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藝術。
陳富強
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陳富強向聯合國副秘書長沙祖康(左)介紹其紫砂作品。
荷蛙壺
陳富強1965年生,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中國民主同盟會會員,江蘇陶瓷藝術名人,江蘇工藝美術學會陶瓷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工業設計學會理事,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陶瓷設計”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宜興市陶瓷學會副理事長,河北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客座教授。
陳富強1982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宜興陶瓷工業學校。1986年畢業后在宜興陶瓷公司長期從事產品的創新設計工作。在陶瓷材料,造型裝飾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獲得過“市科技成果獎”、“市先進工作者”等諸多榮譽。事跡被“無錫日報”、“宜興日報”多次報道。
在日本愛知縣陶瓷產區的一年進修,使其在陶藝創作上有長足發展,將日本陶藝與宜興傳統陶藝相互融洽,創作出了許多頗受國內處市場青睞的陶藝作品。在日本的陶藝同行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在宜興傳統陶藝的傳承和創新上,也作了不少的努力。掌握并提升了多款宜興古老的陶瓷釉工藝。扎實的造型,裝飾基礎,以及對陶瓷工藝流程的全面熟知,使其在紫砂這方藝苑里也結出了豐碩的果實。作品"魚樂壺"獲得第四屆文博會工藝美術金獎。作品"逍遙竹"獲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評比銅獎,多款作品獲得工藝美術行業評比大獎。諸多作品由于其特有的創意和工藝,頗受陶藝愛好者追捧。
2007年12月被江蘇省人事廳授予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2011年被江蘇省經信委授予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江蘇省陶瓷協會授予江蘇省陶瓷藝術名人榮譽稱號。
紫砂藝術屬于中國傳統文化,并且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紫砂茶器從產生、發展到登上實用工藝美術的殿堂,跟傳統文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紫砂的發展歷史,從文化內涵,審美標準,價值衡度,都遵從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情韻,投靠了傳統文化的維度。陳曼生首創的文人壺即是以傳統文化的精髓金石、書畫、詩歌等元素進行融合創作的產物,托物言志寄情,書畫精雅,與壺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充滿了傳統文化所具有的文人趣味。在紫砂壺的設計制作中糅合文化的韻味,不僅能打造出紫砂壺深厚的傳統美感意識,更能夠襯托和提升壺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因而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美感創作方式。
紫砂壺與儒家、道家、釋家文化實現了完美的融合,它的鮮明特征就是自始至終地推崇一種理智的、靈活的包容主義。無論是陶朱公范蠡被認為是紫砂界的祖師爺,還是蘇東坡所創“提梁壺”,可見紫砂壺的源頭,不管是有無史料記載,都與文化名流牽扯在一起。除去名人效應,這種現象反映得更多是對某種文化氣質的投奔,那便是道的風流。范蠡之浪漫,東坡之瀟灑,都是是紫砂人在創作時對于靈性和個人價值的追求方向。
無論是素器的清雅端莊,還是花器的俏麗繁復,除了受紫砂藝人個人的喜好影響外,其流行與否是由當時文人的審美標準來選擇的,這其中以儒士居多,“獨尊儒術”的歷史使得壺中也涵蓋了儒家的審美追求。比較典型的是,儒家思想也尚高潔,梅蘭竹菊四君子以其卓然不群的形象入詩入畫,象征知識分子處事傲然而不混同于流俗。紫砂壺關于這一主題的創作不計其數,許多花貨大師的“君子系列”作品燦若繁星,這是儒家士大夫堅貞孤高在壺上的另一種詮釋。
紫砂文化胸懷開闊,堅持包容并蓄。所以,無論是儒家的弟子還是道家的信徒,無論是出家的僧人,還是還俗的居士,都可以在紫砂壺的世界里找到情感寄托和精神家園。這些古典文化思想,若與自然形態的詩意化塑造相糅合,定能碰撞出美妙的火花。大千世界,洋洋萬物,都可以激起陶藝家創作的靈感,都可以通過紫砂語言描述物象精神。涌動的流水、散聚的云團、靈性的生物都能在砂土的塑造中,經過詩意化的寫意,在烈火的升華中蛻化出活潑的生命。
藝術之工,遂古之初,然道有高低,人有雅俗。都說文以載道,壺亦能載道。藝人倘無半分格調,所制不過俗物耳。從藝以來,我對中國古典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深諳儒學、佛學、道學之玄機,精神常在書山墨海、古人圣賢間遨游,近天命之年仍求學于華夏傳統文化專修學校,并在其中受益良多。故而,在我的作品中,道之風流,儒的雅致,佛的禪意,都可見一斑。
我的代表作《魚樂壺》是莊子式的逍遙,是“趣閑魚共樂,情恰鳥來馴”的生活情致,若是模仿司空圖詩品,這一品當是“含蓄”。壺身圓潤,嘴小肚大,心胸寬廣更當藏愚守拙。壺嘴恰似魚兒逐波,優哉游哉。壺把做得像一“意化之魚尾”彈空開合,欲撥欲振。壺嘴與壺把之間,壺身線條流暢輕盈,一氣呵成,如魚鼓腹,穿波順水,怡然自得。點睛之筆當屬壺鈕,一尾抽象化了的小魚,猶如半月映泉,藏頭潛尾,半露于水面,似國畫留白,此時無聲勝有聲。上手把玩,有觀魚之雅趣:“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边M一步探究,“魚樂”諧音“予樂”,有祝福美滿之意,至此,此壺雖在造型上做了減法,形神意趣上卻愈加充盈完善。此壺并沒有刻意地去表現魚的具體形態,只是自然而然地使曲線交合?!胺蛭ú痪?,是以不去”這種順其自然也是道家所追求的境界。
另一把《荷蛙壺》則是高度的效法自然、提煉自然,將大自然中的物體符號巧妙地融入紫砂茶具形體,再加以詩情畫意的萃取,讓自然之魂與藝術之魂交織在一起,產生超越實體的隱喻之美。壺身是荷花,蓮蓬作壺蓋,卷曲的嫩葉彎成壺嘴,荷枝彎成壺把,大片的花瓣舒展鋪蓋于壺肩,壺蓋上棲息著一只稚態可掬的青蛙,周圍鑲嵌著五顆蓮子,青蛙的眼睛與蓮子均可活動,十分逼真。色彩熱烈而不嬌艷,靈動而不妖冶,那是千錘百煉后的至真至美。完整圓滿,以大為美,這些中國民間典型的審美形態,在工藝美術造型中是常見的。荷花與蓮子向來被古人比喻為百年好合多子多孫,我選擇它們做題材,還因為它們出淤泥而不染,有一種質本潔來的高雅。
中國傳統文化對紫砂創作內涵的提升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我的個人創作中,也都有意無意地遵從了傳統文化遺留給人們的審美,這種文化的脈搏縱貫古今,一直在我們的體內跳動。紫砂藝術應當怎樣從中國傳統文化里吸收有利于自身發展的精華以及怎樣處理好創新發展與保留傳統之間的平衡關系,是擺在當今陶藝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我們紫砂工藝師應當積極努力,不輕易放棄任何一次有利于紫砂藝術發展的機會,為紫砂文化傳播得更為廣闊、發展得更加快速而不懈努力,紫砂藝術必將成為一種具有當代審美思想的藝術表達方式,也相信紫砂藝術的明天會更加的燦爛與輝煌。
延伸閱讀
引用高溫色釉 陳棣獲"山東省陶瓷藝術大師"稱號
我市畫家兼陶瓷藝術家陳棣在日前結束的2007年度山東陶瓷藝術創新評比中,高溫顏色釉窯變作品“中國神”系列獲得一等獎。并被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山東陶瓷工業協會授予“山東省陶瓷藝術大師”稱號,這也是青島市首個被授予此稱號的藝術家。
陳棣在景德鎮把高溫色釉作為色彩的主題語言,引用到現代藝術繪畫創作中。高溫色釉繪畫是經過高溫燒煉下的二度創作,是利用自然界的金屬氧化物為色劑,將硅、鈣、鉀、鈉及多種礦物質元素科學配制成釉料,涂附在陶瓷坯體上,經過1300多度高溫形成的液態玻璃質,其交融、滲透、流暢,形成變化莫測的肌理與晶瑩絢麗、斑駁厚重的色彩而受矚目。把色釉的顏色、流動基本控制在創作的主觀意圖中,用色釉進行現代藝術繪畫創作是十分困難的。獨特的主題選擇,多元的畫面構成,與富有抽象色彩的高溫色釉窯變有機結合,形成一種具有強烈創新意識和鮮明個人風格的陶瓷藝術語言。他的釉下高溫色釉現代陶瓷藝術作品同景德鎮傳統的陶瓷繪畫產生強烈撞擊和鮮明的對比。由于其偶然性、不可重復性,是真正的不可復制的藝術品,成為國內外各界收藏追捧的熱點。
簡談紫砂陶藝鑒賞
宜興紫砂陶藝術起源於宋代,經歷明清兩代的成熟,發展到今天在壺的造型藝術上日臻 完美、豐富,如何監別和欣賞這一門世界陶瓷門類中獨樹一幟的紫砂陶藝術,即對於紫砂陶 藝術應持怎樣的審美觀點,直接影響了制作者的創作構思。所以,有必要談談紫砂藝術的審? 美問題。
眾所周知,宜興紫砂具有它的獨特性,如泥原料的蘊藏占盡地利;成型技法以泥片鑲接 及拍打身筒為主要的成型技法,區別於其它陶瓷行業的各種成型法則。并聯系到裝飾上的文 化層次等等,這些都應該是宜興紫砂工藝所己具備的審美因素。面對一件具體的作品如何來? 加以監賞呢?譬如茶壺這個砂藝最著名的品種形式,從傳統的造型來分析,在每件器形的結 構中,根據造形藝術的理論和法則,都是由點、線、面組成的主體與附件如壺的嘴、把、囗、 底、足、蓋的子等等的配置關系,各個方面的比例恰當與否,外輪廓線的結構上的緩沖過渡, 明暗面的技法(即制作手法)處理,空間與實體所形成的虛實對比等等。這些都可以做為無 窮的推敲,使對象(器皿或壺)蘊含著豐富的美感。
抽象地講紫砂陶的審美,可以總結為形、神、氣、態這四個要素形成,即形式的美,是 指作品的外輪廓,也就是具象的片面;神,即神韻,一樣能令人意遠體驗出精神美的韻味; 氣;即氣質,陶藝所內涵的和諧協調色澤本質的美;態,即形態,作品的高、低、肥、瘦、 剛、柔、方、圓的各種座姿態。從這幾個方面貫通一氣,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但這 里又要區分“理”和“趣”的兩個方面。若壺藝之愛好者偏於理,斤斤的較量於壺的容積的 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蓋的宜盎或平,壺身的是高或矮,側重從沏茶茗飲的方便為出發 點,那就只知理而無趣。一種藝術的欣賞應該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壺嘴 是曲是直,蓋子是盎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有趣才能產生感情,怡養性靈,百 玩不厭。所以觀賞一件新的造型,應該在領悟到美的本質以後才始加以評點。從這樣的審美 態度作出發點,才能中肯地贏得普通愛好砂藝界的共嗚。 當然,作為一件實用工藝美品,它的適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使用上的舒適感可以愉悅 身心,引起和諧的興致。因此,也就要依據飲茶的習慣,風俗,有選擇地考慮壺身的容量, 壺嘴的出水流暢,壺把的端拿省力舒適等等。這些都是必須作為具體范圍的內容來考慮的。
歷史地看紫砂陶的工藝技術監賞,一向是區分著三個層只:一、高雅的陶藝層次。它必 須是合理有趣,形神兼備,制技精湛,引人入勝,雅俗共賞,使人愛不釋手的佳器,方能算 得上乘;二、是指工技精致,形式完整,批量復制面向市場的高檔次商品;三、是普通產品, 即按地方風俗生活習慣,規格大小不一,形式多樣,制技一般,廣泛流行於民間的日用品。
在這里著重討論的是藝術品。在一件器物的內容和形式上,它包含著多方面因素的內在 聯系,形式的完美與制技的精湛固然是第一要素,其次是在完整器形上加以裝飾,使作品有 錦上添花地豐富觀感。首先要審視紋樣的適合,其次是裝飾的取材(一是指題材和內容;二 是指用何種材料),以及制作的手法,這些都是具體而細微維系到創作者的素養水平與監賞 者的著眼力。
簡約地舉一些例來闡明,譬如說:砂藝的傳統裝飾“陶刻”,首先思考反映銘題的內容, 必須是體現出切情切理的文學詞藻,書法和繪畫的美妙以及格調的高超,鐫刻刀法、金石韻 味的精到,能使人對器物的欣賞玩味無窮。而且真正由名畫家,繪畫之茶壺,必須是一個畫 面一個壺;若經過反拓,或批量印刻已失去意義,那要視乎經營者的信譽以及作者本身的藝 術素養。
諸如摹仿自然界形象性的雕塑制品,兼及裝飾在幾何形體上的浮雕、貼雕,圖案的刻印 板,以及釉料彩繪,其它材質的鑲嵌,抽象的陶藝構思。任何藝術形式,都應該是源於生活, 高於生活。這樣居高臨下地來看待品評砂藝和監賞砂藝,使作者與熱衷砂藝的愛好者,相互 感觸以便領悟制壺藝術的真諦。
近年來隨著對砂藝熱潮的興起,傳統的茶文化與陶文化的推廣,熱愛紫砂藝術的人士日 益眾多。較高檔次的佳作生產,究屬數量有限,遠不能滿足各界人士玩賞上的需求,尤其高 雅名作,更是稀少。因此出現社會上極少數缺乏藝術道德的工匠,串通一些肯不講商業道德 的狡商市儈,不擇手段地乘機獵取暴利,假冒名家印監,各種等級的劣質膺品,充斥市場, 蒙蔽眾多熱衷砂藝愛好者的眼睛。所以有必要討論一下辨偽問題。識別砂壺的真假,一如監 定書畫,首先從提高理性認識,理性即培養自已的學識素養,以資提高審美觀感;第二是多 方交流,互相觀賞某些名家的杰作,提高感性,探討和了解某些名作家的風格形制,技巧手 法,藝技擅長,使用原料泥色的習慣性,印章的規格特徵,把握關鍵性的依據,逐漸累積經 驗。明眼人自然而然地不難識別真假的。在任何一種藝術行當中,一個有所成就的佼佼者, 都一定會有他的獨到一面的硬工夫,這是指藝術的和技巧的兩個方面。這些內在的要領,就 是所謂個人的風格和韻致,也就是所謂靈感。作偽者是絕對不易得其要領的。倘若說一個存 心作偽的人,如果能夠有超越的領悟,那麼他自身已是個了不起的大家了,又何必要假冒別 人而湮沒自己呢?所以我敢大膽地說,真的,生來就是真的,假的永遠也真不了。只有沒出 息的作假貨者。作假的這種行為是絕對可恥的。
另外尚須附帶約略討論砂藝歷史上的仿古作偽問題(十九世紀中葉以後至二十世紀初期), 也曾出現過一階段摹仿古代名家作品的熱潮。有以名人傳器摹仿復制的;有憑古玩商人根據 砂藝史籍記載的品名,通過藝匠地臆測構思設計制作,簽署歷代名家的名款或偽仿印監加戳 的。諸如此類的作品,在筆者從業數十年來的觀感研究所得,總結如下數點:其一、凡是意 仿明代作家類型的壺,無論在技藝上、泥色都是遠遠超過歷史原作。因為社會是不斷地向前 發展的,事物是不斷進步的,科學技術更是長足地提高著。所以將摹制品與明代傳器相比較, 都顯平出後代摹仿作品的優越水平。至於清初延至中期的幾位杰出的大家,如陳嗚遠、圣思、 邵大亨等的曠代佳作,盡管復制者技巧有多麼精工,終覺得在神韻上有所不逮,不免宥於玉 與燕石的差別。但是這類作品流傳至今日,一旦偶為好事者所獲得,當然還是很有賞玩珍藏 的價值的。它應當有別於現代的假冒的偽造的膺品,亦更異於近年出現的借圖譜偽造再仿的 技低質劣產品的假中之假,用以自欺欺人。好事者誠然不可不千慮慎辨,以免受騙上當。否 則,將淪為“玩物喪志”。這話不是沒有道理的。拉拉雜雜,提出以上的一些主觀的見解, 公諸砂藝同道以及熱衷於砂藝的人士供作叁考,并廣聞博識的同仁們,有以教我,實厚望啊。
試談粉彩梅花藝術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集純美、高雅、圣潔、堅毅于一體,其色、香、韻、姿奇佳,特別是在冰雪中孕蕾、開放的傲骨品格,令人傾服、贊嘆。其寓意非常深刻,既有多種美意和向上精神上的含義,更上升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正源于此,梅花成了繪畫藝術中永恒的主題。當譽為“國之瑰寶”的粉彩躍然再現梅花時,其美、其神韻、其精神由此得到了新的升華。
粉彩梅花藝術究竟源于何時,我們無法也無需去具體考證,但它的藝術魅力是有目共睹的,更有一代大師以其藝術成就為我們彰顯出這種藝術魅力。
中國陶瓷梅花大師田鶴仙,被譽為景德鎮粉彩瓷上開畫梅花的先河者,他所繪梅花清新高雅,引人入勝。在他的梅花系列作品中,以折枝梅花為多,以雙勾偏鋒著筆寫枝干,墨色以淡、枯、渴為宜,出筆有飛白的效果,筆法在轉折變化中虛實相連,枯濕相間。筆下老枝蒼古,斑駁粗壯,收筆用濃料點苔蘚,盡顯梅樹蒼勁老辣的質感。出筆利落,勃勃向上,枝椏抱體,梢欲渾全,枝丫講究穿插造型。他的梅花作品,“珠山八友”發起人王大凡曾題有“山水清渾成一格,梅花作出更無雙”的贊譽詩句。
陶瓷藝術大師王鶴亭的粉彩梅花千姿百態,勁俏挺拔,技法工整,滿而不繁??此慕浀渥髌?,畫面枝干遒勁,一枝枝花團錦簇,或怒放,或含苞欲放,層次分明,繁而不亂。梅花設色高雅,艷而不俗,好一幅“梅艷爭春”之景,禁不住使人感到悠然暗香。上世紀四十年代,國民政府就曾用其作品作為國禮贈送于美國總統羅斯福,從此一舉成名,被人稱為“梅花大王”。
梅花是百花里最有骨氣、最有品格、最有靈魂的花。
她在寒冬依然不屈地綻放,象征中華民族不屈不饒、頑強奮斗、不畏艱難的可貴品質。古代就有詩人詠詩頌梅“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贝送?,梅花雖然生長環境惡劣,但是依然快樂的綻放,展現出一種迎接希望的樂觀性格。粉彩梅花的創作,其要點就是運用粉彩工藝,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梅花絕唱之風采。
其一、把握好粉彩瓷的繪制。粉彩瓷一般要經過打圖、升圖、做圖、拍圖、畫線、彩料、填色、洗染、結果等工序。粉彩是先在高溫燒成的白瓷上勾畫出圖案的輪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將顏料施于這層玻璃白之上,用洗染筆輕輕地將顏色依深淺濃淡的不同需要洗開,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濃淡明暗之感。由于砷的乳濁法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覺,與各種色彩相融合后,便產生極佳的粉化作用。如此,梅花才能顯現出本色而耀眼。
其二、把握好構圖。構圖也叫“章法”、“布局”,在創作設計過程中,構圖是陶瓷藝術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產物,通過對畫面開合、虛實的處理,使所描繪形象達到均衡統一。畫面的虛實、疏密、主次、聚散,同樣是構圖的重要因素。虛實安排,在構圖中特別重要,畫面與空白就是虛實關系。虛實就是區別濃淡、遠近,構圖有虛實對比、主次分明、疏密有致、聚散有序,梅花才能產生層次和肌理變化。
其三、把握好描繪手法。粉彩梅花一般以工筆寫實為主,也有兼工帶寫的作品。陶瓷藝術家在大自然里,感受花卉與大自然的依存關系,心境與物象交融滲透,從而把對其的感性認識,提升到對花卉的形態特征的理性認識。詩情畫意是粉彩裝飾的藝術特色,要從意境的深度和廣度上精細構思、渲染,使藝術風格流露于指筆方寸之間,突出以事物本質的表現手法和體現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方法。陶瓷藝術作品中的花鳥形象,往往寄托了作者的喜愛之情,描繪手法到位和精細,才能出好作品,一幅好的作品會給人的眼睛里流露出好奇的神態。
其四、把握好花的靜、動態相呼應。靜態的花與動態的花要通過粉彩瓷的晶瑩玉潤、精美細描、華麗無比來展現。這種關系若沒有處理好,畫面就會顯得十分呆板、枯燥、無味。在表現技法上,要注意吸收國畫繪畫的沒骨法、工筆畫法及寫意畫法。近代和現代,粉彩梅花裝飾風格的形成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國工筆花鳥畫的藝術成就,二者達到了交融出彩的極致效果。
王德明 1966年出生于景德鎮陶瓷世家,祖籍安徽黟縣。高級陶瓷美術師,江西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景德鎮美術家學會會員,景德鎮市民間文化藝術家協會理事。自幼酷愛陶瓷美術,伯父王鶴亭人稱“梅花大王”。在他的指導下從小就學畫花鳥,高中畢業后,1983年進入景德鎮藝術瓷廠,又得到張景壽、鄧肖禹、彭元清老師指點,加之自己刻苦努力,精益求精,創作出許多技藝精湛而又各具風格的藝術作品,擅長梅、鶴、花鳥等。
近年來作品多次獲獎,2003年《梅鶴同春》獲全國中青年陶瓷藝術家收藏精品大獎賽銀獎,首屆花鳥畫家作品展《梅花圖》榮獲銀獎,《六鶴同春》榮獲二等獎。2008和諧中華迎奧運,陶瓷作品《羅浮香影》榮獲一等獎。多次參加上海、廣州、香港等地展出,作品深受海內外收藏家青睞。
也談如何選購紫砂壺
在眾多紫砂壺中,如何挑選到一把好壺,豈只是紫砂新生的難題,對悠游紫砂陶多年的老手,同樣也是一個嚴肅的課題。紫砂壺既是著重功能性的實用品,又是可以把玩、欣賞的藝術品。所以,一把好的紫砂壺應在實用性、工藝性和藝術性三方面獲得極高的肯定。壺藝愛好者在選購紫砂壺時,不妨就這三個重點加以考量。紫砂壺的實用性紫砂壺是用于泡茶注茶的。所以,選購時不妨先就其實用的功能加以考量。優良的實用功能是指其容積和容量的恰當,壺把的便于端拿,壺嘴出水的流暢,讓品茗沏茶得以得心應手。因此,選購紫砂壺應依據個人的飲茶習慣,考量壺的容量,壺嘴出水的順暢,壺把執握的舒適等等。因為,透過使用上的舒適感,可以產生情感,愉悅身心,百玩不厭,讓人珍愛有加。
紫砂壺的工藝性
紫砂壺的工藝性是指制作的技術水準,也是評審壺藝優劣的準則。一把好的紫砂壺除了壺的流、把、鈕、蓋、肩、腹、圈足應與壺身整體比例協調,點、線、面的過渡轉折交待清楚與流暢。尚須審視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施藝水準。
「泥」:紫砂壺獨特之處在于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優越性。所以評斷一把紫砂壺的優劣,首在于其用泥的品質。雖然泥色的變化,只給人帶來視覺感官的差異,與其使用的功能無關。但就使用的習慣而言,紫砂壺藉著泡茶品茗不斷地撫摸,透過手感的舒服,則可達到愉悅心靈的效果。好的紫砂泥因具有「色不艷、質不膩」的顯著特性。所以,選購紫砂壺應就紫砂泥的良莠加以考量?!?/p>
「形」:即壺的形象,也就是形狀樣式。紫砂壺的造型千姿百態,其間蘊藏了豐富多采的完美器形,匯集了歷代藝人的創作智慧和心血結晶,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的贊譽。至于選擇何種形狀樣式的壺為佳,則因各人心理需求的不同,很難論定。不過,因紫砂壺屬于整個茶文化組成的部份,所以它所追求的意境,應屬茶道所追求的「滌凈煩囂,淡泊明志,超世脫俗」的意境。而“古拙素雅”與茶道文化的意境最是融洽,所以紫砂壺的造型考量應以能表現“古拙”氣氛的為優選。
「款」:即壺的款識。紫砂壺的署款,素來非常講究。它不同于一般作品的自屬圖章戳記式的格局。因壺藝的韻致格調和書法繪畫藝術同傳,所用印款,往往出自一代金石篆刻名家之手。鑒賞紫砂壺款有兩個意義:一是監別壺的作者是誰;一是欣賞鐫刻的詩詞書畫及印款(金石篆刻)。紫砂壺的裝飾藝術結合了中國傳統藝術「詩、書、畫、印」一體的藝術特點。所以欣賞一把紫砂壺,除講究泥料、造型及制作技藝之外,還有文學、書法、繪畫、金石諸多方面,給每一位壺藝愛好者帶來更多美的享受。
「功」:是指壺藝的功能美,有別于實用功能的訴求點。這些年來大陸市場逐漸開放,臺商大舉介入紫砂市場,遂使砂壺市場益形蓬勃發展,砂壺產品屢有新作問世。只是紫砂藝人創新作品,徒講造型的形式美,卻忽視了功能為用的美。蓋有些藝人自己不飲茶,所以對飲茶習慣知之甚少,這種情況直接影響了砂壺功能的發揮,相信在泡茶、品茗的使用過程,有的砂壺已然出現「中看不中用」的重大缺失。紫砂壺的功能美主要表現在容量適度、高矮得當、口蓋嚴謹及出水流暢四個方面。按目前臺灣家庭的飲茶習慣,一般二至五人聚飲,宜采用容量三五0毫升為佳,無論手拿手提都只需舉手之勞,所以人稱「一手壺」。
紫砂壺的藝術性
紫砂藝術是一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藝術創作形式。一件好的紫砂壺,除了講究形式的完美與制作技巧的精湛,還要審視紋樣的適合,裝飾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再說壺藝本身就是感情。所以一件較完美的作品,必須能夠發抒藝術的語言。既要方便使□,又要能夠陶冶性情,啟迪心靈,給人油然而生的一定藝術感受。誠如已故紫砂大師顧景舟所說「總之,藝術要有決斷、要樸素、要率真,要把親自感覺到的表達出來,以達到形、神、氣、態兼備,才能使作品氣韻生動,顯示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耀瓷兒童紋樣的藝術特點
宋《營造法式·石作制度》稱:“或干華文之間以龍鳳獅獸及化生之類,隨其所宜,分布用之?!绷核汲上壬忉屪鳎骸把b飾圖案種的小兒稱化生,‘化生之類’指人物圖案?!痹诠盘沾蓪W界則多稱為“嬰戲”,取其以游戲為主的特征。
在畫面構圖上,耀州窯兒童題材紋樣采用了我國傳統的平面剪紙式構圖方法,以二度平面的空間來表現立體對象,畫面飽滿,人物形象不加重疊。所刻、印兒童題材紋樣均以流暢、犀利的輪廓線條加以表現,而略去人物的面部和其他細部特征。這種造型方法一方面是受到刻、印花裝飾手法的限制,另一方面應是受到商周青銅器紋樣、片狀玉雕、漢畫像磚(石)人物及剪紙等傳統工藝的影響,既節省了工序,又達到了簡練傳神的藝術效果。
在人物造型上,耀瓷兒童紋樣均為大頭,身體肥壯而敦實,裸體或半裸體,比較符合兒童的身體特征。兒童有其獨特的人體比例和風格,《宣和畫譜》在記述唐代畫家張萱事跡時就曾指出:“(張萱)又能寫嬰兒,此尤難為,蓋嬰兒形貌態度自是一家,要于大小歲數間定其面貌髻稚。世之畫者,不能失之于身小而貌壯,則失之于似婦人?!边@種未能準確掌握兒童生理特征而導致作品中“體小貌壯”的不足,也是唐以前兒童圖案的重要缺陷。反觀上述耀瓷兒童題材圖案,其人體比例都比較準確合理,動作符合兒童特征,肢體肥圓而柔韌,這種寫實描繪應是匠師們長期注意觀察生活的結果。
紫砂藝術讓紫砂更輝煌
當前可以說是紫砂最為繁盛、最具活力的時期:產量最大,品種最豐富,從業者最多,創新最具活力。紫砂藝術家精英輩出,正在使“冠絕一世,獨步千秋”的紫砂煥發新的生機。從五十年代開始到九十年代,紫砂壺的造型藝術和裝飾工藝踏進了歷史發展和空前繁榮時期。在"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方針指導下,古老的紫砂工藝呈現滿園春色,萬紫千紅的景象。過去,紫砂壺的造型只有龍蛋壺、洋桶壺等自古流傳下來的式樣。而今,壺藝家們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僅使失傳幾十年的優秀作品逐步恢復,而且還創造了一千多種新產品。幾何形壺(包括圓器、方器)、自然形壺(又稱花貨)、筋紋器壺及小型壺、水平壺等四種類型都有出產,色澤包括紅泥、紫砂、梨皮泥等十多種,紋飾運用了淺浮雕、印花、貼花、鐫刻及金銀絲鑲嵌等新工藝。紫砂如今已經成為各大拍賣行的主角,紫砂作品如今有這么高的市場價值,都與高超的紫砂壺藝術密不可分。
紫砂藝術自明中期至今,不過短短的五百多年歷史,比起陶瓷其它種類,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 自紫砂藝術形成之日起,就以其獨有的面貌成為其它陶瓷種類所不能比擬的,最為突出的,并從工藝品升華為藝術品的唯一陶瓷藝術品種。紫砂的品種與形制,變化與創造,之多之廣之豐富,無法完整統計。不同的流源與風格,之多之廣之豐富,無法完整統計。不同的流源與風格,各種色彩的變異,都屬于世界陶瓷之首位。宜興的地域變化,民風民俗,民族特點,傳統文化,都反映在紫砂藝術之中,亦回然不同于其它陶瓷。
紫砂藝術的獨有的陶文化面目出現,具有如詩如畫的藝術風格,具有深厚的藝術魅力和強烈的感染力。深蘊的文化內涵,強烈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文化形式,再通過紫砂藝人的藝術創造。藝人的文化素質在紫砂陶藝作品中表現出來的“書卷氣”,因傳統文化的精神和氣魄融匯進造型藝術之中,形成了紫砂藝術專盛不衰的生命力。
紫砂藝術更深層次的影響和作用,除了日用功能、陳設審美、把玩品味,還表達了紫砂藝人創造者本身的思想情感,生活方式,審美愛好,造型意識,造物心理等等,這些表現在精神世界方面的內容,決定了紫砂陶藝本質的風貌、形制、結構和基本風格,是紫砂藝術表現形式的延伸和發展。
紫砂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還是科學和藝術和融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實用與功能的統一。形象美、形態美、古樸美、典雅美、舒適美,都通過了造型形式加以表達,通過材質肌里加以反映,通過創作者、使用者、收藏者的心靈結合加以融會貫通,這就是紫砂藝術的高雅氣質。
紫砂藝術是全方位的,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陶瓷文化、陶瓷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紫砂藝術的生命力是專存的、延續的、發展的、強盛的。它顯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國紫砂陶藝文化,別具一格,獨領風騷。
隨著人們文化藝術生活的發展,人們對美的藝術追求更無止境。以大自然形態為源泉的紫砂工藝陶瓷的創作,題材更為豐富。每一個紫砂藝術工作者,必須更加珍視。相信傳統的歷史文化和紫砂文化,在先輩的藝術熏陶下,必將涌現更多、更好、更美的藝術佳作,繁榮我們的紫砂藝術事業,展現紫砂工藝無窮的藝術魅力。
陶瓷藝術100評選堅持原創 向濫竽充數者說“不”
近日,“2013中國景德鎮‘陶瓷藝術100’實力榜”評選活動在征集作品的過程中,發現了部分仿制、抄襲甚至代工、代筆的現象,這些劣質作品被組委會拒收。
目前,征集階段已經進入倒計時,活動組委會再次鄭重表態:本次評選活動本著“為原創喝彩,向作品致敬”的原則,要求參評作品必須由藝術家個人原創親繪。專家組一致認為:從陶瓷創作的意義來看,作品最重要的是傳達出陶藝家對藝術方向的探尋,緊貼時代、積極健康、有生命力的創作,用陶瓷語言恰當地表達藝術之美,才是當下中國乃至世界所需要的真正藝術。
“陶瓷藝術100”堅持原創
據統計:征集啟動以來,已有數百位藝術家報名參評,已征集原創作品超過300件。隨著7月9日征集活動截止日期的臨近,景德鎮市文化產業中心報名辦公室驟然“增溫”、門庭若市,工作人員在緊張地加班加點,認真對待每一位參評藝術家、每一件陶瓷作品。
藝術家爭相送展
作為本次評選活動的專家評審之一,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委、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評委、學院教授周國幀表示:“當代景德鎮陶藝發展力量不容小覷,甚至引領著世界陶藝發展的潮流,‘陶瓷藝術100’實力榜評選活動尊重原創、鼓勵創新,對陶瓷藝術的未來發展走向有重大意義。希望藝術家們能夠積極參與本次活動,展示當代中國陶瓷藝術的嶄新風采!”
另悉,數百件陶瓷作品即將運抵北京參加初評,組委會將于8月中旬在北京舉行專家評審暨研討會。