又能適用各種氣氛所需要的色彩要求。構成這一特點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諸如色料品種繁多,構圖不拘一格,裝飾方法各不相同,裝飾效果就必然多彩多姿;而各種顏料的組成和釉層的覆蓋,則是“艷而不俗,淡而有神”的主要因素。正如上述,釉下五彩顏料(尤其是復合色料)的組成,除著色金屬化合物外,還摻有大量的無色氧化物(如石英、長石等),這就提高了彩料的明亮度,降低了它的飽和艷度,經釉層覆蓋和高溫燒成,其色彩就顯得格外柔和、雅致、溫柔。因此即使用紅與綠等量相配,也不會產生強烈的刺激;運用淡彩或多色的裝飾,以容易獲得清雅、富麗、和諧的藝術效果。
以上是釉下五彩瓷器三個最突出的特點,正由于有這些特點,這種瓷器才一直被人們所重視。另外,瓷質的美也是人們喜愛釉下彩瓷的原因之一。傳統的釉下彩瓷,采用石灰釉和“三燒制”的制作工藝,因此釉面瑩潤光潔,顯得質樸古艷。建國以后一些較高級的釉下彩瓷,用精選的高嶺土、石英、長石作為原料,因而胎質堅細,透明潔白,釉面光潤,襯托著各種彩料更加艷麗鮮明。兩種不同的質地,雖白度不同,但在色調上各有千秋,這對于提高釉下五彩瓷的欣賞價值,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五彩瓷器之青花 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結合
·青花五彩
五彩瓷器,產生于北宋晚期,產地,只留下漢語拼音hong,jiang.的實據線索。在對汝窯進行改進時,成功地在卵白色汝窯上創燒了五彩。五彩瓷器基本色調以紅 、黃、綠、藍、紫五色彩料為主,按照花紋圖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爐經過700——800攝氏度的高溫二次锫燒而成,其特點是以釉上彩的裝飾方法。它的存世器物珍稀。
·青花五彩
青花
青花五彩的稱謂,應該從其彩繪工藝的方法進行判定?!拔宀省笔轻槍σ约t、黃、綠、紫和青花等五種主要色彩而言,如果以這五種顏色分別在瓷坯和瓷胎上畫彩,就是我們前章所述的釉上五彩。而青花五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結合,其工藝與斗彩異曲同工。那么何為“青花五彩”,何為“斗彩”,區別主要是在青花的使用方面。斗彩是采用青花料勾勒紋樣的輪廓線,燒成后再在輪廓線內填釉上彩,青花在斗彩中所占位置很重要。青花五彩不用青花勾線,青花只作一種顏料來點綴圖案,如有勾線也是極少的。五彩只是將青花料作一種顏色來用,青花起輔助作用。因此青花使用的量就是判斷兩種不同工藝的標準。
中國陶瓷工藝制作涉及范圍很廣,技法各異,明代彩瓷品種很多,長久以來,文獻只以“五彩”統稱,到乾隆年間《南窯筆記》才提出“五彩”、“斗彩”、“填彩”等新說。因此,鑒賞時要注意器物以哪種工藝為主的特點,根據具體情況分析判斷。
·青花五彩
青花五彩瓷是宣德窯所開創的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結合的彩瓷,是一種獨具特色的陶瓷。明代文獻記載:“本朝窯器用白地青花間裝五色為今古之冠,如宣品最貴?!鼻嗷ㄎ宀实奶卣魇且园字蟹呵嗟拇商?,配以一定的青花,再以豐富的釉上彩來裝飾圖案,具有玉質般感覺的瓷器顯得非常精美。景德鎮考古研究所收藏的明宣德款青花五彩鴛鴦蓮池紋盤,充分展示了青花五彩的工藝特點,裝飾紋樣采用了青花色彩平涂、青花勾線填彩幾種手法,是典型的早期青花五彩器。青花五彩器 自明宣德創燒開始,一直延續到清代,歷經了二百多年,燒造了許多精美佳作。明嘉靖、萬歷是青花五彩發展最盛的時期,開創了彩瓷制作的新局面。嘉靖青花五彩多為官窯生產,由于青花色料改用回青料或加石青,所以色調表現為藍中泛紫,十分濃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同時礬紅彩料的大量制作和使用,也使五彩更加顯得色彩亮麗,帶有棗皮紅色的礬紅與藍中泛紫的青花料,搭配起來很協調,具有新穎的風格。這種色調,持續了嘉靖、隆慶、萬歷三朝。
萬歷青花五彩的制作數量很大,質量很高,在明代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并有其明顯的特征。一是器物形制大,追求造型高大奇巧的特點。二是裝飾華麗,繪瓷所使用的青花不僅作局部色彩點綴,而且還和紅彩、綠彩共同當作主色調用。同時還將鏤空工藝和彩繪結合。裝飾內容廣泛,常用的裝飾紋樣達幾十種之多,最常見的是龍鳳紋,還有蟠螭紋、花鳥紋等。
·青花五彩
明代天啟年的青花五彩也有其特征。在造型和裝飾方面有兩種類型,一類是具有傳統風格的,一類是具有日本風格的。這類具有日本風格的青花五彩瓷器是在何種背景下生產的,尚無定論,通常說法有二:一是中國工匠按照日本訂貨要求生產的,二是日本的陶瓷藝術家在中國學習時所制。清康熙時青花五彩,顯著的成就是對青花的運用。由于康熙中晚期青花成就顯著,對青花五彩亦產生影響。
康熙青花五彩,早期作品胎體較為厚重,瓷質堅硬;中晚期則變得胎體輕薄,裝飾紋樣繪制精細,色彩明快艷麗;所用青料青翠明亮,彩繪工藝上運用了“分水皴”的技法,使得畫面效果更加鮮亮。盡管康熙朝釉上五彩發展極快,并發明了釉上藍彩,產生很大的影響,但并沒有影響青花五彩的繼續發展。清代青花五彩保持著獨有的特色,一直燒造至晚清。
從《雅韻》談釉下五彩寫意花鳥瓷畫的意境
從對作品《雅韻》意境的分析可知形意相生、情景交融是釉下五彩寫意花鳥瓷畫意境主要特點,當代釉下五彩寫意花鳥瓷畫應在傳統基礎上營造符合時代精神的現代意境。
釉下五彩花鳥瓷畫由于當代復興以來,由單一的工筆風格逐漸步入到工筆與寫意并盛階段,而寫意風格顯然更代表釉下五彩花鳥瓷畫的發展方向。意境是釉下五彩花鳥瓷畫的核心審美特質,本文試從作品《雅韻》切入談一談釉下五彩寫意花鳥瓷畫的意境。
一、釉下五彩寫意花鳥瓷畫《雅韻》賞析
傳統釉下五彩花鳥瓷畫采取的是勾線分水的工筆技法,寫意技法直到上世紀末才開始得到普遍運用。這件花鳥瓷盤《雅韻》即是當代釉下五彩寫意花鳥瓷畫的典型作品。
該作品以池塘為景,水低石平、游魚嬉戲,石苔浮萍烘托中,水氣淋漓、墨色華滋,給人一種濃濃的夏日感覺。朵朵水仙集簇,亭亭玉立,迎風綻放,白玉般的花蕊秀逸動人,如聞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在巖上花旁,一只水鷸正悠然覓食,眼神直盯池中游弋的小魚,全神聚注中,清新寧靜的畫面頓覺鮮活。此圖雖畫面構圖簡潔,但相互呼應,動靜結合,以高度概括的手法描繪出迷人的夏塘小景,匠心獨具、巧妙布置,筆法古拙、色澤雅致,文人手筆畢現。
作品融入了作者醇厚的對大自然生命的感悟和情趣,融情于景,既富有生活氣息,又融書、畫、印的文人修養為一爐,在似于不似之間走出了一條新的花鳥寫意之路,譜寫出釉下五彩寫意花鳥瓷畫工寫兼備、彩墨相宜的藝術境界新篇章。
二、釉下五彩寫意花鳥瓷畫的意境
意境是中國寫意花鳥畫的審美標準,也同樣適用于釉下五彩寫意花鳥瓷畫當中,釉下五彩寫意花鳥瓷畫對于自然物象的處理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一方面應物象形,尊重客觀物象的真實性,另一方面則對形進行主觀化的意象處理,使形意融合相生,力求以簡潔的畫面景象表現盡量多的意趣感情,情景交融間給人以空靈、潔凈的感受,營造一種野逸自然的意境。
首先,釉下五彩寫意花鳥瓷畫在色彩處理上采取獨特形式,盡情抒發創作者情感與真趣,以營造一種想象意境。如在作品《雅韻》中,用色頗為大膽,山石、鳥羽以墨色表現,而鳥頭部以朱紅點綴,紅與墨色產生強烈的撞色對比,水仙葉片鮮亮的綠色則從整體上打破了暗色為主的色調,相互映襯下突出了釉下五彩的特質肌理美感,體現出在用色上的意象處理方式。
其次,釉下五彩寫意花鳥瓷畫在筆墨處理上注重蒼勁而拙樸,筆簡意到,意在形外。如作品《雅韻》中的筆墨,筆法抑揚頓挫,充滿節奏,墨色與極具韻致的線條相結合,在濃淡干濕的巧施中體現出醇厚的意蘊。而在強烈而明快的用線用料中,又別有一番單純簡樸的民間裝飾之美。
最后,釉下五彩寫意花鳥瓷畫在構圖章法的處理上,注重將數種物象以巧妙的方式組合在一起,無論是主體之物象還是襯托之背景,都被置于同等地位,以小觀大,折射大千世界。如作品《雅韻》中,鳥、石、花、魚巧妙地錯落布陳于一體,而左上部卻大量留白,給觀者以深遠的想象空間。每一物象均帶有創作者自我的精神觀照,意與象達到完美結合。
三、釉下五彩寫意花鳥瓷畫意境的現代性思考
釉下五彩寫意花鳥瓷畫是工藝技巧與意境神韻的完美統一,是釉下五彩花鳥瓷畫現代變革的產物。釉下五彩花鳥瓷畫在清末萌生后即逐漸失傳,在當代得到復興后長期保持工筆為主的傳統風格,而釉下五彩花鳥寫意風格的出現則將釉下五彩花鳥畫由對物象客觀具象的描繪提升到抽象層面,從而表現出與傳統工筆風格所完全不同的方法與觀念。
進入新世紀以后,釉下五彩寫意花鳥瓷畫達到其發展的鼎盛,釉下五彩花鳥藝術家創作出一大批具有寫意精神和深遠意境的優秀作品。不過,僅僅達到這一點顯然是不夠的,如何在新世紀實現其現代性表達,反映出鮮活的時代精神是當前釉下五彩寫意花鳥瓷畫需要深入思考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釉下五彩寫意花鳥瓷畫的現代性必須建立在深厚的傳統中國寫意花鳥畫的基礎之上,割裂了與傳統寫意花鳥畫的血脈而模仿西方抽象畫形式顯然是不可取的,既喪失了自身的文化認知基礎,也無法獲得本土認同,從而陷入到文化身份迷惘的尷尬境地。
釉下五彩寫意花鳥瓷畫意境要實現現代化,只能是在不脫離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既不復制傳統,也不西方化,而是走自身的發展道路,創造出既具有釉下五彩特色的,又符合現代民眾審美觀的新的藝術意境。因此,釉下五彩寫意花鳥瓷畫家要堅守自身文化立場和藝術精神,以自我深入體驗和感悟來表現與時代相契合的意境。
陶瓷釉下五彩的綜合裝飾
釉下五彩綜合裝飾系釉下五彩與其他裝飾類型的綜合運用,其在當代呈現出繁榮發展的局面,風格多樣、類型豐富,在形式、意象和工藝等各方面均具有獨特的審美特色,成為當代陶瓷藝術園地的一朵奇葩。
一、釉下五彩綜合裝飾類型與運用
釉下五彩綜合裝飾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類是釉下五彩與其他彩繪形式的結合。其他彩繪形式主要有青花陶瓷、粉彩陶瓷、新彩陶瓷。其特色是設色注重釉下五彩與其他彩繪形式不同的線條與色彩表現,講究構圖,具有濃烈的裝飾意味,各彩繪之間錯落分布,相互協調,主次分明。其搭配形式非常豐富,二者之間可以是工筆與工筆的搭配,也可以是工寫兼備,還可以均為寫意表現,不同的風格結合能夠產生迥異的藝術效果。
第二類是釉下五彩與顏色釉裝飾的結合。色釉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與雅致沉著的釉下五彩形成鮮明對比,產生強烈反差。顏色釉通常具有變幻莫測的色彩與隨機出現的肌理,很具有潑彩效果,因而釉下五彩宜采用傳統工筆技法,從而達到工寫兼備、相得益彰的效果。
第三類為釉下五彩與雕刻裝飾的結合。雕刻裝飾是在陶瓷坯體上以雕塑和刻劃的方式進行裝飾,釉下五彩與雕刻裝飾的結合能最大限度地展示陶瓷器物的工藝之美,并具有多層次的美感。
釉下五彩陶瓷瓶
無論是何種類型的釉下五彩綜合裝飾,都要以體現釉下五彩獨特的工藝美和藝術美為目的,因而在其運用中必須要注意:
首先,釉下五彩綜合裝飾中的釉下五彩或作為主導,或作為輔助,要主次分明,而無論主次都必須要充分展示釉下五彩之美,可有可無則失去了釉下五彩綜合裝飾之意味。其次,注重釉下五彩與其他裝飾形式的工藝性差別。其他裝飾形式在工藝上與釉下五彩有著非常顯著的區別,因而在創作前必須認真考慮二者的工藝差別,避免因工藝操作的失誤而導致作品的失敗。最后,廣泛地采用陶瓷裝飾的新工藝與新技法表現。陶瓷工藝與技法日新月異,因而釉下五彩繪合裝飾的創作者必須關注當代陶瓷藝術發展動向,不斷加強學習,也使作品緊跟時代步伐。
二、釉下五彩綜合裝飾的審美特征
釉下五彩綜合裝飾通過其獨特的藝術表現與運用,充分展現著其獨具的藝術與工藝之美,成為陶瓷裝飾園地中的一朵奇葩。首先,在形式語言上,釉下五彩綜合裝飾具有強烈的形式美感。釉下五彩本身具有多彩的藝術表現,特別是當代釉下五彩的色彩相當豐富。其他裝飾形式亦各具特色,兩者之間形成統一的作品氣勢,形成一種藝術震撼力,產生強烈的審美感受。
其次,釉下五彩綜合裝飾具有濃郁的意象之美。一方面,這種意象之美通過寫意的表現來取得。當代釉下五彩寫意技法已頗為風行,而色釉、寫意青花等的結合運用,其意象之美表現地淋漓盡致;另一方面,即使是工筆表現亦同樣具有意象性,通過將情感充分注入色彩與線條來加以實現。釉下五彩綜合裝飾的意象之美寓于形式而高于形式,充分將作品的生活之美、自然之美呈現出來,形成一種渾然天成的美感。
最后,釉下五彩綜合裝飾還具有強烈的工藝之美。釉下五彩綜合裝飾無論是創作還是燒造,在工藝難度上都要明顯高于其他普通裝飾類型,是多種裝飾工藝的結合,將釉下、釉上、色釉和雕刻等多種工藝融匯一體,相互之間既有明顯的工藝差異,又互相融合,從而在材料、質感、發色等各方面都盡展其特有的工藝美感。
釉下五彩綜合裝飾的形式之美、意象之美與工藝之美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切不可片面地追求某類風格、技法與工藝的運用,都必須考慮到作品的整體效果。因此,在探尋釉下五彩綜合裝飾的發展之路時,必須隨時注意工藝技術與藝術的融合,尋找新的發展契機。
當代釉下五彩綜合裝飾隨著工藝的不斷進步和新風格、新理念、新技法的不斷創新運用,其發展已呈現出日益豐富多樣的繁榮趨勢。在審美觀念發生急劇變化的當代,釉下五彩綜合裝飾與時俱進,從而也使其在整個陶瓷裝飾領域的地位不斷發生變化,正逐漸成為當代陶瓷藝術的主流裝飾形式之一,也推動釉下五彩本身步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陶瓷:釉下五彩瓷的獨特魅力
釉下五彩是湖南省醴陵市首創于清末的傳統名瓷。醴陵為湖南省縣級市,醴陵地處湖南省東部。那里有著名的醴陵世界陶瓷藝術城,又稱“中國瓷谷”。由醴陵市人民政府與華澤集團共同投資建設,總投資27億元,2014年全面竣工。藝術城以陶瓷器皿作為建筑外觀,由意大利阿克雅事務所設計,集中展示醴陵陶瓷文化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產業時代新成就,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品質陶瓷產業園。項目結合展覽、住宿、綠化和生產等功能,建成陶瓷藝術創作中心、陶瓷藝術體驗中心、陶瓷博物館、五彩廣場、李鐸藝術館、圖蘭朵酒店和大型雕塑廣場等主體工程。
首創于清代的釉下五彩瓷如同流星,一閃而逝,但其窯火釉光的瑰麗奇跡,則照亮了中國制瓷歷史的天空。好比春日的櫻花,花期短促,而燦爛熾烈,讓人驚嘆生命最炫最美的迸放。對釉下五彩影響大的就是文俊鐸了,光緒三十年冬,文俊鐸同科舉人熊希齡赴日考察教育與實業。次年4月來醴,遂陪同赴東鄉溈山、王仙等粗瓷產區和縣城考察瓷業。他看到了醴陵進一步發展瓷業生產的有利條件:消費市場廣闊,瓷土資源豐富,勞動力價格低廉。隨即提出了“立學堂、設公司”等主張,得到了湖南官府的大力支持。當年,湖南官立瓷業學堂在醴陵正式開辦,次年,湖南瓷業制造公司在醴陵成立,熊希齡任公司總經理,文俊鐸任學堂監督。公司聘請日本技師和景德鎮技術工人,引進了當時日本最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設備,開啟了醴陵由粗瓷生產到細瓷開發的新紀元。釉下五彩是在青花和釉里紅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湖南瓷業制造公司的繪畫名師和瓷業學堂陶畫班的畢業生,經過反復研制,采用自制釉下色料,運用國畫雙勾分水填色和“三燒制”法,生產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釉下五彩瓷器瓷質細膩,畫工精美,清新雅麗,別具一格,釉層下五彩繽紛,呈現出栩栩如生的畫面,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使用價值。釉下五彩瓷在經歷了短短的一、二十年發展期后,二十年代末,受多次戰爭影響,生產開始下滑,醴陵百余家瓷廠停產,最早生產釉下五彩瓷的湖南瓷業制造公司也于1930年倒閉,釉下五彩瓷生產中斷。改革開放的早期1979至1986年間,醴陵瓷業又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醴陵瓷器產品共有45種榮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
值得一提的是釉下五彩的毛瓷碗,是毛澤東專用瓷碗,是在毛澤東81歲生日時訂制,一共有十套。1974年湖南省委特別委托湖南醴陵群力瓷廠為毛澤東81歲生日特別定制的一批生活用瓷,其中包括春夏秋冬及藍菊邊五個碗,其瓷質晶瑩如玉,壁厚不足毫米,品相精美,受到國內外收藏家的追捧。毛瓷碗以720萬底價起拍,最終以800萬人民幣成交,成為2013年湘繡湘瓷藝術精品拍賣會價格最高的拍品。
那么,釉下五彩瓷又是怎么制作的呢?我來簡單和大家說說。
1、選泥。選的是高嶺土,高嶺土是一種非金屬礦產,是一種以高嶺石族粘土礦物為主的粘土和粘土巖。其礦物成分主要由高嶺石、埃洛石、水云母、伊利石、蒙脫石以及石英、長石等礦物組成。用其燒制出的瓷器,強度高,色澤明亮,且無有害物質。
2、做坯。把泥放在做坯的模具里,通過機器自動成型,當然啦,也可以自己手工拉坯。
3、修坯。把其邊角料修整好,使其精制、工整。
4、風干。讓濕潤的泥坯通過自然風吹干,這樣才能更好地把釉吸進去。
5、精洗。精洗是把風干后的泥坯表面的灰塵洗掉,避免燒制之后瓷器上出現“小氣泡”。
6、素燒。通過近900℃的溫度進行素燒,把泥土里面的水分徹底烘干。
7、上底釉。這一步的作用是保證泥土里面的礦物質不流失。
8、進行第二次素燒。第二次素燒后的泥坯還沒成瓷,但是具有一定的強度,可以在上面進行繪畫。
9、畫坯。先用鉛筆在素燒后的泥坯上畫好模型,再用毛筆以墨勾線。
10、分水。分水是釉下五彩的精華之處,通過毛筆把不同的顏色填在開始畫好的泥坯模型上面,讓泥坯把顏色吸入其中,這樣燒制好的瓷器,其圖案仿佛天然生長在瓷器之中,與瓷器融為一體。讓人感覺看得見,摸不著。
11、再次風干。第二次風干,讓顏色和泥胎更加完美地融合。
12、噴釉。在畫好的泥坯上再噴上一層薄薄的釉,這樣不僅可以隔離顏色里含有的化學物質,還可以保證瓷器永不退色、無鉛毒、環保。噴釉工藝還可以讓燒制好的瓷器表面色澤明亮、光滑,像鏡子一樣。
13、煅燒。最后一次煅燒是在1380℃的高溫下燒制,這樣燒制出來的瓷器耐酸堿、耐腐蝕、耐高溫。
釉下五彩有釉下手繪和釉下貼花,那么怎么分辨他們呢?最簡單的辦法是,二個同樣的瓷器放在一起,看是不是完全一樣,如果完全一樣,沒有任何細微的區別那可能是貼花的,因為那是電腦制版。只是要手繪的,畫得再怎么相同也會有不同的。還可以看看是否有網紋,電腦制作的貼花紙都會有網紋的,手繪的沒網紋。釉下貼花的色彩也沒那么豐富,目前釉下貼花主要是能表現黑色、褐色,主要表現的形式是圖案形的,很難表現人物的畫面。還有專業的辦法是,用您的藝術細胞去看,釉下手繪的花紋看上去流暢、細膩、色彩生動、水份飽滿、立體感強;釉下貼花的看上去死板些、平面些,簡單的辦法是您可以去找手繪花紋的暇疵,釉下五彩手繪分水的工藝都有收水點,如果分水時陰陽掌握不好,收水時間和方位掌握不好,就會出現有收水點落在花面上,感覺沒畫好一樣。無暇不成瓷,有個收水點暇疪也正好可以分辨醴陵釉下五彩瓷是否手繪。
景德鎮把釉下五彩和釉中彩統稱為窯彩,意思是顏色是在窯內發色出來的,也就是說是經過高溫燒之后,顏色才出來。從制作工藝和燒成過程中彩釉層次變化來看,釉中彩并不是單一方法制作燒成的,而是由兩種方式形成的,因此也應分為兩個小類。一種釉中彩可以稱之為“制作性釉中彩”。這種釉中彩是在彩瓷燒制前的制作中就按照由外到內“釉——彩——釉——胎”的釉、彩層次關系進行施釉和繪彩,器物燒成后仍然保持由外到內“釉——彩——釉——胎”的釉彩層次關系。這是傳統工藝釉中彩技術,清代康熙“豇豆紅”的施釉方法即是先上底釉,再施色料,再施面釉然后燒制,這一品種當為“制作性釉中彩”的杰作。
另一種釉中彩可稱之為“燒成性釉中彩”。這種釉中彩就是釉上彩繪,燒制中彩料沉入釉中所形成的釉中彩。這種釉中彩的暈散效果更加顯著,制作“瓷上國畫”十分理想,多為現代陶藝家創作藝術陳設品所應用??墒乾F在叫法也區分開來了,不然不知道會有多少當代人會搞亂。這與我在上文提到的釉下五彩的制作方法還是很像的。還有人會把釉上五彩和釉下五彩弄混,其實很簡單,釉上五彩是用各種彩料在已經燒成的瓷器釉面上繪制各種紋飾,然后二次入窯,低溫固化彩料而成,表面略有凸出的。釉下五彩屬于釉下瓷,表面平整光滑,是高溫燒成,安全無毒。
我畫釉下五彩,喜歡運用鄉情的主題,因為鄉土是一個人一生的情結。年歲愈久,情至深處愈濃。如果說人的生命是一條河流,關于鄉土的記憶則是散布于河畔的熟悉風景,我們可能從每一處似曾相識的場景里,都會生出一種深深的歸屬感,我講述的不僅是一種生命體驗,傳達的更是一種普及于人內心的淳樸情感。
釉下五彩瓷人物畫的融合與創新
在陶瓷的發展史上,釉下五彩瓷不僅是我國陶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發明創造,而且以其獨特的表現形式與裝飾手法,展現著清新淡雅的藝術風格。而釉下五彩中人物畫創作的探索和實現經過了一段漫長的歲月,它的創作和發展離不開我國人物畫,它時刻體現著中國畫的風格和特點,同時也使得陶瓷繪畫更加精彩。除了釉下五彩瓷自身精湛的技術、突出的特點以及繪畫廣泛題材和豐富內容外,更多的是陶瓷工作者能夠很好地掌握和運用陶瓷繪畫的習性以及大膽的創新。正因為有了這些努力,才使得我國的陶瓷作品更加美麗動人,更加耀眼奪目,所以對釉下五彩瓷的探討和研究很有必要也很有價值。
要研究釉下五彩瓷中人物畫,首先得了解一下釉下五彩瓷的歷史以及它與我國人物畫的關系。釉下五彩瓷發展經過了一段很漫長的時間,可謂源遠流長。而所謂的釉下五彩瓷,按古代陶瓷辭典解釋為色澤濃艷、色彩繁多、五彩繽紛者。但真正的釉下五彩瓷,是清末宣統年間由湖南醴陵窯創燒成功的新式瓷器,它是將多種著色劑繪畫在瓷胎上再罩一層透明釉,入窯一次高溫燒成。它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創造,它的問世也受到了許多國內外人士的歡迎。而且在1907-1912年間,曾兩次參加過世界博覽會,均獲得一等金牌獎章。釉下五彩瓷的裝飾紋樣繁多,有人物、動物、植物、花卉、云氣山水和圖案畫等,但人物這一裝飾紋樣備受人們的追捧。究其原因,可以從我國人物畫的發展來說。
釉下五彩瓷中人物畫是作為陶瓷上的一種裝飾紋樣,與我國的人物繪畫藝術有著莫大的關聯,它在國畫的基礎上融合與創新,不僅展示我國人物畫的風格和特點,而且也使陶瓷繪畫更精彩。我國人物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我國國畫它有著自己獨特的特征,主要表現在構圖、用筆、用墨、敷色等多個方面。它的構圖或作長卷,或作立軸,長寬比例是“失調”的。但它能夠很好地表現特殊的意境和畫者的主觀情趣。同時,在透視的方法上,我國國畫就不一定是固定在一個立腳點作畫,也不受固定視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據畫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腳點移動作畫,把見得到的和見不到的景物統統攝入自己的畫面。它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講究,所用顏料多為天然礦物質或動物外殼的粉末,耐風吹日曬,經久不變。敷色方法多為平涂,追求物體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變化。以上談的中國畫的特點,主要是指傳統的中國畫而言。但這些特點,隨著時代的前進。藝術內容和形式也隨之更新,并不斷地發生變化。我們中國畫以自己寬闊的胸懷,吸收了不少西方藝術的技巧,豐富了國畫的表現力,體現著我們中國畫的風格和特色。
陶瓷上的人物畫,也是國畫藝術的一種,只是它限制了作畫的范圍和大小,僅在陶瓷器皿上,這不僅是一種創新,更是一大進步。不同器型的陶瓷上作畫,需要更加精湛的技術和更多的耐心。要在陶瓷上作畫,首先要有很好的繪畫功底,而在我國繪畫大師也不少,古代我們暫且不說,說說現當代的吧。他們對繪畫的貢獻,對陶瓷作品的貢獻也是很大的。如畫家王鳳年,他是山東濟南人,擅長中國畫。1937年畢業于北平嘉華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歷任濟南南華學院藝術系教授、濟南市工藝美術研究所畫師、山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工藝美術師。代表作品有《李清照南渡圖》、《抄檢大觀園》、《李清照》等。他們對我國的繪畫技術都做出過很大的貢獻,也更好地展現了我國國畫的風格和特色,也使得陶瓷繪畫更加精彩,這些精彩主要表現在它的特點上。
釉下五彩在畫家和陶瓷技藝者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突出的特色。釉下五彩瓷瓷化強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強,保護紋飾不被外界磨損、防止和減少彩料中鉛的毒害,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彩繪瓷器。主要特征有:第一,無毒、耐酸、耐堿、耐磨損,永不褪色,所以說釉下彩瓷是一種理想的日用瓷器。而它的這一特點是燒造工藝和顏料性能兩個因素所決定的。其次,紋樣五彩繽紛,艷而不俗,淡而有神,色彩變化豐富。隨著不同的客觀要求和紋飾、造型的需要、它既可以清雅明快、也可以古樸深沉;它可繪制色彩斑斕的紋樣,又能表現各種效果;既淡雅,又瑰麗;淡妝濃抹,無不相宜。最后就是表面平滑光亮、晶瑩潤澤、清雅明快,具有飽滿的水份感,亮晶晶、水靈靈,能給人一種美感享受。正因為釉下五彩瓷有這樣一些特點,所以說它的出現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創作,而發展到現在,它在各類陶瓷產品中也占據了重要的的地位。突出特點的形成,少不了繪畫者和陶瓷技藝者的努力,但隨著社會和技術的進步,要把釉下五彩中的人物畫發展得更好,需要更多地融合與創新。
要創造出不僅外觀美,而且還很有內在價值的陶瓷作品,需要我們創作者做到以下幾點。首先,繪畫者要積累更多更豐富的知識。因為廣泛題材和豐富內容是創作人物畫的優勢所在。所以要尋找更多的題材和更豐富內容,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靈感,創作出更精美的作品。其次,要協調好陶瓷繪畫與陶瓷器型的關系。在進行陶瓷人物繪畫時要注意器型的選擇、掌握和應用以及畫與器型面積的比例搭配等等。而這一點也是畫好陶瓷釉下人物畫創作的關鍵所在。最后就是創新,也是陶瓷人物繪畫的重中之重。
隨科技的進步,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仿冒產品,很難有特色突出的。所以要獨樹一幟,創新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一點也是陶瓷作品獲得更好更高價值的關鍵所在。要有創新就要有好奇心、追求創新的欲望、求異的觀念以及冒險精神。只有具備了以上幾點要求,陶瓷技藝者才能夠創作出新穎獨特的、價值不菲的陶瓷作品。
陶瓷的美,在于新舊技藝的融合與創新。釉下五彩中的人物畫要靠我們陶瓷技藝者不斷吸取我國國畫的精妙手法,還要不斷地進行創新和發展。做到了融合與創新,才能更好地展示我國人物畫的風格和特點,才能使得陶瓷繪畫更精彩,使得陶瓷作品更受人們的喜愛。
明代瓷器釉下彩、釉上彩、單色釉有何不同?
·瓷器
明代景德鎮瓷器是十分光輝的,尤其是青花瓷,能夠算得上是明代瓷器的代表。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釉下彩、釉上彩、單色釉等明代景德鎮瓷器的品種。
·單色釉圖像
1、釉下彩。明代景德鎮青花瓷的釉下彩現已開展到最高期間了,尤其是在永樂年間以及宣德年間,青花瓷更是現已達到了巔峰,這個期間也被稱作是青花的黃金時代。所謂釉下彩,首要指的是青花,釉里紅,青花釉里紅,藍地白花等等。釉里紅是在元代被創燒成功的,到了洪武期間就有了十分大的開展,洪武期間的釉里紅能夠說是現已到了極盛的期間了。青花瓷在明代呈現出來了精彩紛呈的局面,直到今天,明代景德鎮青花瓷還一直被大家所津津有味。
2、釉上彩。釉上彩能夠分紅兩種,一種是釉上單彩,還有一種是釉上多彩。釉上單彩包含白地紅彩,白地綠彩,白地黃彩,金彩,黃地紅彩,黃地青花,青花紅彩等等;釉上多彩包含斗彩和彩色。斗彩和彩色都是十分知名的,斗彩是釉下彩以及釉上彩拼逗而成的,它發明于宣德期間,在成化期間極富盛名。
·釉下彩圖像
3、單色釉和雜色釉。單色釉和雜色釉在我國陶瓷史上是與青花彩瓷偏重的。永樂期間與宣德期間的銅紅釉大放異彩,十分紅功, 更是被世人稱之為是“寶石紅”、“霽紅”等等。永樂的藍釉有“寶石藍”、“霽藍”的美稱,雖然在之后的各朝都有燒制過,可是質量遠遠不及明代。甜白釉也十分知名,它是永樂景德鎮御窯廠燒制的半脫胎白釉瓷。紅、藍、白、三種單色釉是明代的單色釉中最為貴重的。
釉上彩和釉下彩都源于越窯晉代青瓷
像遠古彩陶和唐三彩都是陶胎上彩,而高溫瓷器上彩,發源于越窯晉代青瓷,那也是彩瓷的先祖。越窯青瓷有時以褐色彩斑作裝飾,西晉為大彩斑,東晉為小彩斑?,F在仿作晉青瓷極少有帶彩斑的。因為那時含鐵份而能燒成氧化鐵顏色的彩料,現在并不知其具體配方。晉青瓷的彩料施于釉上,稱釉上彩。而晉青瓷中筆者也發現有罕見的釉下彩,即褐色彩料直接繪在胎骨上,為胎體所吸收,再上釉料而燒成。所以說彩瓷的兩大品類:釉上彩和釉下彩都源于晉青瓷。
彩瓷創作的高峰是在元明清三代。如元代產釉下彩青花瓷,是民窯所制高級瓷器,主要供外銷。青花瓷用含鈷份的顏料畫在胎骨上,再罩以半透明的白釉燒成,紋飾顯得青藍悅目。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漢族知識分子社會地位極低,有些就做了當時視為低賤的窯匠,故元代青花的紋飾多出于這些人之手,他們吸收國畫的成就,使釉下彩瓷器一下子提高了藝術性。元青花精品在國際市場上價在數十萬至百余萬美元左右。元青花之后,明代的成化窯、宣德窯青花工藝也很精,屬官窯,價可與元青花相提并論。到了清代的康熙,青花制作也很精美,價格與元及早明青花比,便要減去多半。而釉下彩的另一個品種,即釉里紅,發展的情況大略與青花相同。釉下彩器的鑒定,除由造型、紋飾、窯藝等處著眼外,還講究彩料的辨別。
彩瓷另一大類釉上彩,在明清兩朝達到工藝高峰。釉上彩又分硬彩和軟彩。硬彩品種以明代成化官窯最貴,絕大多數藏于臺北故宮,國際市場上也久未出現。明代硬彩還有萬歷五彩器也為日本藏界所喜好,精品價格在十萬美元之上,但遠不如成化斗彩珍貴。到清代時盛產軟彩瓷器,因為其彩料中調油摻粉,質地柔艷,故稱軟彩,也稱粉彩。軟彩以雍正、乾隆兩朝官窯為高。而清代釉上彩器最可貴的是御用琺瑯彩瓷,其彩料最初由外國進貢,呈琺瑯質。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琺瑯彩器同成化斗彩一樣為無價之寶,也多藏于臺北故宮。近年有晚清的御窯琺瑯彩出現于國際市場,精品在十余萬美元。釉上彩器的甄別也講究彩料的稽核,是很專業很細致的功夫,這可參閱有關專業書籍。
康熙民窯五彩瓷的藝術風韻 五彩鳳儀亭圖
·康熙五彩瓷器
在陶瓷藝術品收藏界有許多名貴陶瓷受玩家鐘愛和收藏,五彩瓷器即是其中一種,五彩瓷器瑰麗多彩品種繁多是中國陶瓷藝術的珍品極具收藏價值。
·康熙五彩瓷器鳳儀亭圖
五彩瓷器成熟于明代,據《陶雅》上說:“康熙硬彩,雍正軟彩?!庇謸讹嬃鼾S說瓷》中解釋:“硬彩者彩色甚濃,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軟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勻之也?!笨滴醮善餮b飾豐富多彩,題材廣泛,以文學名著中的人物故事繪制在瓷器上非常流行。陶瓷藝術品收藏之鳳儀亭取自《三國演義》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鳳儀亭”,人物刻劃生動,展現出康熙民窯五彩瓷的藝術風韻令人贊嘆。
·康熙五彩瓷器
五彩瓷器,基本色調以紅 、黃、綠、藍、紫等五色彩料為主,按照花紋圖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爐經過700——800攝氏度的高溫二次锫燒而成,其特點是創造了釉下青花與釉上彩料相結合的裝飾方法。彩繪瓷器在中國陶瓷發展歷史的長河中,可謂源遠流長。北方著名瓷窯磁州窯所燒造的白底黑彩、白釉紅綠彩、白釉綠彩等品種,無疑是明清五彩瓷器的先聲。
·康熙五彩瓷器
清朝康熙年間五彩瓷器達到鼎盛時期。清初,康熙年間在北京皇城設造辦處,歸內務府所管。清代粉彩、五彩瓷器等,均是由景德鎮造模拉胚做成半成品,而后送入宮廷造辦處由宮廷畫師專填彩描摹再次燒造。由于皇帝的喜愛,很多造辦處所產精美瓷器亦有皇帝參與設計。就五彩瓷來說,華貴深凝是它的總體面貌。因為明代五彩,如不使用釉下青花,實際上就是釉上紅彩、綠彩、黃彩等;而康熙五彩的最大特點是運用了釉上藍彩和黑彩,形成了紅、綠、黃、黑、赭、藍等多種顏色的搭配和運用。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清康熙時的五彩瓷是真正意義上的五彩瓷。由于有了深色調的藍和黑,使得康熙五彩的色彩對比更加和諧、沉穩??滴鯐r藍彩燒成后的色調,其深艷程度超過了青花,而黑彩又有黑漆般光澤??滴跷宀仕玫念伾让鞔蟠笤龆?,因此康熙五彩比明代單純釉上五彩更顯得嬌艷動人。
·康熙五彩瓷器
康熙五彩瓷,繪畫工致精麗,生動傳神,改變了明代嘉靖、萬歷時只重色彩而不講究造型的粗率畫風。其施彩較明代均勻,勾勒輪廓所用線條以焦墨為料,筆鋒勁挺有力,后用油墨彩料,筆觸圓潤柔和?!翱滴醪十嬍志?,官窯人物以耕織圖為最佳,其余龍鳳、番蓮之屬,規矩準繩,必恭敬止,或反不如客貨之奇詭者。蓋客貨所畫多系怪獸老樹,用筆敢于恣肆?!薄短昭拧分袑滴趺窀G五彩瓷器的評價是客觀的??滴趺窀G五彩器的紋飾,由于不像官窯那樣受束縛,題材豐富多樣,除了花卉、梅鵲、古裝仕女以外,還有戲曲人物等。在描繪各種形象時,勾畫的線條簡練有力,在乎涂各種彩色后,給人一種明朗感。當后人以雍正粉彩與其比較時,雍正粉彩顯得細膩而柔軟,康熙五彩則顯得勁利而結實,因此被稱為“硬彩”,也被稱為“古彩”?!短昭拧份d:“康窯藍綠皆濃厚,故曰硬彩。雍窯則淺淡而美觀,有粉故也,其無粉者亦羼以他之淡汁,在諸色中推為妙品。
·康熙五彩瓷器
五彩瓷作為陶瓷藝術中的一種品類,深受世人喜愛,并不斷地向前發展。它的特征正在發生變化,類別也更加豐富,但始終閃耀著五彩繽紛的絢麗光彩。
景德鎮成功研制“釉下汾水七彩”藝術瓷
“集天下名窯之大成,匯各地良工之精華”的世界陶瓷圣地景德鎮,繼千百年來創造了青花、粉彩、玲瓏、高溫顏色釉、古彩、斗彩、琺瑯彩等精美絕倫的名瓷后,近期景德鎮釉下五彩陶瓷藝術研究所又研制成功了富有高難度的國畫風格的“釉下汾水七彩”藝術瓷,標志景德鎮陶瓷釉下裝飾藝術瓷步入新紀元。
據悉,自元朝以來,景德鎮的青花和釉里紅達到了非常高的藝術造詣。而近百年來,湖南醴陵的“釉下五彩”色彩豐富,1915年曾獲巴拿馬博覽會金獎。為了創新和提升景德鎮陶瓷釉下彩瓷藝術,景德鎮釉下五彩陶瓷藝術研究所江愛民歷經數千次試燒,終于研制成功了賦有國畫特色的“釉下汾水七彩”?!坝韵缕卟省?赤、橙、黃、綠、藍、黑、紫)不僅色彩豐富、亮麗瑩潤。且與湖南醴陵的“釉下五彩”有著本質的區別,其一,景德鎮釉下五彩研究所研制的“釉下七彩”顏色,在科技難度上高于湖南醴陵。尤其是赤、橙、黃、綠、藍、黑、紫這七種顏料中的“黑料”湖南醴陵的“黑料”直接用在泥胎上,尚存在要解決的諸多問題,更不能與其它顏色摻接使用。而景德鎮釉下五彩研究所研制的“黑料”解決了在泥胎上作畫、書法,與其它色彩搭配諸多難題;其二,“釉下七彩”顏料用在泥胎上汾水作畫干、濕、濃、淡、澀能發揮到最佳效果。而湖南醴陵的“釉下五彩”僅局限于釉中,在澆了釉的素燒胎上就難以達到這種完美效果;其三,景德鎮釉下五彩研究所的釉下七彩,采用“一燒制”而湖南醴陵的釉下五彩目前還須用“二燒制”、“三燒制”。而景德鎮“七彩”更節約能源、更環保。
景德鎮五彩研究所“釉下汾水七彩”的研制成功,徹底改變了景德鎮陶瓷釉下繪畫色彩不完全豐富的面貌,從而使景德鎮陶瓷在釉下藝術方面的藝術語言更加豐富,將助推景德鎮陶瓷藝術邁向新的更高境界;景德鎮“釉下汾水七彩”的研制成功,是景德鎮敞開大門,海納百川地吸收外來技藝精華而大膽創新的結果,是景德鎮人民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